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868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等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等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等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等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docx

《高等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docx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客观题

1.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都不属高等教育范围。

2.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4.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类型。

5.从事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

6.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够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

此外,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7.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

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始于清末,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8.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9.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10.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原则:

价值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

11.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

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开办了阿卡德米学园。

12.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它属学生型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闻名,巴黎大学以神学闻名,萨勒诺大学以医学著名。

13.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借鉴了巴黎大学的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

14.中世纪大学均为单科大学,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学习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

15.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执教许可证是学位的最早形式。

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

16.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

此外,浓厚的宗教色彩。

17.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分为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18.洪堡的大学理念:

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在传统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职能—科学研究。

19.20世纪是世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

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大学的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20.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把大学分为基础学院和大学学院。

后改名为初级学院与高级学院。

21.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初级学院开始提供社区教育。

这是一种非学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

22.社区学院主要功能有:

学历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面向社区的文化功能教育等。

23.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

地区性、开放性、多功能性、流动(灵活)性、实践性。

24.纽曼提出大学的职能是教学,洪堡提出与科研,威斯康星大学提出大学职能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25.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传播知识与专家服务。

26.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27.西汉武帝批准了董仲舒的奏请,创办了太学,旨在培养精通儒家经术的人才。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28.唐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书院。

书院教育至清末已日益官学化,完全沦为科举制的附庸。

29.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目的上凸显人化教化;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课堂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30.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33.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

34.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

35.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36.壬戌学制涉及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影响最大的中小学改革方案是将“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

37.大学理念是大学办学实践中的灵魂性问题。

所谓大学理念,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大学理念含着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38.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

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

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39.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

美国近代大学理念的形成是以模仿柏林大学为开端的。

40.《莫利尔法案》颁布,为社会发展服务成为美国大学独特的理念。

41.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42.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43.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44.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45.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46.高等教育目的,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47.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

导向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78.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48.社会本位论的高教目的观,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49.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

50.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指以人处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51.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主张。

52.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5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内涵:

人的素质的完整、和谐、多方面、自由的发展。

54.大致看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55.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培养人

56.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

高等教育基本功能:

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发展。

57.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三方面:

1,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政治化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58.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59..高等教育的民主参与与社会政治民主化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60.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支持效率和发展进程;

61.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62..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

63.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64.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a,文化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

b,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c,在培养人才方面都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文化的能力,这是实现学校更新文化功能的最根本的方面。

65.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66.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在美国产生。

67.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在赠地学院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康乃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尤其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董仲舒)

68.我国近代大学的创立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69.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的教育,即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的教育,所谓专才教育,是指培养对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的教育。

70.跟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最相关的一对教育范畴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识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需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专业教育也称专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

71.(判断)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

72.所谓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争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73.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时期反对专业化教育通才教育

74.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萌芽专才教育得到强调;1862年,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社会服务职能)

75.社会政治与人文思想环境因素决定着教与学的知识源和知识面

76,人才选拔制度对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77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和人才规格提出不同的要求

78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既大大地开拓了知识领域,同时又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79.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

80.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区别是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81.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以下为英才教育;15%—50%为大众教育;50%以上为普及教育;

82.大众教育包括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普及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

83.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衷有二:

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

84.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85.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要遵循的原则:

①.发展速度要适中

②.以内涵发展为主题提高规模效益;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

不建或少建新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尽量达到合理规模;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发展终身教育

86、内涵:

科学教育是通过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演示方法,引导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

科学教育包括四f个方面:

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87.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和发展人的潜能。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的教育。

人文教育司方面:

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88.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89.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源头,在中世纪以及其后相当一个时期,西方的高等教育主要地表现为人文教育。

90.19世纪,洪堡,柏林大学,他认为传授高深知识是大学的基础,这是一种“纯科学知识“。

91.科学教育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科学教育自身并不能保证人类就一定会将科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的目的;二是科学教育的片面性不仅无助于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以及人内心的不平衡等世界性问题的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矛盾和冲突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92.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93.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94.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

二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国推行民主政治时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内容,表现:

①就学权利平等②教育条件平等③教育过程平等④教育结果平等。

95、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

96.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具体包括:

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判断或选择)

97.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选择):

①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②社会的政治制度③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98、纵观世界各国普通高校学制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99.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从份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

100.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包括 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或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院。

101.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

102.我国学位制度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

103.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两种:

证书制和高考制。

104.多年来我国尝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是:

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105.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阁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位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

106.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107.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状况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力学、龚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12门类。

108.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是指安学习形式的不同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和样式结构,一般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种。

109.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有两种 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

110.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 一体化模式和多样化模式

11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个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前两者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成为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

(判断)

112.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①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命令、拨款、监督和行政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教育活动。

欧洲大陆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可归为此模式,其中以法国为典型。

 ②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所谓分权制,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

的体制。

美国是典型。

③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这是一种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

结合型的代表:

德、日、英。

英国的管理体制与德国和日本不同。

113.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方面:

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及高校。

114.根据世界各国三方力量的不同作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2)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在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是政府和高校之间的缓冲机构。

114、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高校的自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

115.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116.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机构,西方一些学者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机构划分为三种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是以学术权力为主的模式;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英国模式 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

117.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校的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力和指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象征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我国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18.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与过去相比,特点:

①党委领导②校长作为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法律的保障,权利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

③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

119.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120.高等教学计划管理是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校的管理者对教学领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智慧、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121.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时安排等。

122.高校科研管理的任务:

①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②。

服务于人才培养③。

服务于社会

123.高校科研管理的内容:

①科研规划管理②科研项目管理③科研经费管理④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⑤科研档案管理6

124.高校科研管理原则:

①公平合理原则②形成特色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以人为本原则⑤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125.教育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26.按评价功能分类:

①诊断性评价:

在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加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

教育活动进行中的评价③总结性评价:

教育活动或一门学科教学、一个学年结束时所作的评价,目的是评价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或方案的总体效益。

127.高等教育评价是指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选择或判断)

128..高等教育评价主体:

①校内评价体系 ②社会评价体系 ③评价中介机构

129..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

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

130.高效课程评估的内容:

①课程教育目标②教学条件③教学实施过程④教学效果

131..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

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

具体内容为:

①教学内容是否争取、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紧扣大纲、信息是否丰富,重点是否突出。

②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重启发和引导,是否注重深入浅出,,语言是否简明生动,使购注重因材施教,能力培养。

 是否运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学手段。

是否强调互动与沟通。

③上课时教师教师是否认真负责,重视教书育人、遵守教学纪律、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仪表端庄大纲,精神风貌良好,作业批改是否认真等。

④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堂秩序是否良好、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掌握、师生互动是否活跃,学生反映是沟满以来衡量。

第一章绪论

1.《辞海》把高等教育学定义为“教育学的分支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2.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

①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种类型。

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高”(层次上)与“专”(性质上)。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②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

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道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

③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大学生的意志力更为持久、稳固。

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

3.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创立。

1919年《新教育》创刊,蒋梦麟担任主编,专设高等教育编辑组。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潘兆远编写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

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4.确定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原则:

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离事发、比较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

1.中世纪大学:

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从中世纪大学发展的特点看,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并争取到许多特权,形成了社会。

学习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

以辩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各个变得能言善辩。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2.博洛尼亚大学产生于学生大学,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3.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4.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现代大学很多特征都是从此继承而来。

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5.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6.18世纪末期,德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处于欧洲中心地位,柏林大学的建立和洪堡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