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574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长学校案例 程娟.docx

家长学校案例程娟

家长学校案例: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

影响

(四年级)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重点: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教学方式:

交流讨论。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板书设计: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A.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B.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

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F.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家长学校案例:

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害了自己的孩子

(六年级)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重点: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教学方式:

交流讨论。

教学对象:

小学一------六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

可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荣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其主要表现有:

1.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

有的家长常过高地评价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总觉得自己孩子最聪明,甚至有些分明是孩子的缺点,也带有欣赏的口吻加以谈论,口头上好像是在批评孩子,其实心中却颇为得意。

2.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

有些家长让孩子过早地弹琴、画画、数数、认字等,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和能力,什么都要孩子学,什么时髦学什么。

这种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有百于孩子的真正进步。

3.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功名无望,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还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特别注意孩子的名次、分数。

为使孩子出人头地,家长不异动用各种奖惩手段;或是物质刺激,一切讲钱;或是实行“捆绑”,强迫学成。

这种势利教育必然导致孩子求胜心过强而难耐挫折。

如果父母有了这种自我虚荣虚荣心,就会为了“面子”,而害了孩子。

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发育成长,父母必须纠正虚荣心。

应从素质发展的角度,配合学校教育的方位,从孩子个性完整的视角对孩子加以培养;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正确估计,在全面了解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

绝不能赶时髦让孩子什么都学。

否则,希望不仅落空,还会害了孩子。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建议,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二、案例分析:

面对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孩子优秀时,家长的言语;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的孩子优秀时家长的言语。

例如,对乘孩子,父母不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孩子成人后会缺乏自信,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总量担心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人;对腼腆孩子,父母不要迫使他提前尖跃起来,而应让他自己与其他孩子慢慢“混熟”,否则,他就会失去自信,心理不踏实;对活泼孩子,父母应该给他一点小小的教训,使他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如果太溺爱,什么都顺着他的性子,他成人后可能会无所顾忌,不知天高地厚;对有问题孩子,父母应有极大的耐心,只有在他感觉到受重视的时候才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三、讨论:

怎样正确面对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的面子?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归纳:

A.作为父母正确面对自己的虚荣心。

B.应从素质发展的角度,配合学校教育的方位,从孩子个性完整的视角对孩子加以培养。

C.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正确估计,在全面了解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

D.不能赶时髦让孩子什么都学。

否则,希望不仅落空,还会害了孩子。

四、总结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害了自己的孩子

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

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

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

 

家长学校案例: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全校)

教学目的:

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教给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正确方法,从而配合学校作好对孩子的教育。

2.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内容:

一、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

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

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

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

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

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

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

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

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

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切记:

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二、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说“不”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

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当中,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

“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

”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

“我恨你!

”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

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

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

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说“不行”,必要时“还要适当惩罚”孩子。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

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

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

许多家长习惯说“吃不完饭不许看动画片!

”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他们会效仿家长,动不动就讲条件。

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

因为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是一向当真的。

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这样做……。

(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说些“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

孩子如果仅仅知道要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

(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

”家长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

不要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久而久之,孩子使变得多疑、胆小怕事……

(四)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五)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让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与孩子“谈判”,但家长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且要当机立断,不能无休止地讨价还价。

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

签合同也是一种好办法,合同由自我训练项目和每日意志力训练表两个部分组成。

父母的职责是监督,如果自我训练项目做得比较好,就打一个钩,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惩罚……。

(七)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

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

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戏中找到快乐,也许要在游戏中成长,父母们也会在游戏中重新觅回已逝的童心。

游戏使家庭成员融为一体,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话题,使沟通更轻松、有趣……

(八)令行禁止。

说“不”后,家长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

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这也正是说“不行”的意义所在.

 

家长学校案例:

如何教给孩子成功的

学习方法

(全校)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

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

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

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

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

”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长学校案例:

十分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全校)

师:

心理健康是学生一生人格健全的基石。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成才是很困难的。

因此,家长既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状况,也应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而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

在小学阶段,对进行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孩子成长的起点,这一阶段是孩子心理形成的起步期。

(一)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十分必要

1.世界有关权威机构对“健康”的定义说明,健康包涵三个基本要素: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的。

2.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的健康状况,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终身发展。

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

3.目前,我国小学生患心理疾病的现象比较普遍,常见的有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等等。

据有关机构统计,现在全国有心理障碍和品德障碍的孩子多达5000多万。

4.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座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的同时,应特别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掌握一些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评定儿童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价值观标准、社会规范标准和机能水平标准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在具体标准上,陈仲舜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儿童的10种表现:

(1)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之上;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保持持久的轻松和愉快状态;

(4)行为符合社会群体的要求,与自己的身份、角色相称;

(5)人格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6)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望;

(7)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8)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感,而不是逆反状态;

(9)心理符合其年龄水平,自主及定位能力强,个人理想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距离是可望可及的;

(10)能适应快节奏的时代变化,学习效率高,质量好,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三)家长要善于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被广大家长称为“家教救星”的华方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方法,我们可学习借鉴:

1.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家长一方面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正确看待孩子的前途,不应对孩子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要求。

要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做人,从小学会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引导孩子在做人的基础上,靠正确的奋斗来实现人生的理想。

2.引导孩子了解自我,接受自我,相信自我。

要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能力、性格,更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要正视它们。

否则,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平衡。

因此,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坦然地接受自我,相信自我。

既不自负,也不自卑,这样,孩子才会减少心理的冲突,保持心理健康。

3.引导孩子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健康稳定的、开朗豁达的心胸,活泼愉快的情感。

4.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认识现实,正视困难和逆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考试失利、成绩下降、同学间的矛盾、老师的责备等。

对此,家长要注意引导,要帮助孩子培养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

要教育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劳动,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斤斤计较,不好高骛远。

5.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要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坚持自立利人的原则,乐于与人交往。

引导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6.引导孩子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一是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锻炼和休息的时间;二是要让孩子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三是要鼓励孩子加强体育煅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宽兴趣范围。

这样,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紧有松,生活活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讨论题:

1.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教育重要不重要?

2.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各有哪些好方法?

师:

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孩子保持心理健康,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而且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现代人。

 

家长学校案例: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全校)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了半年,就休学了。

原因竟是他不能。

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

”他就失眠。

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的自理的问题。

一、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

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

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

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

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

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

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

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

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

比如:

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

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

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

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二、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

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

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

在,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

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

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

有人说:

“孩子为赞赏而生存。

”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

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

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

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自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