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1854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 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docx

第4章贸易模型的扩展与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强调了不同国家间的相对价格差异作为贸易直接基础的重要性。

由于相对价格由供给和需求条件决定,因此需要考虑资源禀赋、技术、口味和偏好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解释相对价格差异的主要理论,然后分析运输成本的作用及其对贸易流的影响。

要素禀赋论

如第2章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从专业化和贸易中获益的原因。

然而,该原理本身并没有说明,不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什么形状不同,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二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产品没有。

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即技术水平的不同。

但他并没有说明这些差异的基础。

实质上,李嘉图的理论模型已经预先假定了比较优势的存在。

此外,由于使用了单一生产因素(劳动)的假定,李嘉图的理论也不能说明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某些社会群体支持自由贸易,而其他群体却反对。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日iHeckscher)和奥林(BertOh1in)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回答了李嘉图未能解释的两个问题:

(1)比较优势由什么因素决定?

(2)在参与贸易的国家中,国际贸易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有何影响(收入分配)?

由于赫克谢尔和奥林认为要素(资源)禀赋是构成一国比较优势的基础,所以他们的理论被命名为要素禀赋论(factor-endowmenttheory),也称赫克谢尔一奥林理论(Heckscher-Oh1intheory)e。

奥林因其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要素禀赋论认为,比较优势只能从相关国家的供给条件差异进行解释。

该理论尤其强调一国的资源禀赋(例如劳动和资本)作为比较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的作用。

在要素禀赋论看来,巴西出口咖啡是因为巴西拥有适合种植咖啡的大面积上地和气候条件;美国和加拿大出口小麦是因为它们拥有丰富的非常适合于小麦生长的温带土地;印度和中国成为服装和鞋类的出¨大国则是冈为它们拥有大量的劳动力。

要素禀赋论基于以下几点简化的假设:

(1)各个国家拥有相同的味和偏好(需求条件);

(2)它们投入的要素是同质的;(3)它们的技术水平相同。

显然,最后一条假设明确排除了国与国间的技术差异作为贸易基础的可能,而倾向下认为,之所以发生贸易,完全是由于劳动与资本供给上的差异。

根据要素禀赋论,不同国家间的相对价格有所差异是因为:

(1)国家之间要素投入禀赋存在差异;

(2)不同的商品在其生产中对投入要素的使用密度不同。

由于这些原因,一国就会出口那些使用大量相对丰富(便宜)的要素投入的产品,而进V1那些需要大量使用相对稀缺(昂贵)的要素投入的产品。

这就是为何土地丰富的国家(像澳大利亚)一般出口肉类等土地密集型商品,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像韩国)则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例如纺织品。

要素禀赋论可以用图4-1加以说明。

图巾显示了法国和德国的生产nr能性曲线。

假设汽车生产是资本密集型,需要大量的资本和较少的土地;而小麦生产是土地密集型,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少量的资本。

假定德国拥有丰富的资本,而法国的土地相对充裕。

德国资本的丰富性导致了其生产叮能性曲线向代表汽车的横轴倾斜,法国土地的丰富性则使得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于表示小麦的纵轴。

艾利。

赫克尔对要素禀赋论的解释见其论文要素禀赋论认为,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贸易模式。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雹集型严品中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在要素禀赋论中,各个国家的需求条件被假定为完全相同的。

图4-1中法国和德国拥有共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曲线1和曲线Ⅱ)说明了这一点。

在图4-1(a)中,社会无差异曲线1与德、法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代表了两国的均衡位置。

在无贸易情况下,德国将处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G点,而法国则会处于其生产可A日,性曲线的FA。

这两点的相对价格比率表明,德国生产汽车具有比较优势,法国则在小麦生产方面有比较优势。

图4-1(a)形象地说明了赫克谢尔一奥林理论的如下观点:

给定相同的需求条件和要素生产率,不同国家在资源相对丰富性上的差异决定了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

资本充裕的国家资本会相对便宜,而土地丰富的国家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土地丰富的国家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

现在看一F图4-1(b)。

在存在贸易的情况下,每个国家会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直到其价格与他国同类产品的价格相等。

生产的专业化将一直持续到法国达NF'点,德国达NG'点。

在这两点上,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与同一相对价格线t,相切。

通过贸易,法国用10蒲式耳小麦交换12辆汽车,沿着社会无差异曲线Ⅱ达到贸易后的消费点H,从而实现福利最大化。

与之相似,德国用12辆汽车交换10蒲式耳小麦,到达贸易后的消费点H。

与无贸易时相比(社会无差异曲线I),贸易使两国都获得了更高的满足感(社会无差异曲线Ⅱ)。

要素价格均等化

在第2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剑,自由贸易使贸易伙伴国间的商品价格趋于相同。

要素价格是否也是如此?

如果进行贸易,一个国家会发现,大量使用便宜的充裕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产业产出不断膨胀,结果增加了对这种充裕要素的需求,导致该要素价格上升。

同时,昂贵的稀缺要素被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释放出来,除非它的价格下降,否则生产者将没有动力使用这种要素。

由于这一过程在两国同时发生,所以每个国家都将经历充裕要素价格上升和稀缺要素价格下降的变化。

贸易因此使得贸易双方的相对要素价格趋于平衡。

在前面的例子中,法国对德国廉价汽车的需求增加了德国对其充裕要素--资本的需求;从而使德国资本的价格卜.升。

因为法国减少了汽车的生产,所以对资本的需求相应收缩,资本的价格也随之下降。

因此,在贸易的影响下,两国资本的价格会最终相同。

同样,德国对法国低价小麦的需求增加了法国对土地的需求,法国土地的价格就会上升。

随着德国小麦生产的减少,导致其对土地的需求萎缩,土地价格相应下降。

通过贸易,两个国家的土地价格也趋于相同。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贸易通过改变一个国家的要素使用方向,使需求从稀缺要素转向充裕要素,从而导致不同国家的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priceequa1ization)。

每个国家的廉价要素都会变得越来越贵,而昂贵要素则会变得越来越便宜。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不同国家的要素价格是存在差异的。

例如,美国非熟练劳动力的平均工资高于韩国。

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资源价格之所以不完全相等,部分是因为支撑要素禀赋论的假设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法满足。

例如,如果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技术,或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要素价格就可能只达到部分均等。

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也可能阻碍产品价格的趋同。

诸如此类的市场不完全性降低了贸易量,限制了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程度。

关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汽车产业。

20世_垒E80年代初期,美国汽车工人的报酬大概是日本汽车工人的两倍。

1981年,与日本汽车工人平均10.70美元的收入相比,通用汽车的工人每小时赚得的工资和福利收入平均为19.65美元。

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汽油价格上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美国对其国产汽车的需求减少。

然而,美国消费者却继续购买日本汽车,甚至达到了进口限额的上限。

为了避免失业,美国汽车工人联盟(UAW)被迫接受了降薪的要求,以使陷于困境的汽车企业能够继续经营。

毫不奇怪,美国汽车工人联盟要求政府制定贸易法规,进一步加强对进入美国的外国汽车的限制,从而把国内汽车工人的资与国外竞争引起的市场压力隔离开。

贸易与收入分配

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贸易如何增加贸易国的产出水平和收入水平。

然而,贸易不仅影响一国的总收入水平,也会影响一国内部资源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distributionofincome)。

要素禀赋论指出,出口包含大量相对便宜的充裕要素的产品会降低国内市场上该要素的充裕度。

对充裕要素需求的增加又会导致该要素的回报上升。

同时,主要用于进口竞争型产品生产的稀缺要素回报随其需求的减少而降低。

一个国家充裕要素回报的增加是以稀缺要素回报的减少为代价的。

理论上,即使一国整体收入提高,贸易的增长也会加剧工资的不公平。

例如,美国有相对丰富的熟练劳动力,因此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模型表明,美国将会出口需要使用大量熟练劳动力的产品,而进口对非熟练劳动力需求大的产品。

国际贸易增加了美国经济中非熟练劳动力的供给,与熟练劳动力相比,美国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减少。

已经处于收入分配上端的熟练劳动力会发现,随着出口的扩大,他们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而非熟练劳动力为了同进口产品竞争,却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资报酬。

因此,在要素禀赋论看来,国际贸易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至少在美国等熟练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是这样。

资料来源:

根据赫克谢尔一奥林理论,要素禀赋是国家间比较优势的源泉。

正如我们所知。

美国的人力资本(技术)丰富,而非熟练劳动力稀缺。

相反,中国则拥有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

因此,赫克谢尔一奥林理论预测,美国将向中国出口富含大量熟练劳动力的产品,而中国则会向美国出口包含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产品。

上表为中美1990年的贸易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一项旨在验证赫克谢尔一奥林理论的研究。

研究者根据技术密集度将131个样本产业分为10组。

第·组中的产业技术含量最高,而第十组的产业技术含量最低。

中美贸易模式非常符合赫克谢尔一奥林理论的预测。

美国对中国的出集中在高技术产业;第1组至第3组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78%。

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在低技术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1%集中在第9组和第10组。

从一个非熟练的美国劳动者角度来看,无论他们的工资是因为移民政策放宽而使大量低收入国家的劳动力涌入而直接降低,还是受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1的影响而间接降低,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1爱别。

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贸易的扩大以及进口产品的竞争使得稀缺要素的供给者陷入r困境,他们希望对进口征收关税或者实行限额。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美国劳动者(如钢铁工人或者汽车工人)主张对受外国进日品冲击的产业进行保护。

毕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是稀缺的。

充裕要素会从自由贸易中获益,而相对稀缺的要素则会受到损失,这一观点是建立在资源在一国内部可以完全自由移动而在国家之间完全不能移动的假定基础之上的。

然而,在短期内,要素的移动可能是不完全的,相应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

本章的附录将讨论在短期内资源无法移动时放开贸易的影响。

贸易会使穷人变得更穷吗

你的工资是由墨西哥或中国决定的吗?

这一问题加剧了许多美国人对其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忧。

他们担心,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的增长可能会减少美国本土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从而导致美国工人失业和工资下降。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这摧毁了许多美国人对经济制度的信心。

例如,1973年,一个高中毕业生每赚得1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赚得1.48美元。

而到了2000年,对应于高中毕业生的每1美元收入,大学毕业生可获得的收入为1.78美元。

这期间,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也在上升。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贸易是否损害了低技能工人的利益?

如果是,那么这能否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论据?

经济学家们的回答是:

贸易、技术、教育、移民和工会软弱的共同影响确实降低了美国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由于收入不均已经非常普遍,所以对这些可能造成非熟练劳动力工资下降的因素而言,追究其责任十分困难。

贸易和移民首当其冲成为指责的对象。

美国的大公司纷纷在国内裁员而在国外建厂,或者雇佣来自墨西哥的移民。

这方面的例子很容易举出。

然而,一些研究却发现,能够衡量到的贸易对工资分配的直接影响很小,工资差距的扩大主要归因于国内的因素。

针对贸易对美国收入差距负面影响的许多研究表明,贸易只能解释收入不均净变动的10%一20%,详见图4-2。

资料来源:

外国工人并不直接与美国工人竞争,而是通过他们生产与销售的产品。

进口能否降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要取决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生产这些商品的投入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降低了主要使用非熟练劳动力的商品价格,那么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会被迫下降,收入不均加剧。

而在20世纪80年代,包含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商品的平均相对价格实际却在上升,这使人们对这个观点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而且,相对于整个美国经济来说,贸易和移民的冲击还没有大到足以对美国劳动者的工资产生巨大影响的程度。

截至1999年,移民大约占总劳动力的9%,进口商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在美国进口的非原油产品中,大约60%来自于德国、日本等劳动成本更高的国家,美国企业要与这些进口产品竞争,根本用不着削减工资。

此外,国际贸易对美国绝大多数从事服务业的工人--技术人员、顾问、职员,也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最后,在贸易的作用,一个低工资的竞争对手会变成一个高工资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工人的丁:

资还不足美国工人的一半,而到1999年,他们的工资却反而高于美国:

人。

当然,如果美国经济的国际化也间接地影响工资水平,那么贸易对工资的影响就会更大。

例如,日益加剧的进口竞争的威胁,或者企业到国外建,一,都会伤害工人的讨价还价能力。

这种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目前还不得而知。

如果贸易或移民等影响劳动力相对供给的因素是导致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国内企业就应当多雇用非熟练劳动力,充分利用低成本的优势。

而美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在大多数产业中,相对于非熟练劳动力而言,熟练劳动力的雇用量有增无减。

这表明,决定企业对工人需求的因素更有利于熟练工人,这些因素要比相对工资更有影响力。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贸易确实对美国工资的低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如技术变革的影响那么大。

在他们看来.产业内部对低教育劳动者需求的减少是他们工资F降的最主要因素。

而促成这种转变的则是整个经济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组织变革。

近年来,计算机在工作中的运用明盟地增多。

计算机化不但替代了部分传统的机械性工作(用电子打字机打信),而且使能够操作计算机的工人比不会使用计算机的工人工资要高。

参加工会的工人比例F降,而且最低:

[资实际价值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工资的差距。

即使影响很小,贸易也确实对工资差距的恶化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许多方面,贸易与技术进步比较类似:

两者都增加了国民收入,但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正如同限制技术进步并不能解决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收入不均一样,大多数经济学家指出,贸易保护政策也并不是91起资不平等问题的答案。

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改善教育以及提高培训,让低收入的劳动者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革。

413要素禀赋论能够解释实际的贸易模式吗

里昂惕夫是第一一个尝试从实际的角度研究要素禀赋论的人。

在里昂惕夫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

根据要素禀赋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为验证这一结论,1954年,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的美国贸易数据测算了美国200个进出口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发现美国出口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率(14000美元,人)普遍低于面临进口竞争的产业(18000美元/人),如表4-1所示。

里昂惕夫据此得出结论:

美国的出口商品较进口商品资本密集度更低。

这一发现与要素禀赋论相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1eontiefParadox)。

表4-1美国贸易的要素构成:

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实证研究。

资料来源: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1947年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年份,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重建还未完成。

针对这一批评,1956年,里昂惕夫利用1951年的贸易数据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并又一次证明了美国的进口竞争产品较出口品具有更大的资本密集度。

继里昂惕夫之后,很多其他的研究也对要素禀赋论进行了检验。

尽管这些研究还没有得出结论性的成果,但却为一个更一般的要素禀赋模型提供了支持。

这个新的理沦不仅考虑了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因素的很多变形,还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会由于投资和技术进步而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美国的贸易模式来分析一般性要素禀赋模型的要点。

表4-2给出了美国1980年的世界资源占有率。

与其他的生产投入相比,美国的实物资本相对丰富(占世界资本的33.6%),研发科学家(50.7%)和可耕种土地(29.3%)的禀赋状况也相对较好,相对稀缺的是半熟练劳动力(19.1%)和非熟练劳动力(0.19%)。

注:

①根据世界上最大的34个经开俸计算

资料来源:

1.因为美国的实物资本和研发科学家的占有份额高于其资源总量占世界的总份额,要素禀赋论预'狈0,美国应当在包含更多科技和实物资本的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这一预测与美国1980年的出口/进口比率是一致的,这从表4-2中可以看到。

美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如运输工具)和服务(如金融服务和借贷)的出口/进口比率大于1(即美国是净出IZ1国),这是美国技术水平和过去实物资本积累的反应。

而对于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鞋和纺织品),美国则是净进口国(出IZ1/进口比率小于1)。

表4-2反映的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早期的赫克谢尔一奥林理论强调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的相对禀赋是比较优势的源枭。

时车今日.研究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劳动者的技能在创造比较优势中的重要性。

如同用于设备的投资能够创造实物资本一样,对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投资也会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创造出人力资本。

如表4-3所示,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本,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熟练劳动力。

因此,美国主要出口需要大量使用高技能劳动力的商品,如客机和计算机软件等。

尽管教育只能反映人力资本的一个万面,但其非常容易衡量。

注:

①因为有些学生的年龄可能大于或小于某一教育水平的国家标准年龄,所以在校比率可能超过100%。

②三级教育包括所有的中级教育之后的学校,如技校、专科学校、学院和大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与技术和土地的相对供给之间的关系,见图4-3。

他们的研究包括了126个1二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5年的出口数据。

横轴的数值表示一国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与土地面积的比率,纵轴表示出口的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比率。

图中,根据每个国家的分布点得到一条回归线。

该回归线表明,熟练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趋于重点发展制成品的出口。

与此相反,土地丰富的国家则偏重初级产品的出口。

图中的回归线表明,拥有较多熟练工人的国家在制成品中具有比较优势,而土地丰富的国家在初级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耐克与锐步对廉价工厂批评的回应:

工资依然低得可怜由于公众对生产了大量美国服装和鞋类的外国工厂中存在的剥削问题的争论,耐克、锐步和其他一些美国公司不得不对廉价工厂进行改革。

廉价工厂的主要特征就是有组织地剥削法律赋予工人的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集体组织协商工资的权利、禁止使用童工,以及雇主所付工资必须足以满足工人及其家属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的权利等。

例如,1997年安扬公司受耐克公司委托所做的一份调查被泄漏。

这份调查表明,越南一大型工厂的工人直接接触可致癌的甲苯,并且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很高。

该调查还发现,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间长达65/J、时,有时工作条件并不安全。

1999年锐步也发表了一份有关印尼两家大型工厂的研究报告。

这份研究揭露了不合标准的工作条件、性别歧视以及工人的健康问题。

迫于对廉价工厂批评的压力,1999年耐克和锐步开始提高其海外工人的:

[资和工作条件。

他们提高了印尼鞋厂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使100000多名工人的基本报酬高出最低工资的43%。

耐克还同意解决位于越南和其他国家的37家工厂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除此之外,耐克和锐步一改以往的做法,史无前例地与劳工权利的维护者化敌为友。

然而,批评家们认为这些改革远未达到要求。

例如,耐克和锐步在印尼提高的最低工资仅为每小时20美分,少于家庭的需要,更低于耐克在1997年印尼经济危机发生前所付的27美分。

20世纪90年代后期,面对日益增多的学生反对运动,美国的许多大学也加入到了反对廉价工厂的队伍中,采取措施禁止在生产印有大学标志的服装制造厂中虐待劳工。

这促成了一个由白宫发起的新联盟--公平劳动者联盟(口A)的产生。

由56家大学和耐克、锐步、利兹·克雷伯尼、飞利浦一范豪森等公司组成的该联盟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套先进的工厂监测系统,以消除压榨劳动力的廉价工厂。

参与企业可以在其标签和广告中使用口A标志,帮助它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道德意识强的消费者在购物时又可以通过寻找具有口A标志的商品,来确保自己购买的东西不存在道德问题。

简单地讲,企业的管理层希望口A标志会提高其产品形象,进而促进销售;廉价工厂的反对者则希望该标志能够对没有参与该组织的企业施加压力,迫使它们消除廉价工厂,并加入口。

资料来源:

尽管要素禀赋论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并非所有的经验研究都与其预测相吻合。

许多经验研究已对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提出了置疑。

经济学家们似乎达成了共识,要素禀赋论只能解释贸易模式的一部分。

其他决定贸易模式的因素包括技术、规模经济和经济政策等,我们将在本章中继续探讨。

规模经济与专业化

对贸易模式的另一种解释是,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能够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

这种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1e)在使用批量生产技术和资本设备的产业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规模经济的经济学依据是,一个大的组织可以通过设备和劳动力的专业化、采用流水线生产、开发副产品以及在原材料采购中获得数量折扣来降低成本。

规模经济如何形成一国的比较优势呢?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给出的解释是,劳动的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国际贸易通过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使得企业能够利用更长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波音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

近年来,波音已把超过一半的喷气式飞机销往海外。

如果没有出口,波音公司将难以弥补设计和制造巨型喷气式飞机的庞大成本,也可能根本生产不了喷气式飞机。

图4-4说明了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

假定一家美国汽车公司和一家墨西哥汽车公司每年都能在各自的国家销售100000辆汽车。

再假定两家企业的成本条件相同,共用同一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AC。

注意,因为规模经济,在汽车产量达至U275000辆之后,汽车的单位成本开始下降。

通过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国际贸易允许国内企业进行更长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最初,贸易的基础并不存在,因为每家公司一辆车的成本都是10000美元。

假设美国国内收入增长,汽车的需求量上升为200000辆,而墨西哥的汽车需求保持不变。

需求的扩大使得美国公司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利用规模经济。

该公司的成本曲线下滑至每辆汽车的成本为8000美元。

与墨西哥公司相比,美国公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汽车。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美国现在将向墨西哥出口汽车。

规模经济从成本角度为生产的专业化提供了额外的激励。

与其只少量生产国内消费者希望购买的所有商品,一个国家更愿意专业化于少数几种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而通过贸易获得其他的产品。

专门生产几种产品会延长生产过程,降低平均成本,使制造商获益。

贸易如何推动规模经济呢?

图4.5给出了美国和韩国对于计算机和钢铁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请注意,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向内凹(凸向原点),这表明用牺牲的计算机数量衡量的钢铁生产成本越来越少。

曲线上每一点的(绝对)斜率代表了以计算机表示的钢铁成本。

一国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实行完全专业化可以降低成本。

在钢铁(计算机)生产中投入额外的资源,将产生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

通过专业化,韩国在C点生产100吨钢铁,而美国在D点生产125台计算机。

假定韩国和美国均对计算机和钢铁存住需求。

在无贸易的情况下,两国不得不每种产品都生产一些,它们的产出组合将位下无效率的点1,例如韩国在A点生产,美国在B点生产。

比较生产叮能性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