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222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x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

(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

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

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小孩回答他说:

“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

(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

  教材简说

  对于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是个里程碑——标志着从这里开始,他们开始与文言文亲密接触。

  __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语言浅显易懂,是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

__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一次对话,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小孩。

尽管如此,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过程还是充满了困难:

读通有困难,读懂有困难,感悟言外之意,体会杨氏之子对答之巧有困难,能让初次接触的学生望文言文而不却步,从此喜欢古文则更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理解“惠”、“曰”、“禽”三个生字;

  2、通过对比学生与教师读的不同处,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读通课文,理解意思;

  3、立足“未闻”、“应声答曰”的品味体悟,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4、在迁移运用中感悟古文之韵之味,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教学板块

  板块一:

释题导入,迁移运用

  板块二:

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理解意思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板块三:

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预设点一:

孔君平诣其父

  引导学生明白“孔君平”是人名

  预设点二:

孔指以示儿曰

  引导学生理解“孔”就是指“孔君平”

  预设点三: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从“孔雀”不是“家禽”这对矛盾中明白停顿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板块四:

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

  预设点一: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

  此是君家果——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2、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预设点二: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1、感悟对答之巧,一叹“聪惠”

  引导学生理解杨氏子对答妙在以对方的姓做__,能以其人知道还治其人之身。

  2、品读“未闻”之妙,二叹“聪惠”

  读出“未闻”隐含的礼貌与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3、感悟反应之快,三叹“聪惠”

  理解“应声答曰”,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

  板块五:

美读古文,迁移改文,熟读成诵

  1、美读全文,读出韵味

  2、迁移改文,熟读成诵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析

  __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这篇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人物鲜活。

通过记叙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三、教学重难点

  读懂全文,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聪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课前谈话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说到语言,我国古代言语非常精练、简洁,例如以前我们学到过的子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古文中“曰”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读什么?

(吾)那“吾等”就是?

(我们)(3)那么你怎样讲?

(汝)你们该怎样讲呢?

(汝等)。

(4)问你吃过饭了吗?

可以说?

饭否。

(5)很好很好可以怎么说?

善哉善哉。

(6)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说?

孺子可教也

  师评价:

汝等小时了了,大必成器也

  七、教学过程

  

(一)活引话题,激发兴趣:

  1、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文言,以文言写成的__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2、读题,解题。

“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姓竺,在古代就是——那你就是——(指2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

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先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请你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校对。

你的停顿记号做对了吗?

校对、修整好了就赶紧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把课文读出味道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检查,开火车读——正音——请同学帮助读。

评价:

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为应(多音字,读第四声)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家禽

  (平时的家禽指的是?

这里的家禽意思是?

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齐读句子)

  (3)连起来读——齐读

  4、那杨氏子何许人也?

课文中怎么介绍的?

出示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读句理解意思。

  

(2)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注释理解意思是学习古文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板书:

注释

  5、剩下的四句话,请同学们一边读句子一边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

  6、检查,你们读懂哪些句子的意思啦?

一句也行。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7、现在老师来说意思,你们读准这句话好吗?

  8、增加点难度,我们用对歌的形式来读课文吧!

怎么对呢?

请男生问,女生来答。

杨氏子何许人也?

为何设果?

孔如何曰?

儿又如何曰?

  9、现在我们配上舒缓的音乐再来读课文,把古文的韵味读出来。

  10、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后人读这篇古文,认为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

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读懂他们两人的话外之意了吗?

  2、杨氏之子也巧用姓氏作答,让我们来读读这精妙的回答。

师生对话——男女生对话

  3、杨氏子的话外之意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心中不得不承认: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齐读

  4、从对话中,你们还从哪里看出杨氏子甚聪慧?

应声可见他反应敏捷?

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你们能否应声答老师的话?

师生直接对答两人对话——

  5、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

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

老师在课前查了《辞海》,《辞海》中“惠”主要有这么3层意思:

1、仁慈2、柔顺3、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

仁慈、柔顺合起来就是说有礼貌、有教养,说话做事得体,那你们还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杨氏子有礼貌、有教养?

(未设果、夫子、未闻:

去掉未闻比较读)

  6、妙哉妙哉,杨氏子迅速巧妙地婉转应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叹服——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7、小练笔:

当然孔君平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杨氏子了。

如果你是孔君平,会夸怎么杨氏子?

而聪慧的杨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

可以学着古人或现在我们说话的样子来写写他们之间的对话吗?

  课件出示:

孔君平笑曰:

“____________。

  儿拱手答曰:

“____________。

  8、交流:

展示白话文和古文两组对话,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炼、简洁的特点。

  9、小结:

这杨氏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

  (四)熟读成诵,课外延趣

  1、课文只有短短5句话,仅仅55个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来吗?

指名背1个——你怎么背出来的?

(多读、抓住关键词,理解了背)指名背2个——齐背

  2、《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

在这部书中,像这样生动睿智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3、希望课后同学们多读些古文,搜集一些精妙的语言,如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广告词、对联、歇后语等,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也可以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板书设计

  文言文10杨氏之子杨梅

  简练孔君平孔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4

  21.杨氏之子

  创新教案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__,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教师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

“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

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

家禽)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练读。

  (4)比赛朗读:

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

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3.再指名读,齐读。

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甚”是什么意思?

(很,非常。

)“惠”是什么意思?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明。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

(“甚”字用得好。

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喜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谈话过渡:

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

你知道是谁吗?

(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谁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

(没有。

“父不在”)

  4.孔君平发现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

(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

(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

(摆放,摆设。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

(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

(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5.指导朗读:

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谈话过渡:

  师:

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

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

  生: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师:

儿应声答曰——

  生: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

  3.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②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③教师小结:

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④谈话过渡:

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读一读。

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

(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②对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③理解“应声答曰”。

  a.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

(理解:

应声答曰:

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4.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巧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赞“聪惠”。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

他又会做什么?

想什么?

说什么呢?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书写。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

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

于是他笑着说:

“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

真是可喜可贺!

  五、熟读成诵。

  1.谈话过渡:

课文中,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一个聪慧、礼貌的杨氏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老师觉得,像这们的__,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比赛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创设情景法;感情颂读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

  板书

  10杨氏之子

  杨修杨梅透彻

  聪惠?

未闻委婉

  应声敏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

那我再问,你们能把话说好吗?

  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什么样的语言才受人欢迎呢?

自读第47页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将走进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

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学生说)

  板题:

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了解作者、出处

  2、简介文言文。

  3、理解“诣”、“聪惠”

  3、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师范读

  (3)指名读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

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同桌讨论。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7、表演背诵

  三、理解语言的妙处

  1、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从哪些具体表现能看出来?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再读课文,背。

  3、设想:

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四、拓展阅读

  鼓励阅读《世说新语》

  五、作业

  将短文变成小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普遍感到很新鲜。

但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好的“第一印象”?

该让他们学到些什么呢?

  我首先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__,理解句意上,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

虽然所花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

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是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兴趣。

读着读着,学生终于找到了读古文的感觉。

于是,我以“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为本,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教材上的注释进行学习,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

半堂课后,我发现学生确实老练了许多,他们饶有兴趣地和同学探讨古文的深层意思,而且摇头晃脑地朗读,或是文绉绉地细读,给你一种返古的感觉。

随着入情入境地流朗读、品味,学生对这篇__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__语言精妙时,我抛出了__的中心问题:

杨氏之子的应答妙在何处?

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

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

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归纳不出来,于是我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

  教学完这篇__后,我找到了一些教学文言文的方法。

虽然粗浅,但对于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6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老师:

今天我们学习-----《杨氏之子》。

指名读题,齐读。

  2、解题:

  老师:

知道题目意思吗?

  学生:

杨氏的儿子。

  学生:

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

马老师父亲姓马,马老师就是------生(马氏之子)

  老师:

(指名)你父亲姓----王,你是-----王氏之子

  老师:

你是----李氏之子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