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217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docx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

钢结构厂房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标准、规范及质量控制措施

目录

一、钢结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

二、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钢结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

钢结构施工一般遵循以下流程:

施工图审查→备料和核对→组织生产和加工→钢结构防腐涂装→钢结构安装→支撑及维护系统安装。

一、施工图审查

1、检查图纸设计的深度能否满足施工的要求,核对图纸上构件的数量和安装尺寸,检查构件之间有无矛盾;

2、对施工图纸进行工艺审核,审查图纸在技术上是否合理,构造是否便于施工,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按本单位目前施工技术水平能否实现;

3、对构件的结构不合理处或施工有困难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单位做好变更或签证的手续。

二、备料和核对

1、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出各种材质、规格的材料用量,提出材料计划;

2、按照材料计划和材料合格证、材质单认真核对来料的规格、尺寸、重量和材质,保证材料符合设计及国家标准、规范。

三、组织生产和加工

1、加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

(1)、钢材的放样和号料

放样和号料依据施工图的要求预留焊接收缩量和切割量,放样和号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标的规定: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平等线距离和分段尺寸

±0.5mm

2

对角线差

±1.0mm

3

长度、宽度

±0.5mm

4

孔距

±0.5mm

(2)、钢材的切割

切割前,应将钢材的表面切割区域内的铁锈油污清除干净,切割断口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mm的铁棱,并应切除边缘上的毛刺,切割面与钢材表面垂直度不大于钢材板厚的10%且不大于2mm,钢材切割方法的选用见下表:

序号

下料方法

适用范围

1

火焰切割机

板材

2

砂轮切割机

小截面型钢

3

手工火焰切割

型钢

4

坡口机

板材

(3)、钻孔

①、构件上螺栓孔的加工,应采用钻模引导的方法进行钻削加工。

注:

图中未注尺寸时,根据构件螺栓孔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孔径确定

②、钻模板材:

Q235B

③、钻模板套材质:

45#热处理HRC50-5

(4)、组装

①、组装前应对零件的各部尺寸进行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组装。

②、点焊时点焊的焊接材料应与正式施焊时用的材料相同,点焊的高度不应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

(5)、焊接

①、手工焊时,Q235材料采用焊条E4303。

埋弧自动焊时,焊剂和焊丝采用HJ431-H08A。

如图纸对焊条、焊丝、焊剂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图纸要求的相应焊条、焊丝和焊剂。

②、施工焊接前,焊工应检查焊件各部位的组装质量和表面清理质量,合格后方可施焊。

③、雨雪天气禁止焊接,构件焊区表面潮湿或有冰雪时,必须清理干净、加热烘干后方可施焊。

④、对要求刨光顶紧的部位,必须经质量检验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施焊。

⑤、带坡口的接头,手工电焊时,坡口底层焊道采用不大于φ3.2mm的焊条。

⑥、要求焊透的对接双面焊缝和T型接头角焊缝的背面用清除焊根的方法施焊。

⑦、T型接头角焊缝和对接接头的焊缝,其两端必须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材质和坡口应与被焊工件相同,手工焊引弧,引出焊缝长度>25mm;自动焊引弧,引出焊缝长度<80mm,焊接完后,用火焰切除引弧、引出板,并沿受力方向修磨平整,严禁用锤击落。

⑧、电焊条及埋弧焊剂应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烘干。

⑨、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参数见下表:

焊条直径(mm)

2.5

3.2

4.0

5.0

焊接电流(A)

50-80

100-130

160-210

200-270

⑩、支撑以及其他结构中的角钢、槽钢若需接长时均用45°对接斜焊缝,埋弧自动焊的焊接参数见下表(适用于对接接头):

板厚

焊条

焊接顺序

焊接电流

(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m/h

焊丝速度

m/h

12-14

φ4

650-600

35-37

25

74.5

650-700

40

21.5

95

16

φ4

550-600

37-40

23

81

600-650

40

21.5

95

18-20

φ4

650-700

40

21.5

87

750-800

42

19.5

103

10

φ4

450-500

40

29.5

68.5

550-600

40

25

87

22-25

φ4

700-750

42

18

120

800-850

45

16

129

(6)、矫正

①、普通碳素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5℃时,不得进行冷却矫正,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损伤和损伤表面划痕不得大于0.5mm。

②、火焰局部加热矫正,加热温度不得超过900℃,冷却应在空气中进行缓冷。

四、钢结构防腐涂装

1、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涂装工艺的要求。

当设计文件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一般宜涂装四至五遍,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室外应为150um,室内125um,其允许偏差为-25um。

每遍涂层干漆膜总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um。

2、涂装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室内环境温度宜在5~38o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3、施工图中注明不涂装的部位不得涂装。

安装焊缝处留出30~50mm暂不涂装。

4、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挂,附着力良好。

5、各种底漆或防锈漆要求最低的除锈等级见下表:

涂料品种

除锈等级

油性酚醛、醇酸等底漆或防锈漆

Sa2

高氯化聚乙烯、氯化橡胶、氯磺化聚乙烯、

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底漆或防锈漆

Sa2

无机富锌、有机硅、过氯乙烯等底漆

Sa2.5

五、钢结构的安装

1、钢结构安装前应具备的条件

⑴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复查,复查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必须按GB50205-2001中的有关规定,对基础和支承面进行检验。

②、复查安装定位所用的轴线控制点和测量标高所使用的水准点是否正确。

⑵、安装前,应对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制作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进行复查,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供货清单是否与供货实物相符合。

②、构件的外形尺寸,制孔、组装与焊接等成品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六、屋面及墙体板安装

1、屋面板安装

(1)、屋面板安装:

屋面板的安装根据现场主钢构的吊装完成情况,从建筑物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方向推进,严格按施工图纸进行排列,严禁错放、漏放。

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拉线安装,使屋面板的坡度方向始终与屋脊保持垂直,对于不同坡向的波峰投影必须成一线。

屋面板的长度最好一次成型,尽量避免横向搭接。

另外屋面板搬运及吊装时应做到轻拿轻放,不得造成屋面板皱褶,应避免划痕,损坏表面油漆。

(2)、屋脊的安装:

屋脊中心用保温棉充满填实,屋脊板与屋脊板之间在搭接处打胶密封。

(3)、泛水板的安装:

泛水板饰边应做到搭接方向正确、牢固、线条垂直、防水效果好。

2、墙体板安装

(1)、墙体板施工工序:

墙板安装从建筑物一端开始进行,板与板之间必须咬紧,用自攻钉固定,墙板接缝处做好防水处理。

夹心板安装时,应边铺设边调整位置,边固定。

(2)、复核与夹心板施工安装有关钢构件的安装精度,清除檩条的安装焊缝药皮和飞溅物并进行防腐处理。

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内容一般包括钢结构焊接工程、钢结构紧固件连接工程、钢结构零部件加工工程、钢结构预拼装工程、钢结构组装工程、钢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和钢结构涂装工程等,在施工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钢结构工程进行质量控制:

一、钢结构焊接工程

1、 材料质量要求:

1)、 材料质量

①、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硫磷及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②、钢结构焊接工程中所用的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2 )、材料选用:

①、承重结构的钢材应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Q420钢,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钢结构》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0的规定。

②、钢结构焊接工程中所选用的焊条、焊丝等焊接材料应与母材相匹配,并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③、钢结构焊接工程应优先选用已列入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焊接材料。

④、钢结构焊接工程中,一般采用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的原则选用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

⑤、对处于外露环境且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的或在腐蚀性环境下的承重结构,应采用耐候钢,质量要求应符合国标《焊接结构用耐候钢》GB/T4172的规定。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①、焊工考试:

焊工应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担任相应合格项目的施焊,焊工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应重新考试。

②、组装质量和焊缝区复查:

施焊前焊工应复查钢结构的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修整合格后方能施焊。

③、多层焊接:

多层焊接应连续施焊,其中每一道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如发现有影响质量的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

④、焊缝裂纹:

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申报焊接技术负责人查清原因,订出修补措施后,方可施焊。

⑤、焊接引弧:

严禁在焊缝区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在坡口内引起弧的局部面积应熔焊一次,不得留下弧坑。

⑥、一、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

评定等级

检验等级

B级

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内部缺陷射线探伤

评定等级

检验等级

AB级

A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注:

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1)对工厂制作的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

(2)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二、    钢结构紧固件连接工程:

1)、材料质量要求:

①、应符合现行国标《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的要求。

②、钢结构连接有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普通螺栓、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膨胀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其品种、型号、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③、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并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④、普通螺栓作为永久连接时,当设计有要求或其质量有疑义时,应进行螺栓实物最小拉力载荷复验,其结果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3098的规定。

2)、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①、高强度螺栓连接,必须对构件摩擦面进行加工处理。

处理后的摩擦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方法有喷砂、喷(抛)丸;酸洗;砂轮打磨,打磨方向应与构件受力方向垂直。

如设计无要求,可不经生锈即进行组装或加涂无机富锌漆、也可生锈后,安装时用钢丝刷清除浮锈。

②、处理好摩擦面的构件,应有保护摩擦面措施,并不得涂油漆或污损。

③、高强度螺栓板面接触应平整。

④、当接触面有间隙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处理。

⑤、高强度螺栓接头整个施工过程中,摩擦面和连接副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摩擦面不应涂漆,紧固作业完成后及时用防锈(腐)涂料封闭。

⑥、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应气割扩孔;其最大扩孔量承压型为d+1~1.5㎜,磨擦型为d+1~2㎜(d为螺栓直径)。

⑦、永久型普通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扣,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连接应采用能防止螺母松动的有效措施。

三、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1)、材料质量要求:

①、钢材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其品种、型号、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②、钢材性能要求:

承重钢材应确保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焊接承重结构还须经过冷弯试验。

③、钢板厚度、型钢的规格尺寸的偏差值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外,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A     切割

①、气割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3.0

切割面平面度

0.05t,且不应大于2.0

割纹深度

0.3

局部缺口深度

1.0

注:

t为切割面厚度

②、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3.0

边缘缺棱

1.0

型钢端部垂直度

2.0

B     矫正和成型

①、碳素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6℃、低合金钢结构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2℃时,不应进行矫正和冷弯曲。

②、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允许加热矫正,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

加热矫正后的低合金结构钢应自然冷却。

③、当零件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    碳素结构钢在温度下降到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在温度800℃之前应结束加工;低合金结构钢应自然冷却。

④、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边面刻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

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⑤、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钢板的

局部平面度

t≤14

1.5

t≥14

1.0

型钢弯曲失高

L/1000且不应大于5.0

角钢肢的垂直度

b/100,且双肢栓接角钢的角度不得大于90o

槽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

b/80

工字钢、H型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

b/100,且不应大于2.0

C    边缘加工

边缘加工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1.0

加工边直线度

L/3000,且不应大于2.0

相邻两边夹角

±6'

加工面垂直度

0.025t,且不应大于0.5

D    制孔

①、A、B级螺栓孔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序号

螺栓公称直径

螺栓孔直径

螺栓公称直径

允许偏差

螺栓孔直径

允许偏差

1

10~18

0.00

-0.18

+0.08

0.00

2

18~30

0.00

-0.21

+0.21

0.00

3

30~50

0.00

-0.25

+0.25

0.00

②、C级螺栓孔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直径

+1.0

0.0

圆度

2.0

垂直度

0.03t,且不应大于2.0

③、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螺栓孔孔距距范围

≤500

501~1200

1201~3000

>3000

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离

±1.0

±1.5

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离

±1.5

±2.0

±2.5

±3.0

注:

1、在节点中连接板与一根杆件相连的所有螺栓孔为一组;

2、对接接头在拼接板一侧的螺栓孔为一组;

3、在两相邻节点或接头间的螺栓孔为一组,但不包括上述两款所规定的螺栓孔;

4、受弯构件翼缘上的连接螺栓孔,每米长度范围内的螺栓孔为一组。

④、螺栓孔孔距偏差超过上表规定数值时,应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

四、钢结构组装工程:

1)、钢结构组装的一般规定

①、组装前,零、部件的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等必须清除干净。

②、组装时的点固焊缝长度宜大于4.0mm,间隙宜为500~600mm,点固焊缝高度不宜超过焊缝设计高度的2/3。

③、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矫正后进行,以便减少构件的残余应力,保证产品的制作质量。

④、构件的隐蔽部位应提前进行涂装。

⑤、桁架结构的杆件装配时要控制轴线交点,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

⑤、装配时要求磨光顶紧的部位,其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用0.3mm的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25%,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mm。

⑥、拼装好的构件立即用油漆在明显部位编号,写明图号、构件号和件数,以便查找。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时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中的规定进行偏差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①、焊接H型钢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截面高度h

h<500

±2.0

500<h<1000

±3.0

h>1000

±4.0

截面高度b

±3.0

腹板中心偏移

2.0

翼缘板垂直度△

b/100,且不应大于3.0

弯曲失高(受压构件除外)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扭曲

h/250,且不应大于5.0

腹板局部平面度

t<14

3.0

t≥14

2.0

②、焊接连接制作组装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对口错边△

t/10,且不应大于3.0

间隙a

±1.0

搭接长度

±5.0

缝隙△

1.5

高度△

±2.0

垂直度△

b/100,且不应大于3.0

中心偏移e

±2.0

型钢错位

连接处

1.0

其他处

2.0

③、单层钢柱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柱底面到柱端与桁架连接的最上一个安装孔距离L

±L/1500

±15.0

柱底面到牛腿支承面距离L1

±L1/2000

±8.0

牛腿面的翘曲△

2.0

柱身弯曲失高

H/1200,且不应大于12.0

柱身扭曲

牛腿处

3.0

其他处

8.0

柱截面几何尺寸

连接处

±3.0

非连接处

±4.0

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

连接处

1.5

其他处

b/100,且不应大于5.0

柱脚底板平面度

5.0

柱脚螺栓孔中心对柱轴线的距离

3.0

⑤多节钢柱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一节柱高度H

±3.0

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

±2.0

铣平面到第一个安装孔距离a

±1.0

柱身弯曲失高f

H/1500,且不应大于5.0

一节柱的柱身扭曲

h/250,且不应大于5.0

牛腿端孔到柱轴线距离L2

±3.0

牛腿的翘曲或扭曲△

L2≤1000

2.0

L2>1000

3.0

柱截面尺寸

连接处

±3.0

非连接处

±4.0

柱脚底平面度

5.0

柱翼缘板对腹板的

垂直度

连接处

1.5

其他处

b/100,且不应大于5.0

翼缘板对腹板的垂直度

连接处

1.5

其他处

b/100,且不应大于5.0

柱脚螺栓孔对柱轴线的距离

3.0

⑥、焊接实腹钢梁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梁长度L

端部有凸缘支座

0

-5.0

其他形式

±L/2500

±10.0

端部高度h

h≤2000

±2.0

h>2000

±3.0

拱度

设计要求起拱

±L/5000

设计未要求起拱

10.0

-5.0

侧弯失高

L/2000,且不应大于10.0

扭曲

h/250,且不应大于10.0

腹板局部平面度

t≤14

5.0

t>14

4.0

翼缘板对腹板的

垂直度

b/100,且不应大于3.0

吊车梁上翼缘与轨道接触面

垂直度

1.0

梁端板的平面度

(只允许凹进)

h/500,且不应大于2.0

梁端板与腹板的垂直度

h/500,且不应大于2.0

⑦、钢桁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桁架最外端两个孔

或两端支撑面

t≤24

+3.0

-7.0

t>24

+5.0

-10.0

桁架跨中高度

±10.0

桁架跨中拱度

设计要求起拱

±L/5000

设计未要求起拱

10.0

-5.0

相邻节间弦杆弯曲

(受压除外)

L1/1000

支承面到第一个安装孔距离a

±1.0

檩条连接支座间距

±5.0

⑨钢管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直径d

±d/500

±5.0

±d/500

±5.0

构件长度L

±3.0

管口圆度

d/500,且不应大于5.0

管面对管轴的垂直度

d/500,且不应大于3.0

弯曲失高

L/1500,且不应大于5.0

对口错边

t/10,且不应大于3.0

⑩、墙架、檩条、支撑系统系统钢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构件长度L

±4.0

构件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L1

±3.0

构件弯曲失高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截面尺寸

+5.0/-2.0

-2.0

、钢平台、钢梯和防护钢栏杆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平台长度和宽度

±5.0

平台两对角线︱L1-L2︱

6.0

平台支柱高度

±3.0

平台支柱弯曲失高

5.0

平台表面平面度

(1m范围内)

6.0

梯梁长度L

±5.0

钢梯宽度b

±5.0

钢梯安装孔距离a

±3.0

钢梯纵向挠曲失高

L/1000

踏步(棍)间距

±5.0

栏杆高度

±5.0

栏杆立柱间距

±10.0

五、钢构件预拼装工程

1)、预装前准备工作要求:

①、预拼装平台:

预拼装所用的支承凳或平台应测量找平,在承接预拼装构件时不发生变形。

②、预拼装钢构件的质量:

a、预拼装的钢构件应是进行检查和确认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规定的允许偏差之内。

b、需预拼装的相同构件应是可随机抽装。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①、预拼装应有适当的工具和胎具(如定位器、夹具胎架等),以保证预拼装有足够的精确度。

②、拼装时不应使用大锤锤击,检查预拼装质量时应拆除全部临时固定和拉紧装置。

③、试孔器:

预拼装时所有连接板都应装上,螺栓连接的多层板叠,应夹紧并采用试孔器进行检查。

通过率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

④、标识:

预拼装检查合格后,应根据预拼装结构标注中心线、控制基准线标记、必要时应置定位器。

⑤、钢构件预拼装的允许偏差(mm)见下表:

构件类型

项目

允许偏差

多节柱

预拼装单元总长

±5.0

预拼装单元弯曲失高

L/1500,且不应大于10.0

接口错边

2.0

预拼装单元柱身扭曲

h/200,且不应大于5.0

顶紧面至任一牛腿距离

±2.0

梁、桁架

跨度最外端安装孔或两端支承面

最外侧距离

+5.0

-10.0

接口截面错位

2.0

拱度

设计要求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