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7324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docx

五粮液股利政策初稿

五粮液股利政策分析

小组成员:

胡月  胡希茜  黄璐  徐莹杨丽

 

一、五粮液公司介绍

二、五粮液股利政策

1.历年股利政策及特点

2.分配方案期间市场反应

三、五粮液股利政策评价分析

1.行业对比

2.支付能力分析

3.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五粮液公司介绍

(1)五粮液发展历程及头衔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000858)是1997年8月1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厂独家发起,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在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的基础上经过资产重组设立。

宜宾五粮液酒厂以其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酿酒车间、磨粉制曲车间、陈酿勾兑车间等优质资产及其附属公司——五粮液供销公司的资产及相应负债组成本公司。

五粮液公司属白酒类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生产能力达到年产45万吨(商品酒)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酿酒生产基地。

1996年被第五十届统计大会评为“中国酒业大王”,并保持至今。

2000年12月8日,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五粮液”品牌在200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品牌价值为120.56亿元。

居白酒制造业第一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四位。

(2)近年来的财务表现

(3)股权结构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在1998年3月27日,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独家发起,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设立的(深000858),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白酒的生产和销售,注册资本为379,596.672万元。

1998年,原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改制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剥离(本文中所提到的五粮液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宜宾五粮)

查看五粮液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到,其第一大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7.04%。

二、五粮液股利政策

1.历年股利政策及特点

年份

实现净利润

分配方案

1998

5.53亿元

每10股派现金12.5元(含税)

1999

6.49亿元

每10股转增5股

2000

7.68亿元

不分配、不转增、以10:

2配股,配股价25元

2001

8.11亿元

每10股送红股1股、公积金转增2股、派现金0.25元(含税)

2002

6.13亿元

每10股转增2股

2003

7.03亿元

每10股送红股8股,公积金转增2股、派现金2.00元(含税)

2004

8.28亿元

不分配、不转增

2005

7.91亿元

每10股派现金1.00元(含税)

2006

11.67亿元

每10股送红股4股、派现金0.60元(含税)

2007

14.68亿元

不分配、不转增

2008

18.30亿元

每10股派现金0.50元(含税)

2009

32.32亿元

10派1.50元(含税)

2010

44.44亿元

10派3元(含税)

2011

61.80亿元

10股派5元(含税)

2012

99.25亿元

10股派8元(含税)

 

 

 

(年份标黑的为现金股利,未标黑的为未分配未转增)

第一(1998)慷慨的现金股利

第二(1999-2007)以送红股为主,现金股利不连续且分配较少

第三(2008-至今)现金股利分配,平稳发展

(我们可以了解了五粮液公司上市以来历年的分配方案,该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总体上是以送股为主,分红可以说是极为吝啬的。

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有分红派息的是在1998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但是除了1998年的每10股派现金12.5元,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现金股利分配以外,其余年份的低分红派现相对于当年高额的未分配利润来说,给投资者带来的只有疑惑。

之后的几年里五粮液公司的净利润虽然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但是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送股、转增和派现行为交叉出现,没有特定规律可循。

但是总结发现即使存在派现行为,派现水平也是逐年下降,2003年派现2元,2005年1元,2006年0.6元,到了2008年就做出了每10股派现金0.5元的股利分配政策。

——

五粮液股利政策特点一:

股利分配少,以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为主

股票股利

五粮液在1998年的分配方案中,也采用了高派现的方法,每10股派现12.5元,扣税后实际每10股派10元。

通过这种方式,非流通股股东分得24,000万元。

但在以后的分配中,五粮液却改变了派现的方式,而改为高比例送红股和公积金转赠股。

经过若干年的送股和转赠,五粮液最初的32,000万股,到2004年已经变为271,140.48万股,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股本增长了6倍多。

下图展示了五粮液历年来的总股本变化情况。

五粮液的总股本几乎成逐年上升的趋势。

五粮液历年股本变化图

现金股利

五粮液自上市以来业绩优良,现金富裕,足以给股东多分派现金股利,从五粮液历年的股利分配情况可以看出,该公司给股东分配的现金股利很少。

理论上,一个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所能给股东的回报,既包括稳定的股利分配,也包括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

五粮液股利政策特点二:

股利分配不稳定,连续性差

五粮液分配股利不稳定且连续性差,有时连续两年不分配股利,有时一年分配一次,股利分配波动较大。

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股利政策使股民无法正确判断公司未来

的经营业绩,难以正确作出投资决策。

1998-2006年主要以支付股票股利为主

2007-2012以现金股利为主,股利分配呈现阶段性,而在2009的派现中每10股派0.5元,每股股利只有0.05元,再扣除所得税,分到股东手里的钱已经是已经很少了,

五粮液股利政策特点三:

股利支付水平和收益水平均较低

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支付除了刚上市一年之外,一直采用的较低现金股利,比较符合剩余股利政策。

看出近三年五粮液现金分红金额仅占其净利润的3O左右,而2010年也只有25左右,通过送红股和转增股,无论是流通股还是非流通股股东,虽然手中的股票数翻了数倍,但只是“纸上富贵”,中小股东的现金收入并没有增加。

除了1998年股利支付率为0.715外,1999年到2012年五粮液的股利支付率均没有超过4O%,平均水平为20.78,低于监管层要求的3O的分红比例。

与美国平均50股利支付率水平比较而言相对较低。

2.分配方案期间市场反应

(特别是2001年年初因为股利分配方案还引起了大的风波。

2000年五粮液股份公司每股收益高达1.6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公司也应该在分配方案上有所表现,但是号称第一绩优股的五粮液却“一毛不拔”,实行要高价配股的方案,该分配方案惹怒了众多中小股东,283万股弃权票表示了股东无声的抗议,五粮液的这场分配风波闹的沸沸扬扬,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试图改变该公司的分配预案,但并没有奏效。

五粮液历年公布分配方案期间市场反应

1998年的股利宣告日(1999年5月29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

1998年分配方案实施日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1998年五粮液高派现分配。

在方案公告实行期间,可以看到股价和成交量均处于平稳状态。

但在几天后,其股价进入持续上升状态,成交量也大幅增加,说明市场对五粮液的分配方案是持认可态度的。

展示了1999年的股利宣告日(1999年9月22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

1999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可以明显看到,1999年送股方案除权日(9月28日),股价下跌,交易量大幅上升,但此后,股价维持在低位,交易量也萎缩为除权前的状态。

说明原股东选择抛售了五粮液所送的红股,而不是继续持有。

2000年的不分配股利宣告日(2001年1月19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

2000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2000年度利润高达7.68亿元、公司账面现金高达17.08亿元,但仍然不分配、不转增,反而准备实行配股方案(最终为实施)。

资本市场一片哗然。

在五粮液配股过程中以及200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布后,股价一路下跌。

200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股利宣告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

2001年上半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2001年下半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展示了2002年和2003年股利宣告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

2002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图8:

2003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从历年市场对五粮液分配方案的反应可以看出,除1998年市场对高派现表现出认可的态度外,在其余送红股的年份中,市场交易量仅在除权日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很快就回落到原先的水平。

说明中小股东选择“用脚投票”,通过出售股票来表达自己对分配方案的不满。

三、五粮液股利政策评价分析

1.行业对比

五粮液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现金流量始终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表明五粮液公司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盈利状况较好,在白酒行业是处于前端的,他要是选择进行现金股利支付应该不存在能力达不到的问题。

但是其现金股利支付率却一直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好多年份都出现零支付率,上市以来平均股利支付率约为11%,这个比例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五粮液与茅台做对比

(1)营业收入的对比

(2)每十股税前派息的对比

2001年,贵州茅台也开始上市交易,贵州茅台一开始就进行现金分红,11年来从不间断,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相反,五粮液自从“五粮液事件”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现金分红

毫无连续性可言,至2008年方才逐渐稳定。

2.支付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

这个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可以看到五粮液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还是不错的,对现有债务进行偿还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不存在需要保留大量资金用于偿还债务的情况,因为该公司的债务根本就形不成压力。

每股盈余可以衡量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可用于支付现金股利的现金流状况,根据上表数据看到五粮液公司每股盈余虽然存在波动,但是整体盈利水平还是可观的。

总的来看,五粮液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公司的盈利性和现金流是比较稳定的,股利支付能力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如果以支付能力不足为理由选择不支付现金股利显然说不通。

3.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五粮液股份公司在高增长率、低负债率的情况下,依然呈现了低股利支付的现状,结合该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分析,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投资需求

采用以送股为主的分配方式,保留了盈余,方便把握好的投资机会。

五粮液在被质疑不分红时,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基于股东的长远利益”。

(长久以来,五粮液一直谋求多元化的经营,从98年上市以来几乎年年有“进步”,在多元化经营的道理上也走的越来越远,从金融到日化、高分子材料、集成电路产业,甚至是柴油发动机、医药产品、纺织服装,可谓涉猎广泛。

五粮液公司认为白酒行业,特别是高档白酒,日益饱和,要想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就应该坚持多元化发展道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保留盈余是没有筹资费用的,将保留的现金用于扩大投资、扩展规模无疑是最低成本的筹资渠道。

所以说,一个公司在认为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多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倾向于保留盈余,用于扩大投资,公司期望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