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746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1.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1

江苏省常州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

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Na)=23 Ar(S)=32 Ar(Cl)=35.5

Ar(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869年,发表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诺贝尔D.居里夫人

2.下列物质的俗名错误的是(  )。

A.NaOH(烧碱)B.Ca(OH)2(熟石灰)

C.CaO(生石灰)D.Na2CO3(小苏打)

3.钾肥可助庄稼抗倒伏,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K2SO4B.Ca(H2PO4)2

C.(NH4)2CO3D.CO(NH2)2

4.下列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B.食盐C.味精D.蔗糖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CO2验满B.测溶液pHC.加热液体D.量筒读数

某彩金是在黄金中加入铜、银等熔炼而成的合金,常用于制造首饰。

据此回答6~7题。

6.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彩金属于

(  )。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7.从材料分类的角度看,彩金属

于(  )。

A.复合材料B.合成材料C.金属材料D.非金属材料

8.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绳锯木断B.滴水成冰C.死灰复燃D.聚沙成塔

9.酸性较弱的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维持皮肤菌群平衡。

因此淋浴液的酸碱度宜为(  )。

A.pH<0B.4.5<pH<6.5

C.8<pH<10D.pH>14

10.“法老之蛇”是网络上非常流行的化学兴趣实验,其实验原理如下:

4Hg(SCN)2===4HgS+2CS2+3(CN)2↑+N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1.世界最早的铁制品是距今5000年以上的埃及铁珠饰品,其上的铁珠现已被严重锈蚀。

铁生锈的条件是(  )。

A.仅需水B.仅需氧气C.水或氧气D.水和氧气

12.下列离子在pH=1和pH=14的两种溶液中都能大量存在的是(  )。

A.Cl-B.NH

C.Mg2+D.CO

13.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氧气

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C.缺乏可燃物

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14.实验室用KMnO4制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15.下列关于工业炼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原料为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

B.主要设备为电炉

C.主要原理为:

3CO+Fe2O3

3CO2+2Fe

D.主要产物为生铁

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MnO2(KCl):

加水过滤B.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O(CaCO3):

高温煅烧D.NH3(H2O):

用浓硫酸洗气

17.将铁粉装入纱袋制成“吸金球”,以“吸”出含有金盐的电镀废液中的金,变废为宝。

“吸金”利用的原理是(  )。

A.铁粉具有吸附性B.铁粉具有磁性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D.铁的导电性比金强

1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它们具有图1所示关系。

“-”表示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甲是HCl,则丁可能是CaCl2

B.若甲是HCl,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个为碱

C.若甲是Ca(OH)2,则丁可能是NaOH

D.若甲是Ca(OH)2,则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为酸

19.图2为Na2SO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②45℃时,使Na2SO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措施仅有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水3种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加入15gNaCl粉末并振荡,会出现浑浊

④将相同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现有下列四组物质:

①乙炔(C2H2)和苯(C6H6

)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

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

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

A.

1组B.2组C.3组D.4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5分)

(1)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①硝酸钾:

________  ②氮气:

________

(2)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3”的含义,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表示微粒的数目 b.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c.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①Al3+:

________ ②3H2O:

________ ③

________

22.(4分)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武德合金 b.干冰 c.氢气

d.维生素    e.双氧水

(1)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3)可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________。

23.(6分)欣赏图3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是________;

(2)用硫磺(S)熏蒸馒头会残留SO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SO2遇水生成____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对消化系统有害;

(3)用福尔马林(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可延长其保持期,原因是________,但残留的甲醛易引起口腔、胃肠道等病变;

(4)吊白块(CH3O3SNa)广泛应用于印染工业,但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吊白块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6CH3O3SNa+3H2O

4NaHSO3+2HCOONa+2H2S↑+HCOOH+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4.(5分)如图4所示,在粗玻璃管内壁上粘附湿润的石蕊试纸,向细玻璃管里滴入数滴浓醋酸后,立即封闭管口。

10s后即观察到:

仅有中下部的石蕊试纸从上往下逐渐变色。

(1)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填“红”或“蓝”)色石蕊试纸;

(2)本实验利用的醋酸性质包括:

①酸性 ②________性 ③醋酸蒸气密度________(填“<”或“>”)空气密度;

(3)由实验现象可推知微粒具有的

特征是________;

(4)本实验用试剂Y代替浓醋酸也出现相似的现象,Y为________(填序号)。

a.浓氨水b.浓硫酸c.浓盐酸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5分)田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盛有鸡蛋清的试管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有白色絮状沉淀

将①所得沉淀取出少许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

沉淀完全溶解

在装有硫酸铵晶体的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

沉淀完全溶解

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乙酸铅溶液

有沉淀

将④所得沉淀取出少许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

沉淀未溶解

(1)实验①②③研究的蛋白质的特性是________(填“盐析”或“变性”);

(2)补充实验②的目的是说明实验①中蛋白质发生的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化学变化;

(3)设计对比实验①、③的目的是________;

(4)针对实验④,小黄同学提出了质疑:

使蛋白质发生上述变化的是否为重金属离子。

请补充完成实验⑥,供选择的试剂有:

鸡蛋清、蒸馏水、食盐水、硫酸铜溶液、浓硝酸。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发生了变化

26.(13分)下列三个实验均可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Ⅰ:

用试管集满CO2,迅速加入NaOH溶液、塞紧橡皮塞,充分振荡,静置。

(1)实验后打开橡皮塞时,听到响亮的“啵”声,其原因是实验后试管中的气压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对静置后的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由对应的现象可推知CO2与NaOH溶液一定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b.滴加少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c.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Ⅱ:

在8.0gNaOH固体中加入适量95%的乙醇溶液,配制成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CO2,直至产生白色沉淀Na2CO3。

(1)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8.0gNaOH固体时,所需砝码总数为________个;

(2)实验Ⅱ利用的原理是:

________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Ⅲ:

如图5所示,将5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ρ≈1.1g/mL)缓慢、全部注射入瓶中,观察到酒精倒流入瓶中,最终瓶中剩余5mL气体。

此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约可溶1体积CO2,CO2不溶于酒精,ρ(CO2)≈2gL。

(1)实验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量筒中的酒精;

(2)实验时将NaOH溶液缓慢注射入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知:

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约为________(取整数)mL;

(4)理论上,上述5mLNaOH溶液与足量CO2反应都转化为Na2CO3时,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大约为多少毫升?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

(5)实际上,上述NaOH溶液吸收的CO2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

.CO2不纯b.装置漏气

c.NaOH与CO2化合生成了NaHCO3

d.倒流入瓶中的酒精干扰了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7.(9分)某品牌洁厕灵是一种蓝色溶液,常用于清除厕所污垢。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所含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厕所污垢主要包括尿碱(由钙、镁离子形成的难溶性碳酸盐或碱等)、水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和油污。

【猜想假设】猜想1:

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

猜想2:

含有________;

猜想3:

含有CO

猜想4:

含有Cl-。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向样品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大量气泡

猜想1正确

取样,向样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__

猜想2正确

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过量铁粉

________

________

取样,向样品中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

猜想3正确

取④中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

猜想4正确

【反思提高】

(1)欲测定该洁厕灵的酸碱性,最适宜选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酚酞试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pH计

(2)写出该洁厕灵去除水锈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请提出1条使用该洁厕灵的注意事项:

________。

28.(7分)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为补血剂,铁红(Fe2O3)可作为颜料。

制备FeCO3和Fe2O3的一种流程如下:

    NH4HCO3溶液   稀H2SO4

               

FeSO4溶液―→

             

 

       CO2    CO2

(1)反应Ⅰ需控制温度在3

5℃以下,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CO3浊液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同时释放出CO2,则与FeCO3反应的物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4)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时,也会生成FeO。

现煅烧23.2kg的FeCO3,得到Fe2O3和FeO的混合15.84kg,则Fe2O3的质量为________kg。

五、(本题包括2小题,你只需选做其中一个小题,若两小题全做则以29题计分,共6分)

29.(6分)地球上的碳库包括大气、土壤、植物和海洋等,碳库可分为产生CO2的碳源以及清除CO2的碳汇两种类型。

(1)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贮存于大气中,或以________(填物质类型)等无机化合物的形式贮存于岩石圈中;

(2)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从该角度看,森林属于________(填“碳源”或“碳汇”);

(3)海洋是重要的碳汇,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4)研究表明,近20%的CO2排放去向不明,造成了“碳黑洞”,我国学者认为是荒漠盐碱土吸收了CO2。

他们分别用纯石英砂和盐碱土溶液进行对比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由上述实验可知,纯石英砂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0.(6分)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正如火如荼。

(1)海水中含有的氯、钠、镁、钾、硫、钙、溴、碳、锶、硼和氟等化学元素占海水中溶解物质总量的99.8%以上。

以上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共________种;

(2)我国海滨砂矿资源包括金刚石等。

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质软且能导电,两者性质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3)海洋中的矿产资源还包括热液硫化物等,如K2S、Na2S都是常见的硫化物,请描述硫化物的概念________;

(4)油气资源中的“油”主要指石油,由石油获得航空煤油的方法是________;“气”主要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它已逐渐成为家庭常用燃料,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州市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参考答案

1.B 【解析】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2.D 【解析】Na2CO3俗称纯碱,NaHCO3俗称小苏打。

3.A 【解析】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其他三种物质中不含钾元素,不属于钾肥。

4.A 【解析】食盐油不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食盐、味精、蔗糖都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5.

D 【解析】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A错误;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直接放入待测液中,B错误;加热液体时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错误;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错误。

6.A 【解析】彩金是在黄金中加入铜、银等熔炼而成的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

7.C 【解析】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8.C 【解析】绳据木断、滴水成冰、聚沙成塔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B 【解析】因为益生菌在弱酸性环境中易于生成,所以为了维持皮肤菌群平衡,沐浴液应显弱酸性。

10.B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是4种,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1.D 【解析】铁在潮湿的空气即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生锈。

12.A 【解析】Cl-既不能与H+反应,也不能与OH-反应;NH

能与OH-反应生成氨气和水;Mg2+能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CO

能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13.D 【解析】火柴燃烧时,热量是向上散逸,如火柴头竖直向上,火焰不能对火柴梗加热,不能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14.C 【解析】高锰酸钾是固体,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放在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故选择C。

15.B 【解析】高炉炼铁的设备是高炉不是电炉。

16.D 【解析】MnO2能溶于水,而KCl不能溶于水,加水过滤即可将KCl除去,A错误;氧气能与灼热的铜反应而氮气不能,通过灼热的铜网能除去氮气中的氧气,B正确;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能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C正确;氨气能

与浓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D错误。

17.D 【解析】铁的活动性比金强,所以将铁投入到金盐溶液中能置换出金。

18.D 【解析】甲是HCl,丁如果是CaCl2,乙可以是Na2CO3,丙可以是AgNO3,代入框图符合要求,A正确;甲是HCl,乙是Fe,丙是NaOH,丁是CuCl2,代入框图符合要求,B正确;甲是Ca(OH)2,乙是CO2,丙是CuSO4,丁是NaOH,代入框图符合要求,C正确,D错误。

19.B 【解析】温度低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SO4,但温度高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①错误;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Na2SO4的饱和溶液从45℃降温到40℃时,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此时没有晶体析出,②错误;20℃时125g20%的NaCl溶液中NaCl质量为25g,水的质量为100g,此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向125g溶液中加入15gNaCl只能溶解11g,还有4gNaCl未溶解,所以会出现浑浊,③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将它们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10℃时Na2SO4析出的晶体多,④正确。

20.C 【解析】两种物质混合,当总质量一定时,无论两种物质的质量比如何,燃烧生成水的质量都不变,说明混合的两种物质氢元素质量分数相同,符合此要求的是①②,④中甲苯和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也相同,所以无论以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也相等。

21.

(1)①c ②b 

(2)①c ②a ③b

【解析】

(1)①硝酸钾是有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②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

(2)①元素符合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②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③元素符合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22.

(1)c 

(2)b (3)a (4)e

【解析】

(1)氢气燃烧生成水,没有污染,是清洁的能源;

(2)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3)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23.

(1)食品安全问题 

(2)S+O2

SO2 (3)甲醛使细菌或病毒蛋白质变性 (4)CH4O

【解析】

(1)豆腐中含有吊白块、馒头用硫磺熏过、海产品用福尔马林浸泡都是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

(2)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3)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对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可得X的化学式为CH4O。

24.

(1)蓝 

(2)挥发性 > (3)微粒在不断运动 (4)a、c

【解析】

(1)醋酸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弄醋酸没有与湿润的石蕊试纸接触而能变色,说明弄醋酸具有挥发性;由“仅有中下部的石蕊试纸从上往下逐渐变色”可知醋酸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大;(3)浓醋酸挥发出的醋酸分子不断运动,溶于水后呈酸性,从而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4)要出现与浓醋酸相似的实验现象,说明该物质也具有挥发性,且能是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25.

(1)盐析 

(2)不是 (3)证明实验①中析出的沉淀是蛋白质而不是硫酸铵 (4)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沉淀,取上述沉淀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沉淀未溶解

【解析】

(1)蛋白质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溶解性降低,会析出来;

(2)盐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对比实验①③可知沉淀的形状不一样,根据沉淀形状的不同,可以说明实验①中的沉淀不是硫酸铵晶体;(4)要证明重金属离子能否使蛋白质发生变化,只要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如果有沉淀需要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水观察沉淀是否溶解即可。

26.实验Ⅰ.

(1)变小 

(2)c 实验Ⅱ.

(1)3 

(2)溶剂的种类 实验Ⅲ.

(1)不能 

(2)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溢出 (3)75 (4)151 (5)a、b、d

【解析】实验Ⅰ.

(1)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体变少,试管内的压强减小;

(2)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反应,只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a2CO3即可。

Na2CO3和NaOH溶液都呈碱性,因此无论CO2与氢

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都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a错误;如果NaOH溶液过量,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先与NaOH溶液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应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才行,b错误;氯化钡溶液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也就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反应,c正确;实验Ⅱ.

(1)8g=1g+2g+5g,所以需要3个砝码;

(2)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而溶剂种类不同;实验Ⅲ.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不能溶液乙醇;

(2)为了使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溢出,实验时应将氢氧化钠溶液缓缓注入注射器中;(3)80mLNaOH溶液反应后还剩余5mL,说明反应了75mL;(4)NaOH的质量为1.1g/mL×5/mL×10%=0.55g;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2NaOH===Na2CO3+H2O

4480

x0.55g

x=0.3025g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0.15125L=151L。

(5)CO2不纯和装置漏气、酒精倒流到瓶中都会使瓶中二氧化碳变少,从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偏少。

27.【猜想假设】H+ Cu2+

【实验探究】②有蓝色沉淀生成 ③产生大量气泡,有红色固体生成 猜想1、2正确

【反思提高】

(1)d 

(2)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