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741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记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记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记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记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忆.docx

《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忆.docx

记忆

导学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记忆、识记、再认、保持、回忆、遗忘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以及记忆种类、记忆过程、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了解记忆的生理机制和记忆产生过程。

能够运用记忆和有关遗忘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记忆的实际问题。

-核心知识点结构图-

结构图显示的是本章的核心知识点。

结构图采用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考核要求,如蓝色代表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橙色代表需要理解的知识点、绿色代表需要应用的知识点。

-学习重点-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

过去经验以形象或语词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再加以练习即可重新得到恢复。

2.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它们分别对应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3.根据不同的标准,记忆可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把记忆分为內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根据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根据记忆的具体内容,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

4.识记是人通过识别和记住事物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或其意义是否为识记者所理解,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5.保持是人对事物识记后形成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以识记为前提,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也是回忆和再认的基本条件。

6.再认是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时仍能确认和辨别出来的过程,它既是识记和保持过程后的结果,也是测量识记和保持成绩的指标之一。

7.回忆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或原来识记过的材料不在当前情境中出现时,仍能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相应的信息的过程。

回忆是识记和保持过程后的结果,也是测量识记和保持成绩的指标之一。

8.感觉记忆是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是记忆系统对外界输入信息进一步加工前的暂时登记。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主要有映象记忆和回声记忆,其基本特征是它以物理特征编码、保持时间短暂和由感受器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的感觉记忆容量。

9.短时记忆是人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基本特征是记忆容量有限(7±2个组块),通过言语复述识记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并把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实现长期存储的心理存储。

10.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定数量的信息保持在记忆中的内部言语。

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

11.工作记忆又称活动记忆、操作记忆、是人在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时连续流动的记忆,它是由若干个短时记忆,按时间顺序组合而成的一个连续加工系统。

工作记忆具有加工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

12.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加工而在人脑中可长久保持并有巨大容量的记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大都是短时记忆中得到精致性复述的信息,组成有组织的知识经验系统。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包括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13.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发生错误。

遗忘表明了记忆的内容和数量最明显的动态变化。

遗忘规律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它不仅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学习材料的性质、数量、意义、序列位置、学习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

也即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

过去经验可以是形象的或语词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再加以练习即可重新得到恢复的过程。

因此,记忆是发生在感知之后,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心理功能,也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

(二)记忆环节

记忆在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积累与保存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

“记”主要表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主要表现在再认和回忆上。

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识记,指个体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只有那些引起人的注意的刺激信息才会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被识记。

识记既是记忆过程的开端,又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指个体通过识记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和存储过程,它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也是再认或回忆的重要条件;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是人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个体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而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面前,个体能把它们加以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既不能回忆又不能再认的现象称为遗忘。

再认和回忆既是记忆的目的,也是检查记忆效果的指标。

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

如果没有识记获取经验就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谈不上对经验过的事物进行回忆或再认,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同时又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了的内容。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三个连续信息加工阶段。

识记相当于信息编码,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也是对信息进行某种方式的转换,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环节。

保持相当于信息存储,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是将在信息编码阶段已经加工处理的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

回忆或再认过程相当于信息提取,是在一定情境条件下,检索出已经储存在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并使之再现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过程,是检验记忆效果的主要形式;储存在人脑中的信息不能被提取或提取错误则为遗忘。

二、记忆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记忆分为不同种类。

(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亦称为自动记忆,它与外显记忆相对,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所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

这种记忆在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与操作。

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经常现为,个体在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储存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与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

2.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与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即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检索或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实现回忆或再认。

外显记忆能够用语言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方式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件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

它与程序性记忆相对。

包括了有关认知的对象、事物的具体特征以及人名、地名、名词解释、定理、定律等静态信息。

陈述性记忆具有明显的可以用语言描述和传授的特征,即在需要时可将记得的事实陈述出来,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事物的变化发展的原因等。

2.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它与陈述性记忆相对。

程序性记忆是一种对具体事物操作的记忆,主要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等提供操作是如何进行的过程性信息。

程序性记忆涉及到的是“如何做(howtodo)”的知识,常常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练习才能获得,且很难用语言加以描述与言传。

程序性记忆通常不需要个人意识的参与,当开始知识学习时,将按一定程序学习,最初比较困难,但经过反复地按程序进行,就会逐渐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因此,程序一旦掌握并熟练后便很难忘记,例如,孩提时学会了骑自行车,几十年后仍然不会忘记,如果已经达到了纯熟的程度,对程序性记忆的信息检索和提取就会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

(三)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分别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1.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个人对词语及其语义永久性知识的记忆和关于世界知识的记忆。

语义记忆中,包括了各种有组织的一般知识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记忆,亦称为语词逻辑记忆。

2.情节记忆

情节记忆是指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亲身经历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情节记忆接受和储存的信息是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时空关系的信息,是个人亲身经历的各种事情的记忆,具有自传体性质。

(四)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的具体内容,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它在人脑中保持的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外部特征,具有比较鲜明的直观性。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并以亲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形式的记忆。

3.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即语词逻辑记忆,又称为意义记忆,指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主要是思维成果、逻辑判断与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4.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指以过去从事和做过的身体运动、动作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五)元记忆

元记忆(Metamemory)是元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的记忆。

元记忆中包括了人对记忆系统的内容、功能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记忆过程的监控,包括对客观事物信息的接收、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也是记忆过程的三个连续的信息加工阶段。

一、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也是保持、回忆和再认的前提。

识记是个体通过识别与记住事物以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一定选择性,并与学习紧密联系。

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只有被个体注意并加以选择才能够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的过程,没有识记,也就没有信息的编码,就不会有对信息的认知加工与操作,也就不会使信息转入存储阶段,更不会出现同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广泛联系。

(一)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又称为不随意识记,它与随意识记相对,是指事先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使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人的许多日常经验和零碎的知识,在当时并没有识记它们的意图,往往是通过无意识记而积累起来。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又称为随意识记,它与不随意识记相对,是指事先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有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人们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并努力把注意力和艰苦的智力劳动专注在识记对象上,做到这些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或其意义是否为识记者所理解,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对无意义的或缺乏了解的材料,依据其表面特征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的记忆。

机械识记的特点是,识记时不去了解识记材料本身的意义及其内在联系,或者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不能充分把握材料的意义,单纯根据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仅采用多次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

(2)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并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特点是,在识记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记材料进行理解,并通过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把握识记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使识记内容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而保持在记忆中。

学习者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意义识记的全面性、精确性、牢固性和有效性。

识记材料只有被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才容易被识记住。

许多实验证明,意义识记的效果要远优于机械识记。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的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以下因素对识记效果的影响尤为明显。

1.识记的目的

识记时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因为在目的和任务明确时,识记活动都会专注并集中在该任务上,可以引起识记者的复杂的智力活动,从而调动其积极性;识记目的不同,识记者对材料的组织方式也会不同,导致识记效果上存在差异。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识记材料的性质、难易程度和数量等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识记材料可以分为直观材料识记和文字材料识记,识记者对这两种材料的识记效果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

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理解是识记的必要条件。

由于理解了的信息与识记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了联系,能够顺利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对材料的理解越深刻,识记的速度就越快,保持也越牢固。

4.学习态度

如果识记的材料是识记者感兴趣的、符合其需要的,或者是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么,此时的识记客体就成为个体智慧活动的对象和所目的,就会使识记者的学习动机得到激激励,使其积极地投身参与识记活动,努力理解材料的意义与逻辑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建立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提高识记的效果。

5.识记方法

识记方法包括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

整体识记法是指将识记材料通篇阅读,直至能完全背诵。

部分识记法是指对识记材料先分段识记,直至成诵,再加以合并整篇成诵。

综合识记法是指先进行整体识记,然后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进行整体识记直至完全背诵。

一般而言,识记材料较短且具有意义联系时,采用整体识记法效果较好。

识记材料的意义联系较少时,采用部分识记法效果较好。

识记材料具有意义联系,但是较长、难度较大时,则采用综合识记法效果较好。

6.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

多种感官在识记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即多种感官协同识记,比仅用一种感官的识记效果好。

二、保持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是储存和巩固已经识记而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以识记为前提的,它不仅是记忆的重要标志,也是回忆和再认基本条件。

保持的效果可以通过回忆和再认加以检验。

(一)保持的特征

保持是人对事物识记后形成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储存与巩固的过程。

通过保持,人对识记的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使自己的知识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丰富。

在保持阶段记忆内容的质的变化,是个体脑中存储的新旧信息相互整合的结果。

过去的知识经验、心理定势、需要、动机等,都会对新信息作出某种推测和判断,甚至是重构,这样就带来了记忆内容中质的变化。

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表现出两种倾向:

一种是保持内容的数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有一部分内容会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产生遗忘现象,这是最明显的记忆现象。

另一种是记忆恢复(Reminiscence)现象。

记忆恢复现象,又称为复记。

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延迟一段时间后所测得的保持量要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即延缓回忆比即时回忆效果要好的现象。

(二)保持量的测量

研究记忆时,一般需对保持量进行测量。

测量保持量常见的方法有回忆法、再认法、节省法和重建法。

1.回忆法

回忆法又称为再现法,是指原来识记的材料不在眼前时,要求被试将识记过的材料加以默写或复述,即再现出来的方法。

2.再认法

再认法指把识记过的材料(旧材料)与未识记过的材料(新材料)混合在一起,以随机方式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对识记过和未识记过的材料进行区分,对前者作肯定判断,对后者作否定判断,将认对旧材料的百分比减去认错新材料的百分比,此为再认的保持量。

3.节省法

节省法又称为再学法,是指当被试不能把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完全无误地回忆出来时,要求被试对识记过的材料进行重新学习和记忆,直至达到初次学习时能背诵程度的标准,再以重学比初学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的绝对节省值作为保持量的指标。

4.重建法

又称为重构法,指要求被试把刚刚呈现过的刺激按原次序排列。

实施时,先向被试呈现有一定次序或位置关系的刺激序列,然后将次序打乱,要求被试按照原先刺激呈现的次序或位置复原或重新排列。

三、再认

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之一,是指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时仍能够确认和辨认出来的过程。

再认是识记和保持过程后的结果,也是测量识记和保持成绩的指标之一。

(一)再认的特征

1.再认可以视为知觉分析和记忆检索连续加工的过程,它包含着知觉、回忆、联想、比较和验证等一系列认知活动。

2.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对原事物记忆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

保持的内容越巩固、精确,再认就越准确,速度也越快,反之亦然;二是需要再认的事物与先前感知与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相似的材料,再认时容易发生混淆。

再认过程需要依赖各种有关的线索,例如,事物的特性、属性或结构等,这些线索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就可能再认,如果这些线索发生了很大变化,则就很难再认。

三是个体的经验、期待、定势和认知方式。

研究表明,在从复杂图形中识别与再认简单图形的任务中,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再认成绩更好些。

还有的研究表明,场合因素对再认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3.错误再认表现为不能再认或再认错误。

(二)再认的种类

根据再认时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再认可以分为无意再认和有意再认。

无意再认又称为不随意再认,指当再次出现的事物明确、清晰、完整,或与记忆中保持的内容相符时,几乎是自动地、无意识地、在极短时间内实现的辨别和确认过程。

有意再认又称为随意再认,指当再次出现的事物不太清晰、不太明确、不太完整,或与记忆中保持的内容不太相符时,需要通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辨别和确认过程。

根据再认的程度和范围,可以把再认分为完全再认和不完全再认。

完全再认是指对当前事物全面确定的再认,包括对事物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的识别与确认。

不完全再认是指对当前呈现的事物仅有熟悉之感,而不能达到对原有事物在一定程度与范围内的再认。

四、回忆

回忆是记忆过程第三个基本环节之一,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或原来识记过的材料不在当前环境中出现时,仍能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相应的信息的过程。

(一)回忆的特征

回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积极重现,而不是被动与消极的,它包括对记忆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与重组过程。

回忆经常是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的,即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事物,或者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在脑中建立某种联系并储存下来,这样当其中一个事物再次出现时,就会唤起储存在脑中的另一个经验过的事物。

联想的形成与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增强记忆效果。

(二)回忆的种类

根据回忆时有无目的与意志努力,可以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又称为随意回忆,指有预定回忆目的或意图,在意志努力的参与下,根据有关线索,有意识地检索和再现过去经验的信息。

无意回忆又称为不随意回忆,指没有明确的回忆目的和意图,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搜寻线索,过去的映像按照联想原则自然而然地再现出来,因而其回忆的内容往往不连贯、不系统。

根据回忆时是否借助与中介,把回忆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直接回忆是指不需要借助中介联想而通过回忆任务或当前呈现的事物进行的回忆,即是直接唤起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一般是针对自己熟悉的事物。

例如,对熟记的外语单词的回忆就是直接回忆。

间接回忆是指在不能直接会议过去经验的情况下,借助中介联想作用而进行的回忆,即通过中介才唤起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实现,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推理和决策的过程。

(三)回忆的策略

回忆的主要策略主要有:

1.联想策略

回忆往往是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2.情境策略

在回忆时,呈现和充分利用与回忆内容有关的情境线索,将有助于记忆的恢复。

3.双重提取策略

人对信息的编码与提取有两种形式:

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因此,在回忆时,尤其在进行追忆时,尽量运用与回忆内容相关的表象和语词的双重线索,以提高记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迟滞策略

在回忆不起相关内容的时候,采取暂时停止回忆并转移注意的办法,经过迟滞一段时间,等抑制解除再进行回忆,此时回忆过程就变得比较顺利,从而促使刺激信息激活并有利于提取。

第三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记忆的脑机能定位说

记忆的脑机能定位假设是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1860),他认为记忆与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不同类型的记忆产生于大脑的不同部位。

按其假设,在大脑中存在着视觉记忆中枢、听觉记忆中枢、语言记忆中枢和运动记忆中枢。

(二)记忆机能整体均势说

记忆机能整体均势说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是一种整合的心理属性,它在脑的各个部分都存在联系,在脑中并不存在单纯的记忆中枢。

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K·Lashley,1929)最早提出记忆的非定位观点,指出记忆在大脑皮层上并无特殊机能定位,任何一种记忆痕迹都与脑的广泛区域相联系,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大脑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通过损毁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发现,动物记忆的成绩与受到破坏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记忆学习成绩的影响就越大,记忆丧失越严重。

由此推断,记忆的保持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

(三)多重记忆系统说

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人类记忆存在着五类主要的记忆系统,它们是程序性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

其中,程序性记忆系统包括了行为和认知动作,其他四个系统都属于认知表征系统。

主要差别是四个认知表征系统是通过命题或其他符号形式的学习发生及变化的,程序性记忆系统则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表征的。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记忆的突触生长说

记忆突触生长假设是神经生理学家普遍持有的观点,他们认为记忆的神经生物基础,包含着神经突触的持久性改变。

(二)反响回路说

反响回路假设认为,在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着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部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个部分时,回路中便会产生神经冲动,而且这种神经冲动并不随着刺激的停止而立即消失,它会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与持续一段时间,于是反复传递的信息就被保存下来。

(三)记忆分子说

记忆分子说假设认为,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而且还会导致神经元内部的生物化学的变化。

分子生物学发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借助于另一种核酸分子(RNA)来传递遗传密码后,认为人的记忆经验是由神经元内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

尤其是通过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相关的神经元内部核糖核酸(RNA)的细微化学结构,它类似于遗传信息反映在脱氧核糖核酸(DNA)细微结构中。

这种记忆分子假说已经得到了许多实验的证实。

 

第四节 记忆的信息加工

一、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的输入、编码方式的特点以及信息存储时间的长短,将记忆过程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记忆阶段或三种记忆类型,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记忆系统。

首先,输入的信息在感觉记忆系统中短暂保持几秒钟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