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123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

考试题型:

名解2'×10

单选1'×20

多选2'×5

判断1'×10

简答30'

案例分析10'

第1章绪论

1、名解

1、社会医学:

是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通过社会

医学研究,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

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

健康水平。

2、选择、判断

1、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与任务的卫生革命:

①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目标,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精神疾病等。

③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

保健为目标。

2、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

3、几个主要观点

(1)希波克拉底:

①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②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

③医师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

(2)古罗马医师盖伦:

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3)意大利人拉马兹尼:

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4)法国医师盖林:

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

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和病理学家魏尔啸:

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

重要作用。

3、简答

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②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③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④开展特殊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

2、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性作用的观点

③高危险性观点

④疾病发生与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的观点

⑤健康公平性观点

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第2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1、名解

1、医学模式:

归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

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形成对疾

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疾病观+健康观)。

2、积极健康观: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

病或不虚弱。

根据这个积极地健康观,健康可以理解为生物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健康观。

3、亚健康状态: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

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

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或“灰

色状态”。

2、选择、判断

1、医学模式的特点:

①医学模式产生的社会性

②医学模式存在的普遍性

③医学模式作用的广泛性

④医学模式发展的渐进性与动态性

2、医学模式的演变(选择)

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原始时期的疾病观和健康观

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

来思考

③机械论医学模式:

英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提出“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

的观点,他把医学的任务分成3个方面:

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

④生物医学模式:

a、健康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被破坏,就

会导致疾病。

这种保持生态平衡的观念,称为“生态学模式”。

b、克服了临床手术的疼痛、感染和失血三大难关。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多选)

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

⑤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

4、1977年,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多选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

①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②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③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索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5、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表现为4个扩大,即由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

保健服务,由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由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由技

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掌握,考小题)

第3章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1、名解

1、初级卫生保健:

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

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

社会欢迎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

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卫生服务。

2、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

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

和安全饮用水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

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

2、选择、判断

1、全球社会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辨析、判断)

①健康状况的不公平性:

各个国家、国家内部在健康结果、享受卫生保健的机

会以及支付的卫生保健费用等方面明显有失公平。

②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以及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健

康挑战同时并存。

③许多国家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治承诺不足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策略

WHO提出了各成员国政府主要卫生目标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healthforallbytheyear2000,HFA/2000)

WHO提出的“HFA/2000”全球策略并不是指2000年时世界上每一个人全部疾病均能受到治疗,而是指人们将运用比当时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而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和老年;能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居民间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使人人都能享受到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服务。

3、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

①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②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

③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4、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①合理布局使人人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②社区参与社区主动参与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

③预防为主卫生保健的重点应是预防和促进健康,要以寻找和消除各种致病

因素为核心

④适宜技术卫生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物资应是能被接受的和使用的

⑤综合途径卫生服务仅仅是所有保健工作的一部分,应与营养、教育、饮用

水供给、住房同属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和最低的需要。

5、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判断、多选)

①健康促进②预防保健③合理治疗④社区康复

6、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判断、理解)

①社会经济状况

②人口状况

③卫生服务状况

④行为和生活方式

7、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①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们的健康需求在不断提高,迫切需

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体系。

②人口老龄化、快速城镇化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迫切需

要对现行的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同时给我国的养老制度、社

会保障制度等也带来严峻挑战。

③我国农村工作任务艰巨,人群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④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待改善。

⑤传染病、慢性病、意外伤害等的预防控制形势严峻。

⑥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对基本的公共

卫生和预防服务的投入还很薄弱。

3、简答

1、基本卫生保健实施策略的基本要素

①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②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③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⑤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⑦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⑧提供基本药物。

第4章社会生理学

1、名解

1、社会生理学:

主要是研究人群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及其与社会制度、法律及风

俗习惯的关系,从现代社会医学来看,这正是社会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即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选择、判断

1、社会卫生状况的涵义:

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

主要是社会因素。

它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二是对与

人群健康有关因素的评价。

2、个体健康评价(选择题)

(1)测体重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通用的筛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指标,基本公式为:

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

公斤、身高:

米)。

(2)测血压

(3)测血糖

(4)测血脂

(5)测行为

3、单一型群体指标(选择、指标的意义)

(一)人口统计指标

(1)粗出生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

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意义:

该指标可以粗略反映生育水平,了解指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计划

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工作。

(2)粗死亡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

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意义:

粗死亡率可以反映人群总的死亡水平,但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

的影响。

(3)年龄别死亡率:

指某年某年龄别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

􀂄算式为:

年龄别死亡率=同年某年龄别死亡人数/某年某年龄组平均人口数×1000‰

意义:

分析该指标可以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

(4)婴儿死亡率:

指某地某年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死亡数与同期活产总数的比值。

􀂄算式为:

婴儿死亡率=某年不满周岁婴儿死亡数/某年活产总数×1000‰

􀂄意义:

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平均寿命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

和婴儿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也是死亡统计指标中较为敏感的指标。

(5)新生儿死亡率:

指某地某年未满28天的新生儿的死亡数与同期活产总数的

比值。

算式为:

新生儿死亡率=某年不满28天新生儿死亡数/同年活产总数×1000‰

意义:

与婴儿死亡率同样是反映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死亡数在

婴儿死亡数中占很大的比重(约占50%),因此,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

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6)围产儿死亡率:

算式是:

围产儿死亡率=(同年围产期死胎数+死产数+产生7天内死亡数)

/(同年围产期死胎数+死产数+活产数)×1000‰

意义:

该指标是衡量孕前孕期、产前产后保健的敏感指标。

★(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算式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某年不满5岁儿童死亡数/某年活产数×1000‰

意义:

该指标是国际组织推荐并应用较多的综合反映儿童健康水平的主要指

标。

由于儿童死亡率比较高,且不易获得完整的统计资料,故也常用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反映婴幼儿的死亡水平。

★(8)孕产妇死亡率:

指某年中由于怀孕和分娩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

人数与同年活产数之比,以万分率或十万分率表示。

算式为:

孕产妇死亡率=某年孕产妇死亡人数/同年活产数×100000/10万

意义:

该指标反映妇女怀孕和分娩期的危险性,它不仅可以评价妇女保健

工作,而且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

(9)死因别死亡率:

指因某种原因(疾病)所致的死亡率。

其算式为:

某死因死亡率=某年某死因死亡人数/同年平均人口100000/10万

􀂄意义:

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

命健康的危害程度。

(10)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

死因构成是指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的比例。

死因顺位是指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或死因别死亡率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

意义:

它们都可以反映各种死因所致死亡相对重要性,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

防治疾病。

★(11)平均期望寿命:

又叫预期寿命,是寿命表中主要指标之一,是依据年龄

别死亡率计算而得。

意义:

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常用的重

要指标。

(2)疾病统计指标(选择)

(1)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该病

的频率。

(2)患病率:

又称现患率,指时点患病率,是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某病患者数

占受检人数的比例,它是一种静态指标,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

长的慢性病或发病时间不易明确的疾病的患病情况。

(3)残疾率:

又叫残疾患病率。

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每百人口中实

际存在的残疾人数,是说明人群中患残疾的频率。

(4)病死率: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说明疾

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

(三)身体发育指标

(1)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

表示每年每百名活产婴儿中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的

婴儿数所占百分比。

(低体重的含义)

(2)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

(3)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

4、复合型群体指标(选择)

(1)减寿人年数

减寿人年数(PYLL)(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通

常为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定义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内因死亡

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2)无残疾期望寿命

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以残疾为观察终点)。

LEFD是质量较高的生命

过程,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水平。

(3)活动期望寿命

活动期望寿命(ALE),是指人们能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的年限,它是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丧失作为观察终点,代替普通

寿命表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

(4)伤残调整生命年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

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5)伤残调整期望寿命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也称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ALE)或健康期

望寿命,是指扣除了死亡和伤残影响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6)调整质量生存年

调整质量生存年(QALYs)测量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生存数量和生存质量。

5、与人群健康有关因素的评价指标(选择)

(1)环境指标

(2)生活方式及行为指标

(3)卫生保健指标

3、简答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

①明确评价的问题及相应的测量内容

②根据已确定的测量内容选择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

③资料收集

④资料分析

2、社会卫生状况评价资料的来源(两个来源、优缺点)

(1)现有文献资料

优点:

易获得,花费小,信息量大。

缺点:

资料的质量问题,是否完整、是否准确

(2)专题调查资料

特点:

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有周密和科学的设计。

第6章社会心理诊断

1、名解

1、气质:

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它同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它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倾向于外部事物或倾向于内部体验)。

2、性格:

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

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3、应激:

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

挑战时做出适应或应对的过程。

4、生活事件:

是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包括在童年期家

庭教养和境遇、青年期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成年期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2、选择、判断

1、古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底根据他所提出的“体液优势论”,将人的气质划

分为4种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多血质(活泼型):

敏捷好动,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容易适应环境。

其特点是热情并有显著的工作效能,反应迅速,适应性强,注意力好转

移,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2)胆汁质(兴奋型):

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过程。

其特点是,这种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脾气暴躁、情绪易冲动,好挑衅,心境变化强烈,具有外向性。

(3)粘液质(安静型):

他们的神经过程均衡,灵活性差,反应比较迟缓,沉默寡言。

他们突出的特点是安静、稳重、均衡、坚强,他们能较好地克制自己,遵守秩序,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

(4)抑郁质(抑制型):

其神经过程是弱的,反应迟钝、孤僻、善于感知且抑制力强,情绪体验丰富,敏感,细腻,具有内向性。

2、情绪致病上要分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疾病发作或复发的诱发因素;二是直接

作为致病因素或疾病的促发因素。

3、应激反应的三期:

①警戒期②抵抗期或适应期③衰竭期

4、紧张性生活事件作为客观精神刺激,有其性质、强度和频率的特点,由此引

起的心理紧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一般在一年之内)具有叠加作用,即各种紧

张性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紧张的总和与个体心理和躯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联

系,不同性质、强度、频度的紧张性生活事件对健康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姆斯认为,个体在一年中生活事件变化单位如果累计超过200LCU,就易发

生心身健康问题;如果总值超过300LCU,表明他处于高度心理应激状态,

则有86%会发生明显的心身障碍。

(选择)

5、心理紧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选择)

3、简答

1、马斯洛的心理健康观(至少记5点)

①有充分的适应力;

②充分了解自己并能适当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度的情绪发泄和控制;

⑨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2、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正常的认知能力

②保持心情愉快、整体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③优良的意志品质

④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健全的人格

3、ABC三型性格对健康的影响

(1)A型􀂄

A型人格性格急躁,没耐心,好胜心强,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精力旺盛,反应敏捷,做事总是匆匆忙忙,喜欢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常主动承担复杂艰难的工作,对失败和挫折的反应强烈,有力图控制和把握环境的倾向。

(2)B型

B型性格,特点是悠闲自在,随遇而安,不喜欢出头露面,想过安稳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研究表明,A型人冠心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B型人。

弗德曼的统计证实美国的冠心病中50%的属A型。

患心肌梗塞的人中98%的都是A型。

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高血脂症等疾病有关

(3)C型行为特征:

①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如同年丧失父母或父母分居,

缺乏父母的抚爱等;

②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谦虚、谨慎、自信心差,过分

忍耐,回避矛盾,屈服于外界权威等;

􀂄③情绪上易于愤怒但不能正确地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易生闷气,

易焦虑、抑郁等。

C型行为类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肿瘤易发行为”

C型行为人的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倍左右,并可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促使癌前病变恶化。

4、情绪的特征

(1)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刺激引起的

(2)情绪上主观体验,如悲伤、愤怒

(3)情绪产生的中介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

第七章社会行为诊断学

1、名解

1、生活方式(狭义):

狭义的生活方式指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社会医学研究的狭义的生活方式,即由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日常

行为模式。

2、偏离行为:

又称社会不良行为,是指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比

较稳定的行为。

其特点有3条:

①害人、害己、害社会;②稳定而持久;③后天形成的。

3、酗酒:

通常把没有节制的大量饮酒成为酗酒。

2、选择、判断

1、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积极的休息与睡眠

②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③积极的应付方式

④体育锻炼

2、不良生活方式的特点

①不良生活方式具有自创性

②不良生活方式选择的社会性

③不良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播散性

④不良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⑤不良生活方式的可改变性

3、烟草点燃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书P77)

①尼古丁②一氧化碳③烟焦油④苯丙芘⑤放射性物质⑥刺激性化合物

4、吸烟的预防措施(辨析题)

①政府宣传

②行政干预

③健康教育

④戒烟治疗:

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5、酗酒的危害

①肝损害,脂肪肝

②某些癌症,如食管癌、胃癌、肝癌

③可导致正常脑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幻觉、记忆缺失

④酗酒伴有高脂肪的摄入,胰腺疾病的诱发因素

⑤酒精性心脏病,心脏脂肪性病变

⑥酒精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⑦孕妇酗酒,损害胎儿,胎儿发育异常

⑧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交通事故、意外死亡(淹死、摔死、烧死),抢劫、强奸、被强奸、袭击、杀人、被杀等恶性犯罪事件。

6、导致酗酒行为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心理因素,社会、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使有些人的心理紧张起来,“借

酒浇愁”解除生活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的不良心境。

③社会因素:

酒文化。

认为酒能增加朝气、激发意志、诱发灵感、提高效率、

促进性欲、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7、酗酒的预防措施(记住关键词):

①与学校共同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到酗酒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行为观和健康观。

②与社区有关组织协同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压力。

③帮助酗酒者处理好人际关系。

④对酗酒引起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一二级预防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⑤对酗酒群众进行酗酒危害健康的正面教育

⑥联合采取行动减少或杜绝酗酒的条件和场所。

⑦社会医疗工作者、行政管理者带头杜绝酗酒行为。

⑧对酗酒成性的人,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8、不良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①膳食结构不平衡:

脂肪摄入过多,引起内分泌紊乱,可致癌;蛋白质和糖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脂血症、脂肪肝等。

②食盐过多:

高盐饮食,易患高血压。

③长期进食油炸食物:

长期食油炸食品,不仅会导致吸收率下降,还会有致癌

作用。

④饮食方式不当:

会导致急慢性胰腺炎、胃炎、恶性肿瘤等。

3、简答

1、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原因

①生活目的、需求和动机的错位

②人格缺陷

③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

④无知者无畏

⑤社会巨变引起群体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八章现代社会诊断学

1、名解

1、家庭结构的4种类型:

核心家庭:

是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

是由一对夫妇(或一方)和一对已婚的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

是由一对夫妇(或一方)与几对已婚子女及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异常家庭:

是指鳏、寡、孤、独等一个人的家庭以及群居家庭、同性恋家庭等。

2、选择、判断

1、家庭结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