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807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docx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

稻茬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综合应用生产技术

(讲稿整理,仅供参考)

1.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概念

1.1小麦高产栽培的概念

小麦高产栽培:

是指在当地生产条件下,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善与提高,使大面积小麦的产量超过当地平均产量水平的15%左右,称之为小麦高产栽培。

如:

当地平均亩产量850斤左右,高产栽培要达到1000斤左右。

1.2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概念

小麦超高产栽培:

简单地说,小麦产量在高产栽培的基础上再提高15%左右,称之为超高产栽培。

如:

当地高产栽培亩产量达到1000斤左右,超高产栽培要达到1150斤左右。

当前的高产栽培亩产量应当达到1000斤以上,超高产栽培亩产量应当介于1200~1300斤。

2.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条件

小麦栽培的冬前生产条件有多项,主要条件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的温光资源条件;二是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的土壤理化条件。

2.1小麦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资源条件

总结近几年小麦高产田的生产情况,可归纳如下:

小麦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

有效积温需要达到100℃左右(2~3叶),光照要达到170小时左右。

有效积温最低不能低于50℃(约1.5叶),光照最少不能少于110小时。

常年,从时间上考虑,淮南约为11月20日之前出苗,淮北约为11月15日以前出苗,小麦越冬前的温光资源一般能够满足高产栽培的要求。

2.2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

根据近几年小麦超高产田的生产情况,可归纳如下:

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

有效积温需要达到220℃左右(4~5叶),光照要达到250小时左右。

有效积温最低不能低于120℃(3叶以上),光照最少不能少于200小时。

常年,从时间上考虑,不管是淮南、还是淮北均需要于11月5日以前出苗,小麦越冬前的温光资源才能满足超高产栽培的要求。

3.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土壤理化条件

3.1土壤主要肥力指标

①耕土壤速效磷含量要达到20mg/kg左右或以上。

②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要达到100mg/kg左右,不低于90mg/kg,不高于120mg/kg。

③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要达到100mg/kg以上。

3.2土壤的土粒结构指标

①土坷垃相对要小,直径3cm以下的较小土坷垃或微小土粒占耕层土体的60%以上。

②能保证土壤的基本墒情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即使在空气RH低于50%的情况下,一周内耕层土壤的RH下降幅度在5%左右,不超过10%。

3.3土壤的水份指标

①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理想指标为耕层土壤RH75%左右,这样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芽和出苗。

②小麦出苗后,根部的土壤墒情能够逐步降至RH65~70%,这样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小麦的根系快速下扎和生长发育。

③小麦出苗后,冬前的生长阶段,遇到中雨以上的天气后,一周内耕层的土壤水分能够降至75%以下,至少不高于80%。

④小麦临近越冬前,耕层土壤水分不低于65%。

⑤小麦越冬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80%左右为宜,但不宜长时间超过85%。

⑥小麦返青拔节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65~70%为宜,应当控制在75%以内。

⑦小麦孕穗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70~75%为宜,应当控制在80%以内。

⑧小麦抽穗及以后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70%左右为宜,应当控制在75%以内。

4.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不利条件

一是茬口晚,二是土壤冷、板、瘦,三是理化状态与整地的矛盾。

4.1茬口晚,冬前积温不足

①品种问题。

由于水稻栽培中追求高产,选用的品种大多数为中熟晚粳品种,生育期大多150~155天。

人工移栽稻,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成熟期约为10月20日前后。

栽培技术不成熟的,成熟期一般要推迟至10月底前后。

②机插稻问题。

因为劳务价格逐步提高,人工移栽稻面积逐步缩小,机插水稻面积逐年增加。

由于机插秧龄短,要与小麦茬做好对接,育秧始期比手插稻育秧始期推迟15天左右。

小麦茬机插稻,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水稻成熟期约为10月25日前后。

栽培技术不成熟的,成熟期一般要推迟至11月5日前后。

③超秧龄移栽问题。

主要因为手插稻经常超龄移栽,机插稻也存在超龄移栽问题,导致水稻收获期推迟,多数年份10月下旬至11月初为收获期,10月底前后为收获高峰期。

④从目前情况看,小麦栽培的冬前积温严重不足,大多低于180℃,有效积温大多低于90℃。

冬前叶龄大多少于3叶。

由于水稻的高产、超高产与品种的关系极大,目前从育种技术上还没有大的突破。

希望能育出既高产优质又能把生育期控制在145天左右的新品种。

4.2土壤冷、板、瘦

①土壤温度难以升高,主要因为土壤的含水量较大,即土壤的热容量较大,体现“冷”。

解决途径:

要加强土壤的水份管理。

②同类型土壤,稻茬田的土壤容重为最大,体现为“板”,热容量就更大(土壤升温慢)。

解决途径:

要加强水稻田水浆管理,特别是生育后期的水浆管理,实现水稻收获时耕层土壤处于适旋期。

③土壤的氧化性较弱,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土壤的化学性质还处于还原性较强的状态下,速效氮的供应能力相对较弱,钾的有效性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幅度下降。

体现为“瘦”。

解决途径:

要增加磷和氮肥的施用量,特别是磷肥。

4.3稻茬种麦前期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容易失墒问题;二是需要保墒问题。

4.31稻茬土壤容易失墒问题

由于多种原因,稻茬田的适旋期往往掌握不到位,导致旋耕质量一般,甚至较差;加上这一时期天气降水较少,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旋耕质量较差的稻茬田,很容易失墒。

解决的途径:

一是通过加强稻田的水浆生产管理,提高土壤的适旋性;二是改进旋耕机械,主要是推广密齿耙,提高碎土性能;三是提高稻草还田生产技术和措施。

从水稻田水浆生产管理到麦子播种:

①水稻生长期间及时晒田、硬板;②9月20日以后,要做到条田沟基本无明水;③9月20日以后,稻田原则上不再上水,不再建立水层,如遇连续无雨天气,可于10月第1候灌跑马水一次;④掌握适时旋耕,及时播种,原墒出苗的,要及时压实;⑤创造补墒的生产条件。

4.32关于稻草还田问题

当前,从小麦的高产栽培来看,稻草还田从总体上说技术还不成熟。

主要理由:

①水稻腾茬太迟,集中于10月底前后;②从温度条件看,大多数田块不能保证耕翻,特别是土质粘重的田块,时间上不能保证灌溉出苗;③采用旋耕方法,走原墒出苗途径,播种深度适合出苗,由于稻草量太多,还田往往又显深度不够,容易形成架空苗。

解决稻草还田的出路:

①提早水稻腾茬时间,要能够集中于10月20前后,就可以实现耕翻和灌溉出苗;②要调整水稻的水浆生产管理措施,要实现早晒田、早硬板;③要种一部分大麦,以调整茬口,实现早育、早栽、早管、早成熟;④应当指出,当前的大部分高产品种,只要水浆管理生产措施到位,机械化水平较高,也是能够解决的。

5.适宜小麦出苗的温湿度条件

5.1温度条件

①小麦出苗的积温约为100℃左右,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8~20℃。

根据我们垦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个温度实际上多在10月中旬到下旬初。

也就是说,在江苏农垦,目前稻茬小麦播种出苗阶段的温度条件并不是最适宜的。

生产要求:

要选择生活力强的种子。

②在江苏沿淮及淮北地区,5cm土温,10月下旬约为16℃左右,11月上旬约为14℃左右,11月中旬约为11℃左右,11月下旬约为7℃左右。

土壤温度很重要,但主要还是决定于气温的高低。

③10月下旬播种,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走原墒出苗的途径,从播种到齐苗,大约需要6天左右;11月上旬播种,从播种到齐苗,大约需要8天左右。

④11月中旬播种,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走原墒出苗的途径,从播种到齐苗,大约需要9天左右;11月下旬播种,从播种到齐苗,大约需要15天左右。

⑤要想方设法满足小麦种子出苗对温度的要求,是秋播整地和灌溉工作中的重要决策。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要力争10月底前后为主播期,最迟于11月15日以前结束秋播工作。

5.2湿度条件

①小麦出苗期,适宜的土壤RH条件为75~80%(也是适旋的指标)。

②整地质量较高的情况下,附加轻压实工作,土壤墒情是能够满足出苗要求的。

当整地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小麦种子所处的环境RH一般不足65%,出苗困难。

③湿度不足,必然延长小麦种子吸水时间,齐苗期大大推迟。

④想方设法满足小麦种子出苗对水分的要求,是秋播整地和灌溉工作中的重要决策。

6.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品种选择

目前的推广品种大多都符合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性状要求。

如:

淮麦20、淮麦22、淮麦25、淮麦25、徐麦29(25、27等)、烟农19、扬麦11(12、16等)、郑麦9023、近几年内的周麦系列和皖麦系列等。

6.1郑麦9023的特点

①郑系×新系杂交选择而成,较耐寒而不耐湿;②播期弹性较好,较耐迟播;③具有稳定的高产穗群,群体的适应性强;④春发恢复力强,穗型大;⑤高产穗群:

亩40万穗左右,单穗结实稳定在36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单穗重1.25~1.3克。

6.2周麦系列

河南周麦系列大穗型品种,均属高产类型,弱春性、偏春性品种可以引种。

如:

周麦22,株高约80厘米,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小上举。

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

亩穗数35万左右,穗粒数约38粒,千粒重约45克。

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抽穗迟。

耐旱性较好,后期耐高温,熟相较好,茎秆弹性好。

还有周麦23、24等。

6.3皖麦系列

安徽省皖麦系列大穗型品种,均属高产类型,弱春性、偏春性品种可以引种。

如:

皖麦56,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茎杆弹性一般;高产超高产亩穗数约35万,每穗43粒,千粒重45克。

还有皖麦52、50、49、19等。

6.4淮麦系列

淮麦穗数偏多,穗粒协调稳定,千粒重较高,容易夺取高产。

如:

淮麦25,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

高产超高产亩穗数35~40万穗,穗粒数约42粒,千粒重43克左右。

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

抽穗期晚,中后期长势较好,后期叶功能期长,有一定耐旱性,耐后期高温,茎秆弹性一般。

6.5徐麦系列

徐麦穗数偏多,穗粒协调好,容易夺取1200斤以上的亩产。

如:

徐麦31,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半硬质。

茎杆弹性好,株高91.8厘米。

高产超高产亩穗35~40万穗,每穗40粒,千粒重45克左右。

6.6烟农19

①以烟系为母本、陕系为父本选择而成,耐寒而不耐湿;②播期弹性较大,基本苗调节度高;③高产穗群较为稳定,具有超高产的穗群能力;④春发恢复力较强,穗型可塑性大;⑤超高产穗群:

亩穗38万左右,单穗结实稳定在4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单穗重1.6克左右,超高产栽培的难度相对较小;⑥合理施用春后肥料。

7.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群体控制目标

7.1基本苗

要根据播种期确定基本苗,基本苗的确定一般要决定于对同品种高产类型田的调查结论。

调查和分析工作并不难,这里强调的是必须以田间调查分析为依据。

总体上说:

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就必须严格控制好小麦各个播种期的基本苗,这是高产的关键条件之一。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总结:

①10月20~25日出苗的,亩基本苗约12万(10~14万);②10月26~10月底出苗的,亩基本苗约为16万(14~18万);③11月1日~5日出苗的,亩基本苗约为20万(18~22万);④11月6日~10日出苗的,亩基本苗约为24万(22~26万);⑤11月中旬出苗的,亩基本苗约为28万(26~30万);⑥11月下旬出苗的,亩基本苗约为32万(30~34万)。

所以要严格控制基本苗,这是高产的关键。

苗不足固然不好,但基本苗多了更难措置,应变手段少。

只要基本苗过多,就失去高产的基础条件。

7.2越冬初期群体指标

下述群体控制指标,适用于小麦播种较早,越冬初期已经形成分蘖,有利于高产攻关的类型田。

从目前的综合性生产技术来看:

以小麦进入越冬初期的茎蘖群体能够满足最佳穗数要求时为适宜。

一般性标准:

当前以高产的大穗型品种为例,凡是11月5日以前出苗的,从概念上说,以茎蘖群体不超过40万为宜。

这里要注意四个问题:

①一般以1叶1心以上的分蘖为计算标准;②对同伸的分蘖,以见1.5叶为准;③对超同伸的分蘖,以见1叶1心为准;④对晚伸的分蘖,或1张叶片以下的,则不能计入。

7.3返青初期群体指标

对于高产栽培田块:

①亩茎蘖数以45万左右为宜,最高不超过50万。

②计算指标同越冬初期。

7.4拔节期群体指标问题

从目前的综合性生产技术来看:

小麦进入拔节期的茎蘖群体以不突破最佳穗数群体的两倍为适宜。

当前以高产的大穗型品种为例,从概念上说,以茎蘖群体70万左右为宜。

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①一般以1.5叶以上的分蘖为计算标准。

②对同伸、超同伸的分蘖,以见1.5叶以上的分蘖为准。

③对晚伸的,或1.5叶以下的,则不计入。

7.5理想穗数群体指标

①当前,大穗型品种,亩穗数以35万左右为宜。

②根据大田调查,每穗平均粒数容易达到45粒左右,或以上的,要严格控制穗数。

③对每穗平均粒数容易达到40粒左右,而难以达到45粒以上的品种,可将亩穗数控制在35~40万之间。

④当前的高产栽培,一般不适宜选择亩穗数40万以上的品种。

8.小麦整地与播种质量

一是整地质量的重要性;二是播种质量的重要性。

8.1整地

目前主要有两类整地方式,即:

长齿旋耕或耕翻整地,密齿耙直接旋耕整地。

8.11长齿旋耕或耕翻整地

①采用长齿旋耕耙直接旋耕;或先耕翻晾垡,墒情适宜时再立即旋耕。

②采用这种整地方式的先决条件,是必须采用灌溉出苗的生产途径。

③采用耕翻方式,不适宜采取原墒出苗的生产途径,风险较大,播种后遇不到阴雨天气,很难全苗。

④特别是采取稻草还田的情况下,适宜耕翻,一定要采用灌溉出苗的生产途径。

⑤同时要采用播种机播种,力求播种深度相对较浅,确保灌溉后及时出苗。

⑥采用这种方式,从播种时间上考虑,要力求安排在11月5日以前(日平温稳定达到13℃以上)。

⑦对于延迟到11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田,不能采取耕翻整地方式。

对于11月5日~15日之间的10天,要看天气条件,主要是气温,如果遇到温度明显高于常年,稳定达到15℃左右,并且近斯无明显寒潮影响,可以实施灌溉出苗。

8.12密齿耙直接旋耕整地

①稻茬不经过耕翻,当土壤10cm土层RH介于75~80%时(不可大于85%,不宜小于75%),直接采用密齿耙旋耕机旋耕整地,这种旋耕机耙齿较短。

②采用这种整地方式的先决条件,必须是采用原墒出苗的生产途径。

③采用这种旋耕方式,不适宜采取灌溉出苗的生产途径,主要因为旋耕层较浅,灌溉后大部分种子处于饱和水分状态下,沟系配套程度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浆种,特别是灌溉后遇阴雨天,很难全苗。

④采取这种整地方式,一定要坚持原墒出苗的生产途径,适宜于11月5日以后的播种,特别适宜于11月15日以后的播种。

⑤采用这种整地方式,要预先侦察土壤的水分含量(简易),对水分可能不足的田块,应当于水稻收获后立即灌跑马水,待墒情适宜时进行旋耕播种。

⑥采用这种整地方式,从播种时间上考虑,要力求土坷垃小一些。

⑦采用这种整地方式,适宜于简化播种,即先撒肥撒种,再旋耕盖种。

⑧采用这种整地方式,由于播种期较迟,应当采取先浸种,再撒种,并立即旋耕盖种,这样能争取提早5天左右出苗,同时有利于全苗。

⑨由于这种整地方式的旋耕层较浅,容易失墒,特别是空气RH较小的情况下,更容易失墒,因此播种后要立即配合压实措施,但不适宜采用大马力拖拉机压实,一般宜选用手扶拖拉机压实。

旋耕播种后,采用手扶拖拉机或畜力拖耙(无耙齿或齿朝上)刮平蹋实。

压力以35~40kg/m2为宜,避免重压。

最好能够采用改进后的压实器(生产上需要这种器械)。

8.2播种

播种有许多方式。

重点讲两种方式,播种机播种,旋耕机旋耕盖种。

8.21长齿旋耕或耕翻整地的播种

①地整好后,采用性能较好的播种机播种。

②播种深度力求较浅,但要做到基本无露籽。

③一边播种,一边开好田间一套沟,这项工作一定要配套,同时进行,确保灌溉后迅速排除田间明水。

④一套沟开好后(要在种子吸水不到种子重量的20%之前完成),立即灌溉,速灌速排。

⑤不可以预先浸种,再播种。

⑥土壤过干的情况下,不可以漫灌,以防漂籽。

适宜于原墒出苗的播种方式:

①当土壤墒情适宜时,立即撒肥撒种(种子预先浸,看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0个小时)。

②可采用无开口器播种机进行田间撒种、撒肥作业。

③肥料、种子撒好后立即旋耕,旋耕后立即压实。

④压实后,再立即进行开沟作业。

⑤开沟作业不能拖延,要确保在播种后3天内完成开沟工作。

如果拖延至5天以后开沟,则轮下麦子出不来,沟两边堆土较厚的地方,麦子也出不来。

8.23密齿耙直接旋耕整地的适期旋耕

①粘土或偏粘的稻茬田,当夜无风或微风的早晨,土表花斑潮达到60%左右、中午基本无潮斑,这时已经适宜旋耕作业。

②壤土或沙土的稻茬田,当夜无风或微风的早晨,土表花斑潮达到75%左右、中午仍然有少量潮斑,这时为适宜的旋耕时间(土壤相对湿度75%左右)。

③宁可迟几天,不可提早旋耕。

要牢记“二麦种到年,就问是什么田?

”的农谚。

当然,能早还是要力争早,中熟晚粳稻茬种麦本来就较晚,所以要晚中争早。

8.24旋耕播种后压实方法

①对于11月15日以后播种的田块(11月5日之前为安全灌溉期),应当采用原墒出苗的生产措施。

②对于11月15日以后播种的田块,要在10底前做到对土壤水份的综合判断。

③如果采用原墒出苗,有些田块土壤水分过低,需要于水稻收割后立即灌一次跑马水(始终坚持做到条田沟基本无明水)。

④凡是需要灌跑马水的田块,灌后田间不能有明显积水,要注意及时排除低洼处的积水。

一定要等到适旋期再进行旋耕和播种。

⑤旋耕播种后,采用手扶拖拉机或畜力拖耙(无耙齿或齿朝上)刮平蹋实。

8.25对于11月5日至15日播种方式的选择

①要密切注意中长期天气形势分析,凡11月5日~15日期间平均气温较高,预计平均温度达到11月5日之前的水平,可以采用播种机播种灌溉出苗的生产措施。

②对于11月5日~15日期间的气温为常年水平,适宜采用旋耕播种方式。

关键看温度,通常情况下,播种后一周内的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2℃以上,采用灌溉出苗的方式是较为安全的。

9.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肥料施用技术

施肥原则:

重施磷肥,巧施钾肥,适当降低氮肥,看情况喷施根外肥。

9.1重施磷肥

①小麦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磷素的含量十分敏感,尤其是小麦的苗期阶段、冬前阶段和越冬阶段。

②由于水稻收割后,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幅度下降(磷在水合状态下的有效性较高),一般不能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

③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中,必需大量施用磷肥,磷肥施不足,就不能攻取最佳的、理想的产量。

④以P2O5计算,每亩的施用量应当达到14~18斤(以磷铵计约需要30~40斤),以基施为主要方式。

注意按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施用磷肥:

⑤耕层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达到20mg/kg左右时,可以降低磷肥的施用量,亩施用磷铵10~15斤,计O2P5约5~7斤。

⑥耕层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约为15mg/kg左右时,亩施用磷铵量可降低到20~30斤,计O2P5约9~14斤。

⑦耕层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约为10mg/kg左右时,亩施用磷铵量35~40斤,计O2P5约16~18斤。

9.2巧施钾肥

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钾的敏感性远低于对磷素的敏感程度。

②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钾素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不必施用钾肥。

③氯离子含量较多的土壤,钾的含量较高,一般能达到150mg/kg左右。

④当土壤中钾的含量低于100mg/kg时,应当施用钾肥。

⑤要根据土壤中钾的有效性进行施用,如果缺钾,一般以追施为宜。

9.3氮肥施用总体原则

在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生产中,氮肥施用的基本原则:

一是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总量,氮肥施多了就会造成生产上的被动,就不能高产。

二是晚播种的条件下,更要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并适当降低亩用量。

三是基种肥要按照计划基本苗数量确定施用数量,基种肥的施用数量应当是变动的,不能不变;施多了不好,施少了也不好。

四是腊肥的施用量应当根据播种期和基本苗实际数量灵活掌握,是一个变动的数量指标,而且变动幅度很大,所以不应当是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

五是返青肥原则上少施、不普施,改以点片捉稀苗为主;苗匀的情况下,可以不施。

六是在控制好群体的情况下,重点施好保花肥。

9.31氮肥施用主要原则

大体上说:

①相对早播种田,基种肥相对要少,腊肥加重;相对迟播田,基种肥要加重,腊肥无,穗肥要重。

②对于11月5日以前播种的,相对轻施基种肥,早施重施腊肥,看苗(苗不足、苗不匀)施好返青肥,适时适量施用保花肥。

③11月5日~20日播种的,加重施用基种肥,不施腊肥,早施返青肥,适时加重施用保花肥。

④11月20日以后播种的,要重施基种肥,不施腊肥,看苗(苗不足、苗不匀)施好返青肥,适时重施保花肥。

9.32氮肥基种肥施用量的估计原则

基种肥是在播种前施下的,前已述它的数量制订依据是基本苗,基本苗是个计划数,所以基种肥就是一个估计数:

①一是应当根据设定的播种期和基本苗灵活掌握基种肥的施用量。

②二是基本苗的科学设定至关重要,不能马马虎虎简单估计估计,应当根据事前掌握的高产超高产条件下的基本苗动态情况,确定基种肥施用量。

③三是基种肥的施用量应当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逐步提高,即早播种的基种肥应当相对较少,晚播种的基种肥应当相对较多。

④四是基本苗达到30万左右的,应当以基种肥为主,代替腊肥,也不施返青肥。

9.33对于11月5日以前出苗的,氮肥施用原则

为方便叙述,只能归类按照设定的基本苗和时间段进行讲述。

以下为群体适中的高产超高产施肥法:

①中等肥力或以上的田块,亩总氮量要控制在90斤尿素以下,磷酸二铵中的氮量要折算成尿素(下同,约每2.5斤磷酸二铵折算为1斤尿素)。

②基种肥与追肥的比例,约以3:

7为宜,即:

基种肥约25斤尿素,追肥约65斤尿素。

如果基肥中施用磷铵40斤,应当折算为15斤尿素,再加10斤尿素,就足够了。

③追肥中,腊肥:

返青肥:

保花肥的比例约为45:

15:

40,即:

腊肥约30斤尿素,返青肥约10斤尿素,保花肥约25斤尿素。

④腊肥应当施入土中,适宜于机播施或人工施下。

⑤返青肥根据天气情况撒施,但不普施,以捉稀苗地段为主。

⑥保花肥应当根据天气变化,采用撒施方式,可早一些,也可迟一些,不可拘怩,但最早不早于拔节后13天内。

9.34对于11月6日~20日出苗的氮肥施用原则

①中等肥力或以上的田块,亩总氮量要控制在85斤尿素以下。

②基种肥与追肥的比例,以4:

6为宜,即:

基种肥35斤尿素,追肥50斤尿素。

③追肥中,腊肥:

返青肥:

保花肥的比例为0:

45:

55,即:

不施腊肥,返青肥约20斤尿素,穗肥约30斤尿素。

④返青肥适宜早施,最好用播种机施入土中,应当于返青初期施用,平均气温指标为候平温度稳定通过3℃,时间上大约为2月下旬中前期。

⑤保花肥应当根据天气变化,采用撒施方式,可早一些,也可迟一些,不可拘怩,但不可早于拔节后10天内;一般于倒2叶初出期(约4月中旬初)。

9.35对于11月20日以后出苗的氮肥施用原则

①中等肥力或以上的田块,亩施用量要控制在80斤尿素以内,一般为75斤尿素左右。

②基种肥与追肥的比例,约为45:

55,即:

基种肥35斤尿素,追肥45斤尿素。

③追肥中,腊肥:

返青肥:

保花肥的比例约为0:

20:

80,即:

不施腊肥,返青肥约10斤尿素,穗肥约35斤尿素。

④返青肥不普施,可根据天气情况撒施,以捉稀苗地段为主。

⑤保花肥应当根据天气变化,采用撒施方式,可早一些,也可迟一些,不可拘怩,但不可早于拔节后7天内;又可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于拔节后一周以后15斤尿素,第二次于倒2叶全出期20斤尿素(约4月15日前后)。

⑥要注意第一、第二次保花肥施用时间的不同和数量的不同,第二次施肥时间约为4月15日前后。

9.36小麦后期氮肥追施的合适性判断

适合性判断:

在化学保护较好的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不早衰,拔节后主茎绿叶保持在4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