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222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docx

《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专题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B.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朱德。

D.《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强渡大黄河”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面,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D.《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

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4.给下面材料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 由中央电视台、战友电视艺术中心等联合投资出品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于17日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

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以斯诺夫妇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为故事主线,讲述了1928年至1941年中国发生的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

该剧导演臧云飞表示:

“这部剧最大的看点是用独特的视角还原中国这段革命历史。

将这个题材搬上电视荧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A.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B.《红星照耀中国》举行开机仪式

C.臧云飞谈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D.多家单位投资出品电视连续剧

5.下列有关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6.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7.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

C.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D.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8.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书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美国记者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C.《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长篇小说,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D.斯诺收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9.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八一三事变​”。

C.《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D.《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0.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1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笔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B.

《红星照耀中国》,有名《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这样的叙述:

毛主席曾将自己的诗当场赠与作者,并邀请作者和他一同吃饭。

1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得以首次全面报道,这是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瓦解了种种歪曲共产党的谣言。

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众多共产党领袖的家庭环境,也追溯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

D.在陕北期间,斯诺拍摄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二、名著阅读

13.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位你喜欢的人物_______________,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入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作者于1936年6月到苏区临时首都______________(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____;“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指的是_____________;“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5.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

(2)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C.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对共产党和红军情况报道很全面,但不十分真实客观。

D.《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文中提到了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本学期我们阅读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类作品。

作者斯诺在烽火中,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经历,作品一问世,便引起轰动。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以“我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阅读交流活动。

请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16.选出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作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

C.全书共12篇,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

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空间顺序来记录见闻,客观的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17.《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较厚,为了更好消化书本内容,班级决定分组进行专题探究。

请你帮助同学们确定两个探究专题(与示例不重合)。

示例:

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8.班级同学研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文中共产党人所展现出的崇高精神品质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请你任选书中一个人物,作为倾诉对象,写一段话来表述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约100--120字)

三、综合性学习

19.综合性学习

《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呈现出经典作品的别样光芒。

我班准备开展一次阅读经典名著的活动,而《红星照耀中国》是本次读书活动的必读书,请你积极参加。

(一)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的填空题与选择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 》是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

装宣传”是指(______)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二)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准备为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必读书办一期黑板报。

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

板块一:

作者与中国板块四:

我看“红星”谈心得

板块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为加大宣传力度,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必须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C.这个人物是周恩来。

这个事件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此时斯诺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是“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周恩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斯诺打招呼:

“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C项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表述有误。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说法错误。

这不是西方人了解了中国人的第一本书。

应改为“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3.D

【详解】

D错误,进入了四川西北的富饶的毛儿盖地区。

4.A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做这类题应先通读消息,再抓住导语和关键词语,本语段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可以概括核心内容,适当删减,留下主要信息“《红星照耀中国》”“于17日”“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故选A。

【点睛】

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注意语言简洁精炼,同时尽可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5.B

【详解】

“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错。

斯诺对此(长征)感到不可置信,他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行军,红军克服万难的精神深深震撼了他。

故选B。

6.D

【详解】

D.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转移”指的就是长征,据此,可知D项“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表述有误,故选D。

7.B

【详解】

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8.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不是“长篇小说”。

故答案为C。

9.B

【详解】

B.错在“八一三事变”,应改为“西安事变”。

故选B。

10.D

【详解】

“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错。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故选D。

11.A

【详解】

A.有误。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故选A。

12.D

【解析】本题针对文学名著的考查。

《红星照耀中国》是初中阶段必读的文学名著,是埃德加·斯诺所写的真实描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生活的一本书,斯诺历经艰险,穿过重重封锁进入当时的延安苏区,用大量照片和文字反映真实的苏区红军生活。

D项在陕北期间,斯诺拍摄了大量的苏区生活照片,不是拍摄的国民党军队生活的照片。

13.埃德加·斯诺;如毛泽东,因为他身为共产党领导人没有架子,亲切友善。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1)《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其他的还有很多。

结合人物事迹谈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即可。

(2)红星的含义:

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14.D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保安周恩来贺龙彭德怀

【详解】

(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D.埃德加·斯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长征称赞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由此可以看出埃德加·斯诺对长征不是表达了鄙夷之意,也没有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故选:

D。

(2)考查对名著题目及内容的理解。

解答第一问,结合名著的主旨和内容可知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解答第二问,结合“苏区临时首都”这一关键词可知是保安。

(3)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

阅读名著时,要注意名著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的语句以及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第一个空,结合“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可判断写的是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

第二个空,结合“大个子”“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等关键词句可判断写的是贺龙;第三个空,结合谈话举止的作风可以判断指的是彭德怀。

15.

(1)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C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C.有误。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故选C。

16.D

17.示例:

长征的历史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18.人物评价+敬佩之情,具体情节支撑,理由充分。

【解析】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不是“空间顺序”。

故选D。

17.考查拟写探究专题的能力。

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值得探究的内容,仿照示例来拟写作答。

如:

长征中的人物专题探究;长征的意义专题探究;共产党人的信仰专题探究等。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8.开放性试题。

从《红星照耀中国》选择一位共产党人,概述他的崇高精神品质和意志,表达对其敬佩之情即可。

如: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贺龙——①肖像: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出身:

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③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

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喜欢马,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对有钱人仇视。

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9.⑴《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斯诺⑵C符合主题活动即可要有修辞手法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

(一)本题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及其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记、分析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从材料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最大的一次”看出这次是长征,A项与“大迁移”无关,B项无法体现《红星照耀中国》等信息,D项与材料中的“武装宣传”不符。

(二)开放性试题,只要设计的版块符合主题,且有可操作性即可。

(三)拟写宣传语的应试策略:

一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应用其他修辞手法,或日常成语俗语的变式,力争吸引读者。

二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注意一定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纪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