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200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50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docx

汕头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一)宏观背景

1.我国加入WTO

我国于2001年11月11日在多哈签署入世文件,标志着我国正式加入全球化贸易组织。

根据协议,2004年12月11日,中国将全面开发商业市场,外资在商贸领域的经营地域范围、股权构成以及经营规模等均不受任何限制。

可以肯定加入WTO将会给汕头带来继1861年开埠、1981年创办经济特区两次开放之后的新一轮开放浪潮。

这将是一次更加自觉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2.国家对商贸业发展的逐步重视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1年下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易[2001]789号)文件。

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又于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文件,商务部建设部于2004年初下发《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商务部于2004年下发《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这充分表现了国家对商贸业发展的重视。

伴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运行体系,国际经济对中国发展影响越来越大,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商业经济改革的需要,国民经济将进行不断的调整,从农业生产到第三产业,从劳动就业到高技术人才培养,从扩大内需到开发西部,从发展高新技术到执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这一系列改革与调整都将直接影响到汕头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汕头商贸业的发展前景。

3.“十五”计划的执行与“十一五”计划的编制

今年是执行“十五”计划的第四年,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同时国家、省、市均在逐步展开“十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

“十五”计划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远期发展“第二步走”战略能否成功,“十五”计划中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计划的编制在充分考虑“十五”计划执行的前提下,以更为积极、务实的态度面向新的环境和建设,这无疑将会对商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中观背景

1.广东省、汕头市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

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广东省城市化发展进程,要求各地拿出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

汕头市已于2004年11月19日召开了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推出了《汕头市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措施》以及《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会议认为:

汕头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特区优势和侨乡优势,致力发展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大流通,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将汕头建设成为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强化城乡功能为核心,以强化资金筹措为保障,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城镇化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联动和产业升级,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汕头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对城市在人口、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广东省东翼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带动广东省东翼地区经济发展。

2.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

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全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作为特区城市的汕头计划将在200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将涉及到城市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必将对社会经济的载体—城市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3.珠三角地区城市迅速崛起,辐射能力加强。

伴随着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东莞市、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城市的迅速崛起,对外辐射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影响到广东省各个地区,城市之间竞争与协作将始终存在于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之中。

商贸业的辐射和竞争也在所难免,这均对汕头的商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汕头商贸业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微观背景

1.汕头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

汕头市委、市政府以将汕头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强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汕头社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汕头在未来的时间里,必须在三次产业的发展均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作为经济强市必须以“工业强市”作为首要的发展策略,作大做强工业产业和工业企业;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则必须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建设,充分发挥汕头传统的商贸优势,逐步将汕头建设成为区域产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中心。

2.汕头市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构想

为着眼未来,汕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汕头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将构建三条经济带,即构筑东延城市经济带、南拓的工业经济带和南滨路西延的生态经济带。

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设想,将为汕头未来的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3.汕头市良好的商贸传统优势

汕头是以港口为基础,依赖商贸逐渐成长起来的城市,商业贸易历来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1861年汕头开埠而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家纷至沓来,争相在此开洋行,设领事馆。

外轮往来的增加,通过汕头港加强了潮汕平原的土特产品与东南亚各国的大米以及我国北方各港口的干果杂货的贸易往来,成为我国沿海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人口也增加到6万人。

随后市政厅的设立,进一步推动港口和城市迅猛发展。

1936年出入港船只4000多艘,港口吞吐量675万吨,仅次于上海、广州,成为沿海第三大港。

贸易和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商业贸易仍然相当地发达,1998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为484.67亿元,占整个粤东地区销售总额的49%,也远超出同类城市——厦门市的108.69亿元。

同年,汕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1.61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0.58%,占粤东地区进出口总额的87%,略低于厦门市的32.92亿美元。

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0.53亿元,占整个粤东地区销售总额的44.8%,同年汕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8.91亿美元,占粤东地区进出口总额的56.81%。

二、汕头市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及定位

(一)汕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经济全球化:

紧握“后发”优势

全球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是一个阶段性、逐步提升的过程,第一轮是低层面的“三来一补”加工业,珠三角曾为其主要接纳地;第二轮是规模制造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大量的跨国公司相中了长三角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力资源,促发了长三角的崛起。

第三轮是装备制造业、重型机械制造业以及石化、能源等大工业的转移,目前正在进行中。

紧随其后的第四轮将是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这已经在中国的首位城市北京、上海等地出现。

第五轮则会迎来大规模的资本、企业并购以及产业本地化的高潮。

从产业转移的环节看,中国总体上正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第二、第三轮高潮,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资本还将进行多轮产业转移。

从产业转移的来源来看,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普遍升级和调整,除了欧美等国,来自日本以及韩国、台湾等“四小龙”地区的大规模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将进入新的高峰期,中国在未来20年内,依然是最受国际资本青睐的地区之一。

从国际资本转移的角度看,汕头的发展前景依然良好。

从深层次分析,汕头以前未能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其根本原因并非是外部环境欠佳(汕头拥有适宜多种产业发展的绝佳区位),而是由于内部体制与环境的症结。

汕头虽然失去了第一、第二轮产业转移的机遇,但它不必重复珠三角、长三角走过的路程,只要定位准确、主动出击,就能在即将到来的第三、第四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大有作为。

2.东南亚经济复苏:

重启“人缘”优势

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经济已经开始快速复苏,世界银行相信,东南亚将再度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经历金融风暴洗礼之后的东南亚,集体走向复兴已经不再是梦。

东南亚国家是潮汕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与汕头之间有着密切的经贸及人员联系。

东南亚经济复苏必将对汕头经济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

唤醒“地缘”优势

台湾海峡隔不断两岸的经济联系,只要台海不燃起战火,两岸的经贸往来就不会中断,也就存在着两岸直航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如果台湾仍以高雄为试点三通港,那么汕头港就不失为—个合适的对应三通港:

(1)汕头市是广东省最靠近台湾地区的港口城市。

(2)历史上潮汕人多次大量移民台湾,汕头与高雄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人文关系。

(3)汕头开放早,市场经济程度较高,使试点三通更具有示范效应。

(4)汕头港腹地广阔、交通便利,对台直航货源、客源充足。

目前,仅广东的台资企业就达1.5万家,占全国台资企业的1/3,从汕头往来两岸可以成为最便捷的通道。

因此,这种台海局势不确定性也是汕头未来发展的一个潜在机遇。

4.新的发展要求:

回归更大区域的中心城市

正如中国整体所处的环境一样,汕头正面临着一个新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发展良机。

国家、大区域的发展也为汕头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2.12002年粤东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城市

GDP

(亿元)

人均GDP

(元)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汕头

483.16

10268

108.12

240.53

28.91

15820

梅州

204.69

4200

63.11

81.54

2.12

12721

汕尾

168.67

6749

45.96

102.87

4.58

13150

潮州

215.22

8698

39.41

74.10

9.31

10513

揭阳

442.09

7597

78.66

148.66

5.97

20162

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线,中国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需要东南沿海加快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从而在全国空间经济格局中起到更大、更强的带动作用。

汕头地处东南沿海的中部,在经济实力上却处于“波谷”。

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宏观层面看,迫切要求汕头快速崛起,担当起闽粤赣区域中心的重任。

从广东省域内部看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西两翼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制订了《广东省东西两翼发展规划》,对汕头的发展和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粤东五市目前经济发展实力差距不大,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总体提升,粤东地区必然需要一个“领头羊”。

作为特区城市,广东省对汕头提出了“粤东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求。

汕头无论从规模、经济实力、社会期望等各方面都应争当“东西两翼发展”的排头兵。

汕头行政区划的扩大,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汕头城市增长空间的扩大,更意味着汕头产业、功能、地位全面提升的重大机遇,也昭示着广东省对汕头再度崛起的期望。

从与珠三角的关系看,如何把握珠三角产业与空间重组的时空差,则必须是汕头积极作为的,这样的机遇若不能很好把握,则会很快随着珠三角的“大换血”而湮灭于无形。

重大机遇的来临,对汕头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汕头必须在更大的区域中扮演中心城市的角色,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寻找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实现沉睡多年的抱负与理想。

(二)汕头市目前面临的困境

1998年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0年前后诚信危机等因素影响,汕头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回落,城市发展进入低潮期。

21世纪的前两年,是中国发展形势突飞猛进的两年,与同期其他城市快速发展相比,汕头GDP的增长速度却逐年下降,在2001年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汕头自开埠至今,城市发展已经历了两次兴起与衰落。

每一次,汕头都因为外部赋予的独特经济发展优势而迅速崛起,一旦这种优势惠及其他地区,汕头就面临着衰落的危机。

很明显,空投而来的机遇并没有在汕头扎根发芽,没有转化成自身内在的优势。

目前,汕头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探底回升”的阶段,汕头应当从等待机遇降临转为主动抓住机遇,甚至创造机遇,为城市发展的第三次兴起做好准备。

从国内近年发展的趋势来看,城市在广域区域的地位作用,将成为城市自身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而城市地位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腹地的竞争。

粤东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传统上一直是汕头市的直接经济腹地,但近年来汕头市在与周边各中心城市的激烈竞争中已经渐渐处于劣势,作为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地理区位上,汕头北有厦门,南有广州、深圳,无不虎视眈眈地盯着粤东五市,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腹地;

在行政区划上,潮州、揭阳先后成立地级市,汕头的行政范围和经济实力遭到极大的肢解,而且又平添了新的竞争对手;

在综合实力序列中,汕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原腹地内的各城市也均跃跃欲动。

粤东地区交通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一方面使粤东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将汕头市的可影响范围延伸至广大内陆地区;但另一方面,粤东各城市与珠江三角洲的联系也日趋紧密,尤其是梅州与广州、福州,汕尾与深圳、广州,这将加速珠江三角洲及闽南地区极化作用的发挥,首先使梅洲、汕尾这些粤东外围地区成为各中心城市共同争夺的势力范围。

汕头与这些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更加直接和激烈。

目前,揭阳的市域经济总量已与汕头相差不远,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汕头,而潮州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一直高于汕头,据统计2004年1-11月,潮州市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在全省位列第六位;随着汕揭梅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潮汕国际机场的落户,加上揭阳直接毗邻梅州、汕尾两市,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更为紧密,揭阳具有成为联系粤东沿海与内陆腹地重要枢纽的趋势,区域地位日益强化,客观上已与汕头构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汕头如果再不迅速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将有不断被边缘化,甚至被腹地化的危险。

●粤东龙头经受挑战

虽然目前汕头的主要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均居粤东各市首位,但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却略逊于揭阳,揭阳的经济总量也已逼近了汕头。

在粤东经济区中,汕头的整体经济优势和中心地位虽然目前还存在,但越来越受到来自于其他城市的挑战。

●三省交界的中心名不符实

闽粤赣经济协作区包括广东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汕尾,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江西的赣州、抚州、鹰潭等13地市。

汕头市作为闽粤赣经济协作区双中心之一,其表现已经差强人意。

同时必须注意到,闽西南核心都市圈中厦-漳-泉的经济实力远远强于粤东地区的汕-潮-揭,特别是近年来泉州的迅速崛起。

汕头市目前凭借地理和交通的优势以及原有的经济基础尚能维持闽粤赣经济协作区“双核心”的经济格局,一旦闽西南与内陆地区的交通联系改善,则很可能演化成“闽西南—粤东—赣南”的梯度结构,届时汕头在闽粤赣经济协作区中的中心地位也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表2.22002年闽粤赣经济协作区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城市

GDP(亿元)

人均GDP(元)

出口总值(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厦门

648.36

47270

87.94

11.9

215.07

漳州

534.7

11749

7.78

7.14

177.85

泉州

1223.06

16650

15.35

8.21

416.65

龙岩

257.86

8944

0.5

0.3

64.47

三明

286.57

10679

1.18

0.61

109.24

汕头

483.16

10268

15.70

1.58

240.53

潮州

215.22

8698

8.12

1.05

74.10

揭阳

442.09

7597

4.43

2.02

148.66

梅州

204.69

4200

1.59

1.27

81.54

汕尾

168.67

6749

2.41

1.32

102.87

赣州

309.17

3880

0.85

2.12

109.51

抚州

149.20

4017

0.06

0.74

75.49

鹰潭

65.67

6221

0.34

0.14

22.43

资料来源:

广东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江西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福建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广东次中心作用未来充分发挥

2002版的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

汕头要成为广东省的次中心城市。

从表中可以看到,目前汕头市GDP在全省21地市中排第8位,人均GDP则排到了第10位,综合竞争力仅排第13位,与珠三角城市的差距相当大。

如果说汕头目前是广东省仅次于珠三角城市群的次中心,那也更多地是基于区位优势而非经济实力的考虑。

汕头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东省次中心城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表2.3广东省十三地市综合竞争力排名(2003年)

城市

综合

增长率

排名

综合

生产率

排名

综合

就业机会

排名

综合市场占有率

排名

综合人均收入水平排名

综合

竞争力

排名

深圳

2

1

1

1

2

1

广州

5

4

2

2

1

2

佛山

7

2

3

3

4

3

东莞

1

5

12

4

11

4

中山

4

3

7

5

5

5

珠海

6

7

7

6

3

6

惠州

3

6

12

7

6

7

韶关

8

10

7

10

8

8

湛江

10

8

5

8

9

9

梅州

9

13

4

13

10

10

肇庆

12

10

10

11

12

11

揭阳

11

12

10

12

13

12

汕头

13

9

5

9

7

13

资料来源: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三)汕头市城市整体定位

1.区域中心城市

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汕头都有辐射周边城市的义务,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是汕头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不同的腹地类型,汕头的区域中心职能可在不同层次上展开:

●紧密型腹地(汕潮揭)的综合性中心

潮汕地区三个城市(汕头、潮州、揭阳)历来是支持汕头经济发展的直接腹地,在这一地区,汕头应当继续担当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性中心的职能。

它应当具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中心、现代化文化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功能。

在这一地区,汕头受到揭阳的挑战,但汕头有综合实力、区位条件等优势,同时在社会心理和社会期望方面也略胜一筹。

●拓展型腹地(梅州、汕尾)的经济中心

粤东的梅州和汕尾曾一度是汕头的间接腹地,但珠三角的崛起使汕头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

与珠三角城市相比,汕头的优势在于传统文化和交通便捷。

因此,汕头应该积极拓展在这一地区的服务领域,在包括商业贸易、物流仓储、港口运输等方面发挥区域性经济中心职能。

●争夺型腹地(江西赣州、粤北韶关、河源等山区)的对外贸易中心

闽粤赣经济协作区的赣南部分及其外围地区是汕头重要的内陆腹地,汕头应该成为它们的对外贸易港口和货物集散地。

该地区的另一重要港口厦门,是汕头的重要战略竞争对手。

与汕头相比,汕头通过广梅汕铁路与京九大动脉的联系更为便捷,至少在争夺此内陆腹地时占有一定先机。

近期内,汕头应首先成为紧密型腹地和拓展型腹地的区域中心;中期争取成为争夺型腹地的区域中心;在远期,可以考虑汕头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物流中心的可能性,当然,这要建立在近期和中期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上。

2.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

港口、商贸及海运在汕头市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汕头港已被国家交通部列为全国沿海20个枢纽港之一,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口岸。

目前汕头市拥有港口泊位81个(500吨级以上),货物吞吐量1191.3万吨,集装箱11.54万标箱,分别占其吞吐能力的52%、16%。

汕头港面向南海,位于太平洋西海岸国际航线和我国南北航线航运之要冲,具备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条件,有良好的城市依托以及腹地经济的发展潜力,在中国沿海港口群布局中,汕头港属于我国东南沿海组合港区,该港区主要由汕头港和厦门港组成,港群腹地范围包括浙南、赣东南、粤东、福建,目前正处于形成阶段,港口吞吐能力在沿海7个组合港区中还处于较弱位置。

表2.4中国沿海7个港口组合区

组合区名称

枢纽港

腹地范围

发展阶段

东北沿海

大连港

东北、内蒙东部

大体形成

华北沿海

天津港

华北中北地区、西北东北地区

大体形成

黄淮沿海

青岛港

华北南部、秦岭以北

在形成中

华东沿海

上海港

长江沿线、长江流域、

大体形成

东南沿海

汕头港(厦门港)

浙南、赣东南、粤东、福建

刚开始起步

华南沿海

广州港(深圳港、香港)

广东中北部、赣西、湘南、广西东北部

大体形成

西南沿海

湛江港

西南大部、广西大部、粤西

刚开始起步

资料来源:

《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

汕头港是粤东、闽西南、赣南的水陆交通枢纽,地理位置重要,陆路交通畅通,内河集疏运条件优越,但汕头港存在整体效益不高,深水泊位不足,最大靠泊能力3.5万吨,港口布局分散,规模效益不突出。

近几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低、港口自身服务成本过高的影响,汕头港的吞吐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外贸石油、钢铁、木材、化工原料吞吐量有较大幅度下降,集装箱被广州、深圳分流较为严重,使汕头主枢钮港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以粤东以及闽粤赣地区为腹地,将汕头港建设成为以能源、外贸运输为主,客货运兼有的综合性商港;顺应国际海运趋势,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港口服务业和港口工业;以对台直航为契机,中远期发展区域性中转港口。

●重振汕头港,发展成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的关键是要扩大并建立汕头港经济腹地。

以京九和广梅汕铁路沿线为重点,积极拓展并扩大粤东及其以北地区腹地范围,将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汕头港的繁荣密切联系在一起;提升汕头港服务水准,保持稳定货物运输量。

●优化港口布局,停止中小泊位建设,通过用地置换,搬迁梅溪河两岸大部分企业码头,调整西堤港区的使用功能;配套建设珠池、马山港区,对航道进一步整治,提高过港船舶吨位,提升港口规模效益和生产效率;重点建设广澳港区成为综合性大型深水中转枢纽港区;远景开发南澳烟墩港区。

3.适宜生活居住和发展创业的园林滨海城市

建设园林滨海城市体现了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变,也是城市环境提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通过园林滨海城市的建设,将使汕头市区成为沿海最适宜居住与创业的城市之一。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在绿化人均指标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绿化的特色和质量。

逐步优化城市公共绿地的空间格局,突出亚热带滨海城市特色。

●加强生态绿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山体的开挖,恢复桑浦山、南岸笔架山破坏山体的植被。

规划牛田洋湿地生态保护区和外砂河口的红树林保护区。

●加快滨海滨河绿地的规划建设,以梅溪河的岸线整治为突破口,逐步整治濠江、大港河、西港河、新津河两岸的绿化。

内海岸线结合中心区南北两岸的开发建设和旧城的改造,加强滨水区的绿化。

●通过道路绿化,特别是城市步行系统的绿化,推行绿色交通工程。

将金砂路、金凤路、中山东路、泰山路、海滨路、南滨路规划建设为富有特色的林荫大道。

三、汕头商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

(一)汕头市商贸业发展历程

汕头市产业结构变动的轨迹与汕头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基本是相适应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三次产业的结构也在逐渐改善;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产业发展的规律分析,从产业结构来看:

当第一产业比重小于20%,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