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9512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docx

最新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教学提纲

提升学习能力的智慧之路

——“1624”学习方法

确立1个目标,培养6个习惯,注重2个过程,做好4个环节。

一、确立1个目标

目标要有规划——一名清华学子的人生规划。

今天我是这里的匆匆过客,明天我将成为这里的主人。

从今天开始确立你的目标——康德对人生追求的归结。

我是谁?

我要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我将如何去做?

二、培养6个习惯

1、预习的习惯

2、听课的习惯

3、复习的习惯

4、作业的习惯

5、思维的习惯

6、作息的习惯

学习能力的三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必须要有规范的学习行为

在新课之前,你能够进行有效的预习吗?

回家做作业之前,能够首先进行复习吗?

做作业的时候,能记录完成作业的时间吗?

你有错题本吗?

据我们统计,单纯是这四个问题,应有70%以上的同学,回答都是否定的,所以我们所看到70%以上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令人满意。

这个现象就说明了如果你的学习过程不改变,学习结果基本上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过程不变,结果不会改变。

1、预习的习惯

(1)预习的目的:

把握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哪里,理清老师讲课思路,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

预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你看起来、学起来不懂的地方,你这个不懂的地方,就是你明天在上课的时候要重点学习的地方,所以预习就是从根本上找到了你思维上的断点,找到了你个性化学习上的重点。

(2)什么样做到有效预习:

读、写、练。

“读”就是阅读

“写”就是书写

“练”就是练习

(3)需要注意的问题

每一门新课程预习五到八分钟足够了,否则就不叫预习,那叫自习。

(4)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智慧课堂、高效课堂。

课前:

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中: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展示评价、老师点拨,培养思辨、表达协作、创新能力。

课后:

反思,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听课的习惯

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

(1)跟老师

就是跟着老师的课思路走,不预习不可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

(2)抓重点

A:

抓公共重点,比如定理、定律、公式、单词、句型等。

B:

抓个性重点,你预习看不懂的内容,就是上课重点听的内容。

(3)当堂懂

就是要当堂理解消化。

调查结果:

不预习的同学当堂弄懂的只占60%到70%之间,预习的同学可以达到70%到80%,也不是100%,所以不仅仅要预习,而且要在课堂上力争要使当堂内容弄懂70%到80%以上,这就是目标,预习太重要了。

3、复习的习惯——想、查、说

“想”就是回想。

“查”就是查阅。

“说”就是复述。

45分钟的课上完以后,各位同学最需要做的,首先就是回想课上学的是什么内容,当你回想的时候你会发觉,有些你会非常清楚地想起来,而有一些非常模糊,甚至你一点也想不起来。

那我告诉大家能想起来的部分,其实你很好地复习一遍了,通过这样的一遍两遍几乎终生不会忘记,而那些模糊的部分就是你需要复习的,那些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需要你从头再学的。

遗忘规律:

规律一:

记忆过程中,遗忘先快后慢。

规律二:

记忆过程中,遗忘随复习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按照记忆的规律复习——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

必须人手一份教参资料。

利用对媒体教参工具。

周复习:

重点归纳

数理化:

形成系统、形成知识结构图。

语文英语:

要横向归纳听力、语法、阅读、写作。

月复习:

重在诊断测试。

查找遗忘点、查找不足点。

4、作业的习惯

(1)不复习、不作业。

(2)不计时、不作业。

(3)不检查、不作业。

(4)不小结、不作业。

5、思维的习惯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习惯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三、注重2个学习过程——学校学习与家庭学习的关系

1、学校学习过程

主要完成:

听、读、看、记,在学校老师那里获取知识。

2、家庭学习过程

放学回家的学习过程:

把学校学习的知识完成理解、消化、吸收、提升的过程,主要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运用和查漏补缺。

尖子生:

学校理解70%,家庭理解30%。

中等生:

学校理解50%—60%,家庭理解40%—50%。

学困生:

学校理解40%—50%,家庭理解50%—60%。

“教”与“学”的实质——处理好“听懂”与“学会”的关系

学校老师教——听懂

听懂≠学会

听懂≠提升学习成绩

家庭自主学——学会

学会——理解、归纳、整理、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会——是老师所不能替代的

学会——是提升学习成绩的核心

优秀的学生不仅是老师教出来的,更主要的是自己学出来的!

四、做好4个学习环节——学、纳、查、改

1、预习——吃透知识领先一步

(1)做好及时的预习、实时理解课堂知识,紧跟老师讲课进度。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吃透所学的知识。

2、归纳——周末系统复习

(1)数理化:

系统形成知识结构图。

(2)语文英语:

要横向归纳听力、语法、阅读、写作。

3、运用——吃透典型例题

(1)吃透典型例题,以不变应万变。

(2)熟练训练,时时解决解题的问题。

4、查漏补缺

(1)考前诊断:

查找遗忘点。

(2)错题本:

提升不足点、薄弱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