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2457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复习提纲.docx

社会学复习提纲

社会学复习提纲

社会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恩格尔系数:

指食物支出额与全部消费支出额的比例,最早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其目的是测量社会成员的总体生活水平状况。

>0.58赤贫,0.51—0.58温饱,0.41—0.50小康,0.31—0.40富裕,<0.31极富裕。

2、基尼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设置测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G=A/A+B,其中G代表基尼系数,A代表实际收入的分配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代表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

基尼系数教为准确地反应出财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3、初级群体:

是亲密的、面对面接触和合作的群体。

4、核心家庭:

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

它有三种具体形式:

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5、角色集: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

6、社区:

指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7、文化模式:

诸文化特征协调一致的组合状态,是一种文化的诸成员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结构。

8、隐性失业: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或结合得不合理、不充分的现象。

9、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名论是与社会实在论相反的一种观点,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际存在的,是客观的,而社会唯名论则认为个人和个人的行动是实际存在的,是客观的,它认为因为人的存在,才形成了社会,人是先于社会生产的,社会的基础是人,社会只是一种形式而非真实存在的,也就是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并不能拿出一个社会来给大家看,而人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可观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们的互动,相互的交流等一些互动行为,才形成了社会这种形式,人们相互交流,行动的形式被称为社会。

10、非正式群体:

指那些没有正式的组织形式,结构松散或者虽有正式组织形式但属于临时性的、人员不固定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因多种需要自发形成的群体。

11、刻板效应:

指人们对社会的特定人群所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化的看法和认识来源于人们对某些人群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从而将其人格特点进行概括固定。

12、非正式组织(群体):

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13、人口逆淘汰:

由于生理、卫生、经济、教育、环境等诸方面的原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素质一般要比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素质高,国内人口文化程度高的群体、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人口素质一般也要比文化程度低的群体、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人口素质高,而且这种情况也会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继续下去。

因此,一方面人口素质高的人生育的孩子少,另一方面人口素质低的人生育的孩子多,长此以往,会引起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下降。

14、既得利益集团:

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结成的共同体。

15、社会保障制度:

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6、第三部门:

指介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机构或组织,它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又不追求组织拥有者的私人物质利益,它通常以NGO、NPO和中间组织的形式而存在。

二、简答题:

1、请分别指出中国转型期中社会犯罪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特点:

(1)、犯罪方式:

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日趋严重

(2)、犯罪类型:

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日益严重

(3)、从犯罪主体的年龄特征上看,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4)、犯罪主体的人口特征:

流动人口犯罪日益突出

(5)、犯罪行为:

形式日趋多样化

原因:

(1)、急剧的社会变迁:

当今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急剧的转型时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正面临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型,这将引起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随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生活关系的重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又必然打破原来相对静止、相对封闭、相对有序的社会生活状态转向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这样无疑会产生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引起犯罪现象的变化,包括一些新的犯罪种类的出现和一定时期犯罪率上升的趋势。

(2)、社会文化的不平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嬗变十分剧烈,其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犯罪率的上升和类型上的变化,当前我国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冲突主要有三类,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二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三是主文化与副文化(亚文化)的冲突,社会文化对社会犯罪成为一种诱因,其最集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大众传播中的暴力文化与色情文化。

(3)、社会控制力的弱化

对策:

(1)、要把预防和控制犯罪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

(2)、优化社会大环境

(3)、强化社会控制力

(4)、建立在主体文化下的行为方式,抑制犯罪动机的产生和外化

2、目前我国大陆施行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哪些?

(1)、过早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2)、人口逆淘汰

(3)、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4)、人口分布、流动的失当与失衡

3、西方女权主义流派主要有哪些?

请分别指出它们的代表人物或作品。

(1)、自由主义流派:

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

(2)、激进主义流派:

(3)、马克思主义流派:

波伏瓦的《第二性》

4、什么叫城市化?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化是指落后的农村社区变为城市社区的一种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固有特质消失和城市特质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市社区的过程,其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其主要特征是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问题:

(1)、城市人口集中度不合理

(2)、城市化严重失衡

(3)、大城市流动人口负荷沉重

(4)、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

对策:

(1)、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吸纳大量的人口向产业集中地聚集,从而推动城市化发展

(2)、合理规划城市化发展道路,适当发展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从而发挥其对高端服务业的推动作用及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

(3)、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从而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5、何为集聚行为?

它有何特点?

产生集聚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集聚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特点:

人数众多;自发性;无组织性;情绪性;暂时性;行为者相互依赖。

原因:

环境场所(空间:

广场,大街;时间:

傍晚,中午);社会失范;社会控制不力;相对剥夺;权利斗争。

6、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主要指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

家庭是指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

变化:

(1)、婚姻纳入私人生活范围

改革前:

中国人在婚姻观念上表现出浓厚的阶级色彩、政治色彩,这过分地扼杀了人性,过度控制了人类的生理需求、经济需求,使得婚姻表现为绝对的国家化特征。

改革后:

人们逐渐将婚姻纳入私人生活的范围,使之成为实行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社会体现,人们择偶时对职业、收入等经济因素及容貌、身材等生理因素的考虑在不断增长,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表明中国社会越来越走向世俗化、个性化、人性化,这种观念式的变化反应出社会大环境的变迁。

(2)、择偶途径的变化

改革前:

中国的婚姻形式基本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实现的,而那种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媒体、婚姻介绍所)来实现婚姻的基本没有。

改革后:

婚姻实现的结实途径明显增多:

通过媒妁之言而实现婚姻的比重大幅度下降,通过自己认识的婚姻数量增多,而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实现婚姻的也越来越多,择偶途径的变化反应了社会交流增多,社会开放增大。

(3)、家庭人口规模越来越小

中国的每户平均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后果:

户均人口数的减少必然使得家庭类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即核心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核心家庭的普遍盛行反应了中国传统大家庭观念的淡化,自我意识增强。

(4)、夫妻关系趋向平等

夫妻间的平等意识不断增强,个自的独立性渐渐增加,与整个国家生活的民主化趋势相一致。

7、如何理解韦伯的科层制组织理论?

科层制理论:

组织是一个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封闭团体。

组织特点:

(1)、权力分层,职务分等,分层负责,分科执掌

(2)、规章治事:

组织的运转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规章制度所控制

(3)、私人关系与公务关系的隔离:

行政人员的行动是理性的而非感性,是不徇私情的

(4)、行政人员都有一整套的升迁,薪俸与奖惩制度

(5)、行政人员的任用都要经过培训与考核才能采用,坚决做到能人在位

总之,科层制是职有专责,权力分层统属,规章治事,公私分明,能者在位的组织管理结构。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并请你预测一下我国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未来走向。

总目标:

建立社会激励结构

具体:

a、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逐步建成于完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制度规范的不断健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法律化的制度支撑

b、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为扩大人民群众从事具有开创意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确立了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空间,极大地调动和释放了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c、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制度体系,引发了社会制度结构的一场重大裂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

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国从制度层面上初步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和支撑。

未来走向:

a、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进一步加强

b、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会重新定位

c、调动人们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论述题:

1、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你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应该应该怎样才是合理的?

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总体目标确定后缺乏具体目标即长期规划,具体表现为2方面:

缺乏对不同保障层次的目标设定;缺少不同阶段的目标设定。

(2)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权力和责任的边界不清晰

(3)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的缺陷(历史遗留问题:

人口老龄化,历史债务问题,中国社保金2.4亿)

(4)统筹层次过低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5)不同社会群体的保障待遇不公平:

各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企业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不同就业形式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城乡之间的不公平

(6)制度设计与管理的技术性问题:

社保制度设计过于复杂,管理成本越来越高,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规范,对资金的管理水平有限,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有待改善。

发展思路:

(1)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际: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并不雄厚;居民个人总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并不高而且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下一步我国社会保障要从国情出发,既要迈出改革的步伐,又要稳妥可行,使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

(3)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主导作用:

a、在建立和发展社保体系的过程中,财政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社会保障作为以政府为主体,参与社会分配的行为理应纳入国家财政的管理范围b、建立社会保障预算,通过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监督和决算制度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督c、加强对社会保障结余资金的管理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政对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e、开征社会保障税,从而更加稳定规范地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2、何为寻租理论?

请你用寻租理论来解释一下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大肆蔓延的原因、现状,如何应对这一现象?

寻租理论:

指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并且这种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手段。

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种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以寻租关系为主要特征的腐败在我国愈演愈烈。

现状:

(1)职务犯罪日益增多,尤其是此类案件中的窝案串案日益突出,职务犯罪的手段不断翻新。

(2)权钱交易是腐败现象中最突出的现象

(3)腐败由隐蔽趋向公开,由个体趋向群体,由基层趋向机关,由小范围趋向大范围

对策:

制度反腐a、以德倡廉,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防线b、以薪养廉,提倡不要腐败的经济条件c、完善监督体系,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惩腐制度的缺陷:

制度的设计不科学,制度的执行没有刚性,反腐工作没有一部统一的纲领性法律)d、健全法律,创造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3、试述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现状:

2008年底,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22.5万人

特征:

(1)区域性:

集中于内陆地区、“三线”地区、计划经济市场仍然很浓的地区

(2)行业性:

技术低下的小型商业、社会服务业和手工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消耗资源为主的某些技术产业,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缺乏竞争力的行业

(3)体制性:

主要表现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下的城市贫困

(4)混合性:

农民工——城市居民

原因:

微观(个人):

a、家庭的人口规模b、家庭成员个人的文化素质

宏观(制度):

a、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各阶层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于是就产生了大批城市贫困人口

b、失业是城镇居民陷入贫困的重要原因,工资收入是城镇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c、随着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城市失业居民的再就业压力

d、当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低,水平也低

对策:

a、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形成一种“授之于渔”的帮扶模式

b、调整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对于城市贫困人来说,要转变观念积极面对,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的观念,要积极客观地面对人生,主动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4、你认为造成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面对这一差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原因:

(1)随着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的确立,知识、技术、资本、经验管理、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也参与收益分配,收入分配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最根本)

(2)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如一些行业垄断性经营取得更高收入

(3)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4)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初次/一次分配:

工资收入,再次/二次分配:

税收,三次分配:

慈善、援助)

(5)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如何看待:

正面:

(1)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2)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的社会劳动,鼓励海内外各类人士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

(4)有利于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制度

(5)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负面:

在肯定合理的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必须努力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而对与不合法的收入则必须坚决取缔,因为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危害极大,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动摇对改革的信心,影响社会稳定

对策:

(1)加快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要积极扩大就业

(3)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4)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5、试述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基本特征:

(1)、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2)、第三部门组织独立于政府组织

(3)、不以盈利为组织目标

(4)、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

(5)、依靠组织成员的自愿参与

作用:

(1)、可以提供公共部门尚未提供的公共物品

(2)、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3)、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品

(4)、常常是更可靠的物品和服务提供渠道

(5)、是公民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

(6)、是倡导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的实践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