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654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ocx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

崇明县崇东中学赵波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

农村初中的学生很朴实,但学习比较随意。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阐述了农村初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农村初中问题情境策略实践

一、研究的必要性

数学在各学科之中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其本身以严谨而著称,这给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得出定理和性质,再加例题,这样使得数学课枯燥乏味,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使不少农村初中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境教学法应被教师所采纳,这是因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使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

“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就是说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而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战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

使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的趣与美,产生明显的学习意识和情感共鸣。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形式上以动脑为核心,进而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从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的可能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的听课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

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

”人的情感体验往往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农村初中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

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刺激农村初中学生的各种感官,唤起情感主动,促进农村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农村初中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农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强调问题情境创设的同时。

教师更要创设与学习的基本内容相关的和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规律,找到联系,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2005.03—2005.8)

1.理论数据的收集及研究。

2.农村初中学生及资料的相关准备。

第二阶段:

实践测试阶段(2005.10—2006.2)

1.落实探讨课、实践课,进行教学测试。

经验反思,更新、优化

2.根据实践测试结果确定本课题。

第三阶段:

普及推广阶段:

(2006.10—2007.2)

1、农村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的应变能力。

2、全校所有班级推广。

(本阶段将继续使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调查法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在此教学策略下的成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贴近生活是农村初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源头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学要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农村初中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调节教学气氛,结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创设一定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他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一些实际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有亲身经历,所以创设现实素材的问题情境,农村初中学生都会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一开始就能充分调动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

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全等三角形的制定”的教学中,设置如下情境:

现有一块三角形玻璃已碎成两块A与B,如图:

如要配全整块玻璃且只能利用A、B中一块,问应该选用哪一块?

例:

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平面内点的位置与坐标”的教学中,老师提问让学生讨论:

“如何寻找汪洋大海中发出求救信号的遇险船只?

”“如何在电影院中找座位?

以上两例由于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农村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同时让农村初中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的过程,从而既提高了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的兴趣,也结合生活实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使农村初中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

为学习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捕捉实践验证中思维的兴奋点,思维在创设情境中得到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让农村初中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发现、挖掘、探究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通过动手实践、数学实验和各种创作的形式,让农村初中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数学,认识数学,探究数学。

1.创设活动性问题情境,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在活动性的问题情境中,提供给农村初中学生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例:

在六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中,给农村初中学生一条绳子把它结成一个环形线圈,与同座一起,把它拉紧变成一个三角形,你们能变出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

它们的三条边和是多少?

任意两边之和有什么特点?

并比较同学间结论是否相同?

通过农村初中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讨论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

抓住恰当时机,给出相应的概念,从不同类型研究三边的和与二边和的特点,并由二边和的特点研究二边差的特点。

通过农村初中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农村初中学生在深入观察事物、摄取信息、多向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训练,从而培养了农村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捕捉数学实践中问题情景,引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实践。

利用几何画板根据数学思想的发展,创设问题情景,让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大量的图形观察和实际问题的演算,从直观想象进入到发现、猜想和归纳,然后进行验证和证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农村学生需要动脑分析和归纳,让他们亲历数学问题的建构过程,并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

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定理发现的教学,精心设计再现定理产生和发展的各种情境,引导农村初中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去归纳、去发现定理。

几何画板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室,农村初中学生可以通过变化图象、测算、观察、归纳、形成猜想、证明猜想。

例:

在上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教学中,可这样设计:

①画任意△ABC和△A1B1C1,用几何画板测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六个角,②调整使∠A=50°,∠A1=50°,观察△ABC和△A1B1C1是否相似,③调整使∠A=50°,∠A1=50°,∠B=∠B1=60°,测算AB∶A1B1=________,AC∶A1C1=________,∠C=∠C1吗?

△ABC和△A1B1C1相似吗?

④让农村初中学生任意变换③中角的度数,并完成③中的每一步。

通过实践农村初中学生认真整理,分析数据,并相互交流、讨论,写出结论,教师再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猜想: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最后指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证明。

(三)变传授为发现、探究、从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尽可能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发现,从而增强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主要内容不直接提供给农村初中学生,而是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线索或例证,让农村初中学生经历自行发现过程才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

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自发地学习需求。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不常用的,但在问题情境的建立上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模型要简单和要解决的问题联系非常密切。

例如:

在初中预备班教扇形的面积,课题引入的部分首先播放一段机枪射的战争场面,把同学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机枪的射程是100米,机枪转动的角度是60度,那么机枪的控制区域是多大?

”自然的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让农村初中学生模拟机枪扫射的动作,并画出模拟图。

这样也让农村初中学生接触了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还要选择绝大多数同学所熟知的,感兴趣的,建立数学模型比较容易的事物。

因为我们不是学习数学建模。

而是利用模型,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

作为老师应当积极为农村初中学生创造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

让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体验中寻找发现,在数学活动中实现创新,可以让农村初中学生感到发现的乐趣,营造亲身体验的问题情境。

在八年级“轨迹内容复习课”中,我与农村初中学生探讨过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的问题:

△ABC的顶点A在定圆m上运动,B、C固定,求△ABC的外心O的轨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了各种猜测,猜圆的多,用《几何画板》操作,发现是线段,再仔细想一想,应在“意料之中”(BC的中垂线上),当拖动点C,使C在圆内时,是直线,同学们谨慎起来,不敢发言,有一个胆大的农村初中学生说,三种情况都有:

当B、C在圆外时,轨迹是线段,当B、C中有一个在圆外,有一个在圆内,轨迹是直线,当B、C都在圆内时,轨迹是射线。

还没有结束,若把点B、C都放在圆外,但线段BC与圆相交,这时轨迹成为两条射线。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创设能展示知识问题情境。

沟通知识发生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寻找解题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知识的发生过程,推迟知识结论的得出,有意识增加设疑、猜想。

追求知识的来源,让农村初中学生上课时,处于有问题可想的思维状态,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扩展思维的发展。

例如:

六年级弧长教学,先通过操作让农村初中学生在动手中理解弧长与什么量有关系?

圆心角的大小与弧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它的弧长?

然后观察特殊的图形,圆心角是1800的弧长是多少?

600呢?

1200呢?

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想一想n0弧长是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公式表示吗?

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农村初中学生想一想,最后得到了弧长公式,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农村初中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并掌握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求过程中,强化了探索能力的培养。

(四)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走出课堂、深化生活中数学

数学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思维的训练,应在教学中激活农村初中学生的思维,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从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农村初中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思维基础。

1.创设引导农村初中学生猜想的问题情境,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创造能力。

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直觉作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它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

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想并不是幻想,更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厚的知识功底,积极并富有想象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利用农村初中学生所学知识,鼓励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大胆地去猜想,为合理猜想指出途径。

例如:

观察边长分别为6,8,10和5,12,13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等于周长(不看单位),试问哪一类三角形具有此性质?

引导农村初中学生观察已知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同特征。

①62+82=102,52+122=132,②6+8=10+4,5+12=13+4

归纳得出:

①均为直角三角形;②两直角边之和比斜边大4,由此猜想两直角边之和比斜边大4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等于周长。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去猜想,并从证明中得到新的发展,这时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有助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励农村初中学生进一步创新的愿望。

2.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启迪农村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创设富于启发性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

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中,对问题“作出任意四边形ABCD的各边的中点,在连接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不管如何拖动四边形各边的顶点,四边形EFGH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通过度量比较,可以发现EFGM始终是平行四边形。

在进一步变化中,同学们还发现EFGH有时会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并引导农村初中学生研究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EFGH是矩形、菱形、正方形。

这样通过操作实验农村初中学生找到了内在联系,掌握了变化规律,既调动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农村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五、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与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实践研究之后的反思。

1.反思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农村初中学生经常处于激发的状态中,从而给农村初中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2.反思教师对农村初中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性的保护

在探究问题的环境中,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农村初中学生创设一个十分自由宽松的探讨问题的环境,鼓励农村初中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农村初中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对农村初中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倾听,认真解答,让每一个农村初中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好似荒诞可笑,或者远离现实,也值得表达研讨,与人分享.

3.反思在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的引导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农村初中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农村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反思在创设问题情境探究中更须注重创设情感因素的探究。

注意情感式情境的创设,注意教师与农村初中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发挥农村初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师生间的对话、农村初中学生间议论以及教师的赞赏、鼓励的眼光等,以此来调动农村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正是这种情感,农村初中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感情境的研究,通过情感教育使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近两年的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注重结合实际,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等也在不断变革。

我认为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兴奋点,让农村初中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农村初中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这正是我探索在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价值所在,我将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提高。

六、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师大出版社

2.张奠宙等:

《数学方法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王鹏远等:

《如何用几何画板教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蔡道法:

《数学教育心理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5.《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