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150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docx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

发展基本均衡区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

2015年6月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电白社会和谐

——茂名市电白区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自评报告

近年来,电白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政府主导、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全区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坚持以教育强镇(街)、教育强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大格局,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学校的需求,促进了电白社会和谐发展。

根据《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9〕26号)文件精神,我区对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的评估标准,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经济和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北靠高州、阳春,东连阳西,西接茂南区、吴川市,南濒南海,2014年撤县设区,现域面积2227.67平方公里,下辖21个乡镇(街),359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167万多人。

电白区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中国水产养殖之乡”、“广东省水果之乡”、“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先进县”、“渔业生产先进县”、“‘两基’教育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等殊荣。

近年来,电白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突出成绩,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516.7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4亿元,是粤东西北第二个财政预算收入超20亿的县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982.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70.5元。

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84所,其中初级中学24所(含企业办学2所)、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初中部)5所、小学149所(含企业办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另外,小学教学点272个。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校学生177612人,其中小学112187人,初中65351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74人。

目前,在全区义务教育学生中,有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5940人,留守儿童25264人。

小学毛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三残”儿童少年毛入学率97.3%。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职工12534人,其中小学教职工762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职工490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我区自2012年作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重大决策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教育创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到2015年6月份,全区已有17个镇(街)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现全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大跨越,有效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科学协调发展。

二、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全区现有小学154所(含一贯制学校小学部5所),初中学校34所(含一贯制学校初中部5所,完全中学初中部5所)。

对照标准自查,小学、初中综合情况均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对照标准自查,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分别是0.55893、0.34967,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具体情况如下表: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生均图书册数

师生比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

教师数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综合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小学

全区

平均值

6.4921

13.72678

872.62737

6.98674

24.73647

0.06973

0.06247

0.04915

115.59385

差异系数

0.6966

0.68871

0.47962

0.66252

0.30328

0.5089

0.50966

0.62211

0.55893

中学

全区

平均值

4.84722

9.75965

1109.74284

8.72419

27.61025

0.07045

0.04991

0.03606

145.10507

差异系数

0.36715

0.40511

0.32956

0.40656

0.25881

0.26515

0.34556

0.41949

0.34967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1、保障入学机会均等。

(1)高度重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我区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切实纳入全区义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每年制订的招生方案都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纳入招生计划,按照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要求,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想方设法增加公办学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实现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的齐驱并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

近三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分别为:

8497人、6890人、5940人,其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学生分别为:

5866人、5222人、5133人,就读比例分别为:

69.04%、75.79%、86.4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逐年提高。

(2)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

我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制订了《电白区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建设方案》(电府办[2012]11号)等,把杨梅小学和羊角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扩建为外出务工子弟学校市级示范点,每镇建起1所以上规模较大的寄宿学校,保障留守儿童能受到正常的良好教育。

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留守儿童“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

区团委组织多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开展亲情关爱、扶贫助困、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各镇还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室、乡村图书馆、镇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创建“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各种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3)着力解决“三残”少年儿童关爱教育。

我区把特殊教育纳入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构建满足特殊儿童健康平等发展的特殊教育体系。

我区严格执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12〕8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随班就读保障体制。

我区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方式:

一是到电白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二是随班就读。

我区于2010年把原电白县教师进修学校改建成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该校占地面积20000㎡,建筑面积3450㎡。

配有律动室、图书室、电脑室、康复室等,建有标准的运动场,每个教室配有电视和DVD机,可满足学生的学习、康复训练和住宿要求。

全区19个镇(街道)中心小学均建有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构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康复教育和训练,基本满足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2014-2015学年度,我区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7.3%。

(4)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我区全面落实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的要求,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级中学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2013年、2014年电白一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为30%、30%、40%。

(5)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印发《关于做好电白区2014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电教通[2014]114号)和《电白区2014年秋季水东地区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安排办法》(电教通[2014]8号),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出现各种违规办学的行为。

2、完善保障机制。

(1)强化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先后出台了《电白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振兴电白教育行动纲要》、《中共茂名市电白区委、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决定》、《电白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电办发[2011]73号)、《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视察调研,现场办公,为学校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区人大、政协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学校视察,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在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由区委书记、区长和镇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成立区、镇两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落实了区、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责任,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的领导。

(2)健全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级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茂名市《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本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依时足额发放。

把各类教育经费进预算,切实做到“三个增长”。

2012-2014年度全区教育财政拨款分别是130944万元、154467万元、182423万元,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42%、17.96%、18.10%;全区财政性收入分别是:

134235万元、155270万元、178345万元,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40.96%、15.67%、14.86%,实现三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011-2014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2748元、3275元、4505元、7081元;初中分别为2826元、4407元、5237元、7757元,实现在校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2011-2014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565元、983元、1319元、2967元;初中分别为757元、1418元、1817元、3486元,实现在校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与此同时,积极发动知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办学,已接受捐赠资金近8400多万元。

从而有效保障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的实施。

(3)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机制。

近几年来,我区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结合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育创强工程的实施,大力创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不断完善校园、校舍、功能场室、设备设施、运动场地等硬件设施和各类教育装备配置,为我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区严格执行《关于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的通知》(粤财教〔2013〕28号)精神,按标准核拨了公用经费。

2012年至2014年,全区新增教育经费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累计投入资金90213万元用于“校安工程”和维修校舍设施。

(4)规范使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

我区农村税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比例达到52.5%,符合省的核定比例。

2012至2014年市财政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每年为3393万元,每年农村税费改革及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均全额用于义务教育。

(5)特殊教育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我区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74人,在区内随班就读的“三残”儿童少年176人,其运作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年度公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断完善特教班师资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2014年我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小学生为7600--9500元、初中生为12800-15500元,是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8到10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根据省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人发[2009]59号),我区出台了《电白县中小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政策文件,全区中小学在职在编工作人员,从2011年1月起实施绩效工资,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

2014年我区公务员年平均工资为54804元,教师年平均工资为56496元,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乡镇教师实行农村任教津贴和山区教师补贴,每位教师享受每月460至1300元不等,2014年农村教师月人均工资为5015元,城镇教师月人均工资为4266元,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城区教师工资。

(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

我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变化等情况,科学合理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通过公开招聘、转岗培训等形式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2012年以来,我区共面向社会招聘492名教师,其中分配到农村中小学补充紧缺学科教师202名。

2014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任教师11944人,均100%具备教师资格。

其中小学专任教师7607人,初中专任教师4337人,专任教师对口比例达95%以上。

教师学科配备合理,美术、音乐、体育的专任教师共1334人,其中,有280多名专业不对口的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已能满足学科教学需要。

目前,小学师生比为1:

14.7,初中师生比为1:

15.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编制标准。

(3)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落实教师培训经费。

2013年,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实施细则》,我区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全面组织实施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等培训项目,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5号)的文件精神,全区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2014年度,区级财政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6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达1397.3万元。

(4)建立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我区出台了《电白区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聘任和轮岗交流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教师支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实行城区学校中层领导、名优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和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交流,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近三年,全区中小学校长轮换达到144人,中层干部65人,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达到723人,促进了优质师资的交流共享。

同时,我区多所学校参与省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建立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制度,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差距,逐步推进城镇学校管理力量向农村学校辐射,增强农村或薄弱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城乡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5)加强师资培训,力促优质师资校际均衡配置。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我区不断加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力促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均衡合理配置。

对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行定期校际交流。

一是从城镇优质学校中选派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充实教研力量;二是积极开展镇域内校际间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三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组织全区中青年教师开展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和送教下乡。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城乡教师工作作风的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我区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协调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目标。

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03人(含学科带头人180人)。

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配置基本均衡。

4、强化管理、提升质量。

(1)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教学计划。

全区中小学校严格执行《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积极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促进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大课间特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

(2)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07]63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粤教基〔2010〕15号)文件精神。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各年级实行常态编班,学校不设重点班、实验班。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目前全区中小学100%满足地段学生需求。

(3)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我区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我区按照广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重申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通知》,大力治理违规补课问题。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行常态编班,没有分或变相分重点班。

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每天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

坚持科研兴教、课改促教,真正做到“减负提质”,确保全区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4)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指标成果。

我区把抓好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在校巩固率和体质健康合格率作为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的要求以上。

2012至2014年达标情况为:

小学毛入学率分别为100%、100%、100%,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0%、100%、100%;小学教育巩固率分别为100%、100%、100%;初中教育巩固率分别为93.00%、93.00%、95.92%。

2014年,全区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1%,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3%,其中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75.3%以上。

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均达到100%。

三、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加大力度,科学调整学校布局。

近年来,我区以学校布局调整为突破口,根据农村学校生源和交通安全的情况,制定出台了《印发电白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电白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3-2015年)》,统筹资源配置,坚持把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支点。

全区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高小相对集中、初小就近入学”办学布局总体原则,各镇认真执行“撤小、合近、扶弱、提质”的原则进行布局调整。

目前,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合理,保留小学149所、教学点272个、初级中学24所、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初中部)5所。

布局调整以来,全区没有出现上学难、上学贵、上学险等问题。

2.加大投入,完善学校基本建设。

结合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按照“调整、扩充、优化、提高”的思路,2012以来,我区共投入13.7亿元用于学校基本建设。

其中投入11.7亿元,新建校舍208栋,共48.5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284栋,共39.73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31个,改造运动场77个;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校园绿化、美化、硬底化和文化建设;从2010年起,我区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利用电白进修学校场地按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改建成电白区特殊教育学校。

我区各镇(街)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全面配置各学校功能场室和设施设备,投入2亿多元充实图书、仪器装备。

我区启动教育信息“校校通”工程,实现完小以上学校100%光纤接入,安装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添置了多媒体教学平台679套,交互式一体机664台,多功能电教室57间,小学计算机室128间,中学计算机室93间,中小学校园网43个,教师办公电脑1777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99间,中小学音乐室99间,中小学美术室81间,理化生实验室110间,中小学教学仪器150套,校园智能广播系统75套。

另配备图书489.3351万册。

随着教育基本建设的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实现“质”的变化,全区各义务教育学校都已创建成为标准化学校,使20多万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二)实施“强师兴教”工程,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坚持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

一是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竞争性选拔任用机制。

自2012年来,我区对全区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缺额)实行竞争上岗,对中小学校长优胜劣汰、交流轮岗,三年来共调整和交流校长、中层干部共209人,有32名青年骨干教师通过竞岗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使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配置更加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2015年,我区出台《茂名市电白区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库建设方案》在全区范围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

二是合理配置师资。

三年来先后招聘教师202名,安排到边远山区农村学校,充实优化师资队伍,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

三是狠抓中小学教师培训。

区政府每年安排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2012年,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教育局组织600多名小学英语、初中英语和数学骨干教师,参加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远程培训,该学院网络培训的课程资源库还向参训教师终身免费开放,为其长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

2013年我区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省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利用暑假对全区830名英语科教师进行封闭式全员培训;成立电白区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基地”,聘请北京名师田玉和李胜利为语文老师作“写作教学”和“快速阅读教学”专题培训,参加培训的小学骨干老师300多人,中学200多人。

区教研室多次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茂名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和教学研讨会。

四是实施城乡学校教师结对帮扶。

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派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从农村学校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三年来区内教师校际交流人数共2268人。

(三)完善扶贫助学制度,解决弱势群体读书难问题。

多年来,我区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始终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为目标,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积极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补助水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效地解决了弱势群体读书难问题。

2012-2014年,我区特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均为23870名,生活补助金额均为6564700元。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电白香港湾仔学校”、“谢申基金”以及知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助学活动。

电白香港湾仔学校创办于2000年10月,由香港湾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