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064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

1.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制本国史》写到:

“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尽至咸丰时竟弛之,而征税矣。

于是流毒遍于中国矣。

”可见,该书注意到了

A.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B.《南京条约》未能真正地贯彻执行

C.帝国主义已结成侵华的联盟D.《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2.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

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帝剀切训示“总以阻其进京,停其江路通商,并将游行内地罢议,及早归还广东省城为最要……总之,(公使)进京一节,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

由训示可见,咸丰帝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的主权完整B.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C.维护天朝上国的威仪D.防止外国势力深入内地

5.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1840年之后,晚于国际人口迁移(1500年前后),原因有

①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时间较晚②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增多

③《中英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④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的伦理观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

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7.有资料表明:

“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8.上海租界是在近现代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下列对上海租界的称谓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是

A.夷场B.冒险家的乐园C.外人居留地D.文明的窗口

9.“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下列材料能够为之佐证的是

A.“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

B.“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风气日开,智慧日出”

C.“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10.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

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

“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11.1861年前,清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机构主要是理藩院和礼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处理外交事宜。

该变化说明清政府

A.清政府彻底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政治工具

C.传统中央官僚机构实现了近代化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逐步萌生

12.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这段材料揭示了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B.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日减

C.近代中国最重要历史使命是近代化D.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3.《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

15.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

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法方陪审认为当事人之间合同没有规定交易时间、方式,被认定为黄金投机行为。

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

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

A.法国陪审在租界内不敢偏袒法国人B.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出现投机活动

C.法院受《大清律》影响而维护中周人利益D.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16.下面是1870~1894年中国进口鸦片比重统计图。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反侵略意识觉醒B.禁烟运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C.鸦片的利润太低D.正常贸易的进口不断增加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这说明了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1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

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19.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帮助清政府巩固统治D.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20.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

“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21.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较多的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他货物,停泊在广州的外国船舶数目从乾隆十六年的19艘增至乾隆五十二年的81艘,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黄金,只有10%的货物是商品。

这反映出当时清朝

A.逐渐放弃海禁政策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D.对民间贸易加以严格限制

2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

“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特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D.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

2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鸦片战争B.通商战争C.中英战争D.夷匪犯境

24.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

“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即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据此英国攫取了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永久居住权

25.《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有利于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及九龙司地方一区

26.1844年,大臣耆英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这表明耆英主张()

A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B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

C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D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

27.“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8.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29.国际关系研究专家王建朗在评价某一条约的影响时说:

“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这一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0.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31.下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时间

地区

作者

书籍

记载的地理范围

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

威尼斯

撒贝里克

《恩耐阿德》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

《风教通义》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19世纪

德国

朗克

《世界历史》

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

鸦片战争前后

清朝

林则徐

魏源

《四洲志》、《海国图志》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A.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B.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C.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D.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32.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33.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场景图,这一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34.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35.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

”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36.《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37.一方面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矛盾

C.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D.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38.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3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

”写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

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0.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

下列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

A.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

B.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了中国香港

D.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是清对外战争的失败的根源

41.“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42.郑观应认为: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

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

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3.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

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44.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②导致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侵略背景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站在西方立场上作出的结论B.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C.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46.“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闻外患而有所变革也。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壬寅立约”应指

A.1842年,《南京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

C.1895年,《马关条约》D.1901年,《辛丑条约》

47.英国的格雷斯顿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而升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B.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辩护

C.认为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商业贸易战争D.未看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48.《安德鲁•韩德森至拉本特函》记载: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轻易放过的。

”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

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49.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之一。

它以“反清复明”为主要口号,其成员主要来自下层劳动群众、三教九流、无业游民以及农民。

根据下表判断,这些事件透露出的问题是

1796—1850年的54年间,涉及天地会的事件

事件起因

数量

“遇事有人帮助,免人欺凌”者

26起

因穷困而“敛财分用”者

15起

为抢劫富户而“得财分用”者

39起

攻掠城镇“竖旗起事”者

11起

A.近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B.汉族人民“反清复明”的政治诉求强烈

C.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制尚需完善D.百姓“均贫富、等贵贱”的意识长期存在

50.恩格斯说,侵略战争给了中国以致命的打击,“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瓦解”。

“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和“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恩格斯这段论述主要是()

A.揭露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的危害B.认为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C.说明侵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强调侵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制度

51.英国格雷斯顿曾对鸦片战争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高傲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以下表述不符合材料的是(    )

A.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文明国家的耻辱

B.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经济利益推动的战争

C.格雷斯顿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的战争

52.“冲击一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一刺激一机遇一进步的关

系。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5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①为英国侵略进行辩护②不赞成使用武力

③肯定了中国抗争的正义性 ④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战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4.著名学者威廉·恩道尔指出:

“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中,英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利用潮水般涌入中国的非法鸦片,榨干了中国国库中的白银储备,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这个国家破产。

”这一分析

A.对鸦片输入性质的认识不合理B.对鸦片输入终极目标认识不正确

C.没有指出英国改变贸易逆差的目的D.没有指出英国输入鸦片的危害性

55.1792年,英国人马格尔尼出使中国,希望中英贸易的门户开的更大一些。

清朝以其不磕头为由予以拒绝。

后来,美国总统小亚当斯(1767-1848)指出,“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不是鸦片而是叩头。

”其观点

①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②指出了鸦片战争背后的文明冲突

③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④说明鸦片战争具有偶然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57.根据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58.凌青诗作: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

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9.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0.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

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3.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   )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第10课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该书注意到鸦片战争后法国、美国、俄国援引《南京条约》和中国签订条约,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

说明该书注意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故A正确;B不符合史实;C材料无法体现;《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D表述错误,排除。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