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表情艺术.docx
《教师的表情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表情艺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表情艺术
老师的表情艺术
假如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表情就是心灵的镜子,它能表达丰富而复杂微妙的情感,具有超凡的魅力。
老师每天都处在学生的群体之中,老师的面部表情是诉诸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映像,也可以说是孩子心目中丰富多彩的影像世界。
作为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神圣使命的老师,一定要知道,学生比我们想象的更会察言观色,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一竖眉、一撇嘴,都有可能诱发学生的正负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开展和教育教学效果。
所以,马卡连柯说:
“做老师的一定不能没有表情,不擅长表情的人不能做老师。
〞可见,表情更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老师的课堂表情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本期,我们一起来谈谈“老师的表情艺术〞。
一、老师面部表情的基调
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其面部表情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非常亲密。
教育教学过程本就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而面部表情正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
老师不仅通过言语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凭借面部表情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图,学生也透过老师表情的变化,来领悟、觉察,获得老师对自己评价的反应信息。
正是这种教育的情感性特征,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老师面部表情的基调:
无论课堂内外,老师在学生面前都应保持和蔼、亲切、开朗、精神饱满的面部表情状态。
在这种基调下,老师常用的面部表情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示快乐的面部表情
这种表情是老师热爱校园生活的自然流露。
具备这种表情的老师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和宽厚爱生之心。
工作中他们能事事从大处着眼,时时以大局为重,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亲切的表情是老师与学生建立并保持“心灵的接触〞的前提条件,是进入学生情感世界的“通行证〞。
当你与学生谈话,运用这种表情,会使学生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拘谨而答复不出问题时,看到老师的这种表情会得到鼓励和抚慰……因此,这是一种无特定要求、应用频率极高的老师面部表情。
这是老师对学生行为进展价值判断时所常用的面部表情。
老师应该擅长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褒奖和鼓励。
所以,老师运用这种表情千万不要吝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
这是指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或其他活动表示关注的面部表情。
这种关注不仅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重视,而且也含有鼓励、褒奖的成分。
经常运用这种面部表情,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展及个性的形成都大有裨益。
当然,老师也有喜怒哀乐,其表情也是丰富多彩的,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表情只是在特定环境下出现,有的甚至是老师应予防止的。
有的老师整天板着面孔,严肃有余而亲切缺乏,远离了老师面部表情的基调,还自我推托:
没方法,我生来就是这种脸。
其实不然,人的面部表情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二、老师课堂表情的控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面部表情是师生间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络的有效“媒体〞。
老师可通过面部表情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入的思想感情准确、精细地表达出来。
所以蕴含丰富信息的老师面孔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目的。
因此,老师应注意控制课堂表情,使之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发自内心的表情最能打动别人。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告诫老师:
“要擅长运用表情……不能单纯地作舞台式的外表的那种表情。
要有某种的传动带,这个传动带应当把你们完善的人格和表情结合起来。
这种表情不是死板的表情,不是机械式的表情,而是我们心灵里所具有的那些变化了的真实的反映。
〞所以,老师的课堂表情应该是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这样才能使学生看到老师表里如一的、坦诚自然的真实形象,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
不真诚的表情,面部肌肉不协调,给人以做作、矫饰之感,那样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从而干扰学生对信息的接纳。
丰富是指老师的面部表情应该在亲切和蔼这一“基调〞下而富于变化。
老师要随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恰当地运用多种面部表情。
如:
对积极考虑努力学习的学生表示赞美;对扰乱秩序、违背纪律的学生表示生气;对偶发事件和反常情况表示惊讶等等。
然而,面部表情的丰富并非人人具备。
有的老师课堂上总是笑眯眯的,学生戏称为“笑面虎〞,而有的老师课堂上总是一幅冷假设冰霜不可冒犯的面孔,学生名其曰“老阴天〞。
这些单调乏味的面部表情往往会形成“情绪辐射〞,难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进步。
这里的适度是指老师脸色、脸形的变化不可过分、过频,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做到嬉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
有的老师喜欢运用流于“脸谱化〞的表情,这往往会使学生对所表达的信息产生疑心。
开朗和温和应该成为老师课堂面部表情的基调。
开朗是指老师在学生面前应鲜明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否那么,那种似笑非笑的晦涩表情会使学生难以捉摸,产生困惑。
这便阻碍了信息的交流。
教育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老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平易、亲切时,师生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以致消失,并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心境。
这样,不仅打通了师生间的情感通道,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为之大开,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老师的面部表情既能单独传递信息,又可以配合有声语言以增强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述教材内容的同时,面部表情时悲时喜,时怒时乐,学生也会受到感染,渐入佳境,展开感情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太空。
尤其是在政治和文史课的教学中,假如老师在讲授某一政治观点和历史事件时,语言铿锵有力,面部表情却无动于衷,漠然置之,学生“听其言,观其形〞,就难免要疑心老师口中所讲的话是不是发自内心,是不是具有真理性,从而降低授课内容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减弱授课效果。
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运用适当的面部表情。
如讲授议论文时的严肃庄重,讲授叙事文时的兴高采烈,讲授说明文时的稳重思辩等等,都会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因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引起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应有理有节,有关情境改变后,应及时恢复到常态表情上来。
课堂上,老师应当在利用有声语言作用于学生听觉系统的同时,合理适时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以形成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对学生的综合性“多觉辐射〞。
特别是老师应当用自己面部的坚决与自信,随时给学生传达“我讲的内容正确无误〞的信息,以强化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可信度和重视度。
假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面部表情总是将信将疑、铁板一块,或者变化无常,势必引起学生的心理紊乱,从而使信息输入过程受阻。
三、老师应予防止的面部表情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处在“众目睽睽〞之下,其外部器官除面孔和手之外,都有遮掩物遮盖,使学生的视线与这些器官有了一道屏障,因此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但是,老师的面孔直接暴露于学生面前,宛如一面展现老师各种心态的“屏幕〞。
因此,老师在运用面部表情时应有所“避讳〞,以免产生消极效应。
1.课堂上的“无表情〞
生活中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无表情。
这里所说的无表情是指某些老师在课堂上面部表情看不出明显的变化,总是一张僵硬古板的面孔。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表情常常是严肃认真有余,而亲切自然缺乏。
这种无表情教学的直接后果是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心理间隔增大,给学生一种疏远感、回绝感。
所以,它不利于师生之间心理关系上的互相吸引。
出现这种“无表情〞教学,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可能是出于老师的一种个性心理特点,个别老师由于生活压力,形成了这种表情定势;有的可能是因老师一时的紧张而表现出来的努力压抑喜怒哀乐的一种临时心理状态,这在初涉讲坛的青年老师身上常有所表现;而更多的那么是由于受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老师刻意追求表情上的威慑力,所以总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
其实,过于严肃的老师不可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外表上的服从只是一种“敬畏〞而非“亲爱〞。
无论何种原因,“无表情〞都会在教育教学中产生消极效应,是老师应该予以防止的。
因此,老师要克制“无表情〞教学,努力培养应有的面部表情。
这种面部表情通常在有学生违犯纪律时出现。
面对违背纪律的学生,老师适当地运用严肃的面部表情加以制止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动辄发怒,甚至失去理智,摔东西,对学生进展体罚或变相体罚,是老师职业道德所不容许的。
著名作家魏巍曾在他的散文?
我的老师?
中谈到了他刚入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教他的有一位姓柴的老师,脸上从无笑容,手中常拿一根竹棍。
有一天,小魏巍正歪着头看窗外的小鸟,“冷不丁〞就挨了重重的一棍,顿时,头上就起了一个大血包。
他哭着回到了家,发誓再也不去上学了。
后来只是舍不得分开一位“温顺和美丽〞、“从来不打骂我们〞,并擅长“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件小小纠纷〞的蔡老师,才又回到了学校。
几十年后,魏巍对此事记忆犹新,可见那位姓柴的老师对一个儿童造成的心灵伤害是多么严重。
比照是鲜明的,假如没有那位美丽仁慈的蔡芸芝老师,我们今天可能就读不到?
谁是最得意的人?
等佳作了。
众多实事说明,老师的发怒对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并无任何好处。
老师发怒时,学生不仅紧张恐惧,而且会感到厌恶,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老师应远离发怒,竭力防止发怒的面部表情。
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
有些老师面对学生的某些幼稚举动,常以冷笑表露出来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甚至嗤之以鼻,这种表示轻蔑的面部表情同样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教育教学中应竭力予以防止。
老师职业的工作性质本就是接触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中难免有幼稚的成分,所以,老师千万要控制好自己的表情,给孩子们一点宽容,不可流露出轻蔑的表情。
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消费生被抛弃的感觉。
所以,当老师发现那种所谓的“坏学生〞“捣乱〞时,不仅要指出他的错误之处,错误行为的危害,而且要告诉并鼓励那个学生,自己并没有把他当成“坏学生〞,自己一直很关注他,自己也从来没有认为他没有前途或者不可教养。
四、老师的微笑
在人们丰富的面部表情中,最美妙的当数微笑,而老师的微笑更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表情语言。
有一首小诗曾这样写道:
老师的微笑,是阳光,可以排除脸上的冬色;是春风,可以催开心灵的蓓蕾;是栈桥,可以沟通师生的心灵;是军号,可以给人以力量;是天使,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由此可见,老师的微笑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师微笑的意义主要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
1.老师的微笑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首先,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取决于老师的授课心境。
课堂上,老师假设能保持一种自然、真诚的微笑,那么这种微笑就会促使他的心境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从而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活泼。
在这种心境下,老师不仅能使自己的知识储藏出色地讲授出来,而且还会诱发出许多在备课时从未想到的新奇的灵感,形成一种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左右逢源的授课场面。
相反,假如老师课堂上板着脸,这种严肃冷漠的表情就会反作用于他的心态,使原来较为轻松愉快的心境变得沉重起来,进而这种消极的心境又会使大脑皮层细胞受到抑制,使许多先前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难以提取出来。
即使是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干巴巴,甚至丢三拉四,破绽百出,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和谐的课堂气氛还取决于学生的承受心境。
老师亲切自然的微笑能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进而产生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平安感。
这种心态下,学生不仅会专心致志地听课,而且还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老师的微笑是一种友好和信任、沟通和理解
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笑容确实有多种功能。
当老师和学生一起闲谈、玩耍、打球时,老师的笑容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愉快;当老师找学生谈话,假如在谈话前老师用含笑的眼睛注视学生,会使学生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的气氛;假如老师和学生之间有过芥蒂,再见面时老师报以微笑,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师生间的隔膜;特别是当学生因犯了过失而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时候,老师的笑容对学生是一种谅解和抚慰。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支持,这种动力便是人类活动的源泉——需要。
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使之从无意识领域提升到有意识状态并转化为显能,使好奇心转化为求知需要,并成为学生主体性开展的动力之源。
老师对学生进展有效鼓励和建立期待正是引发诱导学生学习需要的催化剂。
学生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老师报之以真诚的微笑,便是对学生的极大奖赏;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拘谨而答复不出问题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对学生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信任和期待。
林肯说过,四十岁之后,人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
就是我们所谓的“相由心生〞。
人们常说的“亲师信道〞,关键是老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
作为老师,应当对表情负责,表情好,心情也差不了,颜值自然不会低。
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师仍然风度翩翩、笑容可掬,他吐露秘诀:
被这么多孩子的青春滋养着,想不年轻都难。
原来,微笑还是青春不老药。
表情是人类心灵的映像,是一个人内在情绪的外在表现,是反映一个人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面部表情是师生间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络的有效“媒体〞。
老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入的思想感情准确、精细地表达出来。
所以,蕴含丰富信息的老师面孔,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目的。
老师的课堂表情,对于学生的知识性的学习探究还是人文性激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将会对学生的情绪、情感乃至心理的开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老师亲切和蔼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学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金钥匙;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表情,是启迪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潘多拉魔盒。
因此,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应该用矜持和冷漠的“银簪〞跟学生划出一条深广的“银河〞,而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课堂表情,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更丰富多彩,语言更亲切活泼,使自己的面部表情更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更符合老师的职业要求,引领学生安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