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7151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docx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

(金融保险)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稿

题目:

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

姓名:

教育层次:

专科

学号:

省级电大:

山东

专业:

会计专业市级电大:

德州

指导教师:

教学点: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4

1、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4

2、农村金融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增长………………………………4

3、农村金融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5

4、市场经济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金融服务…………………5

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6

1、金融供给总量不足,用户资金周转紧张…………………………6

2、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6

3、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7

4、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差、不良资产比例高………………………7

5、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功能定位错位………………………8

三.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建议………………………………………10

1、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10

2、农村金融体系必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10

3、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有健全的筹资手段……………………………11

4、政府应该为农村金融运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11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2

五、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18

六、影响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26

七、做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对策……………………………29

八、结论……………………………………………………………32

【摘要】: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对促进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农村金融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也存在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落后的问题。

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壹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体系金融改革农村建设农村发展

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扩大,农民增收难的矛盾突出,解决好“三农”间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异常艰巨的任务。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俩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党巾央深刻池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仔务,进壹步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乙重这项决策深刻反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农村金融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增长

在产业结构调整开始时,如发展“壹优双高”农业需要引进技术、购置优良品种和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农产品加工厂需要购买设备、聘请技术人才,开办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市场基础建设资金,这时会需要大量启动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首先是企业筹集自有资金,通常数额较少,因此需要农村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

在农业企业化运营过程中,资金的潜在需求被充分的激发,且进而转化成实际需求,这时将出现农业投资供给不足的状况。

3、农村金融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乡镇企业从发展之初就得到农村金融的信贷扶持,利用银行资金建筑厂房、购置设备、进原料,银行仍为这些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资金结算服务。

目前,迅速成长的镇企业要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投资主体要多元化和股份化,企业发展集团化和集约化,这些都要以资本为纽带来完成。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情况下,农村金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为农村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农村基础设施原本就不完善,农村城镇化对这些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小城镇基础建设拉动金融需求。

小城镇建设仍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三产业不断增加,逐步取代农业当下的主导地位。

随着农民进驻小城镇,将会促使房地产、乡镇企业、医疗、文化等产业迅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和服务。

4、市场经济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金融服务

农民扩大生产、发展养殖业以及个体经商都需要购买大量配套生产资料,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农民生活中盖房、成亲、购买耐用消费品也有资金需求。

以前主要依靠民间亲朋借贷,当下逐步转向依靠农村金融提供消费贷款。

这项业务发展迅速,已发展为农村个人贷款的主要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迫切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完善和优质金融服务,如存款贷款服务、结算服务、甚至是投资服务。

农村金融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供给总量不足,用户资金周转紧张

目前,农村存贷差额比例越来越大,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

而地(市)县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审批权基本已经被取消,其贷款能力己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长周期使用的农户生产开发性贷款、乡镇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贷款和长期基本建设贷款非常困难,壹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贷款很难。

数据显示,每年通过正规金融渠道从农村抽走的资金在3000亿元之上,而2006年财政支农资金预算总规模也就3000亿元左右。

截至2005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为69.02%,而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3%,比全国水平低12.72%;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增长率为9.72%,全国为15.66%,相差5.94%。

从总体上见,近几年农村金融体系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下降。

在县域经济的存款市场上,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大量流向城市,使资金本来就短缺的县域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2、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规模小,数量较少,供求结构失衡,农民的购买力较低,赔付率居高不下。

所以,壹般的商业性的保险X公司不愿开办此项业务,只有政策性银行运营此项业务。

2006年,全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是8.5亿元,全国财险保费收入是1509.4亿元,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尚不足财险的0.6%。

从这壹组数据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滞后,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

农业信贷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乡镇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基本垄断于农业银行,其业务相对量均在50%之上。

这种垄断的格局虽然推动了金融机构改革,但效率提高却很缓慢,也带来很大的效益和福利损失。

此外,垄断仍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竞争严重不足,农信社自身运营困难,对农村经济支持力不从心,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亏损严重,运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

4、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差、不良资产比例高

表1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盈利水平变化(1996~2002年)

农业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

年份

纯利(亿元)

总资产(亿元)

净利润率(%)

纯利(亿元)

总资产(亿元)

净利润率(%)

1996

21.06

14669.47

0.144

0.67

7124.49

0.009

1997

5.27

15739.47

0.033

-25.31

9233.00

-0.274

1998

-9.13

8211.69

-0.111

1.39

8211.69

0.0171

1999

-3.35

7938.91

-0.045

0.49

7938.91

0.006

2000

2.97

21848.85

0.014

12.55

7708.23

0.163

2001

11.52

25279.0

0.046

1.84

7698.53

0.024

2002

28.97

29765.66

0.097

0.34

9644.72

0.00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7~2003)有关数据整理。

从表1可知,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盈利水平均很低。

其中,农业银行盈利水平低既和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制约有关,也和目前农业银行仍承担着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有关。

农业发展银行盈利水平低是因为它作为政策性银行,承担了壹部分财政职能,而财政职能以保本微利为运营的目标函数。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遇到运营困难,利率水平不断下降,而不良资产则不断提高。

2007年末,全国全部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数达到13.4%,而这个比例高于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

也就是说在农村地区运营金融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农村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信贷差额由中央银行负担;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是最高的,可是为了保证储户兑付、确保社会稳定,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进行再贷款支持。

但无论是农行、农发行仍是农村信用社,运营业绩都很差,不良资产比例很高,需要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支持,也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如吉县虽然近年来农信社不良贷款和亏损额均呈下降趋势,但到200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仍达lll5万元,累计亏损1l28万元,农信社将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存款保支付上,将信贷工作重点放在“双降”上,资金实力的限制使其支农显得力不从心。

5、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功能定位错位

(1)货币市场强、中长期资本市场弱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货币市场供给品种比较发达,而资本市场供给种类比较稀少,特别是中长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种类不全。

农村金融市场的主流产品是各类短期货币资金和短期资本;而长期贷款、股票、产权投资等长期资本则比重短缺,国外农村金融中比较常见的长期土地抵押贷款、长期房屋抵押贷款在国内很少见到,壹般只提供中期资金、很少提供超过10年的贷款。

(2)间接融资强、直接融资弱

目前农村的直接投资渠道仍比较少。

除少数发达地区外,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没有证券运营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证券投资愿望,非上市X公司以外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无法得到流通和变现,直接影响了其发行规模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

目前农村借贷以合作信贷为主,商业性信贷次之,民间借贷再次之,政策性信贷最少。

合作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贷款,但目前其信贷利率、贷款的可得性和商业银行的差别很小。

商业性信贷是指各商业银行的农村贷款,从目前反映的情况见,各商业银行已经大量撤且县级行政区及以下农村网点,为减少信贷风险,职权受到上级的严格限制,商业性贷款的作用己被大大降低。

民间借贷的作用正在加强,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民间借贷的作用正在超过其他方式。

(3)政策性金融实力很弱

我国农村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是低息的农产品购销贷款,其发放对象主要为国家农产品购销企业,其主要发放者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此外,仍有少量的农户小额扶贫贷款。

这些和农业金融发达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体制均有很大差异,其规模也比较小。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而不是农户或乡镇企业。

从其机构的结构来见:

缺乏地方性农村政策性金融和民间政策性金融机构。

从其机构的类型来见:

缺乏农业保险、农业政策性投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性金融手段。

(4)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

目前,农村商业性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大都将其金融服务发展的重点开始转向大中城市和非农产业,而农村业务(主要是贷款业务)的比例都有所下降。

壹是间接融资中政策性信贷的主要对象是国有农产品购销企业而非农户。

二是农户小额贷款被大量地贷给乡村干部、农村中的富裕农户,而没有被贷给最需要贷款支持的贫困农户。

三是农业政策性贷款中的不正之风非常严重,影响了政策性信贷的声誉。

三、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建议

1、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美、法、韩等国家除了众多的商业银行为农村经济服务外,壹般都有独立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融资渠道。

实践证明,这些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格局是和农村经济的多层次发展相适应的:

政策金融机构体现国家政策的支持重点主要是为农业开发、技术进步和农副产品收购服务;商业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壹般工商企业服务;而合作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户服务。

这种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协同运作,能够有效满足农村各个市场主体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农村金融体系必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

合作金融体系及其内部结构应表现为:

第壹,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应有不同层次的乃至全国性的协调管理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和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使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能够通过金融方式得以有力实施。

公务员之家

第二,应有健全的合作金融结算系统,使基层合作金融组织的资金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方便融通、调度和清算。

第三,应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

通常是自下而上地持股、存款,自上而下地融通资金。

第四,基层合作银行应按其风险资产的壹定比例向上级行缴存贷款担保基金,以便减轻个别机构出现问题时的影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这几点也都是我国合作金融体系所欠缺的。

农村金融体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是由农村经济的特性决定的。

农村经济壹般以小规模的农民家庭分散运营为基础,特别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研究项目,难以得到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支持。

而合作金融是按照合作原则建立起来的,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为农民调剂分散、小量的资金余缺的壹种金融形式,其机构星罗棋布,贴近农户,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融资需求。

3、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有健全的筹资手段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对政府依赖过强,筹资手段又过于单壹。

因此在金融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该积极地运用发行股票、债券和向商业银行借款的形式,融通更多的资金,从而为农村信贷提供更强的资金保障。

4、政府应该为农村金融运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财政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通常总是有限的,要加速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放大效应,仍必须构建且且强化财政的农村信贷投入导向和激励机制。

美国等国家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利率补贴、减税和贷款担保等政策,激活农村金融部门的创造信用功能,使其能够以降低利率、改善贷款条件、增加信贷额度、扩大贷款范围等方式,把财政对金融的补贴政策传导给农村经济部门,实践证明,这确实是政府组织和调节农村经济资源、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壹)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和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壹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运营和发展业务;另壹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

而不像过去,把信用社的资金当作地方的第二财政,只要借到款,而不管是否有偿仍能力,也不管所投资的项目是否有可行性,为了地方经济增长,为了地方财政收入,盲目上马,盲目投资,甚至为企业逃废债务创造条件,提供保护。

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运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据初步统计,2003年及2004年的前俩个月,全国农村信用社共增资扩股203.7亿元,其中,8个试点省(市)增加股金173.6亿元。

200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轧差后增盈减亏49.7亿元,其中,8个试点省市增盈减亏13.4亿元。

2004年前俩个月,全国农村信用社连续出现当月全行业盈利。

2、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上浮)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吸引资金,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

我国农村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在1998、1999年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2002年,全国8个县的信用社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

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上浮后,壹方面是吸引来自原来存在其它金融机构的存款;另壹方面是吸引来自民间的资金。

我国的民间金融虽壹直处于非法运营状态,但生生不息,生命力极顽强,其原因就在于它有市场。

当下,信用社的存贷款利率提高了,存款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借款人能够通过较高利率更便利地借到款,而其运作形式合法化,这样,民间资金能够以较少的利益损失换来较高安全性,民间资金自觉地走上了正规金融的轨道,纳入了信用社的业务范围。

3、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运营和城乡壹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壹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

农业产业化运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4、成立县联社统壹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壹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

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壹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壹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运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壹法人后,县联社统壹提取准备金,统壹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

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

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仍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营风险来见,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

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

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鉴于信用社运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

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

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

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和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

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壹法人后,县联社和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运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能够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和额度,当下,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

基层社的贷款授权壹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壹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孔发龙,2003)。

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

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和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利率市场化改革、信用社利率风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农村信用社率先实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正面效应已经表现出来,但其负面效应有时滞,壹是难以充分表现,将来的表现会更明显。

负面效应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壹是不利于把资金投入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经济。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提高(壹般信用社都是壹浮到顶),贷款利率提高后,增加了农户贷款和农村经济组织贷款的成本,降你低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收益率,形成了和城市经济的不公平竞争。

本来,农业就是壹个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赶不上城市,形成资金的抽水机效应,信用社利率提高后,这壹情况更加突出,不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

二是信用社的运营管理水平低,人均存款低,成本费用高,在市场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劣势,利率市场化后,其劣势会显性化。

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行的是先农村后城市的原则,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实行了浮动利率,效果仍不够明显,壹旦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在竞争性的资金市场中,会出现利率频繁波动,农村信用社在资产和负债在总量和结构上不完全匹配(信用社的运营管理水平很难达到这壹要求)时,可能出现存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而蒙受损失;利率调整时,存款人或贷款人提前取款或提前仍款,也可能使信用社遭受损失。

三是信用社面临的潜在风险。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大多运营水平较低,壹般只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没有开展中间业务,其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款利差。

利率上浮,贷款量可能减少,利息收入的大幅减少,会使农村信用社面临巨大压力,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如果资金运用得不好,或者贷不出去,都会造成亏本,存在着相当大的利率风险,可能产生倒闭风潮。

四是壹些信用社为了找到资金出路,减少亏损,不惜降低贷款条件放贷,而且,信用社的运营者可能挡不住高利率的诱惑,不顾风险放贷;借款者在预期有高收益的项目时,也愿意以高利率借款。

相反,那些低风险借款人考虑到借款成本提高,可能减少借款额度。

这样,就会出现信用社贷款中的逆向选择,即高风险贷款增加,低风险贷款减少,信用社的潜在风险增加,不良资产发生的概率增加。

利率风险会转化为金融风险,危及农村金融、经济安全。

4、农村信用社的商业性职能和政策性职能之间存在着矛盾。

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信用社走出困境仍是为“三农”服务?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强调“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股份制金融机构,也要“确定壹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农”。

然而,信用社同时又是壹个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组织,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导向。

事实壹再证明,信贷机构壹旦承担政策性信贷任务,就会变成运营亏损和财政补贴的无底洞。

这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5、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方案》规定,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运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

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因此,信用社的新壹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壹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

哪来GDP增长?

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