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611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docx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

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COmmunicatiOndatatechnicalcrUeriOn0fvideO

mOn¨OringsystemfOrsOcialsecurnyGuangdOng

 

广东省公安厅

二00五年十一月

 

 

前言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是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根据省维稳及综治委“8.12”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我省珠三角各城市要把加强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作为搞好社会治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由各市党委、政府负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

为了贯彻落实“8.12”会议精神和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要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技术标准统一、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全省性网络,实现如下目标:

a.分级建立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或租用)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专用的视频传输网络,确保高质量图像传输的畅通,实现系统互联,视频图像可上传下调,达到全省视频图像资源共享的目的。

b.通过逐步建立全省的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流媒体技术,上级领导机关可以在GIS的电子地图上,进行远程点播访问需要调看的现场实时图像或录像资料,遇到突发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上级领导机关可通过GIS警用地理信息和远程现场实时图像,分析案情并实施决策与指挥。

c.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要和当地的报警指挥系统联动,当地的某区出现报警,要求能联动该区附近的视频图像,达到快速反应与快速接处警的目的。

d.各市在建立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时,必须考虑从政策上和技术上对社会上的重虑要害部位视频监控资源的整合,通过自建和整合两步骤加以实施,建设覆盖全省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为指导全省各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建设,实现将要建设和已有的各种视频监控设备的,联网,提高联网的视频传输的质量(清晰度,流畅程度),提供一个统一的Web及WebGIS管理系统,调看现场的监控图像和事后的监控录像,实现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共享。

特制订本技术规范。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联网的系统构成方式、功能、视频传输的技术要求、流媒体传输协议、传输设备的技术要求、联网数据库、存储检索规范的构建及城市联网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和联网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本规范适应于全省范围内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集成联网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技术要求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

下列出版的所示标准版本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行性。

GB/T17160-19971:

500、1:

1000、l:

2000地形图数字规范

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l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18019-1999信息技术包过滤网闸安全技术要求.

GB50198-1994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367-2001视频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88-2002B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GA/T491-2004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GA/T493-2004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GA/T532-2005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几命名规则

CJJl03-2004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规范。

3.1视频监控videosurveillance

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ideosurveillanceandcontrolsystem

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3.3视频监控点videosurveillancesite

利用摄像头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采集,进行视频监控的地点。

3.4监控中心videosurveillancecenter

具有对本辖区视频监控点进行集中监视,并有效控制、管理视频信息,能够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应急指挥的场所。

3.5社会资源接入socialvideosurveillanceresourcesaccess

社会其他单位建设和管理的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到社会治安视频联网系统。

3.6插件plug-in

由监控设备提供商提供的按照接口标准编写的标准化控件。

3.7网络摄像机netcamera

网络摄像机是带有内置Web服务器的数字摄像和录音设备,直接与以太网相连;用户可通过标准Web浏览器观看和收听网络摄像机传送过来的视频和声音。

3.8数字视频录像机DVR

利用标准接口的数字存储介质,采用数字压缩算法,实现,音视频信息的数字记录、监视与回放,并可带有系统控制功能的视频设备或视频网络传输与监控的设备。

3.9媒体接入网关mediaaccessgateway

具有呼叫和应答功能,可将不同格式的音视频媒体流转换成标准音视频媒体流以及把标准的前端控制信令转化为不同厂家的控制信令的设备。

3.10联网监控服务器networkmangerserver

联网监控服务器承担管理本辖区内的数字视频设备,基本型系统必须支持实时流媒体监控、支持控制信号的处理、支持报警信号的传输处理、支持授权、认证和加密、支持自动监测服务。

3.11网络监控终端networkmonitorterminal

以公安专网为纽带,通过标准网络协议联接各监控(分)中心,实现按级别、授权对监控视频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的软硬件系统。

3.12编码解码器videodecoder

编码解码器的主要作用是对视频信号进行解压缩。

3.13存储局域网络StorageAreaNetwork(SAN)

存储局域网采用光纤通道FC技术,利用光纤通道协议—上加载SCSI命令集协议,达到可靠的块级数据传送的网络存储技术,实现数据存储的网络化访问。

3.14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

是存储网络工业委员会定义的一种存储设备标准。

采用这种标准的存储设备有自己的文件系统,用户可以用NFS和CIFS协议进行访问。

3.15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

由Web服务器、GIS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及NAS设备通过高速以太网构成的网络。

3.16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贮、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3.17基础地理信息baseinformationofGIS

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包括各种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建筑物、道路、水系、境界、地形、植被、地名及某些属性信息等,用于表示城市基本面貌并作为各种专题信息空间定位的载体。

3.18地理空间数据geographicalspacedata

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信息的数据,适用于描述所有呈二维、三维和多维分布的关于区域的现象。

4符号和缩略语

VOD(VideoonDemand)视频点播

URI(UniversalResourceIdentifier)通用资源标识符

URL(Universal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HFC(HybridFiberCoax)光纤同轴混合(网)

DSLAM(DSLAccessMultiplexer)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

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城域网

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

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送协议

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送协议

NFS(NetworkPileSystem)网络文件系统

POP(PostOfficeProtocol)邮局协议

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

RTCP(Real-timeTransferControlProtoc01)实时传送控制协议

RTP(Real-timeTransferProtocol)实时传送协议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MPEG(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运动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

SAN(StorageAreaNetwork)一种专用的网络存储设备

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一种专用的网络附加存储设备

G1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5系统构成与主要功能

5.1联网系统框架结构

整个联网系统由七个层次组成:

视频监控点、社会监控资源、一级监控中心、二级监控中心、三级监控中心、用户分控终端、省(部)级监控中心。

一个完整系统(扩展系统)构成图如下:

 

说明:

一级监控中心通常设在派出所;二级监控中心通常设在(县)区公安分局;三级监控中心技术要求设在市公安局。

5.2联网系统逻辑结构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逻辑上可分为用户端、中间应用和数据库层、文件存储池。

a、用户端通过安全服务认证登录系统;

b、通过GIS服务从数据库中获取监控点信息。

在没有GIS服务的情况下,可通过联网监控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获取监控点信息;

c、通过流媒体服务在线播放实时监控视频流;

d、在文件存储池中获取文件路径信息,通过流媒体服务播放历史录像。

5.3联网系统功能

联网系统以公安专网为基础网络平台,实现城市城域范围内不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控制,向省部级公安机关提供统一格式的图像传输。

具体功能如下:

a.实现已建视频监控系统中各个厂商设备的互联;

b.统一视频压缩格式和前端控制信令格式,实现视频监控视频流的实时传输;

c.提供电子地图功能,在终端上通过电子地图页面来查看监控视频;

d.提供录像文件上传,录像回放功能。

供远程调看监控录像;

e.提供视频矩阵和云台的控制功能;

f.设立各级监控中心,处理突发事件的报警;

g.跟据金盾工程的相关标准,鞘?

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安全和数据的安全。

5.4视频监控点

5.4.1视频监控点构成

通过模拟摄像机或网络摄像机等设备实现对前端监控点的图像采集;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图像传送到一级监控中心,其中无线方式要符合公安部的相关规定。

监控设备包括:

摄像头、编码器、云台等设备。

监控点的级别分为重要和普通。

重要级别监控点的视频格式和传输带宽都要求高于普通级别。

5.4.2视频监控点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

a.完成模拟视频监视信号的采集和传输;

b.接受监控中心发出的云台、镜头等控制指令,控制现场镜头的光圈、焦距、变倍,云台的上、下、左、右运动和远端的电源、摄像机开关等:

c.提供RS232、RS485、I/O接口,采集报警信息、现场信息,并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发回监控中心,现场信息的包含拍摄到报警者图像,能接收到报警者的声音,其中I/O接口必须提供2路的DI和2路的D0;

d.如视频监控点是网络摄像机,输出的视频流的编码格式和音频的编码格式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并能实现语音的对讲,同时也要实现基本功能b和c的功能。

5.5社会资源接入

社会资源接入的基本功能和视频监控点的功能相同,但是否能接入到公安视频网,需要报公安部批准,并备案。

5.6一级监控中心构成与功能

5.6.1一级监控中心系统构成

一级监控中心通常由以下设备构成:

视频矩阵、电视墙、流媒体服务器、Web服务器、DVR、联网监控服务器等设备。

存储方面可使用SAN方式。

5.6.2一级监控中心基本功能

a.管理本辖区视频监控点;

b.能实现对前端设备的控制;

c.能实现对图像记录、回放及土传:

现场视频存储在DVR上,实现资料的存储,更新、查询、比对、备份;

d.报警接入及处理(上传、与摄像机联动);受理本辖区内的监控设备的报警事件,进行录像记录,处理;

e.可接入其它社会资源接入点;

f.公安专网的授权客户端可远程访问;

g.流媒体数据的转发;

h,提供支持GIS功能。

5.7二级监控中心构成与功能

5.7.1二级监控中心系统构成

二级监控中f心通常由以下设备构成:

矩阵电视墙、Web服务器、联网监控服务器、GIS服务器(该级监控中心若没条件可把GIS服务器放在第三级监控中心)等。

存储方面可使用SAN方式。

5.7.2二级监控中心基本功能

二级监控中/心在一级监控中心的斟①上增加GIS月赂器(该级监控中心若没条件可把GIS服务器放在第三级监控中心),提供电子地图服务,给用户一个直观的电子地图的操作界面,实现用户登录的管理,图像的实时监控,录像的存储、检索、比对、回放、备份、恢复等。

a.管理所辖的一级监控中心;

b.接收、处理——级中心主动上报的报警事件;

c.支持CIS系统,存储本地GIS信息,提供电子地图服务,支持基于Web的电子地图的操作;

d.所辖监控点重要录像的集中存储。

5.8三级监控中心

5.8.1三级监控中心系统构成

三级监控中心通常由以下设备构成:

矩阵电视墙、Web服务器、联网监控服务器、GIS服务器和NAS等。

5.8.2三级监控中心基本功能

三级监控中心提供电子地图服务,给用户一个直观的电子地图的操作界面,实现用户登录的管理,图像的实时监控,录像的存储、检索、比对、回放。

备份、修复等。

a.管理所管辖的一、二级监控中心;

b.通过电子地图实现对所有下级监控点的管理;

c.接收、处理下一级监控中心主动上报的重大报警事件;

d.存储本地GIS信息,提供电子地图]盼,支持基于Web的电子地图的操作。

c.所辖监控点重要录像的集中存储。

5.9用户分控终端

由三级监控中心(市局监控中/心)提供的远程分控终端,供受权的其他政府部门使用,受权机构是省厅。

分控终端通常由计算机和相应软件构成。

用户分控中端接入公安专网,应符合公安部相关安全规定。

分控终端的基本功能如下:

a.通过网络实现实时浏览监控点的信息;

b.远程回放指定监控点的历史录像。

5.10省级监控中心

省级监控中心由矩阵电视墙、GIS服务器等。

省级监控中心的功能如下:

a.通过网络实现实时浏览监控点的信息;

b.远程回放指定监控点的历史录像。

6系统视频传输要求

6.1网络带宽要求

网络带宽指保证系统正常询亍的带宽要求,根据视频监控系统同时传输的视频的多少而定,一路CIF或SIF视频图像,最小实际带宽需求为256Kbits/s,一路4CIF或D1视频图像,最小实际带宽需求为768Kbits/s。

重要级别监控点的网络实际带宽CIF至少为视频路数×512kbits/s,4CIF或D1至少为视频路数×1536kbits/s。

普通级别监控点的网络实际带宽至少为视频路数×256kbits/s。

各级监控中心的网络带宽需求包括三部分:

接收前端数字监控视频所需要的网络带宽、转发到上一级监控中心所需要的网络带宽和发送到其他分控中心和终端需要的网络带宽。

各级监控中J心总带宽的最小需求,必须根据(接收前端数字监控视频的路数+转发到上一级监控中心视频路数+发送到其他分控中心和终端视频)×256Kbits/s或512Kbits/s来计算。

每个接入系统的用户终端的最小实际带宽需求,CIF或SIF视频,必须根据(监控视频总路数)×256Kbits/s来计算;4ClF或D1视频,必须根据(监控视频总路数)×768Kbits/s来计算。

为支持图像从监控点传输到省部纹监控中心,各级监控中心必须支持2M的带宽预留。

6.2数据传输流程

6.2.1上传数据流程

6.2.1.1监控设备报警上传流程

系统监控设备报警上传流程:

a.监控点的接入网关采集来自视频监控设备的报警图像信息或需要上传的重要图像信息。

信息采用肌的格式进行编码。

b.把报警图像信息或需要上传的重要图像信息传送至一级监控管理中心的联网监控服务器,并启动监控录像。

c.监控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图像或需要土传的重要图像信息后,根据实时视频监控图像,判断警情真伪,确认后进行处理或向上级监控中/心传送。

d.将现场报警点相关的或需要上传的重要视频信息切换到大屏幕,提供详细视频图像信息、GIS地理信息及处警预案,为公安部门快速反应提供辅助决策。

c.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短消息方式)自动提醒单位领导。

f.在处理完报警情况后,对报警和处理的完整信息的进行记录,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6.2.1.2录像文件上传流程

系统录像文件上传流程:

a.硬盘录像机录制各个监控点的监控录像。

b.硬盘录像机通过录像上传程序,把录像转换成流媒体文件上传到一级监控中心的监控联网服务器的存储网络中。

c.并在监控联网服务器上增加相应的记录。

d.客户端通过浏览监控联网服务器的网页查找到需要的流媒体文件。

e.请求服务器相应的视频监控录像流媒体文件。

f.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从存储网络中调出相应的流媒体文件。

发送流媒体数据给客户端软件。

6.2.1.3录像文件上传程序结构

系统录像文件上传程序结构:

a.文件转换程序读取DVR录像文件。

b.进行解复用。

c.如果音视频协议都是标准可以兼容的压缩方式,就交给复用器进行复用。

d.如果音视频协议不兼容进行音视频解码。

e.由标准编码器编码。

f.交给复用器复用。

g.复用后的流媒体文件发送到存储数据库中。

h.在Web服务器中添加记录。

i.在流媒体服务器中添加记录。

6.2.2下调数据流程

6.2.2.1实时视频传输下调过程

实时监控视频传输下调流程:

a.客户端通过认证后,根据自己的权限通过联网监控服务器,找到需要查看的监控点。

b.监控联网服务器从数据库检索到相关监控点的信息。

c.监控联网服务器将查询结果发给用户端。

d.用户端连接监控联网服务器的一路视频。

e.监控联网服务器响应用户端的请求,要求相应的接入网关发送视频数据。

f.视频服务器请求监控点把监控视频流发送到视频服务器。

g.监控点响应请求,把监控的视频流发送到视频服务器。

h.视频服务器把协议转换以后的视频流发送到监控联网服务器。

i.监控联网服务器把视频流转发给用户端。

6.2.2.2用户终端视频下调要求

用户终端调用前端监控点的实时视频时要求按照以下规定方式进行:

a.首先利用传输控制协议RTSP和流媒体接入网关进行交互,要求发送音视频的压缩格式和网络带宽需求。

视频上传格式为MPEG4的Simpleprofile或

H.264的Baseline,语音压缩格式为G723.1,视频图像格式大小参见本规范的6.3.3。

b.在视频网关响应请求后,网关以RTP/RTCP协议,发送音视频数据流到用户终端。

具体传输过程参见6.2.4的实时监控视频流传输流程。

网络传输带宽需求参见6.1。

c.云台和视频矩阵控制命令必须以规定的XML形式(参见附录A)发送到流媒体接入网关。

网关翻译控制命令后控制云台和视频矩阵做出相应动作。

6.2.3电子地图检索流程

通过设立流媒体服务器和电子地图服务器,建立全省的基于Web的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监控资源的查找和调用。

其流程如图6.5所示:

a.经过授权的用户通过IE浏览器登录电子地图系统,可浏览授权的区域地图:

b.选择需要调看监控资源的省市,可浏览所要查找的某市地图;

c.经过授权的用户通过IE浏览器登录电子地图系统;

d.选择监控点区域,获取监控点信息;

e.调看和控制前端监控点任一路监控图像;’

f.对监控录像进行检索、查看和管理。

6.2.4DVR、视频服务器和流媒体网关的注册流程

DVR、视频服务器和流媒体网关注册流程:

a.DVR或网关向一级监控中心的监控联网服务器的发起认证注册请求。

b.服务器把相关的DVR或网关的信息存储到监控中心的数据库,在监控中心服务器上添加记录。

c.由一级监控中心向二级监控中心提交设备的注册信息,完成DVR和网关在二级监控中心的注册。

e.同样完成DVR和网关在二级和三级监控中心的注册。

6.3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6.3.1基本技术要求

6.3.1.1视频上传技术要求

下级监控中心向上级监控中心发送视频监控录像时要求按照以下规定的方式进行:

下级监控中心上传监控录像时要求采用FTP的方式,发送监控录像到上级监控中心。

录像格式参见6.3.4的录像文件格式要求,每路录像上传带宽最小为128Kbits/s。

6.3.1.2视频下调技术要求

各级监控中心和分控终端或用户终端调用前端监控点的实时视频时要求按照以下规定方式进行:

a.首先利用传输控制协议RTSP和流媒体接入网关进行交互,要求发送音视频的压缩格式和网络带宽需求。

视频上传格式为MPEG4的Simpleprofile或H.264的Baseline,语音压缩格式为G723.1,视频图像格式大小参见本规范的6.3.3。

b.在视频网关响应请求后,网关以RTP/RTCP协议,发送音视频数据流到监控中心或分控终端或用户终端。

具体传输过程参见6.2.4的实时监控视频流传输流程。

网络传输带宽需求参见6.1。

6.3.2视频传输时延

三级监控中心以下,系统视频图像延时小于1.5s,省监控中心,视频图像延时小于3s。

6.3.3图像格式

系统支持图像格式大小为CIF或SIF,可以扩展为4CIF或D1。

a.CIF图像大小为352×288个像素;SIF图像大小为352×240个像素。

b.4CIF图像大小为704×576个像素;D1图像大小为720×576个像素。

6.3.4录像文件格式

监控录像文件格式可选用MPEG4、RM、ASF和H.264格式。

6.3.5视频帧率

本地录像时视频帧率不低于20帧钞。

图像格式大小为CIF或SIF时,网络传输的视频帧率不低于15帧钞。

图像格式大小为4CIF或D1时,网络传输的视频帧率不低于10帧/秒。

6.3.6录像存储时间

普通的视频录像在DVR中保存15天,重要地段的监控录像可保存30天。

突发事件或有案件发生的录像需要发送在监控中心NAS进行备份。

6.4监控视频传输控制要求

6.4.1基本控制要求

a.在二级监控中心以上的视频传输压缩格式要求根据本标准,统一为MPEG4的Simpleprofile或H.264的baseline。

b.传输协议要求采用RTSP、HTTP协议。

c.云台和矩阵控制命令采用规定的XML格式,具体参见附录。

d.网络报警命令采用规定的XML格式,具体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