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051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docx

《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二、三章复习要点题答案

廣東金融學院廣州市電視大學金融分校

第一章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1.股东掠夺:

定义以及内涵

包括股东对于债权人的掠夺和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掠夺。

指(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权地位,采取多种手段从公司获得巨大收益,超过企业价值本身的收益,侵占了债权人或者小股东的权益,给债权人或者小股东带来巨大损失。

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的所有者,利用金融机构破产牟利,获得了超过机构价值的巨大利益,却给债权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

股东掠夺来自于股东利益与债权人利益、大股东利益与小股东利益的不一致性,来自于貌似合法的不同决策方式,可以改变股东和债权人、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分配结构。

2.资本监管原则

资本监管原则是指,要求银行资本金必须达到一个一定的比例的规定。

核心资本要达到4%,资本金比例要达到8%。

资本监管原则并不是直接用于防止银行机构支付危机的,而是约束银行机构表内业务(贷款的而过度扩张的,使得银行机构把所积累的风险控制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内。

当然,就资本监管而言,还应该把银行机构的表外业务,也纳入资本监管的麾下,以防止表外业务的过度扩张。

3.红利掠夺方式和非红利掠夺方式的区别

(1非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说通过掠夺利润分配之外的途径,获得超额收益,而给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带来损失。

在银行机构中,大股东可以通过贷款方式获得非红利性的掠夺收益,带来“坏账”性收益,这是非红利掠夺方式的主要方式。

而在上市公司中,操纵和控制上市公司,可以让“独大”的“一股”把上市公司变成自己的“金库”后者“提款机”,大股东通过占款,或者通过关联交易,可以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给小股东带来的损失。

股票发行时的虚假或者误导性陈述、同业竞争、以不公开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挤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有时通过合法程序掠夺总校投资者,比如管理层随意决策、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与关联企业进行资产替换、在企业管理职位上任人唯亲、过高地向管理层支付报酬等,实现额外的收益。

(2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利润、税收以及坏账三种财务指标的当期和后期的分配结构的不同时性来实现的。

利润是股东的,税收是股价的,下一期形成的“坏账”由谁承担?

如果不能“利润冲抵”,那么只好由社会存款人和最后贷款人来承担。

此时,通过分配结构的会计制度,而股东留下了“利润”留下,“税收”给当期政府拿走,但“坏账”转嫁给社会存款人和作为最后贷款任人的国家。

4.试论述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

(1股东掠夺的定义和内涵(见第1题答案;

(2红利掠夺方式,表现在中国的银行机构在存在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的同时,银行机构却是盈利的,以至于股东分配的利润,而不良资产却留给了社会公众。

(3非红利掠夺方式,使得大股东通过从自己参股的银行机构借贷,然后再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资产,当银行机构破产时,企业贷款也就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部分,而股东却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4总的来讲,股东掠夺使得股东获得巨大收益,但造成了中国银行业的巨大不良资产漏洞,成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转嫁给了社会公众。

(5中国的银行机构的大股东掠夺,存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特征,该特征是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决定的。

5.治理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的可行性与政策选择

对于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规避,但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消除。

一般认为,治理股东掠夺的根本途径是加强监管。

诸如,加强民主监督;对经理人等实施薪酬政策;完善制度,对于经理人的收益进行管理;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堵塞漏洞;对违规者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等等,都是治理掠夺的政策选择。

我国理论界提出了具体措施,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分配利润必须要在以利润冲抵坏账后方能进行;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保证资本充足;通过资本监管,约束表内业务扩张,同时限制银行表外业务过度膨胀;增强银行业风险意识,防止过度竞争;对金融业及其经理人实施薪酬限制等。

6.金融危机与经理人掠夺

经理人掠夺是指经理人凭借其管理权限和负责职能,采用多种貌似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据更多财富为己有的行为。

但经理人掠夺应该区分常规时期的经理人掠夺与金融危机时期的经理人掠夺,加以具体分析,其方式和手段有别。

(1危机前的经理人掠夺方式,主要是通过不顾远期风险的扩张战略,以期提高其股权期权收益的方式来实现的。

经理人的收入构成:

W+

B0

=

Em,其中工资报酬固定,但奖金补收入(Op

+

股权期权(

奖金补贴(

工资报酬(

贴、股权期权都是随银行机构(企业的资产、收入和利润增长而增加,因此,在危机前,经理人不顾风险创新和扩张企业,使得银行资产、收入和利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一方面增加经理人奖金补贴,另一方面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给经理人的股权期权带来最大兑现收入。

(2金融危机时期的经理人掠夺,可以说是企业经理人通过制造危机来获得最大收益,达到掠夺目的。

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并不对银行机构(企业前期的高风险政策负责,只收获危机前的收益。

金融危机对于企业,或者破产或者度过危机;对于政府而言,或者救助,或者放任自由。

无论如何,如果企业度过危机,经理人可以索要更加高额的薪酬;而如果企业破产,经理人被解雇时,可以获得一笔补偿。

经理人损失的则是指其声誉,但经济危机时期的经理人声誉损失,具有系统性,其个人声誉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上,也就是说,是劳动契约制度给经理人在危机时期实施掠夺行为准备了制度条件。

第二章货币危机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1.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内涵

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货币制度的国际化。

2.前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指金本位制度体系。

3.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指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创立的,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本位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是一个有关各国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综合。

其核心内容是“双挂钩”制度。

4.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牙买加协议和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为核心的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

美国不再承诺美元兑换黄金,美元却依然是国际本位货币。

在这样一个牙买加货币体系中,给美元太多的霸权,给美国太多无节制发行货币以消费全世界的霸权。

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收益与义务不对称的全球分配格局。

5.国际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每单位护臂的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

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制时,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及金平价来确定。

金本位制有过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6.金币本位制

盛行于1870-1914年间的纯粹的金本位制度。

自由流通、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是其特点,汇率由货币含金量决定的铸币评价来确定。

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不大。

但黄金的天生稀缺性,决定了国际金币本位制度的崩溃。

7.金块本位制

也称为金条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变相金本位制度,其特征是国内不流通金币,法定货币与黄金兑换受到限制;允许黄金自由输入和输出,是一种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度。

8.金汇兑本位制

是一种在金块本位或者金币本位制国家持有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现外汇的金本位制。

其特征,国内不流通金币,由法定货币代表黄金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法定后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职能兑换外币;本国货币与另外一个试行金本位制度股价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以随时向国内供应外汇,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

9.双挂钩制度

即(1美元和黄金挂钩:

35美元=1盎司黄金,是官价;美国准许其他国家政府和中海洋银行随时按照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不能兑换黄金;(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评价决定固定汇率;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这种“双挂钩”实际上,是使美国独占了国际货币领域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和修改权。

10.货币危机P27:

S-1:

L-2~及其类型:

(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危机是本国货币对外价值(汇率出现实际的或者潜在的剧烈的不稳定性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种状态。

本币对外价值潜在的或者现实的剧烈波动,无论是在贬值层面,还是在升值层面,只要这种不稳定性给国内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后果,都应该被判定是发生了货币危机。

(2在美元本位制度下,货币危机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以非美元货

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如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基本上都是债务国危机;第二种是以美元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又称为美元危机,如三次美元危机,都无疑给债权国带来的巨大损失。

近年美元对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预期,诶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1.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的启示:

P26:

S-1;P27:

S1;S2;S3;S4

12.特里芬难题。

P25,S-2:

L2~L6。

13.拉丁美洲货币危机。

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波及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国家。

发起于墨西哥进取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导致固定汇率下的比索遭受攻击,引起比索贬值,经济衰退。

其他国家经历类似。

14.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以美国债权国的法定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

第一次美元危机是1973~197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爆发的美元危机,表现为美元贬值,黄金升值;第二次美元危机是1985~1987年爆发的美元危机,表现为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第三次美元危机是2000~2001年,欧元问世、IT神话破灭、9〃11恐怖袭击以及安然等财务丑闻引发的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第四次则是由于美国滥发美元以及过度透支消费模式导致次贷问题引发的2007~2009年的美元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15.欧洲货币体系

P34s2是指1979年正式建立的,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建构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

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各个国家之间试行固定汇率制度,整个货币体系对外试行统一的浮动汇率机制。

后来,西班牙、英国和葡萄牙加入,到1992年,有11个成员国。

该体系试图通过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协调与稳定机制构造一个稳定的货币区域,使得成员国免受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但由于内部存在经济不均衡矛盾,容易遭受冲击。

16.墨西哥比索危机

p35指墨西哥1994年危机,是由于经常账户逆差以及农民暴动导致所引发,外汇储备下降迫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导致比索贬值,波及银行业和股票市场,引起了全面金融危机甚至经济衰退。

17.东南亚金融危机

P36指1997年从泰国爆发的,波及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金融危机,特征是由国际热钱攻击引发、本币贬值、股票市场下挫、金融机构倒闭等,是典型的外

源性金融危机。

本次危机的余震是俄罗斯危机,以及欧洲国家也受到冲击。

18.货币危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P46:

S1:

L2~L5;在历次国际货币体系沿革过程中,货币危机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货币危机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旧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货币危机是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货币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和创伤,全球经济格局发僧实质性变化,从而为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创造了条件。

19.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

P47;S1~S4.

20.一国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条件

第一,其价值具有稳定性。

P48:

S2;

第二,其数量具有非稀缺性。

P48:

S3。

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以一种超越国家政治权力的法定货币,而不是带有某个政治烙印的法定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才可能同时具备价值稳定性和数量非稀缺性的条件。

但可惜的是,任何国家都难以超越政治羁绊。

21.货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根源:

(1在美元本位下,货币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地供应美元。

(2关键在于美元本位制度存在根本缺陷,美元没有任何承诺和价值保障,却可以充当国际货币。

本质:

在美元本质制度下,无论是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还是以非美元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其本质上都已经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一种手段,是美国政府挽救和强化其金融霸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的一种赖账机制。

22.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的思路

(1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内外关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颇高,观点也多。

涉及国际本位货币的选择,国际储备货币资产的选择、国际金融组织改造以及汇率制度安排等多方面。

(2围绕是否撼动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是悲观论,认为美元国际货币地位难以撼动,现实的选择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进行改造,适度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投票权;另一种是乐观论,认为美元地位的衰弱已是不争的实施,要彻底解决美元危机,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发行全世界统一的货币。

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世界货币不过是乌托邦式的设想,并不具有现实性。

(3两种观点都有优缺点。

(4今后努力的方向,是设法削弱美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独一无二的否决权,并适度削减其投票权。

改变以美国经济利益为世界经济原则的不合理现状;

(5未来可能形成美元、欧元和东亚统一货币三足鼎立形成世界货币体系的格局。

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具体的策略和措施促进其逐步实现。

2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实选择

(1应该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够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2根据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应当同时具备价值稳定性和数量非稀缺性两个条件,把个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通过提僧特别提款权的地位,使其逐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有利于防范和化解货币危机,是改革当前国家货币体系的现实选择。

(3为了提升和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应着力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积极推进SDR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第二,拓宽SDR的使用范围,从而使其能够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第三,进一步提升人们对SDR的信心。

第三章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

一定要把握作者在复习指导中累出来这些概念的用意。

下面所列出的概念,不一定是要我们解释概念,而是要我们通过把握概念来了解经济数据为什么会产生失真现象和偏差,通过把握概念来了解纠正经济数据的偏差的方法,以及如果采用纠偏经济数据偏差来制定经济政策。

因此,书本上不一定有概念的解释和定义,但是,书本上必然会有如何利用这些概念来纠正经济数据的偏差的描述,以及如果运用这些概念中所包含的方法论,来对经济数据纠偏中制定经济政策的描述。

1.经济数据偏差(或者失真

指统计的经济数据,可能由于遭到扭曲而无法准确描述经济现实,包括中国地区汇总的GDP数据与国家GDP数据不一致;中国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之间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等。

国民经济数据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的GDP政绩冲动或者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税收、管制的动机等,都可能造成经济数据的扭曲。

根据是怎的经济数据来建构和检验经济理论或者制定、评估经济政策,是缺乏科研严谨性的。

2.中国GDP统计体系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用货币价值表示的最终成果。

从1985年中国开始建立国家和省两级GDP核算制度,1993年开始完全取代NI统计指标,而成为核心指标,1989年开始实行支出法GDP核算。

目前的国民经济统计基本上采取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SNA的框架。

3.宏观数据方法

按照宏观数据来调整GDP数据的方法,在一定假设之上来推测GDP的实际水平,包括税收差异法、劳动力参与率法、简单化方法、模糊逻辑方法、差异法、物量投入法、灰色系统模型、大面值现金方法、货币分解法、现金比率法和现金需求方程法、Mimic方法以及交易法等。

4.微观数据方法

是通过抽样调查获得部分微观经济数据,通过对该部分微观数据域国民经济统计中对应口径的宏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GDP实际水平的估计值。

包括资源调查法、税收审计法、消费者指出方法、劳动力参与率法以及居民家计调研法等。

5.“决策者—观测者—被观测者”模型及之中的货币政策

“决策者—观测者—被观测者”模型:

被观测者如实提供基础数据,观测者接受基础数据并把经济数据如实提供给决策者,决策者接受经济数据并根据基础数据作出经济决策,然后经济政策反过来影响被观测者。

该模型中的货币政策指,根据被观测者提供,经由观测者的经济数据,由决策者决制定的货币政策。

这一模型把参与者简单化了,因为他们有可能会提供虚假数据,然后决策者再根据失真数据,制定出来动态不一致的经济政策。

6.动态相关性p76。

构成GDP统计体系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因此,制定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到各相关变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就是动态相关性原则。

比如,真实产出各序列与货币供应量各口径的档期、超前1期及滞后1其、滞后2期,都表现出正相关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短期内会导致真实产出上升,而真实产出上升又会在短期内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7.VAR模型

P76,中间。

向量自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Sims提出的,描述在同一样本期间内的n个变量(内生变量可以作为它们过去值的线性函数。

8.核心通货膨胀p91。

核心通货膨胀是指剔除一些价格变动巨大且频繁或短期性质价格波动的商品或服务后的通货膨胀,以核心CPI来表示。

衡量方法有剔除法和统计法。

9.广义价格指数

不仅反映一般商品的价格当期变动,还包括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等资产价格变化统计在内的的价格指数,ICLI知识。

10.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是指包括股票、房地产等资产转换为货币的比例,也就是一单位资产可以转换为多少货币的问题。

11.理论界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

P56:

第一类是对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理解不清所造成的误解;第二类是对国民经济统计的发布程序了解不清造成的误解;第三类是中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存在的某些缺陷和中国统计数据之间存在部分不一致现象。

12.数据修正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

P85(1数据修正,是通过各种方法对于经济数据给予合理化调整。

(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M1;M2、通货膨胀率、消费者价格指数乃至资产价格等反映或者引导经济变化的数量指标。

(3从协整检验来看,修正的GDP官方数据与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等可能成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以及动态相关性。

中央银行可能需要根据GDP修正数据来重新考量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程度,这反过来对于货币政策如何选取先行的中介指标(即确定一个货币政策的公开明确的名义锚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3.经济数据偏差的必然性p60。

经济数据偏差是由其内生性决定的,比如由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地方政府GDP政绩冲动或者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税收和管制的动机,都可能造成经济数据的扭曲。

在观测者-被观测者-决策者模型中,存在三方都有可能欺骗的可能和动机。

经济shujuu偏差会对于经济决策带来严重后果。

14.数据修正的统计改进方法P62

主要通过对现有国民经济体系的改善,将原有的为观测经济纳入国民经济账户,力争提高GDP统计的完备性,使得GDP官方数据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现实。

15.数据修正的货币政策制度框架

(1进行数据修正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

(2货币政策的规则和相机抉择世纪上是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而分化。

(3货币政策规则是指在政策制定和实

施之前间就已经确定并据以操作的程序和原则,而规则就是货币当局在每一阶段执行事前选取原则在该决策区间的偶然性公式。

(4通货膨胀定标规则的实施,需要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模型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对通货膨胀率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5而GDP数据修正可以提高决策者对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准确判断,从而更为准确把握货币政策的时机和实施力度,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

16.数据修正与价格指标选择

(1价格指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和观测变量,而数据修正对于提高相关统计数据的质量,从而准确观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调整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非常重要。

(2数据修正,对于价格指标选择而言,主要考虑到几个指标对于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上。

(3考虑核心通货膨胀率,对于考察货币政策之对于预测中长期的通货膨胀率具有意义,(4考虑广义的价值指数,则可以剔除资产价格变动对于货币政策之货币量指标的吸收,以及准确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

17.何谓GDP数据修正?

有哪些主要的修正方法

(1GDP数据修正是假设某些数据质量高于GDP官方数据的质量,根据hiding的理论框架和前提假设,利用这些数据来间接地估计GDP的实际规模,即对于官方GDP进行修正。

(2根据估计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改进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方法由可分为基于宏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宏观数据方法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微观数据方法。

宏观数据方法和微观数据方法各有更加具体的方法(见第3题和第4题答案。

18.经济数据偏差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中,一般假设经济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基本是正确的,而经济数据可能遭受扭曲而无法准确描述经济现实,根据失真的经济数据来建构、检验经济理论或者制定、评估经济政策,是缺乏科学严谨性的。

失真数据会误导经济决策,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经济决策都会受到误导,从未观测经济的宏观模型来看,“经济数据扭曲—错误的货币政策—经济数据进一步被扭曲”存在一个循环过程,以至于建立在失真数据基础上的货币决策,有可能对经济构成现实损害,反而可能成为经济的扰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