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爆炸性粉尘等级划分为三级(按爆炸下限):
≤35g/m3危险性大一级、>35g/m3,≤100g/m3危险性中二级、>100g/m3危险性小三级。
7.一般可燃粉尘的爆炸下限约为15~60g/m3,上限约为2~6kg/m3。
8.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性介质、点火能量、容器的尺寸和介质、光照和表面活性物质。
9.气体爆炸发展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可燃气体和氧化剂种类、可燃气体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大小、点火的位置、爆炸空间的条件、防爆条件。
10.可燃气体爆炸理论包括:
热爆炸理论、支链反应理论。
11.影响炸药敏感度的因素包括:
炸药化学结构、炸药理化性质、炸药物理性能、掺合物。
12.冲击波引起的伤害或破坏可以由超压、冲量表示。
13.爆炸破坏形式:
冲击波破坏、热辐射危害、三、一次、二次碎片破坏、爆炸产物毒气危害、由爆炸引起的火灾。
14.爆炸灾害形式:
热分解爆炸、有约束分散系统爆炸、无约束分散系统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物理蒸气爆炸。
15.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形式可分为:
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16.根据气体爆炸危险度H分为:
H<4危险性小为三级;10≤H<4危险性中为二级;H≥10危险性大为一级。
三、选择题
1.最危险、破坏力最强、破坏区域最大的是()效应。
A.热辐射危害
.冲击波破坏C.碎片破坏D.毒气危害
2.爆炸作用指数K的计算公式为:
A.(dP/dt)max•V1/2
.(dP/dt)max•V1/3C.Pmax•V1/2D.Pmax•V1/3
3.乙炔银、雷汞、迭氮化铅的爆炸属于:
.简单分解爆炸B.复杂分解爆炸C.核爆炸D.混合物爆炸
4.爆轰:
传播速度为每秒()的爆炸过程。
A.数百米B.数十米
.千米或数千米以上D.数米
5.需要点火源的爆炸为()。
A.自燃着火型爆炸B.反应失控型爆炸C.平衡破坏型蒸汽爆炸
.泄漏着火型爆炸
6.热分解爆炸()。
A.需要氧和热量B.不需要氧但需要热量
.不需要氧和热量D.需要氧但不需要热量
7.人员伤害超压准则中规定:
当超压为()Kgf/cm2时,人会内脏严重挫伤,可引起死亡。
A.0.2~0.3B.0.3~0.5
.0.5~1.0D.>1.0
四、简答题
1.简述铝热剂的反应和煤的燃烧为什么不能产生爆炸?
铝热剂的反应2Al+Fe2O3→Al2O3+2Fe+198kcal
反应放出的热可使生成物加热到3000℃左右,但由于生成物在3000℃时仍处于液态,没有大量气体生成,因而不是爆炸反应。
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也生成CO2气体,并放出2130kcal/kg的热量。
但由于这种燃烧反应慢,生成的气体和放出的热量都扩散到周围介质中去了,所以不能形成爆炸。
2.简述冲击波破坏效应的原理。
当爆炸源在空气中爆炸时,爆炸时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给这压缩的空气层。
空气受冲击波而发生扰动,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成为冲击波。
3.简述燃烧与爆炸的区别。
它们的区别在于:
(1)一般燃料的燃烧需要外界供给助燃的氧,没有氧,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某些含氧的化合物(如一硝基甲苯等)或混合物,在缺氧的情况下虽然也能燃烧,但由于其含氧不足,隔绝空气后燃烧就不完全或熄灭。
而炸药的化学组成或混合组分中含有较丰富的氧元素或氧化剂,发生爆炸变化时无须外界的氧参与反应,所以,它是能够发生自身燃烧反应的物质。
爆炸反应的实质就是瞬间的剧烈燃烧反应。
(2)燃烧的传播是依靠传热进行的,因而燃烧的传播速度慢,一般是每秒几毫米到几百米;而爆炸的传播是依靠冲击波进行的,传播速度快,一般是每秒几百米到几千米。
但是,对于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其燃烧与爆炸几乎是不可分的,往往是它被点火后首先燃烧,然后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使燃速迅速加快,因而连续产生无数个压缩波。
这些压缩波在传播过程中迭加成冲击波,使尚未来得及燃烧的其余部分发生爆炸。
五、论述题
1.论述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和惰性物质对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
混合气体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一般说来,压力增大,爆炸范围也扩大。
这是因为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因此使燃烧反应更为容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若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
如果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所占体积分数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则缩小,惰性气体的含量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能爆炸。
因为惰性气体浓度加大,表示氧浓度的相对减少,而在上限时氧的浓度本来已经很小,故惰性气体浓度稍微增加一点,就产生很大的影响,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
2.说明干式阻火器的原理。
充装容器的材质、尺寸等对物质的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越小,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焰即不能传播,这一间距称最大灭火间距,亦称临界直径。
这是因为火焰经过管道时,被面冷却。
管道尺寸越小,则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积就越大,传出热量也越多。
当通道直径小到一定值时,火焰便会熄灭。
干式阻火器即用此原理制成。
3.说出下图中A、B、C、D和E点的各种组分含量。
哪些点在爆炸范围内,怎样才能使之移出爆炸范围?
A点:
(O2:
40%,NH3:
50%,N2:
10%)
B点:
(O2:
20%,NH3:
60%,N2:
20%)
C点:
(O2:
0%,NH3:
30%,N2:
70%)
D点:
(O2:
70%,NH3:
30%,N2:
0%)
E点:
(O2:
70%,NH3:
20%,N2:
10%)
除C点外,其余点都在爆炸范围内。
以A点为例,解释怎样才能使之移出爆炸范围。
有两种办法:
增加NH3。
其余两种气体组分的浓度比不变,作A点与NH3顶点连线,交爆炸极限曲线于A’,再由A’作平行于O2——N2轴线交O2——NH3轴就是需要添加NH3的最小值(约为77%)。
增加N2。
其余两种气体组分的浓度比不变,作A点与N2顶点连线,交爆炸极限曲线于A’’,再由A’’作平行于O2——NH3轴线交N2——NH3轴就是需要添加N2的最小值(约为68%)。
4.预防事故爆炸发生的技术措施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正确控制生产工艺参数;
防止爆炸性混合物形成;
危险物品合理储存;
控制点火源;
加强防爆监控措施等。
5.爆炸五边形原理:
要形成具有破坏力的化学爆炸灾害,必须具备以下5个条件:
●提供足够能量的可燃物质(能源);
●存在充分的辅助燃烧氧化剂;
●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可燃物质与氧化剂的充分混合;
●混合物存在于相对封闭的空间。
6.泄爆位置及其布局
•泄爆口应尽可能接近可能产生点火源的地方;应避免因泄爆引起伤人和点燃其他可燃物,因此应泄向安全区域,不要向易燃易爆公共场所或常有人去操作的或过路的地方泄压;应尽量在包围物顶部或上部泄放;侧面泄压时尽可能不采用玻璃,必要时可设置挡板以减小伤害力。
泄爆口布局应均匀,最好对称开设,以消除后座力。
7.泄爆导管是把爆燃物导向指定地点的管道。
它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⑴泄爆管靠近泄爆装置附近应设同样强度的检查孔,以利维修和清除杂物,且要密闭好。
•⑵可用轻质保护膜保护雨雪侵入泄爆管,但其所增加的开启压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⑶泄爆管应有较大的截面积和强度,至少要等于泄爆口的面积和至少要等于包围体的强度。
•⑷泄爆管要尽可能短而直,一般应小于3m。
•⑸泄爆管尽可能不用弯头,以减小泄爆阻力和泄爆时间。
•⑹泄爆门外安装泄爆管的容器,其泄爆面积比爆破片外安装泄爆管大,其大小决定于泄爆门的效率。
泄爆管截面积必须明显大于泄爆门的有效面积。
8.机械阻火器熄火原理
•大多数机械阻火器是由具备能够通过气体的许多细小,均匀或不均匀的通道或孔隙的固体材料组成,这些通道或孔隙应小到使火焰不能通过。
火焰熄灭的原因之一是,当火焰进入这些细小通道后就形成许多细小的火焰流,由于通道或孔隙的传热面积相对增大,火焰通过道壁加速了热交换,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被熄灭;另一原因是,可燃气体在外来能源(热能、辐射能、电能及化学反应能等)的激发下,分子键受到破坏,产生具有反应能力的分子(称为活性分子),这些具有反应能力的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分裂为十分活泼而寿命短促的自由基。
化学反应是靠这些自由基与其他反应分子碰撞作用来进行的。
随着阻火器通道尺寸的减小,自由基与反应分子之间碰撞几率随之减少,而自由基与通道壁的碰撞几率反而增加,这样就促使自由基反应降低。
当通道尺寸减小到某一数值时,这种器壁效应就造成了火焰不能继续进行的条件,火焰即被阻止。
此时的通道尺寸即为火焰的最大灭火直径。
9.反应时均放出气体,反应进行得也迅速,但反应
(1)、
(2)、(3)是吸热的,反应(4)虽然是放热的,但放出的热量不够,所以都不能形成爆炸。
只有反应(5)、(6)放出大量的热,故具有爆炸性质。
10.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答:
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
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六、计算题
1.计算由甲烷80%、已烷15%和丙烷5%所构成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
各组分爆炸下限分别为5%、3%、2.1%。
混合物爆炸下限:
100/(80/5+15/3+5/2.1)=4.28%
2.试求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和上限以及它的爆炸危险度(H),并根据H判断乙烷为几级危险物质。
乙烷的燃烧反应式为:
2C2H6+7O2=4CO2+6H2O。
爆炸下限:
100/(4.76×(7-1)+1)=3.38%
爆炸上限:
100×4/(4.76×7+4)=10.7%
H=(L2-L1)/L1=(10.7-3.38)/3.38=2.17
H≥10危险性大一级
10≤H<4危险性中二级
H<4危险性小三级
3.试求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和上限。
甲烷的燃烧反应式为:
CH4+2O2=CO2+2H2O+Q
解:
爆炸下限:
100/(4.76×(4-1)+1)=6.54%
爆炸上限:
100×4/(4.76×4+4)=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