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9242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最大限度开发人的创新潜能。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开放型的思维品格和知识结构,优异的智慧情操和审美能力。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

把自主学习引进教学中,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学的发展功能也将得到充分落实,“教学与发展”这一教学论的永恒命题将有新的突破。

现把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探索提出来和同行商榷。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

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

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

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

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

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

瞧,老师来了。

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

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

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

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

“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

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

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布鲁纳说:

“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及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

课堂上让他们先用每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通过自已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旧引新,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

老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机会、课堂上鼓励学生做到八个“会”:

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会作出假设,敢于和善于作出假设;会观察,敢于和善于观察;会实验,敢于和善于实验;会思考,敢于和善于思考;会讨论,敢于和善于讨论;会想象,敢于和善于想象。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不仅智力因素参与,非智力因素也参与;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参与。

由此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三、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

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

向学生提问:

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

进而又问:

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

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

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

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

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

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

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

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

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

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每个4角钱。

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

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生自主学习也贵在得法。

达尔文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在学好知识形成能力方面,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目前学法有预习、读书、听课、观察、质疑、讨论、练习、反馈、复习、考查等方法。

教师除了要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

还要与良好学习习惯密切结合进行反复指导,反复训练、培养。

例如,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

从教2的口诀开始,就教学生:

(1)看图或实物列出连加算式;

(2)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根据乘法算式编制乘法口诀;(4)掌握口诀特点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生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学习,那么学到4或5的口诀后,学生自己就会学习后面的口诀了。

灵活多样的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

例如,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采用“导向式练习”进行教学,练习程序为,定向导入──设疑点拔──回顾总结。

例如,1.听老师念两道应用题,分别说成文字题,再口头列算式,接着思考这两道题,算式有何不同?

(1)某村去年造林20公顷,今年造林25公顷。

去年造林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2)某村去年造林20公顷,今年造林25公顷。

去年造林比今年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讨论题:

有的同学认为“3米比5米少,也可以说成5米比3米多。

”这样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3.对比以上练习你学到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地登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大练基本功的舞台。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调整,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会制定学习目标,有学习的正确定向。

其次培养学生调控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学习进行检查、分析自己错误及其原因。

总之,自主学习知识总要经过一定的途径,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生活或教学材料中挖掘和构建出有创新的问题作为导向,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识。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抓住三个要点:

(1)它表示两个数量的比;

(2)比的后项是100;(3)它有特殊的写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配制糖水的实验:

⑴配制含糖3%的糖水;⑵随意配制糖水,算出含糖的百分数;⑶尝尝不同浓度的糖水的甜度。

让学生亲自经历百分数从产生、建构到应用的过程,认识到糖水的甜度既与糖水中糖的含量有关,又与水的含量有关,是由这两者的关系即它们的比所决定的。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发现或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王师傅要生产400个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

现在任务增加到600个,要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每小时要生产多少个?

练习后,引导学生提出联系生活实际的不同问题,进行自主解决或讨论探究。

有的学生就提出“如果增加到600个,要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每小时必须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有的学生提出“要提前3小时完成,该怎么办?

”等数学问题。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