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623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自我检测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

B.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C.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是原核生物,呼吸类型相同

D.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真核生物;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且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且是原核生物。

【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反复冲洗葡萄,以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丢失,A错误;

B、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B正确;

C、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醋酸菌、乳酸菌,它们都是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同,醋酸菌是好氧菌,乳酸菌是厌氧菌,C错误;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

故选B。

2.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

【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详解】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是先增加,然后逐渐减低,最后稳定在较低水平。

故选C。

【点睛】

3.实践是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灭菌的试管等玻璃器皿可用牛皮纸包好放干热灭菌箱灭菌

B.倒平板后需要持续间歇晃动,以保证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平整

C.平板划线时,每次转换划线角度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再划线

D.微生物实验材料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无菌操作中,常用的灭菌方方法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灼烧灭菌等。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为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对试管等玻璃器皿可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灭菌时需要用牛皮纸将试管等玻璃器皿包好放入干热灭菌箱,A正确;

B、倒平板时培养基仍然是液态的,不需要通过晃动来保证培养基表面平整,B错误;

C、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后都要灼烧接种环再划线,目的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自于上次划线的末端,C正确;

D、微生物实验材料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B。

4.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

B.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C.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

D.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形成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尿素分解菌为异养型,利用的是有机碳源,硝化细菌是自养型,以二氧化碳为碳源,二氧化碳为无机物,A错误;

B、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呈碱性,使培养基的pH上升,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B错误;

C、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若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34+276)÷2]÷0.1×106×10=2.55×1010个,C错误;

D、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不断调整稀释度,更易获得单菌落,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土壤中微生物时,需要先对土壤灭菌,再进行培养

B.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3-107倍的稀释液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进行计数

D.统计菌落数目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A、分离土壤中微生物时,不能先对土壤灭菌,再进行培养,因为灭菌后就不能分离出微生物了,A错误;

B、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4∼106倍的稀释液,B错误;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平板划线法不适宜进行计数,C错误;

D、统计菌落数目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D正确。

故选D。

6.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的远绿杂交不亲和障碍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D.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分别需要用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处理

【6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3、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的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B正确;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植物组织培养不需用纤维素酶处理,D错误。

故选D。

7.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作物脱毒依据的原理是植物顶端成熟区附近几乎无病毒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7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

2、单克隆抗体:

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详解】A、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前需要先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才能能用PEG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A错误;

B、作物脱毒依据的原理是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几乎无病毒,B错误;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也不能产生抗体,需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C错误;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细胞质的供体,即供卵母体,D正确。

故选D。

8.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营养价值较高,我国现有54个种,几十个变种,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猕猴桃遗传育种提供了方便。

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果实大,维生素C含量高;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极耐寒,在-40℃下可安全越冬。

某农科所利用这两种猕猴桃体细胞,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了猕猴桃新品种,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将体细胞用含相关酶的等渗溶液处理

B.灭活的仙台病毒不能用于过程②中a和b的诱导融合

C.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须经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杂种植株体细胞中有12个染色体组

【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去细胞壁的方法:

酶解法,即在温和的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2、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

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

聚乙二醇(PEG)。

3、原生质体能融合的原因: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融合完成的标志:

再生出新的细胞壁(与细胞内高尔基体有重要的关系)。

5、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详解】A、过程①为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在等渗溶液中进行,以维持原生质体的形态和功能,A正确;

B、②过程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其诱导方法有PEG处理、离心、振动、电激等,灭活的仙台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手段,不能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B正确;

C、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属于再分化过程,C错误;

D、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将二者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为六倍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该植株体细胞中有12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C。

9.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经常转换培养基,以下对其原因的说明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正常细胞贴壁生长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即只能形成单细胞层,而不能重叠

B.由于考虑到氧气等的供应而在培养瓶中加入的培养基不是很多,会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的现象

C.活细胞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对细胞自身有毒害作用,需要定时“转管”加以清除

D.细胞长到一定阶段,换成促分化培养基,诱导产生各种组织器官或系统,直至产生动物新个体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

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正常细胞贴壁生长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即只能形成单细胞层,而不能重叠,A正确;

B、由于考虑到氧气等供应而在培养瓶中加入的培养基不是很多,会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现象,B正确;

C、由于活细胞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对细胞自身有毒害作用,需要定时转管加以清除,C正确;

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不能培养成动物个体,动物细胞培养的结果是细胞株、细胞系,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共同之处是(  )

A.培养基的成分相同B.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均需提供光照D.均可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1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

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不同:

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另外还有动物血清;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要的培养基包含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全部营养成分,如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和有机添加物,没有动物血清,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B正确;

C、利用CO2培养箱培养动物细胞,不需要提供光照,植物组织培养也并非全过程需要光照,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通常是为了让细胞增殖,得到大量的动物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植株组织培养往往是为了得到完整的植株,但植物组织培养可根据需要也可停留在愈伤组织阶段、胚状体阶段等,D错误。

故选B。

11.如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可以和甲特异性结合

B.利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方法均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不能生长

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1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甲表示抗原,乙表示杂种细胞,丙表示杂交瘤细胞,丁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两次筛选:

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

专一抗体检验阳性。

【详解】A、图中甲注射小鼠,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则甲属于抗原,因此,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可以和甲特异性结合,A正确;

B、利用聚乙二醇(化学法)、灭活的病毒(生物法)和电激(物理法)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乙,B正确;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和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细胞能生长,C错误;

D、丙表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因为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种类而有多种,隐性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才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在克隆奶牛的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对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奶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在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添加琼脂、血清等有机物

D.使用电脉冲等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1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

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核移植时,对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奶牛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详解】A、核移植时,对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奶牛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但胚胎移植时,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A错误;

B、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B错误;

C、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血清等物质,不含有琼脂,C错误;

D、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D正确。

故选D。

【点睛】

13.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能促使超数排卵

B.PEG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后能得到新品种个体

C.卵细胞膜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

D.移植胚胎能存活的原因是一定时间内早期胚胎在受体子宫中处于游离状态

【1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

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

(3)囊胚:

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

(4)原肠胚:

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

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促性腺激素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应该静脉注射,A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后不能得到新品种个体,B错误;

C、卵细胞膜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C正确;

D、早期胚胎形成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D错误。

故选C。

14.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工程知识框架。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指植物体细胞杂交

B.图中②属于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

C.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并未都得到应用

【1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图中①指植物体细胞杂交,A正确;

B、多利羊的培育成功是核移植成功的例子,图中②为动物细胞核移植,属于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B错误;

C、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C错误;

D、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因为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D错误。

故选A。

15.《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

“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

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

数十日,醋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1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2)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不足时将酒精转化为醋酸,A正确;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高浓度酒精导致醋酸菌失水过多死亡,B正确;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错误;

D、搅拌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利于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叙述中,正确的是()

A.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B.腐乳制作过程中加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70%左右

C.腐乳生产的现代化工艺中,常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分层装瓶腌制时,底层和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些

【1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改变毛霉生长所需的湿度,又会导致杂菌污染,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A错误;

B、腐乳制作过程中加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B错误;

C、腐乳生产的现代化工艺中,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C正确;

D、由于越靠近瓶口的位置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越大,所以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分层装瓶腌制时,应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盐量,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B.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和酵母

C.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醋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

【17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豆腐中水的含量会影响腐乳制作,含水量为70%的豆腐最适合制作腐乳;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无氧的环境和较低的温度条件抑制醋酸菌的生长繁殖,因此醋酸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酒精具有酒香味,因此可以通过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果酒发酵是否产生酒精。

【详解】A、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30-35℃,A错误;

B、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错误;

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pH都在下降,C错误;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葡萄酒的温度高些,因为醋酸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比酵母菌高,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D正确。

故选D。

18.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酚红指示剂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

B.在无氮培养基中可以筛选自养微生物

C.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可以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D.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染液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1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筛选和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酚红指示剂可以鉴定尿素分解菌。

【详解】A、由分析可知,酚红指示剂可以用来鉴别尿素分解菌,A错误;

B、在无氮培养基中可以筛选固氮微生物,而自养微生物是可以自身合成所需的含碳有机物,可用无碳培养基筛选,B错误;

C、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利用尿素作为氮源的细菌才能存活,因此可以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C正确;

D、伊红美蓝指示剂能够专一鉴别大肠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