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284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docx

绿色学校培训资料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

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1)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

APISO2(日均值)NO2(日均值)PM10(日均值)CO(小时均值)O3(小时均值)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类别

  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建议采取的措施

  0~50优可正常活动

  51~100良

  101~150轻微污染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151~200轻度污染同上同上

  201~250中度污染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

  运动耐受力降低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

  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251~300中度重污染同上同上

  >300重污染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

  有明显强烈症状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中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当某种污染物浓度Ci,≤Ci≤Ci,j+1时,其污染分指数

  Ii=[(Ci-Ci,j)/(Ci,Cj+1-Ci,j)]×(Ii,j+1-Ii,j)+Ii,j

  式中:

Ii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值;

  

空气污染指数

Ii,j第I种污染物j十1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

  Ci,j第j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的(对应于Ii,j+1);

  Ci,j+l第j十1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对应于Ii,j+1)浓度值;

  各种污染参数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API=max(Il,I2……Ii……In)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

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易燃有毒气体,是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高海拔城市或寒冷的环境中,一氧化碳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两种,它们大部分来源泉于矿物燃料的高温燃烧过程。

一氧化氮相对无害。

,但它迅速被空气中的臭氧氧化,黑心化为二氧化氮。

燃烧含氮燃料(如煤)和含氮化学制品也可以直接释放二氧化氮。

一般来说机动排放是城市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之一。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污染物,主要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形成和富集。

虽然在高空平流层的臭氧对地球生物具有重要防辐射保护作用,但城市低空的臭氧却是一种非常有豁的污染物。

  自然界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由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如甲烷、乙烯等。

甲烷是惰性气体,不会引起光化学污染的危害,但乙烯的光化学活性较强,还会产生甲醛而刺激眼睛。

人为的碳氢化合物排放主要来自不完全燃烧过程和挥发性有机物的蒸发。

大部分碳氢成分对人体健康无害,但能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硫氧化物主要是指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和硫酸盐,如燃烧含硫煤和石油等。

此外,火山活动等自然过程也排出一定数量的硫氧化物。

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并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寸污染。

二氧化硫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及其他行业的工业生产,比如固定污染源燃料的燃烧、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化工、硫厂等的生产、小型取暖锅炉和民用煤炉的排放等来源。

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在阳光下或空气中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下,易被氧化成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有很强的吸湿性,与水汽接触后形成硫酸雾,其刺激作用较二氧化硫强10倍,这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硫,主要影响呼吸道,在上呼吸道很快与水分接触,形成有强刺激作用的三氧化硫,可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如气喘、气促、咳嗽等。

最易受二氧化硫影响的人包括哮喘病、心血管、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以及儿童和老年人。

当二氧化硫与下述的颗粒物共存时,其危害作用会加强。

  颗粒物质主要指分散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物质,其粒度在徽米级,粒径大约在0.0002-100微米之间,包括气溶胶、烟、尘、雾和炭烟等多种形态。

颗粒物是烟尘、粉尘的总称。

有天然来源,如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造成的颗粒物;也有人为来源的颗粒物,如工业活动、建筑工程、垃圾焚烧以及车辆尾气等。

由于颗粒物可以附着有毒金属、致癌物质和致病菌等,因此其危害更大。

空气中的颗粒物又可分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其中可吸入颗粒物,能随人体呼吸作用深入肺部,产生毒害作用。

酸雨的概念

  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降水叫酸雨。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

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

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

(PH值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值为5.65。

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精确率高,能检验PH值)\PH计(能测出更精确的PH值)。

  酸雨率

  一年之内可降若干次雨,有的是酸雨,有的不是酸雨,因此一般称某地区的酸雨率为该地区酸雨次数除以降雨的总次数。

其最低值为0%;最高值为100%。

如果有降雪,当以降雨视之。

  有时,一个降雨过程可能持续几天,所以酸雨率应以一个降水全过程为单位,即酸雨率为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

  除了年均降水pH值之外,酸雨率是判别某地区是否为酸雨区的又一重要指标。

  酸雨区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还不能算是酸雨区,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某场雨可能是酸雨,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

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

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为轻酸雨区;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

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

其实,北京、西宁、兰州和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H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我国二大酸雨区包括(我国酸雨主要是:

硫酸型)

  1。

西南酸雨区:

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

华中酸雨区:

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河流污染是指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的污染物造成河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

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①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

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径流量愈大,污染程度愈低;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带来污染程度的时间上的差异。

      ②污染物扩散快。

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考虑到鱼的洄游等)。

      ③污染危害大。

河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污染物通过饮水可直接毒害人体,也可通过食物链和灌溉农田间接危及人身健康。

何为噪声污染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

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

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

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

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

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的分类

  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

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

<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

  噪声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

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等。

  噪声有自然现象引起的(见自然界噪声),有人为造成的。

故也分为自然噪声和人造噪声。

噪声的主要来源

  ⑴ 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

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⑵ 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

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⑶ 建筑噪声:

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

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

  ⑷ 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

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

  噪声的特性

  噪声既是一种公害,它就具有公害的特性,同时它作为声音的一种,也具有声学特性。

  

(1)噪声的公害特性

  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它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

首先,它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的物质;其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噪声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

因此,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

  

(2)噪声的声学特性

  简单地说,噪声就是声音,它具有一切声学的特性和规律。

但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强弱有关,噪声愈强,影响愈大。

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噪声级。

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噪声危害主要包括:

  ⑴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

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

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

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

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⑵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

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⑶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

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

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

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

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 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

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

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⑸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

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

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

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声疲劳。

  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超过140dB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

例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在飞机头部和尾部会产生压力和密度突变,经地面反射后形成N形冲击波,传到地面时听起来像爆炸声,这种特殊的噪声叫做轰声。

在轰声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

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

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损害听力。

有检测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中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

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

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

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

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

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

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

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

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

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

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人长期在9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29%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85分贝人,也有10%的人会发生耳聋;120~130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

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

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

有人曾对在噪音达95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202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39%,失眠的占32%,头痛的占27%,胃痛的占27%,心慌的占27%,记忆力衰退的占27%,心烦的占22%,食欲不佳的占18%,高血压的占12%。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

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

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

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科学家们已经全面研究了噪声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如小白鼠在160分贝的环境中,几分钟就会死亡。

人在喷气发动机5米处,几分钟就变成聋子。

一般认为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在此以上就是有害的噪声。

噪声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噪声对睡眠的干扰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

当睡眠被干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

一般来说,40分贝大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70分贝可影响50%;而突发动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

在高噪声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50^-60%以上。

(2)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

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

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

当打电话时,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听不清除。

在噪声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

如果噪声分贝数再高,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对话。

(3)噪声损伤听觉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

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

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

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

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

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

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1年曾公布0-45年等速连续噪声A声级与噪声性耳聋病率的关系。

0-45年等效连续噪声A声级与噪声性耳聋发病率的关系(%)

等效连续A声级(dB)年数(=年龄-18)

051015202530354045

≤80发病率0000000000

听力损伤者123571014213350

85发病率01356789107

听力损伤者12610131722304357

90发病率041014161618202115

听力损伤者161319232632415465

95发病率071724282931322923

听力损伤者192029353945536237

100发病率0122937424544444133

听力损伤者1142142495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