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7387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篇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小心理健康案例精选

六年级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性格极易扭曲的危险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重,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内部冲突非常激烈,如果没有家长和的正确引导和及时指点,很容易造成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发展障碍,严重者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学习、交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学校中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学生,有的可能是成绩优秀者,有的可能是成绩较差者;有的表现为心理自闭,不敢与同学交往;有的表现为行为缺乏自控,有破坏和暴力倾向。

不管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都是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都不能弃而不管。

对待这样的“特殊”学生必须运用特殊的教育,教师则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一、个案情况

我班有一个叫xxx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他的性格却特别暴躁,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能引发他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例如:

一次班内的小竞赛,由于自己的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看到别人获满分时他立刻用手将自己的揉作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还有如果在科任课上老师表扬了哪位同学,他就会想尽办法找那个人的毛病,类似的例子很多,就是说他总认为自己比谁都好,也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在任何时刻想到的唯一报复方法就是“打”“骂”,随意顶撞老师,每天看到他的面部表情总是气哄哄地,让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都渐渐地疏远他。

二、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1、家庭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送他参加了很多课外辅导班,他的奶奶对他要求也非常严,遇到成绩不理想,家长只会训斥,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

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以前的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做法,老师只要通知家长,便会引发一顿不问任何缘由的打骂训斥,造成思维扭曲。

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少耐心地与他沟通。

而他又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

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三、辅导过程及效果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及时的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家长对他多一些关心,能多与他交流。

平时也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尽可能的了解在家里的一些小的进步,同时也把他在学校好的有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时也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2、、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对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课任老师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

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主动去关心他,拉进和他的心理距离。

在与他的谈话中给他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介绍他的一些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

/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经验,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美,逐步帮助他克服逆反心理。

每个教师要依据他的个性心理特点,为他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的努力效果不错,发现他渐渐地爱上了这个集体,也经常能从他的嘴里听到夸奖班里其他同学的声音,遇到别人不会的问题他也会细心地给与讲解,脸上少了原有的敌意,恢复了孩子应有的可爱。

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对于他的变化都感到惊讶,多次向我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看到他的变化,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我针对他学习好这一独特的优势让他担任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他担心同学们不会听他的,我鼓励他说:

“老师相信凭你的智慧一定会把工作做好,大家也会信服你的。

”同时我指出他身上的很多优点增加他的自信,并告诉他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不仅英语成绩好,而且数学、也同样优秀。

如果你主动和同学们交往,敞开心胸遇事大度些,大家一定会更了解

1

【篇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案例在学生和书本知识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对培养小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提高其内在素质有积极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优秀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1一、案例介绍

李建鹏,男,小学二年级学生。

他成绩中上,中等;性格孤僻、冷淡、粗暴;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很大。

他以自我为中心:

同学之间开不起玩笑,同学关系不够融洽;在学校里,自己不愿受到一点委屈,但又经常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同学。

他逆反心强,在情绪不佳时,看到作业本上老师打错的题,也会当着同学、老师的面摔本子。

二、案例分析

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叛逆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但大多时候是不愿承认或接受自己隐性的、心理上的问题,而不愿接受自己作业上明显的错误,说明已经发展到十分任性的程度,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的大敌。

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经过分析认为有三方面因素:

(一)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长期受冷淡、焦虑、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定位自己,没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能正确处理亲人及同学间的关系,往往又使他陷入错误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

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是家庭环境

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

缺乏母爱的是有缺陷的儿童;完全没有母爱或缺乏母爱,会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人格上的障碍。

程某同学正是这类孩子:

在他三岁时,母亲死于非命,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程某同学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表达的方式有时过于肤浅,有时又十分粗暴。

孩子与同伴或同学发生纠纷,他会纵容孩子:

如果有人再欺负你,我找他算账;孩子做事违背了他的意愿,他会拳打脚踢,有时会使孩子鼻青脸肿;他经常酗酒,醉酒后又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孩子长期以来,孩子对父亲十分惧怕,并形成了这种孤僻、冷淡、粗暴,情绪波动,甚至欺软怕硬的不良心理问题。

(三)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他总是一个问题学生,了解他情况的老师都同情他,想帮助他,但由于他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很大,很多老师又没有了耐心。

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了,他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关怀、温暖、表扬和赞叹,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同时,他又不甘寂寞,便表现出一些反常的行为来宣泄自己,如:

欺负弱小的同学,叛逆等。

多年的班主任告诉我,程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

如何帮助他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加强与家庭联系,说服家长改变教育方法

每个问题孩子,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到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品质。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在于

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认识到的重要性,唤醒一个父亲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感。

我几次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和任课老师一起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告诉其父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作为家长不能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在生活上,要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学习上也需要多过问、多关心、多辅导。

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他父亲的教育方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待人处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转变,对学习也有了一定的。

架起爱的桥梁,感受集体温暖

我尽量把班集体营造成一个温暖的、充满爱心的大家庭,对程某同学给予了更多的体贴和关怀,常与他进行交流谈话,谈理想,谈未来,谈,拉近师生的距离。

有一次,他告诉我,他和同桌之间有了一点小摩擦,想调换座位。

我举例说,生活就像流水,每个人都是大海里的一粒小石子,海水在不断奔流的过程中,石子之间在不断的摩擦、碰撞,到最后,每一颗石子都是那样美丽、光洁,正因为它们美丽、光洁,所以,人们都喜欢它们。

生活在集体中的人们,不正是那些小石子吗?

听了这些,他欣慰地笑了。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和同桌相处的一直较好。

遇到冲突,坚持冷处理

虽然他在很多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他依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他的情绪还是时有波动。

遇到这种情形,我大多时候采用冷处理,等到他情绪稳定了,再找个恰当的机会,与他交谈,

他会马上认识的自己的错误,有时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道歉。

四、案例小结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对于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问题学生首先应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确定辅导策略。

在这一系列行动中,一定要做到尊重他,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让其慢慢转化。

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多给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家校携手努力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五、案例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小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原因,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农村中小学大多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缺憾,同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如果各级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能更多的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强化师资培训,正常开放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走上正规的轨道。

小学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2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蔡文韬,三年级学生,男,8岁。

二、家庭情况:

父母都是有工作的知识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求要求特别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同时母亲平时又爱唠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母亲替孩子安排好,甚至每天穿哪件衣服都要听家长的。

上了三年纪后该生认为,他很不自由,干这不行,干哪妈妈还是不让,他觉得自己没有活动的空间,看到与自己同龄的孩子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在心里产生了怨气。

三、个性特征:

该生虽很然聪明,学习成绩好,但是性格很怪,不爱帮助他人,很贪玩,特别是内心思想活动与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时还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言行,表现如下:

该生穿戴整齐,卫生好,但却很少关心他人。

学习成绩好,但思维总爱走极端,看不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关爱。

记得有一次在心哩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在家里谁最关心你,最爱你?

他举手回答说;没有,我接着说:

你的父母不关心你`不爱你?

他却说:

他们对我太严了,我都快要窒息了,我也要自由啊!

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1、由于父母都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当人希望自己记的儿子也象他们一样出人头地,所以在平时非常溺爱,没有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只从生活体贴是不够的。

2、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要从多方面去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然就会与父母产生隔阂隐瞒内心世界。

3、上三年纪后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4、他还觉得三年级后生活中不单纯是学习,也要交朋友也要学会自己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五、具体:

1、我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心理变化,首先与班主任进行了沟通,班主任也有同感,发现了他的思想变化,认为要引起重视。

2、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指出要改变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所有事情进行包办就是一种溺爱。

该大胆放手时就应该相信他,给他锻炼的机会,指导他掌握各种技能,对孩子要求过严,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他有什么事,有什么心理话都不敢和家长说,有时还可能使孩子撒谎来欺骗家长。

3、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

4、要学会感激,利用各种节假日为父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这样父母也就会给你一些自由的空间。

5、改善同学关系,把在小帮派里发挥的作用引导为班级集体作贡献上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出他的积极性。

六、初步结果:

在看待事物时他的改变了,怨言少了,行为上有了很大改变,他知道了要学会感激,要学会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啊!

小学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3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xxx,男11岁,三年级学生。

二、家庭情况:

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上知识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求要求特别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同时母亲平时又爱唠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母亲替孩子安排好,甚至每天穿哪件衣服都要听家长的。

上了三年级后该生认为,他很不自由,干这不行,干那妈妈又不让,他觉得自己没有活动的空间,看到与自己同龄的孩子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可以自己去公园,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在心里产生了怨气。

三、个性特征:

该生虽很然聪明,学习成绩好,但是性格很怪,不爱帮助他人,很贪玩,特别是内心思想活动与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时还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言行。

该生穿戴整齐,卫生好,但却很少关心他人。

学习成绩好,但思维总爱走极端,看不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关爱。

记得有一次在心哩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在家里谁最关心你,最爱你?

他举手回答说;没有,我接着说:

你的父母不关心你、不爱你?

他却说:

他们对我太严了,我都快要窒息了,我也要自由啊!

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由于父母都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当人希望自己记的儿子也象他们一样出人头地,所以在平时非常溺爱,没有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只丛生体贴是不够的。

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要从多方面去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然就会与父母产生隔阂隐瞒内心世界。

上三年级后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他还觉得上三年级后,生活中不单纯是学习,要交朋友也要学会自己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五、具体措施:

我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认为要引起重视。

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指出要改变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所有事情进行包办就是一种溺爱。

该大胆放手时就应该相信他,给他锻炼的机会,指导他掌握各种技能,对孩子要求过严,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他有什么事,有什么心理话都不敢和家长说,有时还可能使孩子撒谎来欺骗家长。

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

要总有怨言。

要学会感激,利用各种节假日为姑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这样父母也就会给你一些自由的空间。

改善同学关系,把在小帮派里发挥的作用引导为班级集体作贡献上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出他的积极性。

六、初步结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该生改变了对待家人的态度,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特别是在看待事物时他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怨言少了,行为上有了很大改变,他知道了要学会感激,要学会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啊!

看过小学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的人还看了:

【篇三: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一、背景介绍:

小同,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

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

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

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

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

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

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

课后,多给他补习。

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

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

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四、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

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