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实践 创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9393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 实践 创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 实践 创新.docx

探索实践创新

探索·实践·创新

——广州市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总结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艺术科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会

历时三年的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研究在不知不觉间已完成了一轮,三年来广州市的全体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秉持“探索、实践和创新”的思想,本着“求真务实,积极稳妥”的态度,深入地开展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研究,我们探究了问题、取得了成果,同时也还存在问题与困惑。

现将我们的工作初步总结如下:

一、狠抓教师培训、形成新课程概念、推进新课程顺利实施

我们认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一支能够充分了解和理解

高中音乐新课程意义的教师队伍,是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证。

因此,在实验之前、实验之初以及整个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狠抓教师培训,以求使教师形成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概念,造就一支深谙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师队伍。

我们与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了多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师培训。

内容涉及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高中音乐教材介绍等。

培训方式一为专家讲座:

我们聘请了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组负责人以及省内外着名专家到广州开办专家讲座,使老师们得到高中音乐新课程的真传。

二是我们教研员自己结合本地实际开办讲座,尤其是开展实践性、互动性的培训,让老师们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途径;三是在实验过程中请本地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开办讲座。

四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巡回各地进行培训。

在这种滚动式、地毯式的“轰炸”中,使教师形成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头脑风暴,更新理念,从而接受新课程、熟悉新课程、喜欢新课程、进而达到实践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创造、共建新课程。

由于有了良好的开端,广州市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验很快走入正轨。

二、制订高中音乐学科指导意见,规范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教研管理

为了使我市高中音乐新课程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利实施,我们

特别制订了《广州市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这个《意见》成为我市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法规性文件,对于规范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教研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意见》从《课标》解读、教材指引、模块开设、活动开展、教学研究、课题引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法建议、评价研究、教学设备、教学管理等诸方面进行了论述和规定,为全市高中音乐教师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意见》由我们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印刷出版,分发到全市各个区各所高中负责人和音乐教师。

各学校领导按此意见进行规范管理,音乐教师按此意见认真开展教学。

我们还组织全市高中音乐教师认真研读,并将《意见》上传到《广州音乐教育网》,以便老师们学习和下载。

在《意见》的指导下,全市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验有序进行。

三、选用最佳高中音乐教材,使新课程有本可依

在法规文件形成的同时,我们组成了广州市的音乐教材选用委员会,对国家

通过的三套高中音乐教材进行了严格认真的选择。

经过反复认真的比较、斟酌,通过民主投票选择,我们选定了人民音乐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两个版本的高中音乐教材在广州市使用。

人音社作为国家权威的音乐专业出版社,又有着优秀的教材编写队伍和课程资源,其教材的艺术性、文化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堪称一流;花城版教材切合广东、广州实际、其教育性、科学性、时代性、操作性亦与人音版可以比美。

且教材的音像资料丰富、直观,颇受老师们欢迎。

两套教材的引入,使广州市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验有本可依,高中音乐教学迅速上路。

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展校本课程研究,适当地补充鲜活的本地本校音乐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以下是我们对这两套教材的初步比较:

广州市各区(市)选择的音乐教材版本主要是花城版和人音版,其中选择人音版的学校较多,约占七成,选择花城版的学校约占三成。

征订的教材主要是《音乐鉴赏》,其他选修课程部分学校没有为学生征订教材,但绝大部分学校都为音乐教师征订了多种版本的教材,供教师参考使用。

越秀区、天河区和从化市部分高中学校开设选修模块时使用了校本教材。

通过实践,我们对所使用的教材有如下认识和评价:

由于大部分区(市)选订的教材主要是《音乐鉴赏》,而且主要选择的是花城版和人音版两种版本,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调查主要围绕《音乐鉴赏》展开。

现就调查中教师和学生对《音乐鉴赏》的两个版本的认识和评价进行阐述。

1、教师方面

人音版:

选项

A非常赞同

B比较赞同

C可以接受这个观点

D不是太赞同

E非常反对

课程内容选材经典,体现了层次性和选择性

8%

69%

16%

7%

课程内容编排合理,符合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

80%

10%

5%

配套光盘(录音带)音响效果好

65%

22%

13%

配套光盘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实用

90%

10%

配套教学参考书内容翔实,教学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强

78%

18%

4%

调查显示,八成的教师普遍认可人音版教材。

认为人音版有着清晰的文化脉络,教材组织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在内容的编排上既突出了个体单元的独特性、专题性,又强调了单元之间的完整性、系统性,主要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组成。

人音版的《音乐鉴赏》是在原有《音乐欣赏》的基础上作了系统调整,“拓展与探究”是人音版的亮点,它既是对前面两块内容的巩固,又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理性的提升,更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它最有效地给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以学生为本;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3)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体现了层次性和选择性,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但人音版的《音乐鉴赏》比较中规中矩,相对“活泼”和“新意”不足,部分曲目经典但不够优美。

教师们尤其对人音版教材缺乏视频及教学课件光盘资料感到不满,使教师的备课和授课带来很大的不便。

花城版

选项

A非常赞同

B比较赞同

C可以接受这个观点

D不是太赞同

E非常反对

课程内容选材经典,体现了层次性和选择性

22%

78%

课程内容编排合理,符合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7%

61%

22%

配套光盘(录音带)音响效果好

80%

16%

4%

配套光盘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实用

78%

13%

9%

配套教学参考书内容翔实,教学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强

9%

65%

20%

4%

调查显示,八成的教师普遍认可花城版教材。

教师们认为,花城版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文化内涵由音乐的自然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构成,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审美情趣,选曲具有经典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特点。

花城版的四个教学环节——“聆听与鉴赏”、“收集与整理”、“思考与探究”、“活动与创编”,“活动与创编”是花城版的一个亮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新学的知识分析作品,开展创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完成从“音乐体验”到“音乐研究”到“音乐的再体验”这样一个完整、自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能力培养的特征。

花城版的教材中附带的MP3光盘,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课件的光盘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料,方便教师的备课和设计。

但花城版也存在系统化不足,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极不熟悉,影响了授课效果;课件光盘版面制作相对简单,引用外部资源不便等不足。

配套教参出现知识性小错误,印刷错误等问题。

2、学生方面

《音乐鉴赏》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比较熟悉的、生活气息浓厚、富有时代感的音乐作品,如花城版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梁祝》、《永恒的水》、《打字机》等,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的“新年音乐会”、“通俗音乐”、“爵士音乐”等;人音版的“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等;最不感兴趣是民族民间音乐/古典音乐,觉得老土,世代久远,有距离,难以理解。

如花城版的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民歌篇”、“戏曲篇”等,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的“乡土的情怀”、“多元的时代”、“红旗颂”等;人音版的“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走向新世纪”等。

在对教材的建议和意见方面,学生还反馈:

现行版本的教材内容虽然比较丰富多样,但内容多且散,章节之间的关联不密切,缺乏与日俱进的内容;而上课的课时少,常常是前面学过的后面又忘了,音乐知识一知半解,积累和记忆的曲目有限;教材中要求的探究或创编活动常常未进行或难以进行;教师布置的资料收集活动意义不大。

建议应多增加一些符合新时代潮流的流行曲;减少部分内容,缩小范围;多听赏典型的经典作品,不要太长,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还希望能增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性活动。

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开设高中音乐选修模块

广州市高中音乐新课程各模块的开设,在各区、各校没有一个固定、僵死的

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实施。

市里根据实际,从整体上比较趋向于在高一、高二开设音乐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在高三也可以开设音乐课,没有条件的则在高三可以不开设。

那么,高中音乐新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就尽可能在高一与高二解决。

一般在高一上学期就开设必修模块(鉴赏),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开设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的开设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和因人制宜。

对教师而言,可谓:

发挥专长、各尽所能;对学生而言,可谓:

根据兴趣、各取所需。

这样,不同的学校,可能所开设的模块不尽相同,但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发挥作用。

比如广东省实验中学的蔡洁莹老师是在新课程实施的时候参加工作的,由于在高校读书期间就热爱戏剧,在接受新课程培训的时候又对戏剧模块特别感兴趣,她就在学校主要教音乐与戏剧模块。

通过长期的刻苦钻研、学习《课标》、精读教材、向名师请教,教学实践。

她终于在戏剧模块的教学中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

她还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戏剧表演结合起来。

结果,她无论是戏剧模块的教学,还是课外戏剧的活动指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去年,她创作导演的一个音乐剧作品《愿望药水》在由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青少儿艺术教育成果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还获得优秀创作奖,并进入了国际巡回赛。

从此,她的学生们对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正如蔡洁莹所说,她是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的的青年教师。

广州17中学于晶老师也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她的学生由此拓展的DV创作表演颇为感人。

于晶老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也摸索出一些可贵的经验。

广州11中的王红俭老师、东环中学朱万秋老师将创作模块与器乐模块教学有机结合,加上本地课程资源而开展器乐化、民族化和生成性的教学,取得成果。

78中的苗昆青、衡福中学的杨秋玲、广州一中的伍鸣彪等老师,将欧洲竖笛套笛乐队引入高中的器乐模块教学,探索了一条高中器乐模块教学的新路。

宋曼蕾、陈文娟、龙燕、黎长学等老师在鉴赏模块的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形成教学特色。

萝岗区91中学文芳老师等人在音乐与舞蹈的教学中探索出“欣赏—模仿——创造”的舞蹈教学模式,颇受学生欢迎。

总之,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老师们的创造性被充分激活,我市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呈现出色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景象。

不少老师的课被推荐到国家、省、本市以及中南六省区参赛获奖或作为示范课例,获得广泛好评。

当然,由于不同的教师学习领会的差异而导致的认识的差异、还加之客观存

在的专业能力的差异,因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反差,我们对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选项

A很大程度上

B有一点

C完全没有

实施新课改后,你的教学理念是否发生了变化?

65%

35%

实施新课改后,你觉得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反馈是否更积极了?

27%

73%

你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主导?

52%

48%

教学过程中你能否与学生形成和谐、平等、交流的关系?

86%

14%

教学中你能否积极创设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55%

45%

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8%

62%

你的教学能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80%

20%

教学过程中你是否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造能力?

72%

28%

你是否积极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活动?

62%

38%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音乐研究性学习活动?

44%

56%

你是否关注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

84%

12%

以上数据及访谈结果表明了在新课程实施的三年以来,广州市的教师和学生

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变化”中,教师多于学生。

数据显示,有超过五成至八成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却只有不足三成的教师觉得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明显地更积极了,不足四成半的教师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对课堂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等方面表现积极。

师生变化的不均衡,原因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领会仍存在不足,操作上存在疑惑与误区有关。

但80%的教师都非常乐于关注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有说明了教师们是好学的、求上进的,因此,保护好教师的积极性,以多种形式进行新课程的再培训是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必要条件。

五、开展多形态的教研活动,引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为了使我市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有效进行,三年来,我们开展了多种形态的

教学研究活动,很好地引领了教师们的教学有序、有效进行。

我们的教研活动大致为以下各种形态:

1、专家讲座

三年来我们请了不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讲课,从理论上为老师们

进行了引领。

2、专家论坛

我们请国内专家和本市的专家举办论坛,以讨论的形式来论述新课程的理

论,使老师们视野豁然开朗。

3、观摩研究课并现场研讨

我们时而请有关老师现场进行高中优秀课的教学,之后开展多元的评价与研

讨。

上课教师自评、老师们评价、专家评价。

一切都在现场即兴进行,效果很好。

4、经验交流

我们定期召开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让做出成绩的老师们作重点发言,介绍自己的宝贵经验,还在网站等媒体发表交流。

这样的活动对广大老师起到很大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5、开展课题或专项研究活动

在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在开展义务教育的新课程实

验,在此过程中,我们立项了一些地方和国家级的科研课题。

比如我们在实施广州市“十五”重点课题《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过程中,让高中教师也参与其中,除创作模块做出了不少成果以外,其他模块(器乐、戏剧、舞蹈、鉴赏等)的教学也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作出成果。

我们新近即将出版的该课题结题文集收入了不少高中音乐教师的成果。

在我们开展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培养研究》过程中,从事高中器乐模块、创作模块教学的老师积极参与,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些新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和经验。

6、开展别开生面的“高中音乐精彩教学片断现场演示讲学比赛”,有力地推动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验。

为了开展各教学模块的研究,让不同区域的老师们能够亲眼见到不同的老师所上的各种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

我们组织了广州市“高中音乐精彩教学片断现场演示讲学比赛”活动,参赛教师将自己某一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的片段录像用PPT形式展示出来,并且现场介绍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特色以及设计意图等,教师还现场演讲和播放自己的精彩教学片断。

时间限定为10至12分钟左右。

这样,仅仅一个半天的教研活动时间就足以让老师们欣赏到很多的精彩教学片断。

过后,我们还将这些教学片段放在学科教研网上供老师们学习和下载。

这些成果不仅仅影响了我们本市教师,也辐射到了其他地区。

7、优质课比赛

此种传统方式就不一一细述了。

总之,丰富多彩的高中音乐教研活动,有力地推动和引领了我市高中音乐新

课程实验。

六、深入研究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高中音乐教学新路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模块式教学的形式对于所有高中音乐教师而言,都

是一个陌生的、全新的领域。

究竟新的高中音乐课应该是怎样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一个很现成的答案,一切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创造。

我们首先把目光投向早已开设模块教学的欧美各国,同时又深深关注我们国内市内的现实。

本着“求真务实、积极稳妥”的态度,开展了认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些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当然,也是还不够成熟的模式。

1、音乐鉴赏模块

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重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只有“研”才体现“鉴”

字。

而且还要将这种在传统欣赏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听赏转换为主动探索、研究,成为实践性、参与性研究模式。

这在广州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已形成特色,成为一种模式。

2、歌唱模块

在歌唱模块的教学中将歌唱(尤其是合唱)名作欣赏、歌唱训练和歌唱表现结合。

形成“欣赏——训练——歌唱表现”模式。

在歌唱模块的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一要关注少数特长生的指导提高,二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对普通生重在培养其兴趣。

这里实际上是将职业教育与兴趣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大多数选修此模块的学生而言,在今后的人生中,歌唱仍将不会是其职业,而是其兴趣爱好。

但是他们会很幸福,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歌声陪伴他们终生。

3、演奏模块

参与演奏模块学习的学生,是对于演奏乐器有兴趣的学生,其中有具备演

奏特长的学生,但也有大量是仅有兴趣、但并不具备特长的学生。

对于这些学生的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原则上,会什么乐器就带什么乐器进课堂,但对于那些不会乐器,却有兴趣的学生,应该建议他们学习欧洲八孔竖笛。

演奏课应该关注合奏,学习欧洲竖笛可以在短期内掌握演奏技能,并可以轻松进入交响化合奏,可以享受多元音乐文化熏陶,好处甚多。

有关欧洲竖笛的论述另文再叙。

那么演奏课的教学模式是:

“名曲欣赏——演奏技能训练——合奏排练——合奏表现”。

4、创作模块

在创作模块教学中,我们十分关注音响性与即兴性。

我们认为:

音乐创作的进行只有在音响化的状态下才是最符合音乐学科意义的创作活动。

而即兴的音响化音乐创作活动更具意义。

即兴创作是人类进行音乐创作最基本的方式。

即兴创作并不意味着无序和非理性创作。

比如莫扎特、贝多芬时代的很多作曲家的即兴创作都是理性的杰作。

瞎子阿炳失去双眼,无法记谱,但他即兴创作的《二泉映月》等杰作却是理性创作的登峰之作。

我国古代的古琴音乐创作,即便有文字谱记录,却也不是准确记谱。

古琴大师在演奏中往往会有即兴演奏的发挥,此种即兴被称为“有控制的自由”。

美国的爵士乐演奏中虽有很多的即兴发挥,却都符合曲式、和声等作曲的规范。

在这样的创作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才能,同时也培养了其创造思维。

因此,我市音乐创作模块的教学极为重视音响性与即兴性。

但是,我们并不排斥记谱进行的理性作曲,也很重视学生学会记谱进行的理性作曲。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还要防止表面采用记谱方式而实际上却是非理性的作曲。

因而,此模块教学中的作曲技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我市创作模块的教学模式:

非理性口头(或器乐化)即兴创作——模仿性作曲(口头或器乐化)——理性的口头(或器乐化)即兴创作——记谱的理性作曲(但必须付诸音响化实践)模式

5、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

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教学中要注意3点:

1、把握音乐学科特色,即便是戏剧,也是音乐的戏剧;

2、把握戏剧表演基本知识与技能,因为毕竟是戏剧。

3、要把握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戏剧中的音乐有什么特点等关键点。

教学模式:

名作欣赏——模仿——知识技能学习——创编表演

6、音乐与舞蹈表演

在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中要注意:

(1)关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2)了解各类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

(3)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模式:

名作欣赏——模仿——知识技能学习——创编表演

在多种模块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器乐化教学作用甚大,在演奏模块、创作模

块、歌唱模块、鉴赏模块中均可使用乐器。

而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和舞蹈模块的教学中也可将学习演奏模块的学生调集来与学习这两个模块的学生合作表演。

七、关于我市高中音乐新课程(学生学业)的评价

最近,我们就课程评价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业评价展开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是:

选项

A(很大程度上)

B(有一点)

C(完全没有)

实施新课改后,你的课程评价是否发生了变化?

58%

42%

教学中,你是否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的多种评价方式?

50%

44%

6%

你是否常常创设机会并鼓励学生进行评价?

77%

23%

你有否开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1%

53%

26%

你是否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

50%

44%

6%

你是否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作用?

56%

44%

你能否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调整?

48%

52%

以上数据及访谈结果表明,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州市高中音乐教师在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作用。

接近八成的教师常常创设机会并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五成以上的教师能按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的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作用。

数据还显示,有八成的教师都认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认为过程性评价应占学生学业评价比重的50-80%。

教师们认识到:

音乐学科是人文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的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在音乐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两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教师(五成)只是尝试进行,还有两成半的教师从开展过。

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评价的积极作用,但还是感觉到在教学实施中评价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常常困惑于“如何评”的方式方法,以及“怎样评”的“度”的把握,教师们期待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

在积极探索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广州市教师群体中,也有一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萝岗区教育科研与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陈文娟老师(2006年9月前为广州开发区中学音乐教师),新课改以来积极开展高中音乐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她主持的广东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合一积分榜”音乐课程发展性评价机制》于2007年5月顺利结题。

该研究构建了一套较全面、科学、合理的中学音乐课程评价体系:

“三合一积分榜”中学音乐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采用“三榜合一,积分评定”方式,通过“小组学习活动表现积分榜”、“个人学习活动表现积分榜”、“阶段测查积分榜”所记录的各项数据信息,从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各个层面——课内与课外、小组与个人、平时与阶段,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综合评定中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

“三合一积分榜”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为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一套较全面、科学、合理的中学音乐课程评价体系。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三合一积分榜”中学音乐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

专家组给予的鉴定意见是:

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内容充实,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强,主要解决目前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法与手段单一,形式僵化,指标狭窄,测试对象被动等问题。

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