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1物理部分分析doc.docx
《全国卷1物理部分分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1物理部分分析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1物理部分分析doc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综-物理试题,命题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
2018年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半定量的题目,考题科学、合理,灵活性较强,整体难度有所下调,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类题型中几乎没有拔高性的题目,但是容易题也偏少,难度中等,所以在学科高分段和低分段区分度不大。
一、考点分布及考查
(一)选择题
选择题4力、4电,14-18题是单选题,19-21是复选题。
其中15、16、17、18、19、21题6个考点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14、20题2个考点是常考考点,20题是料定的今年的必考考点。
力学模块4个题。
14题主要考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5题考查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8题考查动能定理或者说功和机械能改变的关系;20题考查双星运动的特点及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
电学模块4个题。
16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及叠加;17题考查感生和动生电磁感应的规律;19题属于楞次定律半定量的探究题;21题考查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功和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实验题
实验题仍然是"小力大电"的模式。
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
22题力学实验是测定弹簧的劲度,直接用胡克定律的正比规律,还考查了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
23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了描点、作图、读表等实验基本功及替代法测电阻。
(三)计算题
24题考查烟花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仍然是以能量为中心考查,掺杂着动量作用的环节,中低档难度。
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大组合场,先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再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洛伦兹力运动求解,复杂性、综合性不大,中偏上难度题。
(四)选做题
选做3-3
(1),以状态变化图线给出变化关系,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气体压强的微观决定因素即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压强、做功、热交换问题,难度较大。
3-3
(2)是一个气体连接体的问题。
考查理想气体双气缸等温变化问题,难度较大。
选做3-4
(1),考查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即光路、折射定律、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
3-4
(2)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给出波的传播关系,分析、求解传播。
考查机械振动机波,难度适中。
2018年的选做题,3-4的一组题比3-3的一组容易些。
二、考试内容的调整
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纳入必考内容,是考虑完善力学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动量和动量守恒在14题中考查动量和动能的表达关系、在24题中动量变化只作为一个物理环节,不以动量守恒为中心命题,这和迎考中预测的方向是一致的。
原子物理今年没有直接命题,在25题中出现了氢核、氘核的表达符号,知道表达含义、读出信息条件就可以了。
三、四项要求及五种能力的体现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察的五种能力目标: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国家要求和物理学科特点,高中物理还是着重考察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构建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支持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第18题中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等力学规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四项考查要求中基础性和应用性在实验题中体现都比较明显,基础实验和探究设计实验相结合,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从做得的图线在读取坐标值,这是实际应用。
例如,第15题要求考生对物体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有深入的理解;第16题考查库仑定律,是基本的典型的问题,而素材却不拘泥于教材。
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则主要体现在大题的答题中。
例如,第23题以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情景,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题考查了能量的定理和动量的作用,算是一个小小的综合。
四、信息题和自豪感的激发
14题以高铁列车为背景材料,这也是中国百姓亲身体验的科技进步;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这些都和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紧密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物理研究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
首先,重视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方向。
潜心研究2018年的大纲和说明,领会命题改革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认清形势、深化教学、创新教学,尽快适应全国新课标卷的要求。
第二,浏览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知道模块的调整情况,教学要契合新课程标准调整的方向,不要过高抬举动量的地位。
第三,深入研究近6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
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
第四,重视基础知识,回归课堂教材。
电学复习重基础,力学复习深挖掘,热、原复习找中心,知识分层、习题归类,时效教学。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强化训练,每章复习完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
第五,强化主干知识的专题讲座和反复训练,掌握重点模型的分析方法;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题的规范性训练。
资料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
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
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
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
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
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
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
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
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
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
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
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
先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
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
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
比如:
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
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供某些线索。
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