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950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docx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练习

2007.04

练习一(宣武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徇(xùn)私诤(zhēng)友虚与委蛇(yí)自怨自艾(yì)

B.慰藉(jiè)着(zhuó)装相形见绌(chù)鞭辟(pì)入里

C.谙(ān)熟标识(shí)力能扛(gāng)鼎悬崖勒(lè)马

D.连累(lěi)生肖(xiào)对簿(bù)公堂命运多舛(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心而论烩炙人口金榜题名以德报怨

B.高潮迭起举止安详黯然神伤瞌然长逝

C.天崩地坼引吭高歌性格粗犷动辄得咎

D.不容置喙倍尝艰辛如愿以偿委曲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需进一步。

②学校为全体高三教师配备了一批最新的教学工具用书,大大提高了老师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③上个世纪60年代,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那种工作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A.摸索从而坚苦B.探索进而艰苦

C.摸索从而艰苦D.探索进而坚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070122

A.11月4日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记者也对此次会议趋之若鹜,纷纷赶到北京采访、报道。

B.普通专科毕业生论学历不如本科毕业生,论技能不如高职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身份是其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

C.我们党对犯错误的干部历来是以说服教育为主,如果他不思悔改,甚至作恶,只能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最终交由国法惩处吧!

D.这次去西藏旅游,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个大概,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新奇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12月1日起,我市受一股较强的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正形成今冬第一次大幅度的降温过程。

B.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这项研究,是第一次世界上发现果子狸与“非典”病毒之间存在的直接联系。

C.对于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我国政府的态度历来是明确的,一定要通过“六方会谈”来协商解决。

D.曾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称号的丛飞,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相信绝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

吴王将伐齐。

子胥谏曰:

“未可。

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

此人不死,必为

国患。

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愿王释齐先越。

”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让子胥。

子胥曰:

“王毋喜!

”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

子胥言曰:

“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

“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

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

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

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

“伍员果欺寡人!

”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

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

”报使者曰:

“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

“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

“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

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

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

”勾践曰:

“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

“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

越国大夫。

②鲍氏:

齐国大夫鲍牧。

③“伐柯者其则不远”:

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子胥。

子胥曰:

“王毋喜!

”让:

谦让。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反:

从(齐国)回来完差。

C.请成越王曰:

……请成:

请求跟……讲和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

统治,治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C.越其可逆天乎倔生下,故久立与其客语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吴王的军队)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B.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使)于齐。

C.异日(吴王)尝得罪(越王)于会稽

D.吾欲听子言,(所以(吾不忍其使者

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20070122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D.范蠡谏越王:

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

终灭吴。

三、(18分)

11.用“/”给下面一段古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断句。

(5分)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8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①。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第三联:

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西山寇盗,吐蕃。

②第四联:

后主,指蜀汉的刘禅;《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

(1)《登楼》的最后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2)《登岳阳楼》与《登楼》二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二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

(4分)

 

13.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任选五小题)。

(5分)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也。

(韩愈《师说》)

②而,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⑥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练习二(东城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憧憬谲诈毗邻悚然面对溘然长逝

A.chōngyùbǐchùhé

B.chóngyuébǐcǒngkè

C.chóngyùpíchùhé

D.chōngjuépísǒngk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觉解订书机质疑思辨融会贯通棒槌里插绣花针——粗中有细

B.症候坐右铭目不暇接芸芸众生飞机上开研讨会——高谈阔论

C.福祉伤和气连篇累椟穿凿附会电线竿上插土豆——大小是个头

D.篇幅爆发户曲高和寡妍媸必露吊扇下面拉家常——讲风凉话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

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某一种效果,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A.结合突出表达B.组合突出表现

C.组合实现表达D.结合实现表现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以前的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B.PDA公司推出的第一款产品——NH2000电子辞典,其真人发声、自动复读、低价位等优势使之迅速成为热点产品,引人侧目。

C.高级绿茶切不可用刚煮沸的水泡,这样做会因温度过高把茶叶泡得过“熟”而变黄,破坏了香味和营养成分,犹如焚琴煮鹤。

D.尽管这道题出得比较难,但学生的回答情况还是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题目中选用的错别字材料相对简单,容易辨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振奋民族精神、弘扬长城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八达岭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八达岭长城国际文化艺术节。

20070120

B.论文、外语、文凭三大指标,在我国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若仅以这三个指标评价人才,就会伤害不少人的积极性。

C.曾以推广“疯狂英语”而广为人知的李阳,以疯狂认读汉字和背诵古诗的方式,开始了自己推广“卓越汉语”的新目标。

D.肇事司机在小区门口撞倒老人后,不但没下车救人,反而开车连续五次碾压老人,直至老人死去。

这样冷血的罪犯,一定要抓到不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

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

“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

”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

又陈蕃②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

或问其故,劭曰:

“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

故不造也。

”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动不得已,曰: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

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

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或劝劭仕,对曰:

“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

”乃南到广陵。

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劭不自安,靠其徒曰:

“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

待吾虽厚,其势必薄。

不如去之。

”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

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

时年四十。

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

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

②陈蕃:

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濮阳令归去:

前往B.常卑辞厚礼辞:

言辞

C.故不造也造:

拜访D.征,皆不就就:

任职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其(对人物)多所裁量若比B.常卑辞厚礼,求(许劭)为己目

C.故自致台司(为自己)封侯D.(李逵)又与从兄靖不睦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

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⑥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劭认为即便是名重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各有其缺点,所以不去主动探望。

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品行高洁,而是因为害怕舆论监督。

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

D.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20070120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

事私利,枉主法①,猎农民;以官为威,以地为机②,求利逆暴:

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

初试官③,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罔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④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

何以为高贤才乎?

(取材于《史记·日者列传》)

注释:

①主法:

君主的法令。

②机:

机关、工具。

③试官:

任用官职,做官。

④弧:

木弓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

①景:

同“影”,日光。

②卧龙跃马:

卧龙跃马:

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

任凭,听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

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

到寂寥。

②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

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试作分析。

(4分)

答: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①“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4题)(8分)

①《师说》用对比的方法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②《游褒禅山记》通过一次平常的游山,阐述了精辟的人生哲理。

作者最后说:

,,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奇异美妙的神仙境界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④《将进酒》开篇,以排山倒海之势,慨叹人生易老,青春难再,以雄浑壮阔的笔墨抒发无可奈何的哀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⑤《兵车行》以士兵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暴政: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

⑥《窦娥冤》中,面对黑暗的现实,窦娥只能责问天地的不公:

“地也,

天也。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练习三(海淀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剔透赐予踢踏警惕疆埸

B.歆羡韶华黯然喑哑谙练

C.保镖剽窃鱼鳔缥缈骠勇

D.络绎烙印咯血骨骼奶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布署文绉绉哄堂大笑一切就绪

B.倾注热烘烘顶礼膜拜事得其反

C.相像座右铭无可辩驳慢条斯理

D.凋蔽度假村悬梁刺骨震撼人心

3.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这一现象发生。

(2)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件”。

(3)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品行专心

B容许品性专心

C容许品行潜心

D允许品性潜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家,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B.张继参加科举而落榜,失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痛苦难以言表,于是途经苏州时,便创作了那首出神入化的《枫桥夜泊》。

C.因为韩国大邱地铁发生的火灾是由地铁站内报亭失火引起的,北京就取缔了所有地铁站的报亭,这难道不是因噎废食之举吗?

D.招聘人才不像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只管找个大鲜亮的拿,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

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用人单位自然明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鸭子吃了掺进苏丹红的饲料后产出的“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Ⅳ号。

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C.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

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

“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

“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

“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

”黎鉏曰:

“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孔子遂行。

桓子喟然叹曰: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

“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

”顾谓其嗣康子曰:

“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

”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已葬,欲召仲尼。

公之鱼曰:

“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

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

”康子曰:

“则谁召而可?

”曰:

“必召冉求。

”于是使使召冉求。

冉求将行,孔子曰:

“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

”是日,孔子曰:

“归乎!

归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摘自《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贾:

同“价”,价格

冉求:

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

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粥:

通“鬻”,卖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周:

环绕

D.送冉求,因诫曰诫:

勉励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为先并矣

终为诸侯笑

B.乐其以贵下人

以群婢故也夫

C.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以吾获罪于孔子

D.昔吾先君用之不终

吾党之小子狂简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鲁)必霸

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

C.今又用之,(却)不能终

D.(若)即用,以孔子为招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

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有方,使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D.康子不尊“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念奴娇

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②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船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②岭表:

今两广地区。

词人在此为官一年左右,后遭谗罢官北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上片以“玉鉴琼田”为喻,极写月夜洞庭的风平浪静、明净光洁的美景。

B.“妙处难与君说”意思是说作者正悠然自得地独享洞庭湖月夜的美丽景致。

C.下片“肝胆皆冰雪”句,与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想像奇特,意境阔大,气势恢宏。

E.整首词把天光水色、物境心境、昨日今夕,全都融会在一起,笔触柔婉细腻。

[][]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具体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4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题限选作3题)(6分)

①《赤壁赋》中,苏轼抚今追昔,畅抒对天地人生感慨的语句是:

“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②《游褒禅山记》中,表明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即使未能达到目标,也可以无讥无悔的语句是:

“尽吾志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