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420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0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docx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

莆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Ll录

第一页第一章脑神经内外科、颜面神经疾病1头痛;2偏头痛

第二页3后头痛;4前头痛;

第三页5头顶痛;6眉棱骨酸胀痛;7眼眶胀痛;8头风痛;9头晕第四页10晕车、晕船;11脑瘤、脑癌;12脑骨胀大;13脑膜炎第五页14脑神经衰弱;15脑神经不清;16失岷;17睡中咬牙;18心惊悸19小脑痛

及小脑发胀;20癫痫

笫六页21四肢抖动(舞蹈病);22帕金森氏症、四肢发抖;23脑积水;24脑震荡25

头及颈部颤抖;26耳后头部疮瘤;27脑鸣;28三叉神经痛第七页29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30面麻;31顒骨疼痛;

笫八页32头昏眼花、脸部发烧;33提神醒脑;34解疲劳、精神疲劳;35增加记忆;

36舌强难言;37小儿高烧导致角弓反张、热痉挛;

第二章脑中风、中风后遗症1中风急性发作;2半身不遂(偏枯、偏瘫)第九页3中风昏迷不醒;4口眼歪斜、中眼禍斜;36舌僵硬不适;7中风手足拘

挛;8脑溢血管阻塞

第十页9脑溢血;10四肢抖动(舞蹈症)

笫三章眼睛疾病1治疗眼晴常用穴道;2眼睛疲劳;3用眼过度导致头晕、

恶心;4眼晴干涩;5两眼睁不开

痛;8

睛痒;13眼皮上长疮;14近视眼;13假性近视;16老花眼第十二页17弱视;18增强视力;19眼散光;20眼球歪斜;21青光眼;22白内障;23

视神经萎缩;24飞蚊症

第十三页25夜盲;26麦粒肿、针眼;27沙眼;28中心性视网膜炎(视一物如二物);

29目赤、角膜炎、结膜炎

笫十四页30视力障碍、眼花;31视力模糊(视物不清);32眼皮炎;33眼压高之胀痛;

34翼状窗肉;35目眩(眼花);37迎风流泪、见光流泪

第十五页38怕光;39眼跳;40甲状腺眼突;第四章耳朵疾病1治疗耳朵常用穴道;

2中耳炎、聆耳;3腮腺炎、痒腮、耳下腺炎

第十六页4美尼尔氏症之耳聋眩晕;5耳鸣;6听力减退、听力差;7耳聋;8聋哑;9

耳痛

第十七页10耳中神经痛;11耳内胀第五章鼻腔疾病1治疗鼻子常用穴道;2鼻炎、

过敬性鼻炎、慢性鼻炎

笫十八页3鼻塞;4鼻蓄脓症;5感冒流鼻涕;6鼻不闻香臭;7鼻干第十九页8酒皱鼻(红鼻子);9鼻削、流鼻血;第六章咽喉疾病1治疗咽喉常用穴道笫二十页2鱼骨刺喉;3喉癌、喉瘤;4痰塞喉管不出;5咽喉痛、喉炎;笫二十一页6扁桃体炎;7喉蛾;8咽肿水药米粒不下

1治疗退

烧常用穴道;2感冒发烧

第二十三页3感冒;4感冒流鼻涕;

第二十四页5咳嗽;6感冒引起肠胃不适;第八章口腔、牙齿疾病1牙痛;2口舌生疮、

口内生瘤;3舌僵硬不适;4舌下腺发炎

第二十五页5舌下肿;6口舌肿;7唇生疮;8唇痛;9白口症;10口干;11口臭、口苦;

12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3舌阍不能言;14高烧不能言

第二十六页15凡打伤、摔伤被点穴不能言语;16自高处下坠不语;17拔牙麻醉;18齿龈

1

炎;19口腔癌导致口不能张、口内口斑吃刺激物则痛剧;20下瓠痛(张口不灵);21下颌骨痛(口不能张);22额关节炎;笫九章颈项部疾病1治疗颈项部疾病常用穴道

第二十七页2项强、脖子酸痛;3落枕;

第二十八页4肩颈痛;5颈椎骨刺;6颈项扭伤;7项骨正中线痛;8瘵症(颈部淋巴结

核);9颈项部皮肤病;10大颈泡

笫二十九页11腮腺炎;第十章肩部疾病1治疗肩关节常用穴道;2肩关节扭伤;3肩凝

症(含肩痛)

笫三十页4五十肩(肩不能举);5肩臂痛;6肩痛;

肢疾病1上肢疾病总治;2手指麻痹

笫三十二页3高血压导致手脚麻痹;4五指不能伸屈;5手指疼痛;6腱鞘炎;7指关节痛

、指关节炎

笫三十三页8手指手背红肿;9手痛不能握物;10食指痛;11中指、中趾麻;12

手掌痛;

13掌背红肿;14腕关节痛、腕关节炎

第三十四页15手酸痛;16手抽筋;17两手拘挛;18肘关节痛;19上臂痛;第三十五页20手下臂痛;21手麻;22手臂不能举;23肩关节扭伤;

第三十六页24肩凝症、肩痛;25五十肩(肩不能举);26肩峰痛(红肿痛);27肩背痛;

28肩臂痛;29四肢骨痛

30全身骨肿;31骨节酸痛;32网球肘、肱外上課炎;33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第

三十七页

综合症;第十二章下肢疾病1下肢疾病总治;2治疗膝盖常用穴道;3治疗坐

骨神经常用穴道

第三十八页4治疗脚踝常用穴道;5治疗小腿常用穴道;6治疗大腿常用穴道;7

膝盖痛;笫三十九页8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9退化性关节炎;

第四十页10尿酸关节炎(痛风);11关节炎;12膝内侧发炎;13膝盖冷痛;14腿冷痛

;15膝胭窝筋紧伸屈困难、疼痛难行;16脚麻;

痛、酸

笫四十二页22脚抽筋;23霍乱抽筋;24腿痛不能履地;25下腿风湿痛;26腹股沟痛(鼠

蹊痛);27股痛;28腿部游走性风湿痛;29下肢浮肿;

第四十三页30足酸难行;31腿软无力兼心悸;32痿症;33腿无力抬起;34小儿麻痹;

35背连下腿痛;36坐骨神经痛;

笫四十四页37足附内侧发炎;38脚跟痛;39足踝扭伤

第四十五页40脚扭伤;41脚背面红肿(草鞋风);42脚背痛、脚掌痛;43趾关节痛;44

脚趾痛;45脚趾痉挛

笫四十六页46中趾痛、中指麻;47趾麻;48香港脚流黃水;49四肢麻痛;50四肢麻痛;

51四肢骨肿;52全身骨肿;53骨节酸痛;第十三章胸肋部疾病1治疗胁肋

常用穴道;2胸痛、胸闷

第四十七页3胸膜炎;4肋膜炎、肋间神经痛;5两胁肋痛;

第四十八页6胸部挫伤;7胸背痛、胸连背痛;8鸡胸;9胸腹侧痛、压痛;10胸腹区域任

脉在线痛;笫十四章腹部疾病1腹膜炎;2腹胀;3腹痛;第四十九页4绞肠

痂、腹中绞痛;5脐周圉痛;6脐痛;7少腹痛;8下腹胀痛;9小腹侧

痛;10胸腹侧痛、压痛;11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12大肠区域胀痛;第五十页

14下腹部炎症;第十五章腰背部疾病1腰背疾病总治;2治疗腰部常用穴道;

3治疗背部常用穴道;4治疗脊椎常用穴道

笫五十一页5背痛;6背痛属膏肓线痛;7背连下腿痛;8肩背痛;9骨刺(脊椎骨长芽骨

压迫神经痛)

第五十二页10脊椎骨痛;11脊背畸形、脊椎畸形;12脊椎闪痛、扭伤;13脊椎

压痛;14

脊椎骨膜炎;

笫五十三页僵直性脊椎不能弯曲症;16闪腰岔气、腰扭伤;17腰酸痛;18腰背转筋强直;

19肾虚腰痛;

第五十四页20腰椎骨疾;21脊椎正中线痛;22尾紙骨痛、尾椎痛;第十六章肺部疾病1

肺经朵病总治;2治疗肺脏疾病常用穴道;3治疗感冒流鼻水疾病常用穴道;笫五十五页4治疗支气管咳嗽疾病常用穴道;5治疗痰饮疾病常用穴道;6治疗气喘疾病常

用穴道;

第五十六页7肺炎;8肺癌;9肺气肿;

第五十七页10肺结核;11气喘、哮喘;12咳嗽、支气管炎;

第五十八页13支气管喘息;14肺水肿;15支气管扩张;16气管不顺;17肺部胀闷第十

七章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疾病1治疗心脏疾病常用穴道;第五十九页2心绞痛;3狭心症(心肌梗塞);4血管硬化;5胆固醇过多;6冠心病;7胸

口两旁痛闷;8心悸

第六十页9心跳过速;10心律不整;11心脏麻痹;12心口痛;

第六十一页13心脏病;14心脏衰弱、心脏无力;15强心;16心下胀;17心脏瓣膜病;

18心脏内膜炎;19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

20风湿性心脏病;21高血压;22舒张压过高;23心脏扩大、心脏肥大;第六十二页

笫六十三页24心脏性喘息;25静脉瘤;26口血球过多(血癌);27白血球过

少;28红血

球过少、再生障碍性贫血;29止血第十八章肝胆疾病1治疗肝脏疾病常用

穴道

第六十四页2治疗胆疾病常用穴道;3肝炎;4肝硬化;5肝癌;6肝昏迷抢救第六十五页7黃疸病;8肝火旺;9胆囊炎;10胆结石;11胆结石痛止痛;第十九章上

消化道疾病(脾胃)1治疗脾胃疾病常用穴道;2治疗胃疾病常用穴道第六十六页3胃病;4胃溃疡;5胃酸过多;6胃穿孔(胃溃疡);

笫六十七页7胃出血;8急性胃炎、急性胃痛;9反胃、呕吐;10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第六十八页11肠胃不适剧吐(神经性妊娠呕吐);12中毒;13胃胀气;14胃胀;15消化

不良、16食欲不振;17调胃肠机能、促进消化能力;18胃下垂;19胃癌(含

胃腺癌)

第六十九页20十二指肠溃疡;21脾肿大(痞块);22脾脏发炎;23胰脏炎;24打嗝、呃

逆;第二十章下消化道疾病(大肠、直肠)1治疗肠道疾病常用穴道第七十页2急性胃肠炎;3急性肠炎;4慢性肠炎;5肠癌;6肠出血;7小肠胀气;8

小腹胀;9盲肠炎、阑尾炎;

第七十一页10十二指肠溃疡;11腹痛;12便秘;13痔疮;14大便脱肛;第七十二页15直肠炎;16五更泄;17绞肠痂;18疝气、小肠疝气第二十一章泌尿系统

疾病(肾、膀胱、尿道)1治疗肾脏疾病常用穴道;2治疗泌尿道疾病常用

穴道;3急慢性肾炎;

笫七十三页4尿蛋口过高;5肾孟炎;6水肿(肾炎引起);7四肢浮肿;8肾结石痛;9小

便瘾闭;10膀胱炎

第七十四页11膀胱结石;12尿道结石;13尿道炎;14淋浊;15小便痛;16小便出血、

血淋;17频尿、尿意频繁;

笫七十五页第二十二章生殖系统疾病1补肾气常用穴道;2男子肾亏;3遗

精;4阳萎

早泄;5前列腺肿大;6摄护腺肿大;7睾丸癌、睾丸炎

3

笫七十六页8阴囊水肿;9阴茎痛;10龟头炎;11隐睾症;12疝气、小肠疝气;13花柳

病;14梅毒、淋病;15纵欲寒痹;笫二十三章妇科疾病1治疗妇科疾病常

用穴道;

笫七十七页2赤口带;3阴道炎;4阴道痒痛;5阴门肿、阴肿;6子宫瘤(子宫癌、子

宫炎)

第七十八页7子宫痛;8子宫病;9卵巢炎;10月经不调;11崩漏;12经闭;13经痛、

痛经;

第七十九页14乳房肿痛;15乳腺炎;16乳癌、乳腺瘤;17性冷淡;18女子肾

亏;19

不孕;20输卵管阻塞;

第八十页21流产(含预防流产);22安胎;23难产;24胎衣不下;25产后风、月内

风;26回乳;27更年期妇女烦躁易怒;第二十四章小儿疾病1小儿夜哭

(胆虚引起);

第八十一页2小儿惊风;3小儿流口水;4小儿肺炎;5小儿气喘;6小儿疳积、食多而

瘦;7小儿麻痹;8小儿高烧;9小儿高烧导致角弓反张、热痉挛;10小儿呕

吐发高烧(轮状病毒感染、胃肠型感冒);11小儿重舌;12小儿痒腮(腮腺

炎、耳下腺炎);13小儿痘疮;

笫八十二页第二十五章内分泌疾病1糖尿病2血糖过低;3甲状腺肿;4甲状腺机能

亢进;5甲状腺眼突;第二十六章皮肤病1各种皮肤病;笫八十三页2过敏性

皮肤炎;3皮肤过敏、湿疹;4尊麻疹;5皮肤骚痒;6风疹;7皮肤

敬感;

笫八十四页8鹅掌风;9手掌干裂脱皮;10富贵手;11手部皮肤病;12颈项部皮肤病;

13瘵症;14疔疮(手背疔、脚背疔、人口疔);13脚上长疔疮;第八十五页16

痈疳;17带状疱疹(皮蛇缠腰);18丹毒;19久年恶疮;20恶瘤开刀久不

收口(伤口不收);21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

口;22狐臭;23多汗症;24汗异症(盗汗、自汗);25脸部肿痒症;26酒皴

鼻(红鼻子);27青春痘;

第八十六页28牛皮癣;29美容针灸;30黑斑;31脂溢性掉发;32银屑病;33静脉瘤;

34脂肪瘤;35耳后之头部疮瘤;第二十七章痂症1各种痂症;第八十七页2

羊毛痂;3猴痂;4绞肠痂;第二十八章其它杂病1干霍乱;2霍乱;3

霍乱转筋、霍乱抽筋;4调元气、提神;5解酒醉;

笫八十八页6解晕针或针灸后感到不适;7解经血错乱;8解食物中毒、解药物中毒;9

解毒虫中毒、解性病中毒;10解尿酸;11解晕车、解晕船;12解邪崇、妖

邪鬼迷;13解救穴、急救穴;14解汗流不止;

第八十九页15中昙急救;16呕吐不止急救、止吐;17解急性胃肠炎上吐下

泻;18解疼

痛、止痛;19昏迷急救;

第九十页20解流血不止、止血;21解疲劳、精神疲劳;22解睡中咬牙;23解红

肿、

肿大;24降火气;25降肝火;26减肥;27增高;28麻醉止痛;29补肾气

常用穴道;

4

莆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作者胡文智

第一章脑神经内外科、颜面神经疾病

(一)头痛

1、血虚头痛:

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其

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

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

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

(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

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

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

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

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张压过髙头痛:

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

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

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

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

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

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

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

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

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

(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

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

21、头痛常用通用穴:

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

22、感冒头痛性头痛:

风池穴,灵骨穴,特效

23、过度疲劳性头痛:

上营穴,特效

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

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

25、气虚头痛:

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

(二)偏头痛

5

I、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

2、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3、三重穴、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立止疼痛。

4、针中九里穴,效果佳。

5、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穴,效果其佳。

6、在膝下偏头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

7、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

8、针肩中穴、建中穴,配下九里穴。

9、耳背穴上放血,再配针解穴,效佳。

10、针六完穴、门金穴、火硬穴。

II、先于州火穴、州灵穴(针刺或放血),再针灵骨穴、心灵一穴。

12、先于病位放血(坐直并缩下巴,咬紧牙根,由询往后斜刺),并于耳背穴见青筋放血,

针心灵一穴,七虎穴、外关穴透内关穴。

13、针太阳一穴、太阳二穴,配水腰穴、重魁穴。

14、先针侧三里穴、侧三里穴,再针灵骨穴,特效,临床使用上可当场完全缓解。

15、在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效果佳。

16、针上营、下营穴、上白穴、中白穴,下针立愈。

17、针灵骨穴、大白穴、中九里穴能,立即止痛。

18、针三重穴,有效。

19、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有效。

20、在上俞、下俞穴、火集穴、金枝穴、金陵穴、金辅穴、双奇穴、三弼穴点刺出血,有

卓效。

21、在太阳穴及其前后左右各五分处点刺出血,能立止疼痛。

22、用脑过度偏头痛:

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3、太阳穴部位疼痛:

针门金效果甚佳。

24、多年偏头痛,痛剧呕吐:

在其太阳穴点刺出血,可当场头痛立刻轻减25、各种复杂偏头痛:

外踝上4,5公分的反应点,可以治疗各种复杂偏头痛

(三)后头痛

1、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正筋穴、正宗穴,立愈。

2、先在灵霄穴点刺出血,配合针腕顺一穴、腕顺二穴,立见卓效。

3、在醒脑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4、同冲霄穴点刺岀血,效佳。

5、通背穴针下立止痛,再配腕顺穴,效果更佳。

6、针火府穴、火昌穴、火梁穴,效佳。

7、针地皇穴,效果佳

8、在醒脑穴点刺出血,针通背穴,配腕顺穴。

9、冲霄穴点刺出血,配合尾舐骨放血,或膝后太阳区见青筋放血。

10、博球穴、正筋穴,配合腕顺穴、灵骨穴、并于膝后太阳区放血。

11、在膝后胭部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

12、冲霄穴放血,立止疼痛。

13、针正筋穴、正宗穴,效果佳。

14、尾舐骨放血,或委中见青筋放血,有效。

15、后头痛、后脑胀:

(1)冲霄穴点刺放血

(2)委中穴点刺放血

6

16、血管神经性头痛:

太阳穴点刺放血17、后头痛,头顶痛:

灵骨穴,配风池穴,特效

(四)前头痛

1、镇静穴点刺出血,再针心灵穴,可立止头痛。

2、四花穴、腑阳穴点刺出血,有卓效。

3、针通心穴、通灵穴、通关穴,有奇效。

4、针木顶穴,二分钟,立即止痛。

5、针鼻翼穴,有效。

6、针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配金耳穴,特效。

7、针心灵一穴、

心灵二穴、心灵三穴,有卓效。

8、针三火穴,效果甚佳。

9、针中白穴、太阳一穴、太阳二穴、三火穴、重魁穴。

10、在膝下脚面前头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11、针火菊穴,立止疼痛。

12、四花中穴点刺出血,效果佳。

13、针五虎四穴。

14、四腑一穴、四腑二穴及上里穴点刺放血15、治局部前额头痛:

可针上里穴、四腑一穴、四腑二穴点刺放血。

(五)头顶痛

1、针土顶穴、木顶穴、上瘤穴。

2、针正筋穴、正宗穴。

3、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三重穴。

4、针外三关穴,配上瘤穴

5、针三重穴、外三关穴轮流扎针,配合不定穴针法。

6、在膝下心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7、上星穴、白会穴点刺放血。

(六)眉棱骨酸胀痛

1、针上白穴、分白穴,配三叉三穴,特效。

2、针二角明穴,可止酸痛。

3、针神耳上穴,配外耳穴,五分钟,止酸痛。

4、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效果极为显著。

5、针花骨一穴。

6、针火菊穴,特效。

7、灵骨穴,配火主穴

8、火硬穴,配火主穴

9、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

1、0、针三叉一穴,特效

(七)眼眶胀痛

1、少商穴、合谷穴、太阳穴点刺放血

2、火硬穴,配火主穴

7

(八)头风痛

1、针三风穴

(9)头晕

I、身体虚弱之头昏、头晕:

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神效。

2、头晕:

(1)针十八星穴,或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2)针太阳一穴、太阳二穴、失枕穴,特效。

(3)针三叉一穴、三叉三穴,有卓效。

3、血压高头晕:

(1)五岭穴放血,再针火硬穴。

(2)针三圣穴,立止头晕。

(3)正会穴、州圆穴、州昆穴放血。

(4)针火菊穴、火散穴。

(5)完骨穴透向耳垂下,特效

4、舒张压过高之头晕:

在火羚穴、火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

水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5、心脏病之头晕:

针通天穴、通关穴,效果甚佳。

6、肝弱引起之头晕:

针上三黃穴,效果甚佳。

7、肺虚引起之头晕:

针灵骨穴、大白穴、中白穴,神效。

8、脾虚胃弱引起之头晕:

针三重穴、土昌穴、土胃穴,神效。

、肾亏引起之头昏、头晕:

针腕顺穴,配通肾穴,效果甚佳。

9

10、休克之头晕:

针地宗穴,特效。

II、针重感冒所引起的头昏:

针三义三穴,特效。

12、突然发作的头晕:

五岭穴放血。

13、胆固醇过高引起之头晕急救:

针神耳上、神耳中、神耳下穴。

14、血压高的头晕:

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穴,可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15、脑贫血的头晕:

针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

(十)晕车、晕船

1、针神耳穴、镇静穴、手解穴

2、完骨穴透向耳垂下,特效

(十一)脑瘤、脑癌

1、针土顶穴、木顶穴、上瘤穴,奇效。

2、针正筋穴、正宗穴,效果甚佳。

3、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三重穴,特效。

4、针外三关穴,配上瘤穴,效果卓著。

5、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特效

6、先针州昆穴、州仑穴、火光穴,再于三重穴用倒马针法。

7、配上瘤穴,效果佳。

(十二)脑骨肿大

1、针正筋穴,配上瘤穴,效果佳

(十三)脑膜炎

1、针三重穴,配火菊穴,效佳。

2、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火散穴,奇效。

8

3、针正会穴、后会穴、州灵穴、正士穴,有卓效。

4、外三关穴点刺出血,效佳。

5、四花外穴点刺放血,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

6、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特效7、三重穴,用倒马针法。

8、四花外穴点刺岀血,再针正筋穴。

(十四)脑神经衰弱

1、在三重穴及四花穴点刺出血,效佳。

2、针五花穴、火主穴,效果甚佳。

3、针水分穴、水门穴、水香穴、腕顺穴,效果卓著。

4、针下三皇穴、通肾

穴,效果显著。

5、针上瘤穴、火主穴、外三关穴。

6、针上瘤穴、五花穴。

7、针灵骨穴、心灵穴。

8、治神经衰弱失眠:

针心灵穴、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有卓效。

9、治心肾不交之神经衰弱:

针通肾穴、通胃穴、通关穴、通天穴,特效。

(十五)脑神经不清

、先针正会穴、镇静穴,再于三重穴点刺放血。

1

2、针下三皇穴,效果佳。

(十六)失眠

、针五花穴,特效。

1

2、针通肾穴、下三皇穴、镇静穴,特效。

3、心灵穴、神肩穴、正会穴、镇静穴。

4、膝后太阳区放血,正会穴直接放血,耳尖上放血,再扎镇静穴。

5、针下三皇穴,配镇静穴,效果极佳。

6、正会穴,有效

7、神门穴透阴那穴、通里穴、灵道穴

8、镇静穴,有效

9、上星穴透针,有效

10、安眠穴(经外奇穴,大概在翳风与风池中点,乳突下1、寸),特效

11、额缝发际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特效12、肝火引起失眠:

可针上三黃穴,配镇静穴、灵骨穴、大白穴、心灵穴。

(十七)睡中咬牙

1、针四花下穴,有特效。

(十八)心惊悸

1、胆穴点刺放血。

(十九)小脑痛及小脑发胀

1、冲霄穴放血。

2、针上瘤穴、七华穴。

9

(二十)癫痫

1、在背金字穴,及背后红筋点刺出血,有卓效。

2、针木枝穴、木全穴,有效。

3、下三皇穴、上三黃穴,配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

4、正会穴出血,配正筋穴、正宗穴及不定穴针法。

5、背部第三椎旁开一寸半之金吉穴、金陵穴(或于肺俞穴,厥阴俞穴)点刺出血,经过一

个疗程即愈。

6、后背见红色血管放血。

7、针上三黃穴

8、癫痫发作期:

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9、癫痫缓解期:

五岭穴点刺放血。

(二十一)四肢抖动(舞蹈症)

1、针镇静穴、正会穴、前会穴,效果卓著。

2、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合上三黄穴,效果甚佳。

(二十二)帕金森氏症、四肢发抖

1、先于正会穴点刺放血,再针上三黃穴、镇静穴、州水穴、州灵穴。

、针肾关穴、复溜穴、明黃穴。

2

3、针明黃穴、其黃穴、肾关穴。

4、针正会穴、前会穴、木枝穴。

(二十三)脑积水

1、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正筋穴、正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