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453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课题

9寓言两则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先学检测或展示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

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

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

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迁移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

(板书:

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课堂交互学习

一、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

《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

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

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

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

因此现在修还不晚。

做:

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二、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

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

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

(学生分角色表演)

整体达标检测

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

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拓展巩固练习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教学反思

课题

10惊弓之鸟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

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先学检测或展示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

“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

“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

“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迁移导入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

课堂交互学习

一、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主要写谁?

为什么?

(更羸、魏王两个人。

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

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

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

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

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第5自然段。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

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4)该怎么读?

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

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4、更羸是个什么人?

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课堂交互学习

整体达标检测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

(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

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

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拓展巩固练习

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

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

11画杨桃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先学检测或展示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迁移导入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我们画过很多东西。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

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课堂交互学习

一、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

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

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

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是因为____________。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

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

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

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

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

学生互相评价。

  2、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

“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严肃”。

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

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

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

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

(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

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

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

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课堂交互学习

B.指导朗读:

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

(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

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

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

B.“才”“全”“还”表示什么?

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

姿势美?

(想想、画画、议议。

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

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

(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

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整体达标检测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

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

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拓展巩固练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教学反思

课题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先学检测或展示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

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迁移导入

故事(心灵烛光)导入

1、 顺势提问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读法

2、 就课题质疑(预设:

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件什么事?

为什么他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

 

课堂交互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步检查预习:

召集;多音字:

禁,曲,数

2、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3、思考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直奔重点

 顺势衔接:

小徒弟为什么赢得了画师称赞?

A、找出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和近义词。

(根据《全程学练考》设计这一环节)

B、分组讨论:

画师说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

自由说原因

 三、升华主题,突破难点

 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

1、 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最后两段,深入体会。

2、 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词语和最后一个反问句: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整体达标检测

 

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完成课文中老师的考题

拓展巩固练习

说说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事?

或者说说你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并且讲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