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110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场失灵的原因.docx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公共产品。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

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

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

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

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2、垄断。

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

3、外部影响。

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

例如,甲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务,甲就有权向乙索取补偿。

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

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

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

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

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

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

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

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

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4、非对称信息。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

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政府采取反外部性计划,或通过直接管制,或采取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主要包括征税和给予补贴;发放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等),以引导私人决策者自己来解决问题;二是私人主体对外部性做出反应,并采取一些办法来解决(主要包括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利益各方协商、谈判以及其他一些方案).

3.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GNP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

和研究进行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通过各国经济增长差异探索经济

增长的因素。

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

知识存量的增加、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倒U字型假说(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假说,认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着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太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指标,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的指标,则此假说所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故称库兹涅茨曲线。

当务之急:

削减政府开支,增加劳动者收入不迅速提高劳动者——包括一切生产底层的劳工、农民、知识劳动者和公务员的劳动收入,就不能彻底改变劳动大众贫穷与蒙昧的状况,就不可能彻底铲除官僚政治的社会根基,从根本上消除老百姓的不满情绪,从根基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

而一个机构和官员数量庞大、费用高昂的政府,就是滋生官僚政治的最佳温床。

不迅速削减政府的开支,就不能彻底铲除这个温床。

因此,中国政治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削减政府开支,增加劳动者收入。

使劳动收入在劳动、资本、土地三者的分配比例上占优势,使资本的利润和土地等资源的收益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这样,社会才有公平正义,人民才可能真正当家作主,而不会再一次沦为世界垄断资本势力的奴隶。

人口压力、耕地不断减少庞大的政府及其开支是社会毒瘤低微的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尚未得到彻底解放的标志与政府的豪华奢侈,官员数量的庞大与腐败相对应的就是大多数劳动者的相对贫穷与蒙昧。

西方发达国家要素收入份额变动呈现出的趋势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要素的收入份额会依贡献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工会势力的强大,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据西蒙?

库兹涅茨研究,西方国家国民收入中由物质资本所贡献的份额已从45,下降到25,,而劳动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从55,上升到75,。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演进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先出现逐步加剧的特征,但到一定转折点时环境质量又随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好转。

许多发达国家证明了库兹涅茨倒U环境曲线假设是成立的;然而,各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转折点出现时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而且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超过了阈值则完全不可逆。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

“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之中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

一般而论,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之甚。

”这就是凯恩斯在1936年首先引如的绝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包括三个命题:

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边际消费倾向在零到一之间;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上升而下降在早期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统计调查分析,有许多研究结论支持了凯恩斯的短期消费函数假说。

美国统计学家西蒙?

库兹涅茨1942年对美国1869-1938年的国民收入与个人消费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他发现,在1869-1938年长达70年的时间内,虽然美国的国民收入从

1869年的93亿元上升到1938年的720亿元,国民收入大约增加了7倍,但人们的消费始终与收入维持于一个固定比率,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一直在0。

84与0。

89之间徘徊。

库兹涅茨的发现表明,在长期消费函数中,消费为收入的一个固定比率,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是呈递减的趋势,而是相当稳定。

若以常数K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固定比率,则长期消费函数公式为:

C=KY

这便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反论”。

因为它明显否定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第三个命题:

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后来又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长期时间序列的分析中,得到的是具有稳定的平均消费倾向的消费函数形式,亦即没有截距项的线性消费函数;但从截面数据分析中却能得到凯恩斯的短期消费函数形式。

斯密塞斯是最早调和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矛盾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在短期内,消费者是根据现期收入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少用于消费,消费占收入的比例随现期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储蓄则随现期收入的提高而增加。

但在长期消费函数中,除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外,还有其它诸多因素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这些收入以外的因素会使消费曲线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移,从而导致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

杜森贝里从消费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两方面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的矛盾。

他认为,在短期内消费函数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而使消费与收入偏离长期固定比例,但在长期过程中,人们的消费函数要受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的影响,使收入与消费保持一个稳定的关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密尔顿?

弗里德曼1957年在其《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从否定绝对收入理论和相对收入理论的“现行收入”概念出发,以他的“持久收入”假说发展了消费函数理论,并从持久收入、持久消费、暂时收入、暂时消费的角度重新解释了收入消费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关系。

他认为,尽管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对这种稳定关系有短期的影响,但长期看,这种影响会正负抵消,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不受任何绝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这是因为持久收入与现行收入不一样,它本身是消费者预期一生中获得收入的平均值,具有稳定性。

因此,在长期内,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同他的现行收入有关,而是决定于持久收入。

莫迪利安尼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对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矛盾进行了新的诠释。

根据莫迪利安尼与布伦贝在《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对横截面资料的一个解释》一文中的论述:

消费者消费任何一件物品,是为了得到一定的效用。

因此,消费者一生的总效用是他目前和未来总消费的函数。

从实际观察到的个人消费行为看,消费者总是想把他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上做最佳的分配,使他在一生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从而得到一生的最大满足。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要在一生中获得总效用极大化,他应该选择一个与过去平均消费水平接近而稳定的消费率,即在他一生中按这个比率均匀地消费其总收入,将导致总效用最大化。

个人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只是他此后一生的整个消费计划的一部分,而同期的收入也只是有助于形成这个计划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任何一个短期内,消费与收入之间并不一定有密切而单纯的关系。

所以,当现期收入超过或低于按稳定的消费率计划消费时,个人将进行储蓄或负储蓄。

由于退休后断了收入,消费者为了在退休后也能保持按退休前的消费率安度晚年,他需要在工作期间进行大量储蓄。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储蓄动机主要为了实现消费效用的极大化,从而实现一生的最大满足,储蓄便是他考虑了人生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的结果。

根据莫迪利安尼的解释,引起储蓄率波动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消费习惯的反作用。

收入的短期变动对消费影响甚微,但会造成储蓄率的波动。

其二是生命周期的

作用。

个人必须对一生的收入作出预期,以便按一个均等的比例进行消费。

这样当收入进行变动时,人们便进行储蓄和负储蓄,以便使暂时性收入的变动相互抵消。

如果收入的变动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这时,消费者就会调整收入的预期。

所以,在收入长期增加时,由于有较高的预期收入,这时家庭将提高其消费水平。

笔者认为,产生“库兹涅茨反论”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根据一般推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以应当有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但问题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短期和长期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不同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短期内对消费函数有较大作用。

一是替代成本较大。

个人在短期内要不断实现不同消费产品之间的替代,一般会产生较大的替代成本,这对一般收入群体而言,会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二是偏好相对稳定。

个人的消费偏好固定不变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短期内,一个人的消费偏好一般变化不大,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是产品的种类和品种相对稳定。

在短期内,产品的种类和品种相对变化不大,从而限制了消费者在不同消费产品之间进行选择和替代的可能性,强化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

四是从实证研究看,为什么截面数据得到的结论会较好符合凯恩斯短期消费函数的特征,这里与截面数据具有明显的短期时间特征是不无关系的。

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影响不大。

一是在长期内,消费者可对不同消费产品实现有效替代。

二是在长期内,人们的消费偏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产生较大变化。

在长期内,一个人的生理条件、职业、社会环境、居住的自然环境等总会有所变化。

不同的生存条件,必然会为人们提供不同的消费选择菜单。

人们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适应和改变的过程,在这种人与生存条件的互动关系中,人自身的消费偏好结构必然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三是随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相对效应会更为注重。

一般而言,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是较容易满足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加注重消费的相对性,这时人们对来自消费相对效应增加的快乐要大于来自消费绝对效应增加的快乐。

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到的富人所进行的“炫耀性消费”,实质反映的就是在收入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增加消费的相对效应。

四是在长期内,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消费选择的商品种类和品种会越来越丰富,产品更新也会越来越快,这客观增大了人们在不同消费产品之间进行替代的可能性,减弱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

五是从实证研究看,在长期时间序列的分析中,得到的也是具有稳定平均消费倾向的消费函数形式,亦即没有截距项的线性消费函数,这也说明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的“库兹涅茨反论”,根源就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对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在短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有较大作用,但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一般会呈不同的特征。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添加时间:

2005/05/25

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

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

实践证明,加快农业标准化,是我

国农业新阶段和加入WTO的必然选择。

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尚存在一些值得注

意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化。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无论对工业产品来说,还是对农业产品来说,没有规矩,

就难有市场,这个规矩就是标准。

早在1985年,我国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

作会议,但是,由于当时我国尚未走出农产品短缺时代,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并未引起

人们足够的重视。

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告别了短缺时代,进入了农产品总量平衡的新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充分证明了我国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性。

第一,加快农业标准化,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化解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迫切需要。

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以后,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开始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发生作用,农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

无数事实证明,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是由产品的标准决定的。

所以,农产品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业标准的竞争。

实践使人们认识到,要想卖得好,标准是个宝。

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的竞争更是如此。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可以说国际市场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但是,关税壁垒失去作用之后,贸易技术壁垒又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的惯用手段。

目前,发达国家的标准帝国主义倾向日益严重,他们以保护本国食品安全为由,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层层加码、步步设卡,限制其他国家农产品的进入。

第二,加快农业标准化,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迫切需要。

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十分紧迫的战略选择。

而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就必须实施农业标准化。

从产前动植物良种、肥料、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择,到产中的栽培、饲养、管理等,再到产后的分级、贮存、加工、包装等环节都实施标准化。

目前,我国创出的农业名牌无一不是农业标准化的结果,像西湖龙井茶、草原兴发的乳制品、烟台龙大的系列放心食品、潍坊的德利斯肉制品,等等,都是农业标准化的典范。

第三,加快农业标准化,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必然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有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装进自己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同时,对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达标的农产品将被拒绝进入市场。

然而,我国现在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见利忘义,毒大米、瘦肉精、吊白块等事件频频发生,对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第四,加快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实施农业标准化,就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就会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能顺利地实现农产品到货币的惊险的跳跃,并达到优质优价的目的。

山东寿光的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种植蔬菜,大大提高了蔬菜质量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莱阳的农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按统一标准种植蔬菜,也取得了较高的收入。

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粮食首次实现了自给以后,面对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农业标准化才真正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是,在国内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相比,我国在农业标准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观念意识滞后。

目前,总体上讲,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并没有被普遍认识。

表现在基层领导方面,为数不少的基层领导同志认为,中国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农产品市场广阔,只要把产量搞上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农业标准化。

而在广大农村,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民们往往把标准化工作看作是工业企业的事,而与农业无关。

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许多农民根本不知农业标准为何物。

二是我国的农业标准本身尚存在许多缺陷。

一是大部分农业标准是在加入WTO之前制定的,因而这些标准偏重于国内标准,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二是农业标准多集中在农产品的产前和产中的环节,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较少。

而我国农产品已经处于买方市场态势,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等不够标准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上档次、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是农业标准知识没有得到普及。

过去,我国长期农产品短缺的国情,使人们长期地把目光集中在提高农产品产量上,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忽视。

这种强大的惯性和思维定势,阻碍了农业标准知识的普及。

目前,我国许多农业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仍然被束之高阁,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向广大农民普及,存在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

四是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的要求。

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大瓶颈,也是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的一大障碍。

然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比较落后,大部分还停留在眼看、手摸的感官评价阶段,检测结果难以达到快速、准确。

五是农技推广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

农技推广队伍是上联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专院校,下联广大农业劳动者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现在,我国农技推广部门队伍不稳定,由于得不到重视,工作条件差,待遇偏低,农技推广部门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在一些地方,农技推广队伍甚至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每次精简机构,农技推广部门的人员总有被解散的恐慌感,缺乏安全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六是土地规模小、经营分散。

据统计,我国农民户均耕地不足0.5公顷,并且零碎分成6至9块。

这与发达国家的大农场相比,农业标准推广和实施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农户的分散经营,也不利于农业标准的推广和实施。

近几年,我国东北的大豆出口、国内销售大幅下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农户分散经营,混种混收,标准难以统一,不适应深加工的需要。

三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而且需要有关标准化专门机构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广大普通农业劳动者的积极参与。

为此,至少要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农业标准化的专门机构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农业标准化的专门机构是农业标准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在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中,是龙头,负有主要责任。

一方面,要科学地制定农业标准。

还要增强农业标准化的完整性、适时性,对已经过时的农业标准,要及时清理和淘汰,实现农业标准的推陈出新。

另一方面,农业标准化专门机构还要切实担负起监督的责任,要像监督工业产品那样,定期、不定期地监督、抽查农产品标准的实施情况。

其次,要增加投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技推广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要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大投入,为农技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实践证明,农技推广人员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没有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不可能的。

其三,切实改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

农产品质量检测既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最终阶段,又是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结果的鉴别,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尽快改变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的状况,采用技术引进和自我技术创新的办法,用现代化的农产品检测手段武装检测队伍,使农产品质量检测更快捷、更准确。

其四,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

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业标准化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

现在,在基层搞农技推广的科技人员,经常感到农民标准化知识缺乏,接受能力差,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的一大瓶颈。

因此,要通过广播电视、书报刊物等多种媒体,通过会议、科技讲座、现场会、明白纸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特别要讲清楚农业标准化对农民增收的益处,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

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实用的农业标准化知识。

其五,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着力扶持龙头企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崛起,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接轨的难题,而且也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奠定了组织基础。

还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标准化中的组织优势。

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要稳妥地促进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使有限的耕地适度向种养大户集中,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加工业。

其六,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标准化中的作用。

加快农业标准化,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

但是,农业标准化不能建立在行政命令的基础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领导方式也应该转变,领导就是服务,基层政府在领导农业标准化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提高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重点和立足点,这也是三个代表的要求。

只有这样,农业标准化工作才能真正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农业标准化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才能使农业标准化成为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一是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二是可以把农业标准化与扶持龙头企业结合起来进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过渡期的农业支持政策,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三是把农业标准化与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结合起来进行,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四是把农业标准化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把农业标准化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一些涉及人民健康、国家食品安全的强制性农业标准,要依法强制执行。

对生产和销售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

还要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有重点地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把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拒于市场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