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728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docx

6年级下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

小学信息技术六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教材。

此册教材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学习好帮手”,第二单元是“与机器人零距离,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从内容上看:

1、知识点介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适当分散、更易入门。

2、学习方式为学生构想,更多样。

课本中涉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学、讨论、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

3、与学科结合更紧密,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如房间的布置、周历的制作、编制古诗集等。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丰富多彩的形象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

四、本册的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来综合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了解机器人的一般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3、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4、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5、INTERNET:

浏览网页。

五、教学措施与方法:

1、加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

班级学生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普遍较差,文字输入、排版、制作幻灯片等掌握得不扎实,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切实提高全体学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2、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教学民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要跳出信息技术来教信息技术,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2008学年度第2学期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教时数

1

2.8——2.14

2

2.15——2.21

始业教育

1

3

2.22——2.28

第1课汉字的发展

1

4

3.1——3.7

第2课世界之最

1

5

3.8——3.14

第3课房间的布置

1

6

3.15——3.21

第4课铺地砖

1

7

3.22——3.28

第5课编制古诗集

1

8

3.29——4.4

第6课周历制作

1

9

4.5——4.11

第7课我们的生活变化多

1

10

4.12——4.18

第8课二十年以后

11

4.19——4.25

第9课毕业留念册

1

12

4.26——5.2

第10课认识机器人

1

13

5.3——5.9

第11课走近机器人

1

14

5.10——5.16

第12课机器人邮递员

1

15

5.17——5.23

第13课机器人导游

1

16

5.24——5.30

第14课机器人卫士

1

17

5.31——6.6

第15课机器人避障

1

18

6.7——6.13

期末复习考试

19

6.14——6.20

20

7.08——7.14

第1课汉字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2.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

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3.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

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5.整理作品。

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第2课世界之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

2.能力目标:

熟练地运用Word制作相关的小报。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

教学难点: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置疑引入。

教师提问:

“你知道哪种树木只剩一株了吗?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了解、介绍“世界之最”知识的想法。

2.确定主题。

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介绍主题,并进行相应的分工。

3.收集资料。

介绍“顺藤摸瓜”的收集方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资料保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回忆一下如何保存。

教师提示:

除了网络外,还有其他的资料来源,如图书馆等。

教师演示将图书中的资料保存下来的方法,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4.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小组讨论并构思版面布局,可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

讨论:

如何让排版更方便。

小组合作完成小报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限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5.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6.整理交流评价。

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把制作好的小报打印出来,在班中进行展览,互相交流。

第3课房间的布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

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

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

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

3.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

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4课铺地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能力目标:

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教学难点:

学会用Word的绘图工具精确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创设相应情境,引出任务,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了解一下场地及大理石的尺寸和价格。

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图形。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

3.设计。

学生组内相互讨论,并进行初步的设计,画出草图。

学生分头设计、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学生组内讨论各自设计方案的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推荐出一个有特点的方案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注意多加肯定。

最终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

 

第5课编制古诗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

2.能力目标:

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

教学难点:

超级链接的设置。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设计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引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古诗?

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活动:

自由地背诵古诗。

“是啊,同学们记住的古诗可真不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把这些古诗编在一起,那不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古诗集了吗?

展示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接着布置任务。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明确目标。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完成《古诗集》的制作。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进行分组,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

每组人员进行分工(如查资料的,制作幻灯片的)。

(3)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老师的演示文稿,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

3.小组汇报,相互评价。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记住制作优秀的一二个小组和制作明显有缺陷的一二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演示汇报(可以让学生从制作方法、设计意图、合作情况等方面来说),其他同学来评价。

其他同学分小组演示,相互进行对比、评价。

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4.教师小结(或让学生小结)。

 

第6课台历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有关历史大事。

2.能力目标:

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周历;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

3.情感目标:

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史。

教学重点:

周历的设计及制作。

教学难点:

合理选取有用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周历的实物和周历的范例作品2~3个,最好是风格不一样的。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大家知道要珍惜时间,那么如何珍惜时间呢?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计划。

有计划地安排好你的每一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每天都知道今天有什么任务,必须完成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因此,最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记事周历本。

今天,我们就要在Powerpoint中制作自己设计的周历。

2.设计周历。

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

鼓励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风格各异的周历。

3.制作周历。

(1)制作周历的封面,并注意美化修饰。

(2)收集历史事件。

把收集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里。

(3)重现历史上的今天。

(4)设置超级链接。

把周历封面上的日期和“历史上的今天”链接起来。

4.交流评价。

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让大家一起来改进周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终制作好自己的周历。

还可以在上完这一课后,举行一个周历设计展,把信息技术课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

 

第7课我们的生活变化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能利用数学知识更精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硬件:

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网,局域网;软件:

提供主页,Word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引入: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引入统计图。

“如果我们知道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用数学方法进行对比,可能会把这种变化说得更精确。

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我们所说的变化情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来呢?

”(统计图。

(3)引出数据。

“统计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那么要制作统计图需要有什么呢?

”(数据。

“很好,那么我们需要的数据可以到哪里去找呢?

”(书籍、报刊、电视、上网。

(4)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分小组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变化,网上有一个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巨大变化’的主页,上面有许多的数据。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组数据,从一个方面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后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5)全班讨论报告内容。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们的生活在某一方面的变化,在我们的研究报告里,除了有数据,还可以有什么呢?

”(统计图、统计表、文字、图片。

(6)“报告里有这么多内容,如果这些事情都要一个人来完成肯定要花很多时间,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报告又快又高质量地完成呢?

”(小组分工。

2.查看资料,确定研究内容。

(1)浏览主页,查看资料。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首先每个同学用两分钟时间来浏览我们的主页内容。

”(呈现主页所在位置。

(2)小组讨论,确定内容。

呈现小组讨论内容:

①选择一组数据反映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②“从数据中,我可以知道什么,这组数据是怎样变化的?

3.小组合作,完成报告。

接下来,就分小组研究自己所选择的数据,最后每个组用Word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1)活动要求。

①分工:

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写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做出适当推断;写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下载图片并写上文字说明。

②合作(一起用Word合成报告):

文字是否通顺;推断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合理。

③美观修饰。

(2)呈现活动内容。

①合作完成研究报告。

②修饰美化。

(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交流。

4.汇报交流。

(1)每个组根据自己完成的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

(2)选择相同内容的小组,补充自己的不同看法。

5.总结提高。

 

第8课二十年以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

2.能力目标: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3.情感目标:

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难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引入:

“大家都知道洪水泛滥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你想一想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洪水泛滥的呢?

“环境的破坏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环境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计算机一起来研究环保问题。

2.呈现材料,教师演示。

(1)呈现学习材料。

2004年关于某地区环境状况变化的调查

对某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1984年为267.2万人,1989年为276.7万人,1994年为282.4万人,1999年为288.5万人,2004年为294.4万人。

该地区的森林面积变化:

1984年为34.4万公顷,1989年为32.9万公顷,1994年为29.7万公顷,1999年为26万公顷,2004年为21.24万公顷。

该地区的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的变化:

1984年为2160平方米,1989年为2070平方米,1994年为1720平方米,1999年为1390平方米,2004年为980平方米。

该地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1984年为2.1万吨,1989年为2.4万吨,1994年为2.8万吨,1999年为3.4万吨,2004年为4.1万吨。

该地区野鹿数量情况:

1984年约为2000只,1989年约为1850只,1994年约为1500只,1999年约为1050只,2004年约为450只。

该地区发生洪灾次数:

20世纪60年代发生7次,70年代发生6次,80年代发生9次,90年代发生12次。

“看了刚才的材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刚刚看到的环境变化状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能让人一目了然呢?

”(统计图。

(2)教师演示。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用电脑来制作统计图,看看手工画和用电脑画有什么不同。

①选择数据。

②制作统计图:

生成统计图;输入统计图标题、单位名称、制作时间;输入年代、数据;选择统计图类型。

③预测未来。

④提出建议。

⑤美化修饰。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1)同桌自由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我们从自己画的统计图中,做出了许多推断,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建议,相信我们国家今后的环境状况一定会充满希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①人是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许多环境问题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5.小结。

(1)“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

(2)“你觉得用电脑来画统计图有哪些好处呢?

 

第9课毕业留念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和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及其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采集所需的素材;能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毕业留念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中结合理想教育,整合德育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珍惜友情的情感,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毕业留念册的构思、创意。

教学难点:

毕业留念册所需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1-2个不同风格的多媒体电子毕业留念册的范例;网上邻居的正常使用。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些毕业留念册,引入制作毕业留念册的课题,也可以说说电子毕业留念册与传统留念册相比,突显的优势和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

因为制作毕业留念册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创意。

2.策划毕业留念册。

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

在构思毕业留念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在毕业纪念册里可以放一些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分工,运用什么工具进行制作等。

3.资料的采集与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拿来,通过扫描仪输入到电脑中,有数码相机的话,可以在校园里选几个有留念意义的地方进行拍摄,直接输入到电脑中。

学生的留言可以利用录音软件通过话筒输入到电脑中。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拍摄录像,利用视频捕捉卡输入到电脑中。

并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存放,以便于使用。

4.制作毕业留念册。

首先,每位同学完成自己的个人档案,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文件名存放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里。

然后,制作毕业留念册的封面,把其他同学的个人档案从教师机上复制到自己机上,利用超级链接进行合成。

最后,大家一起欣赏毕业留念册,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10课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

2.能力目标:

收集有关机器人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辑整理。

3.情感目标:

激发学习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机器人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机器人的由来

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机器人跟“Robota”有什么关系呀?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他把在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生产劳动的那些家伙取名“Robota”,汉语音译为“罗伯特”——萨佩克把机器人的地位确定为只管埋头干活、任由人类压榨的奴隶,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服务于人类。

它们沒有思维能力,不能思考,只是类似人的机器,很能干,以便使人摆脱劳作。

它们能生存20年,刚生产出来时,由人教它们知识。

它们不能思考,也没有感情,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公司因此而生意兴隆。

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原因,机器人开始有了知觉,它们不堪忍受人类的统治,做人类的奴隶。

于是,机器人向人类发动攻击,最后彻底毁灭了人类。

呵呵,真是有意思……“机器人”就叫“Robota”啦。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走进奇妙的机器人世界。

二、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自诞生以来,迅速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大军,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广泛应用使人们不再被动忙碌于流水线上,而真正成为生产中的主人。

汽车工业机器人弧焊机器人

 

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在沈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机器人研究示范工程,全面展开了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基础元器件研究。

十几年来,相继研制出示教再现型的搬运、点焊、弧焊、喷漆、装配等门类齐全的工业机器人及水下作业、军用和特种机器人。

我国自行生产的机器人喷漆流水线在长春第一汽车厂及东风汽车厂投入运行。

自行研制的“隧道凿岩机器人”主要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主要应用于铁路、公路、矿山、水电等基础建设中的隧道开挖。

一汽“红旗”轿车生产线机器人隧道凿岩机器人

三、机器人的发展史

机器人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代为简单个体机器人,第二代为群体劳动机器人,第三代为类似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如左图所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开始有了较大发展,第二代机器人能通过对外界环境做出判断来改变其动作,并开始普及。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并具有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