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968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青海省的盐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的盐湖资源富集区素有聚宝盆之称。

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已成为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以钾盐为主的盐类产品在国内享有盛誉。

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调整结构创特色、改革开放促发展、依靠科技创效益”的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及青海省的发展基础,“十五”到2015年期间,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顺应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国战略,作好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各项工作。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现有基础,依托现有城镇和企业,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作用,结合资源和市场优势,对经济效益好的钾盐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综合开发锂、硼、锶等优势资源。

对这些资源的开发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名优产品,把青海盐湖资源逐步推向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新阶段。

规划编制的目的是加强对全省盐湖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促进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发挥盐湖矿产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青海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规划可供有关主管部门部署勘查、开发工作,国内外热衷于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者投资抉择参数。

有关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方面的资料主要取自省国土资源厅(含原地质矿产厅)的有关统计报表,少部分取自《青海统计年鉴》;有关盐类产品供需形势的资料来源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的《矿产品国内外市场形势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和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主编的《盐湖研究》的有关研究报告。

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的项目部分来源于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有关资料。

一、盐湖矿产资源现状及形势

(一)资源概况

盐湖矿产系指产于省内第四纪和第三纪盐湖以及更古老的含盐地层中的全部盐类矿产。

经过近50年的勘查,现已发现盐湖矿产12种,它们是湖盐、镁盐、钾盐、芒硝、石膏、天然碱、硼矿、锂矿、锶矿以及溴、碘、铷等。

省内共发现矿产地200余处,已上储量表的单矿种矿产地168处,归并为矿床(田)78处,其中大型矿床41处(内含特大型矿床22处)。

省内盐湖矿产分布极不均匀,已上储量表的矿产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图1),部分湖盐矿分布在共和盆地,钙芒硝和石膏分布在民和—西宁盆地,青南地区只有个别湖盐矿产地。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巨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其中分布着33个大小不等的卤水湖、半干涸盐湖和干烟盐湖,总面积约3.18万平方公里,蕴藏着极具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素有“盐的世界”之称。

截至199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盐湖矿产总储量3464.20亿吨,其中表内储量3430.24亿吨,暂难利用的表外储量33.96亿吨;累计保有储量3429.39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7433.83亿元,占全省矿产潜在总价值的97%。

如表1所示,探明矿产储量以湖盐、镁盐、芒硝、石膏为主,四者的潜在经济价值占盐湖矿产潜在总价值的95.66%,其中湖盐高达73.07%。

钾盐、硼矿、锂矿、锶矿开发前景较好,其潜在经济价值达5928.30亿元。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储量及潜在价值表1

矿种

品种

矿区数

累计探明储量

(千吨)

保有

储量

(千吨)

尚难利用

(表外)

储量

(千吨)

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

(亿元)

盐矿

固体NaCl

24

317663410

317649984

685234

122348.25

液体NaCl

20

8621835

8612117

834042

钾盐

固体KCl

8

21944

21823

33008

2208.67

液体KCl

22

424549

419911

218410

镁盐

固体MgSO4

1

21536

21536

5066

2175.42

液体MgSO4

13

1651861

1651861

12273

固体MgCl2

5

11771

11550

32440

9000.46

液体MgCl2

20

3174519

3107113

966783

芒硝

Na2SO4

12

8706054

8705818

226806

25029.23

石膏

矿石

7

2684211

2682029

373895

1609.22

天然碱

Na2CO3

2

197

197

7

3.52

NaHCO3

1

278

278

硼矿

固体B2O3

6

4621

4504

1084

38.40

液体B2O3

8

7120

7021

1386

锂矿

LiCl

10

13967.7

13885.7

1559.7

3611.67

锶矿

天青石SrSO4

3

15929.1

15895.3

3420.1

79.56

溴矿

液体Br

3

189.4

181.3

116.4

7.25

碘矿

液体I

2

8.08

7.80

6.53

2.18

铷矿

液体Rb2O

1

38.0

38.0

2.0

1330.00

钾盐:

已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30处,保有氯化钾储量44173万吨(其中液体矿41991万吨)。

主要有察尔汗、昆特依、大浪滩和马海等4个大型矿床,其保有氯化钾储量39475万吨,是省内钾盐开发的主要资源基础。

硼矿:

已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14处,保有B2O3储量1152.5万吨,固体硼矿以大柴旦湖为主,液体硼矿以察尔汗盐湖为主,分别保有B2O3储量465.1万吨和405.4万吨;此外小柴旦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一里坪、东台吉乃尔湖也保有大量B2O3储量,可供开发利用。

锂矿:

已编入储量表的矿产地10处,保有氯化锂储量1388.6万吨。

有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湖及一里坪等四个大型矿床,共保有氯化锂储量1235.7万吨,可供近期开发利用。

锶矿:

已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3处,保有SrSO4储量1589.5万吨,集中分布在大风山和尖顶山两个大型矿床,可供开发利用。

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湖资源主要有察尔汗和马海盐湖的钾镁盐矿床,保有氯化钾储量21288万吨,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189185万吨;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床,保有LiCl55.3万吨,KCl338.6万吨;大风山的天青石矿床,保有锶矿(SrSO4)储量1414.9万吨。

此外,察汗斯拉图的芒硝矿也可部分开发。

盐湖矿产是青海省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地位。

青海的盐湖矿产资源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探明储量大:

湖盐、芒硝、镁盐、钾盐、锂矿和锶矿等6种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硼矿和溴居全国第2位;石膏、天然碱及铷等3种居全国第3位;碘居全国第4位。

二是品位较高:

如一里坪和东台吉乃尔湖的锂矿,卤水中LiCl含量高达2.2—3.12克/升,比美国盐湖中锂含量高出10倍;大柴旦盐湖和东台吉乃尔湖的卤水经日晒后B2O3高度富集,其含量可达3%左右。

三是类型全、资源组合好。

从化学成份看有氯化物型、硫酸盐型和碳酸盐型;按矿种分有钾镁盐矿、湖盐矿、硼矿、锂矿、锶矿和天然碱矿;按元素分,除钠、镁、钾等主要元素外,还伴生有大量的硼、锂、溴、碘、铷等有益元素。

目前,青海盐湖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钾肥基地,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今后,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必将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盐化工业基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勘查现状

青海省盐湖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始于五十年代中期。

1953年省建筑公司测绘了茶卡盐湖第一张1:

2万盐池图,1955年食品工业部盐务局盐源勘探队对茶卡盐湖进行预探,开始了盐湖地质勘查工作,1957年提交了《茶卡盐矿地质详探总结报告书》。

从1957年起青海省地质局开始对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进行较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1958年组建了以盐湖矿产地质普查勘探为主要工作任务的专业勘探队,全面开展了柴达木盆地以第四纪盐湖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地质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

至六十年代中期,对盆地范围内所有第四纪(含部分第三纪古盐湖)大小咸、淡水湖、半干涸和干涸盐湖,埋藏的沙下湖以及湖相化学沉积80多处,进行了以钾、硼、锂为主的地质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提交了相应的普查勘探报告。

通过上述工作,提高了盆地东部盐类矿产的研究程度,盐类矿产资源储量及远景基本查清。

1982年开始,根据地质部的安排,开展了第二轮盐湖矿产的普查找矿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调查研究第四纪和第三纪盐类矿床类型,分布、规模、质量、成矿规律,尽快摸清区域资源远景,寻找新的有工业价值的钾、硼原料基地;同时对伴生或共生的锂盐、石膏、芒硝、天然碱等矿产进行综合评价。

”此项工作于1991年基本结束。

在此期间,主要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昆特依、察汗斯拉图、尕斯库勒矿床进行了普查至详查评价,对东部的马海矿床进行了普查评价。

此外,在八十年代初还对西宁盆地的3个钙芒硝、石膏矿进行了普查勘探。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对个别盐湖矿床补做了一些勘查工作(如东台吉乃尔湖矿床),但任务零星,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到目前为止,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基本结束,资源基本查清;若进一步工作,主要矿产资源(如钾、钠、镁)储量不会有较大增长。

综合过去的勘查工作,盐湖矿产资源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

一是多数矿床的勘探程度较低,所提交的储量不能作为开发设计的依据。

如钾盐矿,在探明储量的10个矿床(22个产地)中,只有察尔汗、大小柴旦湖和一里坪矿床达到勘探程度,其余均为普查或详查、个别矿床处于初查阶段;在探明的氯化钾储量中D级储量达29747万吨,占总储量的66.62%。

二是对选矿工艺及抽卤试验工作程度差,给开发造成一定困难。

如大柴旦湖品位较低的固体硼矿未进行选冶工艺试验,致使富矿开采后矿山就告停产,企业处于十分困难境地;昆特依盐湖未进行较大规模的抽卤试验,卤水能否抽出而被利用情况不清。

这些问题在今后勘查中应着力解决。

(三)开发现状

青海的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长远的历史,早在东汉以前,青海的湖盐便被当地居民采挖,清光绪末年产湖盐150吨。

此外硼矿资源开发也较早,清光绪年间就在柴达木地区采矿、运往湟源炼制,当时年产硼砂约10吨。

总的看,在解放前只有茶卡盐湖的池盐进行过小规模开采,硼矿、石膏、天然碱等只有民间零星采挖。

解放以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盐湖矿产作为主要的资源,其采选业也得到飞速发展。

1950年茶卡盐厂开始小规模开采,1957年组织开采大柴旦湖硼矿,1958年在察尔汗建厂生产钾肥,1959年对柯柯盐湖的湖盐进行开采。

至1978年,全省产原盐39万吨,硼砂4338吨,以钾肥为主的化肥(折100%)12.16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了“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经济发展战略,矿业资源开发得到更快的发展。

1990年全省原盐产量突破100万吨,1991年创142.32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1985年建成了青海钾肥厂第一选矿厂、1989年青海钾肥厂第一期扩建工程完成,使钾肥的生产能力提高到25万吨;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兰州空军钾肥厂、格尔木市钾镁厂、地矿化工总厂等一批地方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全省钾肥的生产能力达35万吨;1995年,全省产化肥20.94万吨,其中钾肥20.07万吨。

此外,还产硼砂1218吨,烧碱1.35万吨。

“九五”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在国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钾盐生产不断发展,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