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254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

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糖化学和糖代谢习题

一、是非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标“√”,错误的标“×”,每题1分,共15分)

1.[]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2.[]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成右旋。

3.[]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4.[]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5.[]肽聚糖分子中不仅有L-型氨基酸,而且还有D-型氨基酸。

6.[]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α-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

7.[]α-D-葡萄糖和α-D-半乳糖结构很相似,它们是差向异构体。

8.[]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专一性强,亲和力高,主要在肝脏用于糖原合成。

9.[]ATP是果糖磷酸激酶(PFK)的别构抑制剂。

10.[]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11.[]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NADH+H+和FADH2,但不能直接产生ATP。

12.[]大多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不进行光化学反应,但它们可以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复合体。

13.[]磷酸戊糖途径本身不涉及氧的参与,故该途径是一种无氧途径。

14.[]酵解过程中生成的NADPH在胞液中氧化,并产生ATP。

15.[]糖酵解过程不消耗氧,但仍然有氧化还原反应。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8分)

1.糖类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

根据其分子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3.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4.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5.糖原和支链淀粉结构上很相似,都由许多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糖苷键相连。

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糖原分子比支链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直链淀粉的构象为________________,纤维素的构象为________________。

7.自然界较重要的乙酰氨基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直链淀粉遇碘呈________________色,支链淀粉遇碘呈________________色,糖原遇碘呈________________色。

9.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________________抑制剂。

10.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位于线粒体内膜。

11.戊糖磷酸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植、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内进行。

12.通过戊糖磷酸途径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重要化合物。

13.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4.无效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光合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进行,第二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进行。

16.三碳循环固定CO2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四碳循环固定CO2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17.糖异生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进行糖异生。

18.在调节酵解反应速度的关键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1分)

1.[]环状结构的己醛糖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为

A.4B.3C.18D.32

2.[]下列哪种糖无还原性?

A.麦芽糖B.蔗糖C.阿拉伯糖D.果糖

3.[]葡萄糖和甘露糖是

A.异头体B.差向异构体C.对映体D.顺反异构体

4.[]下列哪种糖不能生成糖脎?

A.葡萄糖B.果糖C.蔗糖D.乳糖

5.[]下列物质中哪种不是糖胺聚糖?

A.果胶B.硫酸软骨素C.透明质酸D.肝素

6.[]糖胺聚糖中不含硫的是

A.透明质酸B.硫酸软骨素C.硫酸皮肤素D.硫酸角质素

7.[]糖原合成酶D的别构活化剂是

A.ADPB.ATPC.葡萄糖-1-磷酸D.葡萄糖-6-磷酸

8.[]糖原中一个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ATP?

A.1B.2C.3D.4

9.[]下列哪一种酶在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丙酮酸羧化酶D.果糖-1,6-二磷酸酶

10.[]TCA循环首先是由谁发现和提出来的

A.LeuisPasteurB.AveryandMcCartyC.HansKrebsD.FredSanger

11.[]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都是从下列哪个末端开始?

A.非还原端B.还原端C.N-末端D.C-末端。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nomer2.oligosaccharide3.reducingsugar4.heteropolysaccharide5.proteolycan6.peptidoglycan7.lectin8.glyoxylatepathway9.gluconeogenesis10.darkreaction

五、问答题(共80分)

1.已知α-D-甘露糖的

=-21°,β-D-甘露糖的

=-92°,某学生配置的D-甘露糖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其比旋度为

=-70.7°,求此溶液中α-和β-D-甘露糖的百分含量分别是多少?

(极少量的醛式可以忽略不计)(5分)

2.什么是环糊精?

其结构有什么特点?

(5分)

3.写出下列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5分)

(1)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

(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核糖-5-磷酸(不必同时计算NADPH)

(3)葡萄-6-磷酸合成NADPH(不涉及核糖)

4.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底物,为什么ATP浓度高,反而会抑制磷酸果糖激酶?

(5分)

5.纤维素和糖原虽然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但两种糖都是由D-葡萄糖经1→4连接的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相当。

是什么结构特点造成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

解释它们各自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0分)

6.从牛奶中分离出某种三糖,由β-半乳糖苷酶完全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它们之比为2:

1。

将原有的三糖先用NaBH4还原,再使其完全甲基化,酸水解,然后再用NaBH4还原,然后用醋酸酐乙酸化,得到三种产物:

(1)2,3,4,6-四-O-甲基-1,5-二乙酰基-半乳糖醇。

(2)2,3,4-三-0-甲基-1,5,6-三乙酰基-半乳糖醇。

(3)1,2,3,5,6-五-0-甲基-4-乙酰基-山梨醇。

根据上述结果,请写出此三糖的结构式。

(10分)

7.用14C标记丙酮酸的甲基碳原子(*CH3-CO-COO-),当其进入三羧酸循环运转一周后,标记碳原子的命运如何?

(10分)

8.虽然动物不能利用乙酰辅酶A净合成葡萄糖,但当用14C标记的乙酸饲喂动物时,从它的肝脏组织中能提取到含14C标记的糖原。

请解释该现象。

(10分)

9.根据放氧测定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时,用680nm波长的光照射时比用700nm光照射时效率高,但用这两种光一起照射时给出的光合作用速率比单独使用这两种波长中的任何一种光时更高。

请解释这种现象。

(10分)

10.糖酵解中糖异生作用中各有三个可能产生无效循环的位点。

这三个位点在两条途径中分别由什么酶来催化?

以两条途径中果糖-6-磷酸与果糖-1,6-二磷酸之间的转变为例说明细胞是如何避免无效循环的。

(10分)

一、糖化学和糖代谢习题答案

一、是非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标“√”,错误的标“×”,每题1分,共15分)

1.错。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不是对映体,而是异头体,它们仅仅是异头碳原子上的构型不同。

2.错。

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改变,而旋光方向不一定改变。

3.错。

旋光方向和构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D-型糖可能是右旋,也可能是左旋,L-型糖亦如此。

如D-葡萄糖是右旋,但D-果糖是左旋。

4.错。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但因为它们的分子太大,所以不显示还原性。

5.对。

6.错。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中的α-和β-用来区分两种不同的淀粉酶。

α-淀粉酶可催化淀粉分子中任何部位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主要是糊精,还有少量麦芽糖。

β-淀粉酶从链的非还原端开始,每次从淀粉分子上水解下两个葡萄糖基,产物为极限糊精和麦芽糖。

7.对。

8.错。

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专一性强,但亲和力低,只有在进食以后,肝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增加时才起作用,主要在肝脏用于糖原合成。

9.对。

ATP是果糖磷酸激酶(PFK)的底物,也是别构抑制剂。

在PFK上有两个ATP结合位点:

底物结合位点和调节位点。

在ATP浓度高时,ATP除了与位点1结合处,还可以与位点2结合,使酶构象发生改变,降低酶活力。

10.错。

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即异生,并非糖酵解途径的简单逆行,其中7步反应是可逆的,另外3步不可逆反应需要由不同的酶来催化。

11.对。

每一轮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一分子GTP、三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但不能直接产生ATP。

12.对。

叶绿素蛋白复合体按功能分为捕光叶绿素复合体和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大多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属于捕光叶绿素蛋白复合体,不进行光化学反应,作用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由后者进行光化学反应。

13.错。

磷酸戊糖途径本身不涉及氧的参与,但该途径产生大量的NADPH,NADPH可以将电子最终交给O2,使NADP+得到再生,以维持磷酸戊糖途径的持续进行。

14.错。

组成呼吸链的酶系统只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NADH也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胞液中的NADH必须通过苹果酸-柠檬酸穿梭作用或者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才能进行生物氧化产生ATP。

15.对。

糖酵解进行物质的分解,最终电子受体仍然为有机物(乳酸),无氧的消耗,但该过程仍然发生电子的转移,甘油醛-3-磷酸将电子转移给NAD+生成NADH+H+,后者再将电子转移给丙酮酸生成乳酸。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8分)

1.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单糖,低聚糖(寡糖),多糖;2.离羰基最远的一个不对称;3.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4.D-葡萄糖,D-半乳糖,β-1,4;5.D-葡萄糖,α-1,4,α-1,6,分支多,链短,结构更紧密;6.螺旋,带状;7.N-乙酰-D-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N-乙酰神经氨酸;8.蓝,紫,红(红褐);9.竞争性可逆;10.线粒体基质,琥珀酸脱氢酶;11.葡萄糖,细胞质12.CO2,NADPH,戊糖磷酸;13.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14.产热,扩大调控;15.光反应,暗反应,类囊体膜,基质;16.甘油酸-3-磷酸,草酰乙酸;17.肝脏,肾脏;18.磷酸果糖激酶

三、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1分)

1.D。

立体异构体的数目为2n(n是不对称碳原子的数目),环状结构的已醛糖有5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立体异构体的数目为25,即32。

2.B。

阿拉伯糖和果糖都是单糖。

所有的单糖都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和蔗糖是双糖,双糖中有些糖有还原性,有些糖无还原性。

麦芽糖因分子中有一个自由醛基,所以有还原性,而蔗糖分子中无自由醛基,所以无还原性。

3.B。

差向异构体是指仅仅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不同的光学异构体。

葡萄糖和甘露糖是差向异构体,因为它们仅仅是第二位碳原子构型不同。

4.C。

因为蔗糖分子中已没有自由或潜在的醛基(或酮基),所以蔗糖无还原性,不能与苯肼作用生成脎。

5.A。

果胶的成分为果酸甲酯,不是糖胺聚糖。

6.A。

糖胺聚糖中的透明质酸是不含硫的,题中其他几种糖胺聚糖都含有硫。

7.D。

糖原合成酶(依赖型)的别构活化剂是葡萄糖-6-磷酸,即其活性依赖于葡萄糖-6-磷酸。

8.C。

糖原磷酸解产生葡萄糖-1-磷酸,经糖酵解途径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产生2分子NADH、3分子ATP。

2分子丙酮酸转化为2分子乳酸需消耗2分子NADH,因此可净得3分子ATP。

9.B.在糖异生作用基本上是按糖酵解途径的逆行反应进行,但糖酵解途径中三步反应不可逆,在糖异生作用由其他酶催化。

除B外,题中其余选项均为这些反应的酶。

10.C.

11.A.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nomer:

异头物;仅在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异头碳)上具有不同构型的糖分子的两种异构体。

如葡萄糖分子形成环状半缩醛结构后,C1原子也变成了不对称碳原子,半缩醛羟基可产生两种不同的排列方位,因此形成了α-及β-两种异头物,α-型的羟基位于决定构型的羟基的同侧,β-型则相反。

2.oligosaccharide:

寡糖;由2~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3.reducingsugar:

还原糖;羧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糖苷键。

因此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

4.heteropolysaccharide:

杂多糖;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和)单糖衍生物,如透明质酸、半纤维素。

5.proteolycan:

蛋白聚糖;是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链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连接而成的糖蛋白,是动物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

6.peptidoglycan:

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唾液酸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组成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分子。

肽聚糖是许多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7.lectin:

凝集素;一类非抗体的糖蛋白或蛋白质,它能与糖类专一性地非共价结合,并具有沉淀聚糖和复合糖的作用。

8.glyoxylatepathway:

乙醛酸途径;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变异途径,乙醛酸循环绕过了乙酰CoA经柠檬酸循环生成2个CO2的步骤,通过该途径可以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

9.gluconeogenesis:

葡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如乳酸、氨基酸、甘油等作为原料合成萄萄糖的作用。

10.darkreaction:

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在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他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五、问答题(共80分)

1.假设α-D-甘露糖的百分含量为x,

=(-21x)+{-92(1-x)}=-70.7

x=0.3

因此此溶液中α-和β-D-甘露糖的百分含量分别是30%和70%。

2.环糊精属寡糖类,是软化芽孢杆菌作用于淀粉的产物,由6~8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成环状结构。

分子中无游离的半缩醛羟基,是一种非还原糖。

当多个环状分子彼此叠加成圆筒形多聚体时,圆筒形外壁排列着葡萄糖残基的羟甲基。

圆筒内壁由疏水的C-H和氧环组成。

因此,筒外壁呈亲水性,筒内具疏水性。

由于环糊精分子具有这种结构,被广泛用于食品、医学、轻工等方面,用作稳定剂和乳化剂。

3.

(1)C6H12O6+2H3PO4+2ADP+2NAD+→2CH3COCOOH+2ATP+2NADPH+H++2H2O

(2)5葡萄糖-6-磷酸+ATP→6核糖-5-磷酸+ADP+H+

(3)葡萄糖-6-磷酸+12NADPH+7H2O→6CO2+12NADPH+12H++Pi

4.果糖磷酸激酶是EMP途径的限速酶之一,EMP途径是分解代谢,总的效应是放出能量的,ATP浓度高表明细胞内能荷较高,因此抑制果糖磷酸激酶,从而抑制EMP途径。

5.糖原结构与支链淀粉的结构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糖原的分支较多,平均每8~12个残基发生一次分支。

糖原高度的分支结构一则可以增加分子的溶解度,二则将有更多的非还原端同时受到降解酶的作用,加速聚合物转化为单体,有利于及时动用葡萄糖库以供生物体代谢的急需。

纤维素是线形葡聚糖,残基间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的纤维二糖可看成是它的二糖单位。

纤维素链中每个残基相对前一个残基翻转180°→4),使链采取完全伸展的构象。

相邻、平行的伸展链在残基环面的水平方向通过链内和链间的氢键网形成片层结构。

这样若干条链聚集成紧密的有周期性晶格的分子赖,称微晶或胶束。

多个胶束形成微纤维。

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包埋在果胶物质、半纤维素、木质素、伸展蛋白等组成的基质中。

纤维素与基质粘合在一起增强了细胞壁的抗张强度和机械性能,以适应植物抵抗高渗透压和支撑高大植株的需要。

6.甲基化前用NaBH4还原,可以将糖的还原性末端残基开链,变成糖醇,这样可以使甲基化部位发生在第一位和第五位碳原子的羟基上。

因此,葡葡糖(还原后生成山梨醇)位于三糖的还原性末端。

甲基化后,再经水解和还原作用可以打开其他单糖的环状结构,新的-OH(用于连接其他糖)可以发生乙酰化。

因此,假定三个糖的残基全是吡喃环型结构,该三糖的结构可能是:

D-Galβ(1→6)D-Galβ(1→4)D-Glc。

7.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脱去二氧化碳并生成乙酰辅酶A,标记原子进入乙酰辅酶A甲基,即*CH3-CO-CoA。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标记碳原子位置变化依次如下:

*CH3-CO-CoA(乙酰辅酶A)→HOOC-*CH2-COHCOOH-CH2-COOH(柠檬酸)→HOOC-*CHOH-CHCOOH-CH2-COOH(异柠檬酸)→HOOC-*CO-CH2-CH2-COOH(α酮戊二酸)→CoA-S-CO--*CH2-CH2-COOH(琥珀酰辅酶A)→HOOC--*CH2-CH2-COOH或HOOC-CH2--*CH2-COOH(琥珀酸)→HOOC--*CH=CH-COOH或HOOC–CH=*CH-COOH(延胡索酸)→HOOC--*CH2-CHOH-COOH或HOOC–CH--CH2-*CHOH-COOH(苹果酸)→HOOC--*CH2-CO-COOH或HOOC–CH--CH2-*CO-COOH(草酰乙酸)。

所以14C标记丙酮酸的甲基碳原子(*CH3-CO-COO-),当其进入三羧酸循环运转一周后,标记原子可能出现在划酰乙酸的C2和C3位置。

8.肝细胞中存在着使乙酸活化的酶类,它能催化乙酸和ATP、CoASH生成乙酰辅酶A。

14C标记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使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带有标记的14C原子,因为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2是由乙酰辅酶A逐步将草酰乙酸分子的碳原子替换出来的,当机体进行糖异生作用时,带有14C标记的草酰乙酸可能转变成葡萄糖,进而再参与糖原的合成。

所以虽然动物不能利用乙酰辅酶A(或者二碳化合物)净合成葡萄糖,但当用14C标记的乙酸饲喂动物时,从它的肝脏组织中能提取到含14C标记的糖原。

9.绿色杆物的光合作用中,光能的捕获由两个光化学作用中心完成,即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

光系统Ⅰ作用中心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它接受光能而成激发态,然后释放电子,电子流的传递使NADP+还原。

光系统Ⅱ作用中心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680nm,光系统Ⅱ接受光能使使水光解,并夺取水分子中的电子供给光系统Ⅰ。

对放氧绿色植物而主,当单独用680nm波长的光照射时,光系统Ⅱ的作用能满足,光系统Ⅰ的作用可以进行,只是此时的效率降低了。

当单独用700nm光照射时,光系统Ⅰ的作用能完全满足,但光系统Ⅱ的作用受到较大的影响,水光解效率降低,光合速率要比单独用680nm波长的光照射时低。

当同时用这两种光一起照射时,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功能都能很好满足,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还能彼此协同促进,两种光一起照射时的光合作用速率比单独使用这两种波长的任何一种光时的高。

10.在糖酵解中,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三个不可逆反应位点分别由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在糖异生中,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丙酮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三个不可逆反应位点分别由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

催化果糖-6-磷酸与果糖-1,6-二磷酸转化的酶是关键的高控酶。

在糖酵解中,磷酸果糖激酶的正效应物为AMP、果糖-2,6-二磷酸,负效应物为柠檬酸、ATP,胰高血糖素可以对酶的共价修饰使果糖-2,6-二磷酸时水平降低,从而降低糖酵解速率;在糖异生作用中,果糖-1,6-二磷酸酶催化果糖-1,6-二磷酸转变成果糖-6-磷酸,该酶的正效应物为ATP、柠檬酸,而负效应物为AMP、果糖-2,6-二磷酸。

胰高血糖素通过对酶的共价修饰使果糖-2,6-二磷酸水平降低,促进糖异生作用。

可见两种酶的效应物对两条途径的调节正好相反,这种协调控制保证了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一条开放时,另一条关闭,从而避免了无效循环。

二、脂质化学和脂类代谢习题

一、是非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标“√”,错误的标“×”,每题1分,共18分)

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2.[]磷脂一般不溶于丙酮,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磷脂和其它脂类化合物分开。

3.[]天然固醇中醇羟基在3位,其C3处的醇羟基都是α-型。

4.[]植物油和动物脂都是脂肪。

5.[]脂肪的皂化价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酸少。

6.[]胆固醇为环状一元醇,不能皂化。

7.[]脂肪和胆固醇都属脂类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脂肪酸。

8.[]磷脂和糖脂都属于两亲化合物(amphipathicpound)。

9.[]胆固醇分子中无双键,属于饱和固醇。

10.[]动物细胞中,涉及CO2固定的所有羧化反应需要硫胺素焦磷酸(TPP)。

11.[]仅仅偶数碳原子的脂酸在氧化降解时产生乙酰CoA。

12.[]酰基载体蛋白(ACP)是饱和脂酸碳链延长途径中二碳单位的活化供体。

13.[]磷脂酸是合成中性脂和磷脂的共同中间物。

14.[]磷脂酶A2能从膜磷脂上有控制地释放必需脂酸,为前列腺素合成提供前体。

15.[]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的速度大于生成酮体的速度。

16.[]低糖、高脂膳食情况下,血中酮体浓度增加。

17.[]动物体内酮体主要在肝脏生成。

18.[]动物体内酮体的氧化分解在肝脏中进行。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脂类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所组成的酯类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