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橡皮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240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捏橡皮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捏橡皮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捏橡皮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捏橡皮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捏橡皮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捏橡皮泥》方案.docx

《《捏橡皮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捏橡皮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捏橡皮泥》方案.docx

《捏橡皮泥》方案

广育小学捏橡皮泥专题活动方案

一、方案设计说明:

活动名称

捏橡皮泥

单位

广育小学

联系人

尹佳琳

领域属性

活动

适用年级

一年级

选修要求

喜欢动手,富有创意

课时总量

15

育人价值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制作而设计的一堂工艺课。

通过认识彩泥并能够运用捏彩泥的基本方法,制作各种有趣的小动物和水果。

彩泥是儿童常用的制作材料,它鲜艳、柔软,可以轻松随意地捏出各种形状。

培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捏彩泥的活动,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的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泥塑学习的持久兴趣。

了解基本的泥塑语言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审美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人格。

核心目标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内容结构

单元序列

单元题目

主题

内容要点和目标指向

有趣的彩泥

彩泥作品欣赏(1课时)

单元内容:

1、初步了解彩泥,对作品有初步认识。

2、知道基本的泥塑方法:

揉、搓、捏、贴、压、刻

单元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对捏彩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

2、掌握基本的泥塑方法,能够在作品创作中应用这些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周边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

泥塑的基本方法

(2课时)

可爱的小动物

小熊猫

(2课时)

单元内容: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泥塑的初步技能,学习小动物外形的概括手法。

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大胆变形,正确取舍的艺术创造方法,改变追求“像”的艺术创造方法,使学生有教生动的准确的美的标准。

单元目标:

1、通过小动物的制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立体动物造型的一般规律。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

3、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小恐龙

(2课时)

小章鱼

(2课时)

好吃的水果

西瓜

(2课时)

单元内容: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习对水果外形的仿真塑形。

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追求“像”的艺术创造方法,让学生了解艺术是对生活的复制的概念。

单元目标:

1、通过水果的制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水果造型的规律。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香蕉

(2课时)

草莓

(2课时)

实施要求

以教师组织班级学生活动为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还可以开展小组活动式、探究学习式,观察活动式等多种组织形式。

任课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点要有较全面的了解,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活动方案。

必要说明

一年级学生年级很小,对造型的成品要求不宜过高,培养学习兴趣为主。

二、活动设计(教案)总课时数15课时

第一单元有趣的彩泥

第一课彩泥作品欣赏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彩泥,对作品有初步认识。

2、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对捏彩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

播放彩泥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对本课活动内容的兴趣,产生自己创作的欲望。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动物,以及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

2)观察动画片中人物、动物的特点和可爱之处,加强学生直观感受。

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感受配合彩泥制作所运用到的几种材料,比如树枝、牙签、线等。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进一步了解用树枝和彩泥做出的作品有特殊效果,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准备。

2、分组讨论观察感受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点。

2)观察教师制作的范作,老师拿出已把树枝部分换成彩泥的作品,让学生去比较效果,感受在运用彩泥制作过程中,适当搭配不同材料制作出的不同效果。

3)学生讨论回答:

在捏彩泥过程中,可以利用哪些辅助材料?

例如:

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鼠的尾巴。

树枝还适合做窗户、扫把……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创作的动画作品,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采用同桌合作(或是好伙伴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团队精神。

 

第二课泥塑的基本方法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揉、搓、捏、贴、压、刻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基本形状,体验材料的造型感。

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揉、搓、捏、贴、压、刻等泥塑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件:

欣赏歌曲《生日歌》。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自己或家人是如何过生日的。

从学生的答案引出蛋糕,让学生说出蛋糕的造型、色彩。

讨论后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图片(或课件演示),介绍蛋糕的种类。

(2)结合课件,引出点心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

(3)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尝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花式“点心”。

2.探究泥塑方法。

(1)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

交流归纳出搓、团、压及拉等方法。

(2)揉:

双掌交错呈顺时针方向反复揉动,用力均匀。

搓:

双掌来回摩擦。

提问:

可搓出什么形状?

(圆柱形、长条形等)哪些小动物是这种形状呢?

(蛇、蚯蚓、大象的鼻子等)

捏:

先示范,再提问:

这是什么方法?

什么叫捏?

用拇指或别的手指把泥弄薄或弄成一定形状的方法就是捏。

粘:

当我们要将两个部位组合在一起时,就要用牙签来粘接。

压:

运用手掌的力度把泥弄扁叫压。

刻:

用小刀或牙签等在泥上刻出所需的纹路。

3.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的主题:

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

(2)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前提醒学生卷好袖子,注意在泥工板(或铅画纸)上作业,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洁。

学生作业不要求做得很像、很精细。

4.作业展评。

(1)用“点心店”、“西饼屋”等形式展示作品。

通过“选购自己喜爱的点心”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2)收拾和整理:

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课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

5.课后拓展。

尝试用其他材料(彩纸、布、棉花等)制作“点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第一课时所完成的作品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

从造型的夸张、色彩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

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表现的作品。

(2)讨论:

不同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你有什么启发?

3.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基本制作方法图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设立“认真奖”、“美观奖”、“创意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摆在相应的展台上。

(认真奖:

认真动脑制作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

既制作认真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意奖:

既美观又具创意的可获此奖。

 

第二单元可爱的小动物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彩泥塑造三种不同的小动物。

在捏制过程会综合运用两种以上材料,取长补短,比如牙签在作品中适合做细长的部位,如:

胡须、头发、四肢等,并且起支撑连接的作用;彩泥在作品中做为主体,如:

躯干、头等部位。

根据不同形状和大小,学生可灵活巧妙地运用,如:

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鼠的尾巴等。

本课教学内容富有童趣,制作方法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在掌握了制作技巧和方法后,任学生大胆创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彩泥的造型功能,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设计新颖有趣的形象,作品要求适当放宽,突出自主表现和重视活动中学习能力的自然增长。

第一课小熊猫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大胆表现,正确取舍的艺术创造方法,改变追求“像”的狭隘的艺术创造方法。

使学生有教生动的准确的美的标准。

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泥塑的初步技能,巩固小动物形的概括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小熊猫的制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立体动物造型的一般规律。

2、情感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

3、能力发展目标: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小熊猫形体的制作及装饰。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种不同的构思、设计和制作。

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

彩泥、尺、牙签等。

教学过程:

1、组织准备

主要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为新课学习和顺利完成作业奠定基础。

2、创设情景、激发探究(联系实际,实物激趣导入)

出示泥塑作品,激趣导入:

下面我要给大家看一组我亲手做的小作品(出示泥塑作品)。

你们瞧!

这是什么呀?

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

告诉你们吧,这是我用泥巴捏成的各种小动物,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塑”。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捏小熊猫。

3、质疑讨论、新课学习(传授新知,边看边学)

1)简介泥塑,鼓励学习。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小巧玲珑可爱。

2)师生商定泥塑小熊猫。

4、动手实践学方法。

(1)选泥。

根据小熊猫的特点,选取黑和白两种颜色的彩泥。

(2)塑造。

教师边复习上节课的基本方法边操作:

揉:

双掌交错呈顺时针方向反复揉动,用力均匀。

提问:

可揉出小熊猫的哪些部位?

(头、眼、鼻、身子等)

搓:

双掌来回摩擦。

提问:

可搓出什么形状?

(圆柱形、长条形等)哪些小动物是这种形状呢?

(蛇、蚯蚓、大象的鼻子等)捏:

先示范,再提问:

这是什么方法?

什么叫捏?

用拇指或别的手指把泥弄薄或弄成一定形状的方法就是捏。

提问:

小熊猫的哪些部位可以捏出来?

(耳朵等)

压:

运用手掌的力度把泥弄扁叫

压。

塑造哪些小动物可以用压呢?

(小乌龟、穿山甲等)

刻:

用小刀或牙签等在泥上刻出所需的纹路。

小动物的哪些部位可以刻出来?

(虎皮纹、鱼鳞、小鸟羽毛等)

粘:

当我们要将两个部位组合在一起时,就要用牙签来粘接。

(教师演示)(小结,鼓励)

四、自由创造、大胆表现(竞赛巩固,泥塑创造)

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制作,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心情,条理有序的完成作业。

以四个同学为一组,分组竞赛。

共同讨论,分工完成。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给予肯定构思,对作业不提太多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去做。

1、说明比赛规则、时间:

比质量、比速度、比团结合作,时间20分钟;

2、泥塑创造(放音乐,教师巡视辅导);

3、各组根据所塑的小动物自编一则童话。

小组制作,是为了让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第一课时所完成的作品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

从造型的夸张、色彩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

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表现的作品。

如竹根、树根、玉米根等制作的熊猫根艺工艺品;易拉罐剪制的狮子工艺品;布、树叶、各种纸张剪撕粘贴成的熊猫造型;还有彩泥、泥巴等塑成的熊猫形象,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的熊猫等等。

(2)讨论:

这些熊猫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对制作熊猫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步骤图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设立“认真奖”、“美观奖”、“创意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摆在相应的展台上。

(3)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制作其他小动物。

第二课小恐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泥塑的简单工艺,要求能塑出几种有趣的棒棒糖造型。

2.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泥塑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

4.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成功感。

5.互帮互学,学习合作。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

(教师)课件、各种恐龙造型的图片资料、彩泥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1)欣赏恐龙图片

(2)让学生谈谈对恐龙的感受:

威武、雄伟、有力量……

(3)揭示课题

2.感知引趣。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恐龙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2)引导观察恐龙的体貌特征,由远及近展示恐龙头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恐龙的特征。

(3)欣赏彩泥作品中的恐龙,与真实的恐龙图片进行对照。

分析如何表现恐龙的毛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作用。

3.尝试探趣。

(1)作品要求:

表现独一无二的霸气十足的恐龙。

(2)依据心中所构思的霸气的恐龙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

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以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第一课时所完成的作品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

从造型的夸张、色彩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

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表现的作品。

(2)讨论

3.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图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设立“认真奖”、“美观奖”、“创意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摆在相应的展台上。

(3)课后请学生搜寻、选择各种表现恐龙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可以表现恐龙的材料等。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评价时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

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

评价点主要放在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