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区域观察记录10篇.docx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区域观察记录10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10篇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10篇
这是大班区域观察记录10篇,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
观察记录:
清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家族》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思娴,说:
“思娴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
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
”思娴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思娴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
“对,我在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化石,”“没错,这是食草性恐龙。
”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
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
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
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第2篇
观察情景
下午,孩子们进入活动区开始做游戏,龙浦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电话,给妈妈打起了电话。
这时,嘉诚看见了上去就抢,嘴里还说着:
给我打一个,给我打一个。
龙浦不让。
两个孩子立刻要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齐玩,要别人的东西要商量的话抛在了脑后。
我立刻走过去,说:
嘉诚玩具是龙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吗?
嘉诚虽然不抢了,但仍不甘心地看着龙浦手中的电话,我灵机一动,找来班上另一部电话并大声说:
铃嘉诚快来接电话,爸爸找你。
嘉诚高兴地跑来了,拿起电话:
爸爸,你在上班吗?
我把幼儿园搞的乱七八糟的听着嘉诚可爱的话语,我笑了!
简单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小,常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发生争抢,我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矛盾化解,保证了游戏活动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游戏情绪!
第3篇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十分开心。
这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
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
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但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
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
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
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靠心理很强,但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理解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
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资料。
这样的幼儿缺乏必须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靠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资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
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但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
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
具有必须的依靠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
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下活动。
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推荐。
以直接推荐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取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资料。
帮忙幼儿构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
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靠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
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针对一些年龄小,依靠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用心、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第4篇
观察实录:
露露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书,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可是过了不久就翻来翻去,感觉没有耐心看了,我走过去问,“露露你怎么了”?
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
”我走过去告诉她,在看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认识书里面的字宝宝,等区域结束之后再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在故事书里面认识的字宝宝,之后不时有幼儿加入她的队伍,一起翻看的图书。
分析与措施:
分析:
我们班的区域活动特别吵,区域活动应该是安安静静的,这样小朋友才能安静的创作,我觉得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必须交代给小朋友任务,还要让孩子知道进每个个区域的目的,还可以在进区域之前先安静听会音乐,让孩子安静想好自己想去哪个区,进去了该做些什么。
特别是图书区要和家里互动“家园阅读合作行动”。
图书区经常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可以让小朋友在家阅读,回到幼儿园在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
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我觉得区域的重点在于孩子进区域里面收获到了的东西,和养成良好的进区习惯,能安静的思考。
2、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3、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4、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5、在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给些报纸认识里面的字宝宝。
6、进区域的时候可以先让幼儿听安静的音乐,走走线,让孩子心情平静,想好进区域该做些什么。
反思:
“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研究的思考和体会:
1、阅读无处不在,促进了整体发展。
通过对“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的研究,我们更加宽泛了阅读的概念,脱离了阅读作为一种书本阅读的局限性,将“阅读”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
阅读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的作为导入阅读,有的作为结束交流分享,有的作为活动中间提示回答,也有的在活动前后呼应,给幼儿很多遐想的空间。
阅读拓展活动不仅包括正规的学习活动,也包括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非正规的学习活动,可以说阅读无处不在,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也渗透在每个人的心中,阅读已经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
2、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
而从小对儿童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以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将阅读拓展作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结合,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主题式的拓展系列,注重幼儿的主动表现。
这种主题式的拓展活动能让教师们积累了综合、整体思考幼儿教育的经验,促进了课程园本化的发展。
进一步的思考: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也有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
怎样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加得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自信“我真棒!
”?
怎样让生生互动、让孩子在自己的优势才能上发挥教师般的作用?
怎样减少或弥补孩子间的差距?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思索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幼儿生活中开展“分享阅读”拓展活动是能够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
当今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作力于幼儿教育,会事半功倍。
至今为止的分享阅读,家庭方面仍属于应用型阅读活动,怎样挖掘家庭的资源、发挥家长潜力,促使家庭也向拓展型阅读发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5篇
观察状况记录
幼儿粘贴国旗时将国旗的五颗黄星粘在国旗的右上角上,并且排列不均匀。
大星和小星星都排列在一行上。
评价与分析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只看到国旗上面有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星,却没注意星星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明白星星的位置,并引导幼儿观察四颗小星星是怎样围着大星星排列的。
改善措施及目标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就要重点点明星星的位置和星星的排列顺序,并个性引导幼儿在粘贴时注意。
第6篇
观察目的:
观察图书区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对象:
在图书区活动的宾宾、小宇、菲菲
观察记录:
早上8:
00,我看到宾宾来到图书区,脱下鞋子,坐好后在书袋里慢慢地挑选着书,我看到他拿了一本书翻了几页,就随手就扔在垫子上,再取一本,以同样的动作取了5本书,最后一本《鸭子的假期》吸引了他的注意,终于安静下来看书了……”
观察分析:
幼儿一般看比较陌生又不太容易理解的图书时速度比较快,往往只是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翻几页就完了,而让他讲讲书里的内容却一点也讲不出,看比较熟悉的图书就会读的津津有味,边看边讲。
因此,图书区要投放比较简单的、浅显易懂的绘本,并且及时更新、丰富图书种类,以吸引幼儿兴趣。
提醒幼儿要爱护书籍,看完后把图书送回家。
我发现有个别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后,投入时间太短,绘本还没读完,就失去了耐心。
有些孩子看书时,大多是漫无目的的翻阅,只是对图片感兴趣,如同走马观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没发现阅读的乐趣、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精编版范例【三篇】
【导语】教师作为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游戏过程中孩子碰到了技能问题时,我们可以参与到游戏中适当示范帮助或加以引导,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
那么,大班区域观察记录怎么写?
为您分享了大班区域观察记录精编版范例,希望广大家长和幼师的学习借鉴。
第7篇
观察区域美工区
过程描述:
xxx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小手指灵活性较差。
不喜欢剪纸,每次的剪纸作品都是几个不规则图形,且以圆形或多边形为主。
在区域活动中,他从来没有选择过到剪纸角去剪纸。
今天程亮晚来了,小朋友们已经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
只见程亮起初来到科学区,可是科学区已经没有他的位置。
他在建构区四周转了一圈,又来到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各个区的位置都被小朋友们“占领”了,这可怎么办呢?
只有美工区还有空位。
他看到了,但却在远处矗立着,一动也不动,眉头一纵,嘴巴撅得老高。
我走上前去,问明原因,并建议他下次再去。
程亮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很不情愿地坐在了那里。
今天的主题是剪羊,程亮拿起剪刀在一张纸的边缘剪下了一个线条不光滑的圆形,举起来对我说:
“老师,我剪完了。
”“你剪的是什么呀?
”“不知道。
”孩子边说边低下了头。
我说:
“你有自己的名字,你也给他起个名字吧!
”他拿着作品,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
“是喜洋洋。
”“不错,如果加上羊角就更好了,给喜洋洋多剪几个朋友吧!
”程亮听了我的话,再也不忸怩了,迅速拿起第二张纸……活动区结束时,他还向我炫耀他剪的喜洋洋一家呢!
分析与措施:
孩子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他所在的生活环境熏陶,父母与老师的引导。
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成功感,必定有了自信,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从此,我不再硬性规定让幼儿去剪纸,而是抓住一些良机,引导幼儿,让他们在剪纸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剪纸的乐趣,对剪纸也充满了自信。
渐渐地,孩子便会在剪纸方面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措施:
1、关注个别幼儿。
剪纸活动不适合开展集体活动。
因此,老师在进行小组剪纸活动中,能够很好的去关注个别幼儿,让他们树立自信,获得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2、老师要做一名旁观者。
在进行剪纸活动的过程中,当幼儿出现困惑时,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的解决方法,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来,与孩子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答案
3、好作品的引领。
幼儿在剪纸过程中,都有一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老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及时的将他们的这类作品在班上展出。
这不仅对幼儿本人是一种激励作用;对其他幼儿来说,也是互相学习的机会。
第8篇
观察地点:
编织区
观察背景:
自我园开展《合理配置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创设有特色的区域活动》以来,我们便在各个区域投放了大量的乡土材料,其中编织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这里有玉米皮、茅草、纸绳、麦秆等。
今天下午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又按照各自的意愿投入到了区域中,可编织区竟然只有两个孩子,问起为什么不愿在编织区活动时,孩子的回答是:
用玉米皮编辫子时,接头的地方太难了,接不好,编起来也会断的,不好玩。
通过编织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我们当前活动的重点。
观察实录:
编织区的雨欣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会神的编辫子,可每当编到接头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几股玉米皮,就乱七八糟的编起来;晨翔小朋友当编到接头的地方时,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就是接进去,用手一编又掉出来了,还有的干脆想放弃,不编了。
实施措施与效果:
1、俗话说:
兴趣是的老师。
孩子在编织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果引导方法不得当,很可能会使孩子失去兴趣。
但编辫子对初次学习的孩子来说,接头的地方确实是个难点。
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没有对幼儿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通过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方法,我先给孩子欣赏了搜集的用玉米皮编织的图片,如:
小熊猫、小老鼠、娃娃头等,以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又给孩子提供了范例及图示进行示范引导,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对照练习,幼儿通过观察与自己的探索终于找到并掌握了接头的正确方法。
由于这种编织方法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的,是经过他们的头脑建构出来的,我想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了面对困难只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编织区的幼儿逐渐增多,并且编织的又快又好,基本没有断头的现象。
有时幼儿还会几个一组以比赛的形式编织,看着孩子们编织的那么投入,拿着自己的作品快乐的玩耍,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第9篇
观察实录:
可可看见我和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看书,也走了进来,直接拿起自己带来的《好饿的小蛇》看了起来。
她随手翻到一页,大声说:
“小蛇。
”我问她:
“哪个是小蛇?
”她指着图笑嘻嘻地又说了一遍,并且还指着小蛇旁边的红苹果,说:
“苹果。
”老师又问:
“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可可边用手比划着圆形的样子边说道:
“圆圆的”。
我表扬她回答得好,她很高兴,又翻到其它页,大声地讲自己知道的东西。
分析:
可以看出,可可是被阅读环境以及其它幼儿的阅读行为吸引过来的,她只对自己带来的图书有阅读的兴趣,翻阅时喜欢随意翻书,翻到哪里就看哪里,没有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阅读的习惯。
但她能主动用单词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中熟悉的物体。
根据可可的阅读习惯,我采用如下的指导策略:
⒈每次指导可可阅读时都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可可进行阅读,多讲讲其它图书的故事情节,引导她发现有趣的地方,让她逐渐地喜欢上读别的图书。
⒉带领可可一起阅读图书的封面,并用手指读书名。
让可可知道什么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
知道看书要从封面看起,一页一页地翻,并在集体和小组阅读时巩固练习这些阅读技能。
第10篇
观察实录:
今天是尹可欣、王若语、余子星、付梓坤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
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两个,爸爸和妈妈。
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
”原来是尹可欣和王若语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妈妈,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已经分配好角色了,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
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尹可欣和王若语:
“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可欣抢先回答:
“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
”小语也说:
“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马上问娃娃家的宝宝:
“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说:
“有爸爸、妈妈和哥哥。
”“哥哥”坤坤也在一边补充道:
“家里还有宝宝呀!
”我接着说:
“对啦!
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相爱!
”可欣点点头说:
“我也觉得,我们家也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
“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
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两个分配好角色的小朋友说:
“爸爸和哥哥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
”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语说:
“老师提个建议,今天可欣来当‘妈妈’,小语当‘宝宝’,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宝宝’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可欣最终当上了“妈妈”,小语当上了“宝宝”。
刚开始“宝宝”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宝宝”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
已有两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了。
)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
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
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
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角色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
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
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己分配。
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比如:
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回顾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
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投人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
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
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
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
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角色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
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
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己分配。
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