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docx
《解剖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基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基础
教
案
医护专业组:
第一讲绪论
一、授课章节:
绪论、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关节学总论
二、授课对象:
医学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
(三)了解解剖学研究进展
(四)掌握骨的分类
(五)掌握骨的构造与功能
(六)掌握关节的构造
(七)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常用术语与学习方法、骨的构造与功能和关节的构造,难点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难点是骨的发生和关节的运动形式,知识点是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骨的再生与修复的解剖基础、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关节形式与关节运动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定义
目的: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四)常用解剖术语
1。
解剖姿势
2.面:
矢状面
冠状面
水平面
3。
轴:
矢状轴
冠状轴
垂直轴
4.方位:
上
四肢的近远侧、前、后(腹、背);内、外、内侧、外侧(桡尺、胫腓侧);浅、深
(六)基本观点和学习方法(10’)
1、发生发展的观点
2、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3、局部与整体的观点
4、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内容之中,如理论和实际的标本结构相结合,结合讲尸体收集来源,宣传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崇高思想行为等。
(七)骨分类(10’)
1、按部位分:
中轴骨、附肢骨
2、按形态分:
长、短、扁、不规则骨
(八)骨的构造和功能(10’)
1、骨质:
骨松质、骨密质
2、骨膜:
外膜、内膜、细胞成份及功能。
3、骨髓:
定义,细胞成份,红骨髓黄骨髓及临床意义
(九)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5’)
骨的成份有机物:
细胞纤维粘多糖蛋白
无机物:
碱性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磷酸镁、碳酸钠及氯化钠
联系临床讲授不同年龄骨的理化特征
(十)直接骨连接(5’)
(十一)间接骨连接
1、基本构造(5')
1)关节面
2)关节囊
3)关节腔
2、辅助结构(5’)
3、关节的运动(5')
关节面的形态和所在位置决定关节运动形式和范围
轴的概念:
1)屈、伸;
2)收、展
3)旋转运动
4)环转运动
5)特殊的运动:
2—5指,2--5趾,拇指的屈、伸、收、展、对掌运动,旋前、旋后,内翻、外翻.
4、关节的分类自学)
第二讲肌学、内脏学总论、消化管
一、授课章节:
第三章肌学第一节总论
第二篇内脏学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消化管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肌群和重点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
(二)掌握肌的协调
(三)掌握内脏的概念
(四)掌握内脏的一般结构
(五)掌握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六)掌握消化管各部形态结构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肌的协调、内脏的概念、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难点是肌与关节的运动关系、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组织学特点,知识点是肌的形态构造、起止作用、关节运动与肌的配布关系、味蕾的部位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5’)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5')
1、肌的配布:
2、肌的协调:
主动肌、拮抗肌
协同肌:
1)同一运动轴的协同肌
2)从旁限制另一运动轴来协调主动肌的协同肌
固定肌:
四种肌的协调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完成的,而且同一肌块在不同条件下可转换。
(三)肌的命名(5’)
(四)肌的辅助结构(10’)
1、浅筋膜
2、深筋膜及其形成物
3、腱鞘
(五)内脏的概念:
(5’)
(六)内脏的一般结构(5’)
1、中空性脏器:
结合组织学和临床
2、实质性脏器:
结合组织学和临床
(七)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0’)
临床意义
(八)消化管:
口腔
1、口腔界限(5')
2、牙(5')
3、舌(5’)
4、唾液腺(10’)
5、咽(10’)
第三讲消化腺和腹膜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消化腺第六章腹膜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肝的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二)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三)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四)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五)掌握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机能.
(六)掌握腹膜与器官的关系.
(七)掌握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网膜、系膜、韧带、陷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肝的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难点是胆汁的产生和排除途径、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是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直肠子宫陷凹。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肝脏的形态、位置(15')
(二)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15')
(三)胰腺的位置、形态、分部。
(5')
(四)腹膜的概念、功能(5’)
(五)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5’)
(六)小网膜的分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主要结构及位置关系(5')
(七)大网膜的的形成(5')
(八)网膜囊的构成、网膜孔的界限(12’)
(九)肝、胃、脾的主要韧带(8’)
(十)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5’)
第四讲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一、授课章节:
第三章呼吸系统第四章泌尿系统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了解鼻的分部,掌握鼻腔的分部,鼻腔外侧壁的结构
(二)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喉的位置,喉的软骨、连结,了解喉肌的位置及功能,掌握喉腔的分部,喉粘膜的结构
(四)掌握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五)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六)掌握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七)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了解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八)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了解其组成器官
(九)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十)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及肾的构造与功能,肾的被膜,了解肾段概念
(十一)掌握输尿管的分部,输尿管的狭窄部位,了解其临床意义
(十二)掌握膀胱的形态和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十三)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肺的形态、肾的形态、被膜、膀胱的形态,难点是、喉的连接、胸膜隐窝,知识点是喉腔的分部、肾的构造、输尿管的分段和狭窄。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鼻(5')
(二)喉软骨、连接、喉腔(10’)
(三)气管、左右主气管的区别(5')
(四)肺的形态、肺段(10’)
(五)胸膜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10')
(六)胸膜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10’)
(七)纵隔的定义(5’)
(八)肾的外形、位置、构造、被膜(20’)
(九)输尿管的分部、狭窄的部位及意义。
(5’)
(十)膀胱的形态、位置、内面结构。
(5')
第五讲生殖系统
一、授课章节:
第五章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睾丸和副睾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了解睾丸的构造。
(二)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及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
(三)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四)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
(五)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六)了解阴囊的形态结构。
(七)了解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八)掌握阴茎的形态结构,了解海绵体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九)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十)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十一)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十二)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和固定装置。
(十三)掌握阴道的位置,阴道穹的构成及意义。
(十四)了解女阴的形态结构
(十五)掌握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构造。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
(二)睾丸的位置、形态和构造(8')
(三)附睾的形态、功能(4’)
(四)输精管、射精管和精索(6’)
(五)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5')
(六)阴囊的层次、阴茎的组成(5')
(七)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和弯曲(10’)
(八)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
(九)卵巢的位置、形态、固定装置(8’)
(十)输卵管的分部(5’)
(十一)子宫的位置、形态、固定装置及作用。
(15')
(十二)阴道和阴道穹(5’)
(十三)乳房的位置和构造(5’)
第六讲脉管系
一、授课章节:
第四篇脉管系统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第一节总论第二节心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心的位置、外形
(二)掌握心内血流途径及瓣膜作用
(三)掌握心的血供及心传导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心外形,难点是心腔内结构,知识点是心内血液定向流动机制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脉管系概述:
(15’)
1、概念、构成:
2、机能:
3、心血管系统概述:
构成、各部功能、器管血管配布规律、血液循环
(二)心
1、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10’)
2、心各腔的形态(25’)
1)右心房
2)右心室
3)左心房
4)左心室
3、心的构造(12’)
4、心传导系(8’)
5、心的血管(15’)
6、心包(5')
第七讲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
一、授课章节:
第一章第四节静脉Vein第二章淋巴系统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了解特殊静脉概念(硬脑膜窦、板障静脉等);静脉的机能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肺静脉的起止及功能特点。
(三)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程。
头臂静脉的组成、行程。
颈静脉角的构成及意义。
(四)了解颈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
(五)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颈外浅静脉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六)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七)掌握奇静脉起止,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
(八)掌握下腔静脉组成、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属支。
(九)掌握下肢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临床意义。
了解下肢的深静脉。
(十)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分布及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十一)掌握淋巴系的构成及配布特点。
了解淋巴回流的因素、淋巴侧支循环的概念。
掌握胸导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围。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十二)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十三)了解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各群淋巴结的输入和输出。
颈淋巴干的名称及收集范围.
(十四)掌握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锁骨下淋巴干的收集范围.
(十五)了解胸壁和胸腔的各主要淋巴结群,如纵隔的淋巴结,肺门和气管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临床意义。
支气管纵隔干的收集范围.
(十六)掌握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腰淋巴干和肠淋巴干.
(十七)掌握髂内、髂外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
(十八)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了解月国淋巴结的分布及其收集范围。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危险三角的概念、肝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属支和门腔静脉的吻合部位及途径,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行程和收集范围,难点是门腔静脉的侧副循环,知识点是头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走行.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静脉的特点(5’)
(二)上腔静脉的组成、静脉角的概念.(5’)
(三)头颈部的静脉、危险三角(8’)
(四)上肢的浅静脉(8’)
(五)奇静脉系统(7’)
(六)下腔静脉的形成和属支、下肢的浅静脉(7’)
(七)肝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属支和门腔静脉的吻合部位及途径(10')
(八)淋巴系统的组成(5’)
(九)淋巴管道、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10’)
(十)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5')
(十)全身各部淋巴结。
(10’)
第八讲感觉器
一、授课章节:
第五篇感觉器总论第一章视器第二章前庭蜗器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眼球壁的层次
(二)掌握眼球内容
(三)掌握眼外肌的作用
(四)掌握鼓室六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眼球壁层次、眼球内容,难点是鼓室六壁,知识点是眼球壁及内容、眼外肌功能、折光装置、中耳内耳结构及声波传播途径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概述: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分类.(10’)
(二)视器
1、眼球:
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有关的生理、临床知识;眼球的内容物及作用.(20')
2、眼副器:
构成与作用,眼外各肌起、止与作用。
(10’)
(三)前庭蜗器:
构成及各部功能
1、外耳道与鼓膜:
外耳道走行方向、鼓膜形态(10’)
2、中耳:
鼓室位置、各壁的结构、毗邻及连通,咽鼓管走行方向、小儿咽鼓管特点。
(15')
3、 内耳:
骨、膜迷路分部及各部主要形态结构(10’)
4、听觉传导的三条途径(5’)
第九讲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
一、授课章节:
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神经系统总论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脊髓总论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及重要术语
(二)掌握脊髓内部灰白质的配布、各部的名称
(三)掌握脊髓主要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功能及损伤后的表现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术语、灰质各部的功能性质,难点是侧角的纤维联系,知识点是脊髓外形、内部结构;脊髓半横断损伤的表现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5’)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0')
1、神经元:
神经元理论的发展经过
2、神经胶质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2’)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0’)
(五)脊髓的起源:
(3’)
(六)脊髓的位置与外形、脊神经与脊髓节段(10’)
(七)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20’)
2、白质(15’)
(八)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5')
第十讲脑干
一、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二节脑干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脑干的组成、外形
(二) 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三)掌握脑干各段横切面灰白质的配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脑干四个主要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难点是脑神经核功能柱的概念,知识点是脑干典型横切面灰白质配布特点、各脑神经核团与脑神经的联系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脑干的起源:
与脊髓相比,变化及功能(10')
(二)脑干的位置与外形:
(10’)
(三)脑干的内构:
1、脑神经核团(30’)
2、非脑神经核团(10’)
3、传导束(20')
(四)脑干代表性横切面
第十一讲间脑、小脑
一、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二、小脑,三、间脑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脑的位置与分部(蚓部与两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的所在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二)了解小脑的分叶、小脑三对脚,小脑中央核的一般联系情况;了解小脑的机能概念.
(三)了解间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联通情况。
掌握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背侧丘腹后核,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的功能.
(四)了解下丘脑的组成结构,了解其机能概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小脑的分叶和功能、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难点是小脑的纤维联系,知识点是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第三脑室的位置和交通。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小脑的位置、外形(10')
(二)小脑的分叶和功能(15’)
(三)小脑纤维联系(10’)
(四)间脑的位置、组成(5’)
(五)背侧丘脑的外形及内部结构(15’)
(六)上丘脑、后丘脑的形态(10’)
(七)下丘脑的主要结构和功能(10’)
(八)第三脑室的位置和交通(5')
第十二讲端脑
二、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脑
四、端脑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重要沟回
(二)掌握大脑半球内部的重要结构
(三)掌握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四)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难点是胼胝体、前连合、穹窿的三维空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是大脑半球外形、内构、功能;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端脑的起源、进化(5’)
(二)端脑的外形和分叶(10’)
(三)端脑的内构
1、侧脑室(10')
2、基底核(25')
3、大脑的髓质(20')
4、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15')
(四)边缘系统LimbicSystem:
范畴和功能(5’)
第十三讲感觉传导路
一、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神经传导通路一、上行传导路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视觉传导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二)掌握本体感觉、痛温觉传导路
(三)了解听觉传导路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视辐射的起止、功能,难点是的交叉前损伤和交叉后损伤的不同表现,知识点是视觉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本体觉、痛温觉传导通路。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传导路的概念(10’)
(二)上行传导路:
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15’)
2、躯干、四肢与头面部痛、温觉、粗略触觉传导路(30’)
3、视觉传导路与瞳孔对光反躯通路(25’)
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4、听觉传导路(10’)
第十四讲运动传导路
一、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神经传导通路二、下行传导路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锥体系
(二)了解锥体外系
(三)掌握不同平面损伤对感觉和运动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锥体束、视辐射的起止、功能,难点是核上瘫与核下瘫的不同表现,知识点是锥体系、锥体束、视觉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本体觉、痛温觉传导通路;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下行传导路:
1、锥体系:
组成、行程、支配、软硬瘫区别(30’)
2、锥体外系:
组成、纤维联系、功能(10’)
(二)不同平面损伤对感觉和运动的影响(40')
第十五讲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一、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四节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二、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硬脊膜的附着,硬膜外腔的联通与内容物,了解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
(二)掌握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及它们的机能;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联通。
(三)掌握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的概况,主要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终池)的位置,并了解其意义。
(四)了解软脑膜及软脊膜的概况。
(五)掌握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概念。
(六)掌握颈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
(七)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机能意义。
(八)了解脑静脉的结构特点。
了解脑浅静脉系统的主要属支的收集、回流概况。
了解脑深静脉系统的收集、回流概况,大脑大静脉的位置和回流。
(九)了解脊髓的血液供应来源(脊髓前、后动脉与节段性动脉)和供血概况,脊髓静脉回流的概念.
(十)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与联通概况。
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回流情况,重点掌握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了解脑屏障的概念及其结构基础。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支及营养范围,难点是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知识点是硬脑膜形成的主要就结构和海绵窦的位置及通行结构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