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257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docx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

五年级

(一)古诗20首

1、《乌衣巷》(唐)刘禹锡

2、《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4、《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5、《雪梅》(宋)卢梅坡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7、《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

8、《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9、《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10、《山居秋暝》(唐)王维

11、《望岳》(唐)杜甫

12、《春望》(唐)杜甫

13、《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试

1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

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16、《登岳阳楼》(唐)杜甫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18、《满江红》(宋)岳飞

19、《虞美人》(南唐)李煜

20、《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

(二)成语20条

(三)歇后语10条

(四)对联10条

(五)名人名言10条

(六)警句10条

(七)现代诗歌5篇

(八)现代美文5篇

(九)古文5篇

(十)推荐阅读书目

(一)必背古诗20首

1、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朱雀:

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2、乌衣:

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3、王谢:

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2、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

⑴昆仑:

昆仑,即昆仑山(KunlunMountains),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

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作者自注:

“昆仑:

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改一句:

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

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

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  ⑵横空出世:

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

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⑶飞起玉龙三百万:

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

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

(按:

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

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

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

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

“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

)  作者自注:

“宋人咏雪诗云: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

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  ⑷周天寒彻:

满天冷透。

  ⑸人或为鱼鳖:

有的人会被洪水淹死。

《左传·昭公元年》:

“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  ⑹倚天抽宝剑:

传楚宋玉作《大言赋》:

“方地为车,圆天为盖。

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⑺遗(wèi):

赠与。

  ⑻还东国:

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

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中国。

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3、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

沁园春:

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

湘江:

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

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

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

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

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

满江。

漫:

满,遍。

  

舸(gě):

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

争着行驶。

  

击:

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

广阔的天空。

  

翔:

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

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

指一切生物。

霜天:

指深秋。

  

怅寥廓: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苍茫:

旷远迷茫。

  

谁主沉浮:

主:

主宰。

 

百侣:

很多的伴侣。

侣,这里指同学。

  

峥嵘岁月稠:

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同学少年:

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

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

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qiú):

挥斥,奔放。

《庄子·田子方》:

“挥斥八极”。

郭象注:

“挥斥,犹纵放也。

”遒,强劲。

方:

正。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击水:

作者自注:

“击水:

游泳。

沁园春·长沙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

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而来的船舟?

4、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

  

〔九派〕派,水的支流。

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

鲍照《登黄鹤矶》诗:

“九派引沧流。

”  

〔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把酒酹(lèi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

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心潮〕作者自注: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译文】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

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

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5、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1、降:

认输

2、评章:

评判,分高下。

【译文】

 梅花和白雪为了争春色,谁也不肯向对方认输,诗人只好停笔为它们评个高低。

梅花虽白,但和雪相比要差上三分,雪花却要比梅花少些香气。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本文选自《王子安集》(《四部丛刊》本)。

2、少府:

官名。

3、之:

到,往。

  4、蜀州:

现在四川崇州。

也作蜀川。

5、城阙(què):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

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6、辅:

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7、三秦:

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8、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

在风烟中。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9、五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10、宦(huàn)游:

出外做官。

11、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

并邻,近邻。

14、无为:

不要。

15、歧路:

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

泪水沾湿衣服。

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7、朝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①朝天子:

曲牌名。

②喇叭:

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③唢哪:

现在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④曲儿小:

(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

(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⑤官船:

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

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⑥仗:

倚仗,凭借。

你:

指喇叭、锁呐。

抬:

抬高。

声价:

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⑦军:

指军队。

愁:

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令人讨厌。

又因为宦官出行,到处搅扰,不分军民,所以军和民都愁且怕。

宦官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

⑧那里:

同“哪里”。

辨:

分辨、分别。

甚么:

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

和。

⑨眼见的:

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

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⑩吹伤了那家:

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⑪水尽鹅飞罢:

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译文】

喇叭和锁呐,(吹得)曲子虽然短小,但声音却极为响亮。

官船来往像乱麻乱糟糟的,全都靠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家,又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想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老大:

年纪大了。

  

2、乡音:

家乡的口音。

  

3、鬓毛:

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4、衰(cuī):

疏落,衰败。

【译文】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9、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

拜访。

2、具:

准备。

3、黍,脱壳的小米,指精致的主食。

4、场圃:

打谷场和菜园子。

5、就:

亲近,主动靠上前。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6、桑麻:

桑蚕和亚麻,这里代指农事。

【译文】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10、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

夜,晚。

此指傍晚。

2、随意:

任凭。

3、浣女:

洗衣服的姑娘。

4、春芳歇:

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

消散。

5、王孙:

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1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

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

华山;北岳:

恒山;南岳:

衡山;中岳:

嵩山。

  

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

读“fú”。

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

指山色。

  

未了:

不尽,不断。

  

造化:

天地万物的主宰着,这里指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指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阴阳:

阴指山之北,水之南;阳指山之南,水之北。

这里指泰山南北。

  

割:

夸张。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

黄昏和早晨。

  

荡胸:

心胸摇荡。

  

决眦(zì):

极目远望。

决:

裂开。

眦:

眼角。

  

入归鸟: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

该当,定要。

  

凌:

登上。

   

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1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安史叛军攻占长安,诗人被困城内。

②国:

国都。

国破:

指长安被攻占。

③感时:

感慨时事。

花溅泪:

看到花令人掉泪。

④恨别:

为离别而伤感。

诗人当时与家人分别。

鸟惊心:

飞鸟掠过也令人心惊。

⑤烽火:

古代边塞发生战争时以烽火报警,这里指战争。

⑥家书:

家信。

抵:

值。

⑦搔:

用手指轻抓。

⑧浑欲:

简直要。

不胜:

承受不住。

簪:

绾头发的簪子。

古代男子留长发,也要用簪子。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1.大江:

长江。

2.淘:

冲洗。

3.故垒:

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

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5.穿空:

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6.雪:

比喻浪花。

7.遥想:

形容想得很远。

8.小乔:

乔玄的小女儿,周瑜之妻。

9.英发:

英俊勃发。

10.羽扇纶(guān)巾: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

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1.樯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12.故国:

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3.华(huā)发:

花白的头发。

14.尊:

通“樽”,酒杯。

15.酹(lèi):

(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

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1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乙卯:

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

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

想念。

  

(4)千里:

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

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7)幽梦:

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8)小轩窗:

指小室的窗前,轩:

门窗  

(9)顾:

看。

  

(10)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葬妻之地,短松:

矮松。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15、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①零丁洋:

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

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

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

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

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

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

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6、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洞庭水:

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

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④坼(chè):

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

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月(一作“夜”)浮: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

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

音讯全无。

字:

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

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

北方边关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