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430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docx

中考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沪科版

知识板块复习——力学

专题一:

运动和力:

(运动、速度、力的概念和分类、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一、运动:

1、概念:

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物体位置不变化叫静止。

2、判断: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选取的有关。

3、快慢——速度:

公式:

,单位:

1m/s=km/h。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隐含条件:

1)速度不变;2)动能不变;3)可能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4)运动状态不变。

5、测量:

直接测量——频闪摄影法;间接测量——测量长度和时间。

——涉及:

1)长度测量:

长度单位:

主单位:

;常用单位:

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观”、“放”、“看”、“读”、“记”。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减小。

方法之一: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力的概念:

1、力就是物体间的。

理解: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牛顿第三定律)。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

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三、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考作图、计算)

1)施力物体是。

2)单位:

3)大小(计算公式):

g=≈。

4)方向:

总是的。

(考点:

重垂线——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直线)

5)作用点——重心。

寻找重心:

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而受到的力。

大小与有关。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或者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跟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2)使用:

(要领——校正调零、轴线方向、靠线读数、不超量程)

【摩擦力】——两个相互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相对运动的力。

1)分类:

A、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B、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C、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现象。

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

,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结论:

与接触面的,。

公式:

f=μN。

2)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3)改变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

使接触面更;增大。

减小摩擦的:

变摩擦为摩擦;加使接触面变光滑。

四、运动和力的关系

1、实验基础——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简单记忆:

物体不受力,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3、揭示本质:

(考试难点)

1)惯性——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两个区别:

1)惯性和力的区别:

力是一种相互作用,有施力物、有单位;而惯性是一种性质,没有施力物、没有单位。

不能说“受惯性作用”。

2)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而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5、二力平衡:

1)概念:

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

2)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概括:

等大、反向、同物、共线(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满足)。

【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运动状态不变

保持

保持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运动状

态改变

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加速

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减速

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有夹角:

转向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直击中考】

【运动和速度】习题:

1、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左右摆动,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________h.

2、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2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3、如图3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cm。

4、“神舟七号”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宇航员相对于固定座椅是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飞船搭载的“五星红旗”展示在太空,它的质量将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飞船在太空中通过___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

在飞船关闭发动机后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与在地面相比,其中最难完成的是(填字母):

A.用温度计测温度;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C.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D.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5、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图4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力的概念】习题:

6、图5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__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选填:

“A”、“B”、“C”或“D”)

7、重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6中作出物体

所受力的示意图。

8、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9、如图7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力的分类】习题:

10、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

11、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12、图9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N。

13、如图10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_____.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_____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我是一支铅笔,你若把我的内芯接入电路,有电流流过我的身体,这说明我的内芯是体;我和圆珠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我在纸上“滑”,它在纸上“滚”,我与纸面间的摩擦为_____摩擦。

15、如图1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16、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

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B.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行驶

C.天干物燥,注意防火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17、如图12所示,一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当条形磁铁靠近铁块时,铁块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图中已标出摩擦力的作用点)

18、如图13甲所示,A是木块,B是长木板,C是弹簧测力计,另有砝码、棉布、毛巾等物。

若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可测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1)此实验的目的是:

研究。

(2)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地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3)在13图乙中,D是一个电动装置,它可带动木板匀速运动。

该装置相对图甲所示装置更具优势,请指出其中一点:

【运动和力的关系】习题:

19、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14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A、只有甲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D、甲乙丙均有可能

20、如图15是一款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制作的没有“地轴”的地球仪,其原理是:

将空心金属球放在通电的线圈上,电磁场在金属球的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与磁场作用形成磁力,从而实现地球仪的悬空静止。

则地球仪悬空静止的原因是

A.只受到磁力的作用B.由于惯性的作用

C.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D.磁场的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

21、2009年5月7日晚上,在杭州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引起社会的反响。

三位青年在杭州文二西路上飙车,撞死过斑马线的行人,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是一起由于汽车严重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行驶的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运动,这是因为【】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汽车受到重力C.汽车具有内能D.汽车具有惯性

22、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A.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B.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D.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23、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比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这主要是为了

A.使运动员具有惯性B.使运动员拔河时更省力【】

C.增大运动员与地面的摩擦D.增大运动员与地面间的压力

24、如图16所示,是某同学在运动场上看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刘珏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当他静止不动时,单杠的给他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势能最大

25、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都提出了很多观点,小张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有:

(只填序号)

正方

反方

观点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6、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

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共同的科学知识:

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出去,手感到痛

③箭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

事例

共同揭示的科学知识

例一

①和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二

2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7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D.5s~7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28、如图18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A.当t=2s时,物体保持静止B.只有当t=4s时,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4N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

29、在实验室里,小明和同学们做如图19所示的实验。

他们使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讨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回答:

(1)为什么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答:

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是否平衡?

答:

_____;

(3)小车在水平平面上运动的全过程中,三次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否相等?

答:

________。

(填:

“相等”、“不等”或“无法判断”)

专题二:

质量和密度、压强和浮力、

一、质量和密度:

1、物质观———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组成,质子或中子由夸克组成……。

(宇宙无穷大,物质无穷小。

天体距离尺度:

光年,分子大小尺度:

2、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

1)性质: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般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2)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常用单位:

t、g、mg

3)测量——托盘天平(是杠杆)的使用方法:

“看”、“放”、“调”、“称”、“记”。

①“看”:

称量和分度值。

②“放”:

水平放置、游码回零。

③“调”:

调节螺母(一次平衡)。

④“称”:

左物右码。

镊子加减砝码,调节游码,直到平衡(二次平衡)。

⑤“记”:

M物=M砝+M游

3、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用ρ表示

1)实验基础——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关系。

质量/体积=常数

2)规律与公式:

变形:

3)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

1g/cm3=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g/cm3,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测量:

A、原理:

ρ=m/VB、方法与步骤: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直击中考】:

30、图20中所示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状态、形状、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______的.

(a)冰块熔化成水 (b)泥团捏成泥人 (c)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31、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甲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21甲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_________(b)_______。

  

(2)乙同学操作正确,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0克后,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毫升,测量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总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g,由此可算出该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

      

             

图21甲图21乙 图21丙

32、某班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标本,他们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绳子测火山岩的密度时,出现不规范操作:

  

(1)用粗绳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它的体积.

  

(2)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均与液面边缘相平.

  (3)测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

  (4)测完火山岩体积,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托盘中称质量.

  上述有些操作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

二、压强与浮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1)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G物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与的大小和的大小有关。

引出“压强”概念。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用符号p表示。

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1)、计算公式:

单位: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

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

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通过插图考查,多出现在选择题)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压强

1)实验结论: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有关。

2)计算公式:

3)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4)应用——连通器(含义、原理、应用)

A、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B、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C、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D、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E、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F、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4、大气压强——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1)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前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后者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Pa,即P0=1.01×105Pa。

依据原理:

“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

2)大气压强的数值是的,受高度、纬度、气候、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

高度增加气压减小,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气压对液体的沸点有影响,都是气压增大,沸点;气压减小,沸点。

——高压锅的原理。

5、流体压强:

1)实验规律:

流体压强与流速成反比关系: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流速的地方压强大。

2)应用:

飞机的升力。

【直击中考】:

33、如图2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34、如图23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35、一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A、B、C、D中保持静止的情况。

如图24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体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

哪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36、如图25所示,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的小提手,能防止双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

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A.减小对手的压强B.减小对手的压力

C.增大对手的压强D.增大对手的压力

37、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26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38、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27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取10N/kg)

 

图27图28

39、如图28所示,物体A与B用细线连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

如甲图,当把绳剪断,B下沉到容器底部,乙图中的水面比甲图中容器的水面下降了10cm,容器的底面积为

则乙图比甲图中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减少了____________N。

40、如图29所示,是我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时的情景.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这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小,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容易发生事故。

41、小华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如图30所示,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上方空气的流速车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上方气体的压强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减小了轿车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2、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31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丁”)所示的实验。

4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

小敏在实验室观察水的汽化现象时,发现水沸腾后,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在图31所示的位置,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由此可知:

小敏所在区域的大气压强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42、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堰塞湖,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m,水的密度为1.0×l03kg/m3,g取10N/kg。

(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的最大压强都是6×105Pa,那么,最多还能允许水面上升多少米?

6、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1)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液体(或气体)。

2)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3)影响因素:

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4)浮沉条件:

——由浮力和重力的合力决定。

即: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同时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而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着静止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何运动。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5)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

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状态法:

漂、悬浮:

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④规律法:

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已知m排或V排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直击中考】:

43、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32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图22

(3)在该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写出一个)

44、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33(甲)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