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636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清洁绿色新农村

——XX县农村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

目录

一、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现状2

二、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效益3

(一)经济效益5

(二)生态效益6

(三)社会效益6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典型案例——“三沼”综合利用8

四、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9

(一)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9

(二)经费投入不足9

(三)原有能源服务体系与发展不相适应10

(四)现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工作环境不能适应新时期沼气建设的发展需要10

五、新时期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形势和重要性11

(一)形势分析11

1、我国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11

2、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XX

3、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XX

4、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增加就业机会的新途径14

5、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的需要14

6、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有效手段15

(二)重要性15

1、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15

2、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符合统筹协调的发展观,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清洁工程16

3、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17

4、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工程17

5、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突破口18

六、“十二五”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和目标18

七、加快发展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建议20

(一)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纳入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

(二)提高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认识20

(三)引导群众组织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1

(四)整合扶持“三农”各类资源,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金投入21

(五)重点扶持区域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22

(六)加强对农村大中型养殖场环境污染管理,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引导推广发展沼气建设22

(七)支持发展秸秆沼气工程23

(八)健全县级能源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23

(九)注重可再生能源在绿色低碳循环生态经济中研究23

(十)加快政策法规建设24

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十一五”规划的突出位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要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此,县能源办认真贯彻中央战略方针,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积极推广利用沼气、太阳能和节能等技术。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把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来抓。

通过各项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优化组合,因地制宜地建设推广各类成功的能源生态模式,形成以沼气为主体内容的一整套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同时把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形成物流、能源、生态的良性循环,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给农民带来直接的好处,为广大农户提供清洁能源,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卫生,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为了进一步发展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结合XX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我县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按照县委办要求对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提交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现状

XX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起初主要推广沼气。

1990年以前发展缓慢,十年间建池总数不到1000个。

1991年,XX县能源办争取到“八五”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建设示范县项目,示范建设内容主要以农村节柴灶、沼气、小水电、薪炭林及农村节能建设为主,为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科学依据。

“九五”期间,完全依靠群众自费发展沼气914个。

从“十五”开始,国家逐渐加大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投资力度,并连续出台“一号文件”,把农村沼气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加大投资,强力推进。

至此,XX县又迎来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相继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小型公益设施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农村沼气项目、能源推进文明行动计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扶贫开发沼气项目、长江上游小流域治理沼气项目、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项目等项目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局面。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8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3%,农村户用沼气池遍布全县的17个乡镇(街道办)的196个村,中小型沼气工程44处,大型沼气工程2座,其中木寨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总容积为1000立方米,为全县最大的沼气工程。

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33台,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26600台,推广节柴灶5万台。

上述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累计至少可使10万农户受益。

仅户用沼气池一项,就可使每户农民年增收节支1600元。

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在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农村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取得显著成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成熟,模式先进。

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技术先进、经济实用、效益明显、适用于不同区域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

二是需求扩大,投入增加。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成效已被广大农民群众认同和接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农民的一种需求和渴望,搞好沼气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农民学用科技的新时尚。

三是功能扩展,效益扩大。

随着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大面积普及和技术进步,其功能从过去单一的生活型扩展到生活生产型,从生活领域开展到生产领域、生态领域和环境卫生领域。

四是由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普及推广。

由小范围的试点示范发展到大规模的集中连片建设。

二、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效益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凡是在农村建了沼气的村庄,农户的用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厨房干净卫生、村庄整洁、环境优美。

发展以沼气、太阳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以沼气为纽带、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粮、草、林、牧、经等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效益非常明显。

一是农民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近几年,结合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我县不少农户用上了沼气。

一户农民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5亩薪炭林一年的产柴量,年产沼气380立方左右,一般可解决3-5口之家10个月的做饭、烧水、照明用能。

从长远来看,不仅解决农村可再生能源紧缺,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对于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恢复和重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很多农户用上沼气后,再没有用过煤和柴,做饭、烧水都用沼气,省钱、省时又省力,彻底告别了过去做饭烟熏火燎,满屋灰尘,等锅下米的历史。

二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就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

如英湾、黄狮、前营、简村、孙沟等村推广的牧—沼—果“三位一体”能源生态经济模式,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沼气和有机肥料,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改善果品品质,提高了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沼气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粗略统计,建成沼气的农户每户年可增收节支1600元。

三是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通过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消化人畜粪便,短期内可以低成本地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改善人居环境,使农村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

以前到乡村,大多数村到处是柴堆,猪圈茅厕东一处,西一处,到了夏天,粪水外流臭气熏天。

现在许多村里人家建起了沼气池,家中养四五头猪,却闻不到一点异样的味道。

做饭时,沼气灶一开立即会喷射出淡蓝色火焰,省了煤不说,做饭方便了,家里也卫生了。

四是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根据建设要求,在建沼气池的同时,就必须与改厕、改厨、改圈同步实施。

而要使沼气池正常运转,就得把“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并应用到生产中去。

很多农户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养几头猪,同时种植一个果园,猪粪为沼气提供原料,沼渣当肥料,沼液当农药。

这样,不仅消除了“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土壤养分,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一)经济效益

沼气池:

按一个“三位一体”标准建设,沼气池8m3,猪舍10-20m2,厕所2m2,总成本2500-3500元。

以沼气池处理农户人畜禽粪便是最佳方法,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清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沼气是使用方便的清洁燃料,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料。

按每户沼气户,每个沼气池每年约可产气380立方米左右,农户的生活能源改为使用沼气,节省了农民的薪柴劳动,以每个沼气池年节柴1.5吨、每个劳动力成本50元/日,日拾柴200斤算,年约节支750元,年节约燃料相当于保护林地3.5亩;按每户沼气户增加养猪2头,每头利润300元,年获纯收入600元;按每户每年产沼液15吨,产沼渣肥料3吨,年可减少肥料成本200元,农药50元。

每户年可增收节支1600元。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旨在发展小康村建设,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质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发明,解决了热效率低和越冬的问题,已作为成熟的产品进入市场。

每台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约标煤240公斤,节约资金144元。

目前我县已累计推广安装2.66万台,共节约383万元。

节柴灶:

旧灶日耗燃料XX.5kg,改成省柴节能灶后热效率由10%提高到25%以上,日节约柴草4kg,年节约柴草1460kg。

既有经济效益,又减少老百姓上山砍柴、砍树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生态效益

(1)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可再生能源紧缺的局面,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所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3.5亩薪炭林一年的产柴量。

建一口沼气池,相当于新营造了3.5亩薪炭林,从长远来看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不仅解决农村可再生能源紧缺,减少林木过樵,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

(2)促进了无公害农业发展。

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的应用,将沼气、沼渣、沼液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之中,不仅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增加了土壤养分,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作物对营养的利用和吸收。

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农药化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了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我县无公害农产品走出一条新路子。

(三)社会效益

(1)提供优质生活燃料,改善用能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利用沼气作为炊事用能,可减少燃煤所带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及对人体的损伤。

沼气中甲烷占60%—70%,燃烧时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燃烧后几乎无有害物质。

利用沼气做生活燃料代替柴草和煤炭,消除了燃煤产生的大量烟尘和煤渣,减少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根据对使用沼气做燃料与使用煤炭做燃料的户,作对比调查,前者比后者室内CO浓度降低3.8倍、CO2浓度降低1.4倍、SO2浓度降低3.8倍、飘尘浓度降低4.4倍。

家里有一口沼气池再也不用上山砍柴,并消除了炊事所带来的烟熏火燎之苦。

将广大妇女从繁重的厨房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劳动,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在农村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不仅改变了庭院的“脏、乱、差”面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而且将庭院中的厕所、畜舍、沼气池有机结合起来,使畜舍、厕所的粪便自流入池,经过沼气发酵处理后,可将粪便中的大部分寄生虫卵杀灭,能减少蚊蝇孳生和疾病的传染,提高农民健康的水平。

通过对建沼气池和未建沼气池的养殖户的调查,养殖场苍蝇密度前者比后者降低93%。

卫生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综上所述,农户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走能源生态模式之路,相当于一个家庭有一个清洁能源制造中心,一个小型养殖场,一个有机肥生产车间,一个庭院粪污净化器,一棵摇钱树,通过它既可以为3-5口人的农家提供一日三餐的炊事燃料,又可以为农家庭园生产种植提供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还可以处理和净化庭院污染物,改变庭院“脏乱差”的卫生面貌,同时,通过和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总而言之,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我县农村走出了一条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我县农村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量。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典型案例——“三沼”综合利用

过去,农村沼气大多用在烧水做饭上,综合利用特别是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上还处于起步推广阶段。

为了加快推广普及速度,使“三沼”综合利用在外延上形成规模,在内涵上更加丰富,我们着力培育了三类典型,力求通过这些典型示范,带动全县沼气综合利用,更好地服务生态农业。

一是以五里桥镇黄狮村为代表的猕猴桃基地修建沼肥调配池典型。

这个典型就是在猕猴桃地头修建沼肥调配池,有效解决了沼气出料投料与猕猴桃施肥季节不一致问题。

一年沼气池原料要经常性地小进小出,而猕猴桃一年要集中施三次肥,修建沼气调配池,既防止了沼渣沼液乱倒形成再次污染,又保证了猕猴桃基地用上有机肥,降低生产成本。

修建一个5立方米的沼肥调配池只需几百元,投资少用处大,深受果农欢迎。

目前黄狮村已修建沼气224户,建成沼肥调配池224个,为上千亩猕猴桃果园提供有机肥。

二是以丁河镇简村为代表的沼肥加工典型。

这个典型就是把分散的户用沼气沼渣沼液收集起来,通过固液分离,加工成有机肥,销往全县各大猕猴桃园,使沼渣沼液通过集中加工变为商品,实现了中长途运输、大半径销售和广范围使用,使“三沼”利用成为产业。

目前该厂年处理沼渣沼液3000多吨,处理鸡粪2000多吨,年产沼渣有机肥2000吨,沼液水肥3000吨,利用水肥一体化沼液灌溉技术辐射猕猴桃果园300亩,充分发挥了节水节肥优势,其节水率达50%左右,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企业年产值可达200万元,示范果园年节约化肥农药投入4万多元。

三是以丁河镇木寨村为代表的企业化管理、多元化经营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典型。

这个典型一是把供气工程当做一个企业来管理,使工程正常运转有了良好的机制保障;二是利用作物秸秆作原料,年加工秸秆25万公斤,既解决了焚烧秸秆带来的诸多问题,又解决了沼气原料不足问题;三是利用“三沼”种果、栽菌、养鱼,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既降低农户用气费用,又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真正把好事办好。

目前总投资200万元的综合利用工程,已基本建成,年产沼气13.5万立方米,可供气400户,利用沼渣沼液栽培食用菌10万公斤,草莓2万公斤,生产有机肥100吨,年产值可达40万元。

四、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各乡镇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目前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有的认为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无关紧要,表现在对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不到位,支持不够。

基层领导和农户对沼气技术的了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部分农户对现在推广使用沼气持观望态度,对建沼气池的投入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县沼气技术推广没有专项示范经费和推广经费,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下达的建设资金。

从2003年到XXXX年间全县争取到中央扶持资金1000多万,农户自筹超过20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不到70万元,而县级财政却没有拿出相应的扶持资金,影响了“三改”的配套建设,降低了建设标准,因农户自筹份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贫困户的负担,进而从整体上影响了沼气的推广和利用。

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执行国家项目非常困难。

建议县财政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列入专项预算,用于补贴农户的“三改”投资,支持沼气事业的大发展。

(三)原有能源服务体系与发展不相适应

加强沼气池建后管理,提高沼气使用率,提升沼气综合利用效益,这是新时期发展沼气的最大难题。

沼气及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面广,时间持续长,技术性强,建立后续服务体系是使项目投资、农户投入收益最大化和长效性最根本的保证,沼气池在长达15年的使用过程中,每年需指导农户进行入冬前大换料,二次以上更换脱硫剂、灶具的调试维修及配件更换等。

后续服务好,一口沼气池可再用15年以上,否则出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弃之不用的可能。

沼气的普及必须以服务体系做支撑,建立稳定的资金有保证的能源服务体系是发展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基本组织保障。

(四)现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工作环境不能适应新时期沼气建设的发展需要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作为全县农村可再生能源管理部门,没有财政供给和工作经费,并且在实施沼气项目中缺乏应有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不是猪圈就是牛棚,项目进村入户,每座沼气池就像是一个小工程,繁琐复杂,技术要求高,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们没有怨言为我县可再生能源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解决能源办的财政供给和工作经费,改善农村可再生能源站的工作条件,是适应新时期我县能源事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新时期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形势和重要性

(一)形势分析

1、我国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的一半,其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人均量的11.0%和4.0%。

目前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仅为0.7吨油当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加之,能源利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我国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可能比国外更迅速,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

二是过度依赖煤炭,环境影响更加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尤其是电力,近90%的燃料来自于煤炭。

煤炭的大量使用使66%的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含量和22%的城市的二氧化硫含量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在冬季这些污染物的浓度更大。

环境专家估计,大气中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烟尘来自于燃煤。

煤炭污染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必须考虑的重大环境问题。

煤废料的处理仍是问题。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飞灰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制约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67%,比例过高。

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有限,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2010年我国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使得能源安全问题已十分突出。

要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据统计,2010年,水电、风电、生物液体燃料等计入能源统计的可再生能源量为2.58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约占7.9%;计入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化品种,可再生能源年总利用量总计2.93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0%;加上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总能源消费总量的9.8%。

而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悬而未决,我国的核电只能保持适度规模发展。

水电资源高度集中在西南地区,需要向东部沿海地区送电,输电容量和受电地区的电网安全对"西电东送"有一定制约。

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可满足发电、供气、供热、制取液体燃料等多种需要,是替代煤炭、弥补油气供应不足、优化能源结构的一种重要选择。

我国已公布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为: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末期,非化石能源达到11.4%。

3、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一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我国13亿人口中,60.9%的人居住在农村,每年消耗6亿多吨标煤的能量,其中约一半来自可再生能源,但这些能源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利用方式为主。

落后的用能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室内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并对森林植被构成威胁;如果这些能源要由商品能源来替代,势必对化石能源供应构成压力。

而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因地制宜地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水能等可再生资源,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优质化和清洁化,既是促进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农村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除了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还能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如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沼气在我县推广“牧一沼一果”能源生态模式,即可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问题的有效手段。

到2010年底,我国尚有800万人没有用上电,有的连基本生活用能都无法保障。

这些地区绝大多数在我国的西部,同时又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富集地区。

因此,开发利用这些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解决其用电用能最有效的手段。

这一点已为送电到乡工程等大量实践所证实。

三是维护生态建设成果、改善生态环境的可靠方式。

在农村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除了可解决农村居民的用能问题,还可以保护我国退耕还林的建设成果。

我国目前土地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但燃烧传统生物质能源在很多地区仍是主要的生活用能方式,特别是能源供应短缺、使用水平低的地区,直接燃烧已构成对环境的污染,导致森林过度采伐,植被被严重破坏,生活环境不断恶化。

如果在农村推广应用沼气、生物质气化或小水电等先进的替代技术,则可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4、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增加就业机会的新途径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使用当地人力、物力和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我国小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成功经验、巴西乙醇燃料和欧盟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都证明,可再生能源可以形成重大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发展可再生能源,既能满足能源需要,又可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比如丹麦的风电产业,通过其风机制造、维护、安装和咨询服务,为丹麦提供了1.2万-1.5万个工作机会;同时还创造了约6000个海外工作机会。

巴西的乙醇燃料产业已为该国创造了数10万个工作岗位。

我国小水电企业的现有职工在50万人以上。

我国劳动力富余,就业形势严峻,充分开发当地的可再生资源,无疑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如机械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大大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

5、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的需要

可再生能源技术不同于一般技术,科技成分含量较高,其产业发展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开发和市场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此种情况下,惟有未雨绸缪,现在就做好准备,尽早加大对可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