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949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docx

教育学考试资料整理按照题型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P4-5:

“教育学”基本上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属于一级学科;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该课程也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而有所不同。

2、教育P36,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者P38,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4、受教育者P38,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5、教育影响P38,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学校教育P38: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学校P66,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8、学制P67,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9、管理P85,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

10、学校文化P76,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11、学校管理P86,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12、儿童个体发展P116,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13、主体性P123,从结构出发,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

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主体性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

(重点是学生主体性,不过老师没有给出相应答案,需要自己去书上找)

14、教师P12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教师地位P132,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16、教师培训P150,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17、教师考核P152,教师的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18、教育机智P138,教育机智,就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19、教育目的P15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0、人的全面发展P169,“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

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1、德育P182,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2、智育P192,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23、美育P206,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24、体育P200,体育是指以发展、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与体能的活动。

狭义的体育指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25、教育美育P214,所谓“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26、德育的教育性功能P186,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

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27、课程P218,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28、课程计划(教学计划)P233,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9、教学大纲(课程标准)P234,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30、教科书P234,教科书(课本):

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31、课程设计P242,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32、教学P25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33、教学模式P261,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34、教学原则P264,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5、教学组织形式P278,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36、复式教学P284,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37、教学方法P286,教育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38、讲授法P287,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9、非指导性教学法P298,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这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

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40、发现教学P292,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41、教学手段P299,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42、学生集体P311,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学生集体是经过专门组织的、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学生联合体。

43、班级P320,班级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44、班主任P333,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45、学校咨询与辅导P341,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46、学生申诉制度P424,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或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47、教师申诉制度P424,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48、法律救济P423,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49、学校事故P414,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以及虽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50、法律责任P404,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在法律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是由于违反教育法规定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

51、教育国家化P393,19世纪下半叶,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

这样一种趋势,在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的国家化。

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P9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第三,从方法论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是什么?

P13

首先,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其次,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次,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P19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

4、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P25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5、当代教育学有哪些特征?

P21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P16(杜威)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7、如何理解教育的概念?

P36

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是两个耦合的过程:

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8、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P38-39

学校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若是简答题,则加上三个要素的名词解释的内容既可。

9、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哪些?

P41-43

第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的观点)

第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奇元的学说)

第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批判生物起源说)

第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唯一正确的观点)

10、简述劳动起源说的基本观点。

P44

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五,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11、现代教育有哪些特征?

P62-65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12、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P46-61

(1)原始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水平低。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奴隶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4)资本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

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5)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共同的地方在于两者都要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完备而灵活的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水平,等等。

不同的地方表现在: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13、简述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学校与企业的区别)P73-75

学校与企业相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设置目的不同。

(2)手段不同。

(3)与政府关系不同。

(4)产出不同。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具体地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3)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14、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P81-82

学校制度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传统、仪式和规章三类。

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

学校传统的形成受学生文化的影响较大,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

表现在学业方面有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表现在体育运动方面有运动会、体育比赛的各种仪式;其他还有升旗仪式、周会、校训、校歌等。

学校仪式一般是在学校的要求下产生,受教师文化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

如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等。

学校规章的制定者一般是办学者或教师,代表他们的意愿和办学理念。

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

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15、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P94-96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16、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99

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

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17、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任务)P101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18、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任务)P103-104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

(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

(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

同时为国家积极发现和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

(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等。

★★19、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P104—106

(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

(1)一般性指导。

(2)针对性指导。

(3)分类指导。

(4)个别指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互访。

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

(2)家长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既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也对家长进行教育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3)家长委员会。

代表家长配合学校。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有: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20、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P92-93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21、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P93-94

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22、简述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影响。

P107-111

一、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等。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重视教师权威和书本知识、学校纪律的等特点,此外,“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三、辐合论

辐合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

这种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23、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P111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这一自我调节过程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健全的神经系统。

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这三者之间,惟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

所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皮亚杰非常重视儿童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它在儿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他清楚地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

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4、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P112

杜威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

从儿童的发展取决于儿童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这一角度出发,杜威又把儿童的发展看作是其经验的改组和改造过程,他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的儿童发展观在注重儿童作为发展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

他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育活动,尽量去除教育过程中各种脱离生活、脱离儿童需求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其他可能会对儿童发展产生阻碍的各种因素,让儿童的发展更适合其个性需求、更贴近社会生活。

杜威的这种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语义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5、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P114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