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9618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docx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

《规范与控制》的制订旨在把超声检查技术纳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使我院超声诊断工作在医疗实践中有章可循,努力提高诊断水平及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一).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范围

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6.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二)质量控制的起点与提高

1.在立足于中等医院(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带动基层(一级)医院。

2.参照国内外新技术的开拓、进展和应用情况,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要求,修订内容,逐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3.本次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现阶段行业内的基本质量标准,而绝非最高标准。

(三)质量控制原则

1.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医院具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的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

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质量控制应经权威部门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

普查由各医院超声诊断部门自查填单,获得面上数据;抽查则可获得多种实际情况,并核实上报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

抽查不应事前通知。

3.超声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操作手法、记录报告与随访制度等方面。

4.在检查过程中,应同时核查该单位对《自治区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并对其不规范术语进行纠正,使术语科学化、标准化。

(四)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

1.人员专业素质

(1)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2)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及超声诊断上岗证。

(3)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

2.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

(1)主机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DGC)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

在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参数。

在使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时,应适当调节流速量程及滤波器。

在检查眼球或胚胎时,应注意声功率的输出(mW/em2或TI、MI数)不超过规定范围。

只会使用电源开关、总增益等几个简单调节钮者,不符合专业人员的标准。

(2)超声探头

①原有性能指标。

②电缆断线或图形黑条情况。

③探头表面开裂或磨损情况。

④仿体(标准模块)测试。

凡性能降至原指标参数75%以下者;或者②~④条中具1条?

明显不合格者,定为不合格探头,由计量监测部门开具鉴定不合格证,即行报废,不得作诊断使用。

(3)图像打印、记录设备

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像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

3.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

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

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

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

4.图像记录

对疾病有关的声像图表现或对临床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检查者应给予记录。

记录媒体可采用热敏打印,计算机打印,CD盘存储,工作站存储,光盘刻录等。

(1)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

(2)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3)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

5.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要求

通常,超声检查时就诊病人较多,无法追询病史并进行体检。

故要求临床填写超声检查申请单应逐项认真填写。

特别对简要病情、体检发现、其他医学影像报告与有关检验结果填写完整,并写清楚检查目的、要求和部位。

超声复查病人,必须填写原超声号。

超声检查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

临床上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也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

报告单上分上项、中项及下项:

(1)上项为一般项目。

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

必要时,需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检查方法与途径(如:

经直肠法),记录媒体的编号。

(2)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一般描述为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

病变描述首先叙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

局灶性病变应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3)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①病变部位或脏器。

②病变在超声声像图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③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④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

⑤考虑可能为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⑥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

⑦签名与日期。

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亲自签名。

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师加签。

日期按年、月、日排列,简写时可用“年/月/日”(如:

03/0I/07)代表。

6.超声检查报告应注意字迹工整、清晰,易于识认,不应潦草、涂改,避免错别字。

条件允许者,最好用计算机打印方式生成。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假报告。

7.随访

(1)常规、重点或专题。

(2)随访问期分为单次、不定期、定期。

(3)随访内容。

8.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科主任负责、重视,根据自治区超声质量控制要求统一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制定具体项目及要求,严格自查,超声质控中心或卫生领导部门抽查、评比。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接待需要进行超声检查者。

(2)检查前认真阅读超声检查申请单,核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病史询问。

(3)向候诊者介绍将要进行的超声诊疗过程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候诊者的提问。

(4)留存阳性及必要的阴性声像图作为诊断依据。

(5)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及书写诊断报告。

(6)对急、危、重患者要及时进行检查,记录接诊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7)遇有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和相关临床医师联系并进行紧急救治。

(8)认真核对超声检查报告单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报告单。

(五)超声科仪器管理制度

1.操作医师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熟练地进行操作。

2.仪器实行相对专人专机,使用前应检查外观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技师汇报,不能擅自处理,须按照正常渠道进行检修。

3.仪器与仪器资料不分离,便于随时查阅。

诊断室内应有简明操作规程。

4.进修、实习人员不允许单独使用仪器,必须在指导老师严格指导、监督下进行操作,并由指导老师负全部责任。

5.严禁在诊断室内吸烟、聊天、接待客人。

6.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每台设备的标书原始资料复印件、使用及维修情况。

(六)超声科仪器操作流程

1.每日交接班时认真交接所有仪器及配套设备,特别检查探头有无损坏,有无软硬件故障,若有故障及时登记并上报。

2.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章制度先启动稳压器电源,电压稳定后再开机,关机时先关仪器开关,待停机后再切断稳压器电源。

3.遇有突然停电时,应及时关机,来电后待电压稳定后再按顺序开机。

4.按照所检查部位对诊断仪进行适当调节,在保证安全使用的条件下,力求获得最佳的声像图。

5.检查时必须做到轻拿轻放探头,避免碰撞或跌落探头等事故发生;如有此类事件发生,应及时报告技师和科主任。

6.每次检查完病人后,应用柔软纸巾擦去探头上的耦合剂,以保持探头的清洁。

7.结束检查时,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8.结束一日的工作后,检查仪器及探头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9.每周彻底清洁仪器及除尘网一次,做定期保养并登记。

(七)超声科感染控制制度

1.室内环境卫生要达到整齐、干净等要求,定期进行室内通风换气。

2.各检查室每周至少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3次、消毒时间≥30分钟。

3.传染病人相对固定诊断室,传染病人使用一次性床单,检查完后及时更换。

4.普通病人每周定期更换床单1~2次,特殊情况随时更换。

5.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要求实行医用与生活废弃物分装,封闭运送;感染性垃圾装入黄色专用塑料袋内,进行专门处置并登记。

5.引导介入诊断及治疗的器具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60分钟后方能使用;使用的耦合剂应保持密闭,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6.如发现院内感染爆发流行的情况,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Tel:

2803),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7.发现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或环境有严重病原污染时要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超声检查规范

(一).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

【检查方法及内容】

受检者一般需要静卧于高度适当的检查床上,体位适当,自然放松,安静,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一般要求腰部以上没有衣物覆盖,尤其是胸前区域。

受检者体位依检查部位和状况而异,一般常规胸骨旁、心尖部检查时,受检者通常取仰卧体位或45度左右的左侧卧位,左侧卧位的倾斜程度需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

将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与胸壁垂直。

左室长轴切面:

M型超声取主动脉根波群,测量主动脉窦部(舒张期)及左房腔(收缩期)。

M型超声取左心室波群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左室收缩期末期、室间隔(舒张末期)左室后壁(舒张末期)的内径及厚度,并由此计算出左室舒张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期容积(E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

二维于该切面测量主动脉环部、右室流出道、右室。

观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中段与基底段有无运动异常。

CDFI可观察二尖瓣主动脉瓣瓣口血流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室间隔是否完整。

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

观察右室前壁、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左心房、房间隔、右心房、三尖瓣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并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

胸骨左缘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

观察右室前壁、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乳头肌、左室前壁、侧壁、后壁及下壁,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通过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

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心尖部四腔心切面:

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或从胸骨旁心尖部断面继续向外下移动探头,直至左心室壁完全消失,在将探头方向标指向右胸锁关节,与左室长轴断面基本垂直,使图像的扇形尖端位于心尖部,扇面指向心底部,心脏十字交叉一般位于图像中央,同时显示四个心腔,二尖瓣和三尖瓣处于左右排列方向,以此作为确定切面位置正确的标志,图像的左右方位与心脏实际位置相同,上下位置正好倒转。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心壁,乳头肌,房室瓣,房、室间隔,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二尖瓣,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

测量右房内径(收缩期)。

CDFI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血流,房室间隔有无过隔分流、肺静脉开口位置是否正常。

PW及CW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肺静脉开口血流,通过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测E峰、A峰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心尖部五腔心切面:

探头放置部位及其指向基本与心尖部四腔心切面相似,但稍将探头向上偏斜,并顺时针序旋转15-20度,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图像中央十字交叉处出现左室流出道和近端主动脉根图像。

在主动脉根内可观察到主动脉瓣。

CDFI观察主动脉瓣上、瓣下及左室流出道血流。

PW及CW观察主动脉瓣上、瓣下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

心尖部两腔心切面:

将探头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逆时针旋转90度。

观察左室前壁及下壁,心尖段、中段和基底段的室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

左房、左室及二尖瓣结构。

CDFI观察二尖瓣血流。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患者将枕头置于肩部,头部后仰,平卧于检查床上,探头置于胸骨上窝,指向后下方心脏方向,探测平面基本与主动脉弓长轴平行,介于矢状面与冠状面之间的一定角度,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为标准。

观察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降主动脉起始部、肺动脉和上腔静脉等心血管结构。

CDFI观察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降主动脉起始部、肺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流及有无异常分流。

PW及CW探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降主动脉起始部血流频谱,检查有无高速血流,通过降主动脉起始部血流频谱可以估计主动脉瓣返流程度。

剑突下四腔心切面:

患者平卧,屈双膝,腹部放松,探头置于剑突下,探头方向指向左肩部,与胸骨旁长轴切面基本垂直,扇形图像的尖端和右侧为肝脏,随后为靠近心尖部的右心室壁,扇面指向心底部。

有助于观察心脏四个心腔各部位结构、空间位置关系和功能,房、室间隔,尤其是房间隔的完整性。

CDFI观察房、室间隔有无分流。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

检查前的准备

所有经TEE检查前,均经常规TTE检查,明确TEE检查的目的。

在行TEE检查前应禁食3~4小时。

对门诊清醒病例需用2%地卡因咽喉部喷雾麻醉,对情绪紧张的患者和疑为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患者可加用镇静剂。

手术中作TEE检查者,则需在全身麻醉后进行。

食管探头的置入

病人意识清醒,应先介绍检查经过,取得病人的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检查。

多取右侧卧位,先放入撑口器,以防病人牙齿损伤食管的电缆,有假牙者必须移去。

将探头涂以耦合剂自口腔插至咽喉部,令其作吞咽动作,徐徐送入。

全口假牙者只需取除假牙,不必用撑口器。

手术病例,由于已气管插管及全麻,放置食管探头通常无困难。

观察切面

主动脉短轴切面:

将探头顶端置于第六胸椎水平,一般探头深度为距门齿30-35cm左右,探头角度多为0-25度,可观察主动脉根部的短轴及主动脉瓣、左心房、右心房、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瓣、房间隔、三尖瓣等结构

CDFI可观察有无房间隔分流、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肺动脉、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瓣口血流。

左心耳短轴切面:

探头顶端主动脉短轴切面基础上稍微向外退出并旋转,观察左房心耳部及其内部结构。

四腔心切面:

将探头顶端置于第八胸椎水平,一般探头深度为距门齿35-38cm左右,做水平扫描。

可显示与经胸超声四腔心切面相似的图像,但方向相反。

可观察四个心腔,两组房室瓣,房、室间隔,肺静脉的位置结构,

CDFI观察有无房或室水平的分流,房室瓣及肺静脉的血流情况。

胸主动脉长轴切面:

将探头向后旋转180度,可显示主动脉弓及不同水平的各段胸主动脉,该切面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分离尤为重要。

瓣膜病

1.房室腔是否扩大。

2.瓣膜形态与结构:

瓣膜有无增厚,结构是否蓬松,二尖瓣及三尖瓣包括腱索,二尖瓣乳头肌;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瓣膜数量,瓣膜分割是否均匀;瓣膜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粘连,粘连部位。

瓣膜的运动:

瓣膜运动是否僵硬,开放是否受限(轨迹法测量瓣口面积),关闭有错合(或裂隙),瓣膜(或腱索)有无脱垂。

CDFI于瓣口(或瓣上、瓣下)检出高速射流或返流,频谱测量瓣口跨瓣压差和返流压差。

M型超声观察瓣膜运动曲线,典型的为二尖瓣狭窄“城墙样”改变,二尖瓣脱垂“梿枷样”改变,肺动脉瓣“W”征。

3.左房及左心耳部是否有附壁血栓形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各心室壁有无肥厚,室壁运动是否协调,室壁增厚率有无减低。

5.是否合并心包积液。

先天性心脏病

1.房室腔是否扩大,房室腔是否正位。

2.房室连接,心室与大血管连接受否正常。

3.房室间隔缺损,可见回声中断,CDFI必须有明确的过隔血流,频谱于缺损口检出高速血流(合并肺动脉高压时流速较低),测量分流压差(指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缺损定位尤为重要。

主动脉是否骑跨,骑跨率为多少。

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异常通道(通道形态),CDFI检出大血管水平分流,频谱确定分流时相,测量分流压差。

1.各心瓣膜有无脱垂,关闭不全,狭窄。

2.心肌运动是否协调。

3.房间隔缺损要观察肺静脉是否都开口于左房。

心肌病

1.房室腔是否正位,房室腔是否扩大。

2.心室壁有无肥厚或变薄,室壁增厚率(正常、减低、增强),静息状态下心肌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心室壁有无膨出,有无反常运动。

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较为直观。

3.心室流出道及流入道是否通畅。

4.心肌回声有无增强,心内膜有无增厚,回声是否增强。

5.各瓣膜形态和活动有无异常,瓣口有无异常血流。

与瓣膜病鉴别较为重要。

6.房室间隔连续无中断,CDFI有无房室水平分流。

7.大血管走向和内径是否正常,CDFI有无大血管水平分流。

8.心包回声是否正常,心包腔有无液性暗区。

心包疾病

1.房室腔是否正位,房室腔是否扩大。

右室前壁有无塌陷。

2.心室壁有无肥厚或变薄,室壁增厚率(正常、减低、增强),静息状态下心肌有无运动异常;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较为直观。

3.各瓣膜形态和活动有无异常,瓣口有无异常血流。

瓣口血流频谱变化。

4.房室间隔连续有无中断,CDFI有无房室水平分流。

5.大血管走向和内径是否正常,CDFI有无大血管水平分流。

6.心包有无增厚,回声是否增强,心包表面有无沉积物,心包腔内有无纤维条索,积液,测量积液量及积液集中的位置,心尖部液面宽度。

二.颈部血管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

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

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

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2.检查体位

(1)仰卧位:

为常规检查体位。

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

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

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3.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

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

剑突下横切观察第二肝门

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

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

【检查内容】

1.肝脏的测量

(1)肝右叶最大斜径:

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

(2)肝右叶前后径:

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测量8~10cm。

(3)肝右叶横径:

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

(4)左半肝厚度和长度:

以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

(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

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5~1.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移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之差。

2.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3.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加或减低。

4.肝实质内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空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5.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血管内有无栓子形成。

6.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7.肝门部及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注意事项】

1.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内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壹,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范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

2.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3.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

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4.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内还是在肝外。

5.在测量血管血流频谱时,应充分取得病人的合作,暂时屏住呼吸3~5s,在此时间内获取一段平稳频谱即可。

切不可长时间屏气.以免造成频谱误差。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1.患者准备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2.仪器条件:

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3.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