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1899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福建省高考压轴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福建省高考压轴卷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6)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

少英伟好书剑。

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

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

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

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

“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

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

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

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

”遂航海趋广东。

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

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

上赐诏褒之,曰:

“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

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

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

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

”真叩头谢曰:

“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

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

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

”上曰:

“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

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

古云:

令名,德之舆也。

卿令名已著,尚懋①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七月乙巳日,封何真为东莞伯。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

【注】①懋:

努力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真躬环甲胄躬:

亲自

B.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构:

图谋

C.先遣人以书谕真谕:

上对下的文告

D.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籍:

登记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3分)

①少英伟好书剑

②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

③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④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⑤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

⑥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A.①④⑥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地区元明交战,从岭南到南海动荡一片,何真弃官回归乡里,心里只有百姓。

B.乙未年何真向行省请得同意,组织义兵剿灭了作乱的乡民,活捉了陈仲玉。

C.癸卯年,何真率众收复了广州,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广州民众非常高兴。

D.何真率部降元,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

(3分)

(2)令名,德之舆也。

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江州庾楼

[元]贺复孙

宿鸟归天尽,浮云薄暮开。

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

(选自《元诗体要》)

(1)请简要说明“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如何借助拟人手法来抒情。

(2分)

答:

(2)“浮云薄暮开”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两句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探春给宝玉等人送去花笺,提议组织一个诗社,得到宝玉等人的赞同。

经商议,李纨担任社长,并以“咏白海棠”为题开展了第一次活动。

(《红楼梦》)

B.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于月夜在船上宴请众人,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认为曹操的诗不吉利,曹操认为刘馥败了自己的兴致,便用槊把他杀了。

(《三国演义》)

C.在觉新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话不仅激起觉民的热情,也唤起觉新痛苦的回忆。

(《家》)

D.李玉亭告诉吴荪甫干引狼入室勾当的有孙吉人和赵伯韬,吴断定“公债多头公司”是圈套。

吴从电话中得知工潮已平息,杜竹斋又送来交易市场上的好消息,吴觉得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胜利,就剩下李玉亭报告的“大计划大阴谋”还威胁着他。

(《子夜》)

E.葛朗台正在为从巴黎来的查理安排房间,拿侬端着一只暖床炉走了进来。

葛朗台见了,说道:

“你把我的侄儿当产妇吗?

把这暖床炉拿走。

”(《欧也妮﹒葛朗台》)7.(6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子曰:

“事父母,几①谏。

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

”(《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

“亲之过④大而不怨,是愈疏也。

……愈疏,不孝也。

”(《孟子•告子下》)

[注]①几:

委婉。

②见志不从:

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

③劳:

忧愁。

④过:

过错。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

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

  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

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

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

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

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

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

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

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

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

  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

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

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

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

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

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

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

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

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

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你的领导说的事。

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

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

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到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

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

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摘自《新华网》

9.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

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

B.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

C.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并且谣言流传的时间也比传统社会长了许多。

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以免被其绑架。

10.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微信社交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3分)

11.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微信社交中不被强关系绑架。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⑴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

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⑵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⑶他说:

“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⑷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⑸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

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⑹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⑺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⑻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⑼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⑽我呢!

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⑾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⑿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⒀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

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⒁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

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

?

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

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

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

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⒂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⒃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⒄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

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

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⒅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

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⒆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

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⒇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

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

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

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注]林清玄:

台湾作家。

菅芒花:

一种草本植物。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由花及人,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行文的过程,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

B.作者写本文时,感情经历了“期待→伤感→困惑→无奈→欣慰”的变化。

C.第⑾段,从生活状态、内心情感两个方面,强调了“所有的人”都会变。

D.第⒅⒆段,写自己渴望“常”,逃避“变”,虽然懂得“变”的无可逃避。

E.本文富有诗意,多用排比、反复的句式,酣畅淋漓地叙事、说理、抒情。

13.文末“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这句话如何理解?

(4分)

14.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变”和“常”,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遇难者和垂死者当中度过的一夜①

菲尔•戴维森

【路透社发自哥伦比亚阿梅罗镇】至少有15000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在死亡线上挣扎。

我极力想在哥伦比亚火山爆发灾难中的幸存者中入睡,我恍如置身鬼域甚至感到我自己也是

死人。

我蜷缩在当地一座寒冷光秃的山顶上。

每当我抬起头来看看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

老人妇女和儿童,只见他们浑身粘满了灰白胶泥,毛发僵直,只是转动的眼珠在夜色下还隐约可见,才知道他们还活着。

烛光,唯一的光源,使这儿的气氛变得更加可怕。

在附近的山顶上,闪烁着更多的烛光和几支火炬,那里蜷缩着数千名幸存者,他们没有饭

吃,也没有水喝,正在等待营救。

星期四(14日)天刚黑之前,我乘坐一架小型直升飞机赶到现场。

当时我不知道这是星期四到阿梅罗镇来的最后一架直升飞机。

当夜幕降临时,我便加入

了徒步跋涉的受伤者行列,向最高的山顶走去。

新闻记者一般都避免把个人写进消息之中,而只是努力报道事实。

但这次不同。

多数幸存者,不少人几乎都赤裸着身体,满身泥浆,在打着哆嗦。

他们被吓坏了。

谁也帮不了谁。

每个人只顾设法在山顶上活下来。

他们有时放声大哭,经常喊着要水喝。

但那儿根本没有水。

这时,我发现自己正在帮助把一个奄奄一息的幸存者从一个陡峭的山坡运送到小山顶上

去。

并不是那儿有什么东西,而是因为那儿比阿梅罗镇高出数百英尺,饥寒交迫的灾民们害

怕鲁伊斯火山的熔岩再次爆发或再次发生滑坡,他们感到在小山顶上稍稍安全些。

天刚黑时,我发觉在我们所在山顶下边30米处的空旷地上有两个蜷缩的身躯。

我在漆

黑中匍匐前进,顺着泥浆滑了下去,找到了一个身缠白布单的老人和一个小女孩。

这女孩8

岁左右,像珍珠一样可爱,但一老一小都已失去了知觉,身上栖满了苍蝇,简直是在等死。

我大声呼救,几个神态麻木的年轻幸存者下来了。

小女孩在咕哝着喊“妈咪”,她的一条腿已经断了,右腿上的一处伤口翻露出了肌肉,她的脊梁骨也可能断了。

我们把他俩都抬到山顶上,那些吓坏了的幸存伙伴们对他俩的到来木然漠不关心。

这场大灾难过去已20个小时了,但仍然没有医务人员和官方人员到来。

在没有水和药

物的情况下,我们努力护理一些重伤者,以便使他们活下来,但刚到黎明时分,大约已有12个人死去了。

绵绵的细雨声和被碎石、死尸压住的受伤灾民所发出的阵阵呻吟声汇成了哀歌大合唱。

“救救我吧,救救我吧,我受伤了”,这喊声响彻了寒冷的夜空。

天一亮,军用直升飞机又飞来恢复营救工作,从泥浆堆里救出了一名赤裸的妇女和她的

婴儿。

当星期四晚上救灾飞机暂停工作时,幸存者们攀着抢搭最后一批直升飞机,有些人被焦

急的机务人员推开了。

有一个人为了营救一位朋友挖了一通宵的土,但当星期五早晨他最后把碎石搬干净后,

他发现他的朋友已经死了。

躺在血泊中的人尸遍地皆是,偶尔还有伸出来求助的人手。

那个遇救的老人和小女孩仅活到了天明。

我用我的皮茄克把她盖住。

我叫她的名字。

她好像要说什么,但她神志昏迷只剩下一口气

在风雨交加的山顶上呆了12多个小时后,我说服几个幸存者帮助我把她送到一块平地

上,那儿是星期四首批直升飞机着陆的地方。

从阿梅罗到下面的另一个村子,要跋涉经过泥泞和满布灌木丛的道路。

我意识到我将永

远也不会知道他们是否能活着得救!

(摘编自1985年11月14日路透社报道)

[注]①1985年11月13日,位于哥伦比亚托利马省的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两次爆发,大量的岩浆和石块吞没了火山周围的几个城镇,造成2.5万多人死亡。

路透社记者菲尔•戴维森在14日傍晚抵达现场,他是第一位到达现场的外国记者。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报道的标题暗示了作者身处灾难现场,表现了作者面对死神勇敢无畏的精神。

B.导语用数据披露灾情的严重,写作者内心的恐怖,意在引起读者对这场灾难的关注。

C.医务人员、官方人员未能及时到位,错过了最佳救助时机,作者对此感到遗憾与无奈。

D.写一些幸存者对垂死者漠不关心的态度,旨在表达作者对这种自私行为的愤慨。

E.这篇报道点面结合,既有对受灾概况的介绍,又有对老人、小孩等个体遭遇的描述。

13.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描写,起到了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

“新闻记者一般都避免把个人写进消息之中,而只是努力报道事实。

但这次

不同。

”为什么“这次不同”?

请简要探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湖水碧绿,清澈见底。

无风的时候,①,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②,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恍若置身仙境。

A.①水平如镜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B.①波光潋滟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C.①水平如镜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D.①波光潋滟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1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30年,1000余张照片,一部民间的社会变迁史。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朱振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用自己的镜头身边的变迁:

花鸟静物、胡同趣闻、北京奥运……如今,老人希望办个小型影展,以便让这些照片成为老北京记忆的。

A.视角记载门户B.视野记录门户

C.视角记录窗口D.视野记载窗口

17.下面的文字有一处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

①有人虽然赞赏文字快枪手的下笔千言,②但真正的文学大师往往心照不宣地恪守一条原则:

③文学是比慢的艺术,④艺术的经营容不得“快”的蹄子来撒野。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1分)

(2)修改:

(2分)

18.下面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请你选出对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热爱学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有些人道德素质低,没有公德心。

C.漫画中年轻人的做法无可厚非。

D.反映了车厢内座位不足的问题。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在官网留言:

“哈佛大学的校训在网上早已盛传,尤其是在中国,但我可以证明,哈佛任何墙壁上都没有所谓的校训。

”网上流传的哈佛校训最初来自《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一书,2010年,该书作者承认这些所谓的“校训”并不存在。

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学校把它们制作成展板,布置在学校教室和走廊的墙上。

对上述材料中一些学校的做法,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20字左右。

100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不论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答案

1.(6分)

(1)言笑晏晏

(2)曾益其所不能(3)乌鸟私情(4)术业有专攻

(5)庄生晓梦迷蝴蝶(6)虎啸猿啼(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2.B谕:

告诉。

3.C.①说何真的外貌和爱好;②说何真曾任官职;⑤说的是廖永忠。

4.D“何真不得已”一说误。

对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统的政权即可,在这个前提下,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宁.(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何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