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0652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docx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样本

工程质量缺陷解决方案

1、概况及阐明

工程施工中也许经常发生各种质量缺陷,对于质量缺陷要倡导防止为主,从“人、材、机、法、环”五个方面严格管理,做好事前控制,尽量避免质量缺陷发生,的确发生质量缺陷后,对于小缺陷,不影响到建筑安全及使用功能,可以按本方案所述办法进行解决,对于重大质量缺陷,影响到构造安全使用功能,应请设计单位对构造安全重新进行核算,评估,降级使用或拆除重做。

2、主体构造工程质量缺陷及解决办法

2.1模板工程

2.1.1轴线偏位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2)、因素分析

轴线放线错误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办法,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导致累积误差。

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办法。

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

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

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导致偏位。

(3)、防止办法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干支模。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要设限位办法,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精确。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精确。

依照混凝土构造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备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

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灌溉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范畴内。

2.1.2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浮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2)、因素分析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竖向承重支撑地基不牢,导致支撑某些下沉。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梁,柱模板卡县问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握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灌溉高度过高,振捣过份。

(3)、防止办法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自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梁底支撵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士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办法,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保证支撑不沉陷。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立,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灌溉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度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梁、墙模板上部必要有暂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当梁、板跨度不不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详细规定期,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1‰~3‰。

2.1.3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构造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2)、因素分析

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厚度差。

(3)、防止办法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2.1.4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导致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浮现蜂窝,严重浮现孔洞、露筋。

(2)、因素分析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导致裂缝。

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止办法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适当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2.2钢筋工程

2.2.1平板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1)、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规定。

预制板制成后,板底浮现裂缝。

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因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由于没有采用可靠办法,钢筋网片向下移位。

(3)、防止办法

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与否精确,并依照平板面积大小恰当垫够。

钢筋网片有间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用办法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采用专用大理石垫块和焊接钢筋马凳;

(4)、治理办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用以上防止办法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测或用必要仪器探测确认)则应依照平板受力状态和构造重要限度,结合保扩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用加固办法,严重则应报废。

2.2.2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钡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L11.3倍区段L内,所存有接头都以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百分率超过规范规定数值。

(2)、因素分析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合理搭配。

忽视了某些杆件不容许采用绑扎接头规定。

错误取用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百分率数值,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防止办法

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种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办法不同,要加文字阐明。

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弄清晰规范中规定“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立均应按受拉区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区理解不同,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4)、治理办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规定,应及时告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立方案;如果己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依照详细状况解决,普通状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状况下,通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办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

2.2.3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1)、现象

构件施工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

例如图2-3平板,按施工图规定应如图中(a)所示,而操作时却按图中(b)放钢筋网(其中对于简支板,1号钢筋为主筋,2号为副筋)。

 

(2)、因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

(3)、防止办法

布置此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关于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

(4)、治理办法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如构件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要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拟定与否采用加固办法或减轻外加荷载。

2.2.4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

(1)、现象

在肋形楼盖系统中,楼板钢筋网所含两向钢筋以哪个方向钢筋在上、哪个方向钢筋在下,图纸未表达,以致浮现含糊混淆、莫衷一是状况。

(2)、因素分析

在高层建筑中,楼面和基本底板多以纵横交叉肋梁形式浮现,肋梁布置随楼面各功能区布置而变化,因而,各交叉梁构成矩形板大小不一,沿整个楼面某方向或为塑短边”或为“长边”是不拟定。

对于四边支承板,配筋方案是根据板边长关系拟定(即所谓“单向板”“双向板),或按受力特性(考虑使截面有效高度较大),则由于板长边与短边长度接近(重要指双向板),受力状况就两个方向而言,基本上是对称,板面钢筋网哪个方向钢筋应放在上面或放在下面,本来就没有“规矩”,兼之楼面很大,每个方向总是布置着许多边

长不向板,它们配筋又是统一(整个楼面普通只配备两片网,截面一下部和上部各一片),沿某方向几块板,无法为考虑板受力特性进行配筋布置,因此设计人员普通不作阐明,让施工人员自行解决,导致施工图上不明确而引起施工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3)、防止办法

当前,施工作业管理日臻完善,施工规划、现场技术、质量检查、工程监理、班组交底等各个环节都要牵涉到这个问题,因而,防止施工过程浮现意见分歧,必要获得拟定性做法根据。

但是,既有许多工程施工图中对楼面配筋表达含糊,普通仅在平面图上画出两向钢筋,而缺少立面截面图,分不清哪个方向钢筋应在上或在下,既然问题出自设计单位,故应规定设计部门出具一份明确阐明,以使施工管理人员结识一致。

为避免关于部门为此事获得澄清意见而延误施工,应在图纸会审时或钢筋施工前提前向设计部门提出。

对类似肋形楼盖构造工程(例如对筏式基本,虽然与肋形楼盖受不同方向力,但性质类似),应作类似防止办法做法。

(4)、治理办法

钢筋网上、下钢筋难以区别位置,施工人员应加考虑并事先联系,为避免随意施工,可向设计人员索取书面阐明,以供关于部门作为根据。

2.2.5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操作简朴,用料省,工效高,接头质量优良,有良好技术经济效果。

但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焊接工艺参数选取不好,也会产生各种缺陷。

2.2.5.1接头偏心和倾斜

(1)、现象

焊接接头轴线偏移不不大于0.1d或超过2mm(图2-14a);

 

接头弯折角度不不大于4°(图2-14b)。

 

(2)、因素分析

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夹具长期使用磨损,导致上下不同心。

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3)、防治办法

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某些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钢筋不得焊接。

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夹具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导致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恰当,不得过大。

焊接完毕后,不能及时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2.2.5.2咬边

(1)、现象

咬边缺陷症状如图2-14(c)所示。

重要发生于上钢筋。

 

(2)、因素分析

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

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3)、防治办法

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限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恰当加大顶压量,以便使钢筋端头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结合。

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是电渣压力焊焊接重要参数,详见表2-4e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取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可延长。

 

2.2.5.3未熔合

(1)、现象

上下钢筋在接合面处没有较好地熔合在一起,即为未熔合(图2-14d)。

 

(2)、因素分析

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高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

焊接电压局限性、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当熔化量。

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3)、防止办法

在引弧过程中应精心操作,防止操纵杆提得太快和过高,以免间隙太大发生

断路灭弧;但也应防止操纵杆提得太慢,以免钢筋粘连短路。

焊接前检查市电电压值与否正常,恰当增大焊接电流和延长焊接通电时间,使钢筋端部得到适当熔化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