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621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论文题目: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

蒙丹签名:

指导教师:

同温玉签名:

摘要

郁达夫,是一位爱国志士,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声中,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那宝贵的生命抒写了伟大的爱国诗篇。

研究郁达夫的女性形象,是对其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双重肯定,是对其对女性的关怀的肯定,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扬与歌颂,是对其光辉形象的缅怀与悼念。

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爱国志士,在弱国国民的身份下,对异国女人的渴望而不可得的苦闷心境,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中国女性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此篇论文从时代背景出发,以郁达夫留日时期的作品、“五四”思潮影响下描写女性的作品和个人生活经历为据,展开分析女性对郁达夫的影响,以及郁达夫在人生经历下产生的两性观的重要转变和其作品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郁达夫;女性形象;女性地位;日本女人;五四文学

【论文类型】基础研究型

Title:

Major:

Name:

MengDanSignature:

Supervisor:

TongWenYuSignature:

ABSTRACT

YuDafuasChina'smodernliteraturecreatorandromanticstyleguider,womenbecomeanimportantmaterialintheprocessofitscreation.Ispreciselybecausethesewomen,whetheritisaprostitute,lifeinthesocietyatthebottomofthepoorwoman,theyallcanbesaidtobetheworkofmalehost,ortheauthor'sownbodyandthemindofakindofsolace,womanisstumbles,YuDafulifetheimportantandprofoundinfluenceonYuDafu'slife.YuDafu'spositioninthehistoryofmodernliteratureknowsit.Hestressedthateachauthor'sworkshouldhavea"I",acharacter"I".Novelcapitalizedoncolour,canreflectthewriterinreallifehabitsandcharacteristics.hisfirstnovel"Perishes",verygoodhasexposedYuDafu'sself-betrayalself-dissectionliteratureinitiative.FemaleimagesintheworksofYuDafu,reflectingthemostmainstreamzeitgeistandYuDafuperiodsocialphenomenaandtheemotionallifeofthepeoplerichandexquisite.IntheMay4thmovementtrend,YuDafuwhenstudyinginJapanisprevalentsexualthoughtsandpersonalexperienceofformedundertheinfluenceofvariousworksofyouthintheimageofwomen,thought,psychology,andhisboldself-betrayaltendency,enrichthedelicatefeelingsoftheworldthatYuDafuinfemalewritingpartishigherthanthesameperiodofotherscholars.Inindividualjourney,henotonlyliberatedthedepressedstateofmindoftheself,alsomadeanimportantcontributionfortheexistenceofthefemalevalue.

 

参考文献14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风格创造者和引导者,女性成为其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素材。

也正是因为这些女人,不论是妓女也罢,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女人也好,她们都可以说是作品中男主人翁或者说是作者本人身体与心灵的一种慰藉,女人是郁达夫一生的牵绊,对郁达夫的生平产生着重要且深刻影响。

郁达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知的。

他强调每一位作家的作品中都应该有一个“我”,一个有个性的“我”。

小说的自叙传色彩,可以反映出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性与特点。

他的第一部小说《沉沦》,很好的展露了郁达夫的自我暴露自我解剖的文学倡导。

郁达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反映着郁达夫时期最主流的时代思潮和社会现象及其个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在五四思潮、郁达夫留学日本时正盛行的性爱思潮及个人的幼年经历种种影响下形成的作品中各个女性的形象、思想、心理,和他大胆的自我暴露倾向、丰富的细腻的感情世界使得郁达夫在女性创作部分高于同时期的其他文人。

他在个人心路历程中,不仅解放了自我的苦闷心境,也为女性的存在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不同创作时期的女性形象

文人的笔锋总是在不停的传递着时代的声音,这些声音带给人们的有时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有时是同一种情感的碰撞。

五四时期的郁达夫在作品中不断追求自己现实中的理想追求,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对真正的爱情的向往,敢于踏破旧社会礼俗的阻挠,与自己真心相爱的王映霞走入婚姻的殿堂。

同时日本的留学经历,让他对女人和国家命运的认识更加深刻与深入。

1.1日本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形象

1914年,郁达夫在中国政府与日本订立的五校官费协定期间,考上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异国求学旅程。

在他离开祖国踏上日本海域时,“他感到的是一种被解放的自由”。

日本内海的美丽如画的风光,不禁让他对日本民族及文化这样抒写:

“日本艺术的清淡多趣,日本民族的刻苦耐劳,就是从这一路上的风景,以及四周海上的果园垦植地看来,也可大致明白。

蓬莱仙岛,所指的不知是否就是在这一块地方,可是你若从中国东游,一过濑户内海,看看两岸的山光水色,与夫岸上的鱼户农村,即使你不是秦朝的徐福,总也要生出神仙窟宅的幻想来。

何况我在当时正直多情多感、中国岁是十八岁哩!

”。

十八岁,正是郁达夫的生理、心理迈向成熟的特殊时期。

正是这样的特殊时期,当时在日本甚是流行的性爱思潮给这个性心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青年人带来不小的影响。

他最先感受到的是性道德现代转型所带的欲求又不得得的痛苦心理.而这种现象是同郁达夫一道的青年留日生共有的。

他在《自传》中叙述到“画报上的淑女名媛的记载、东京闻人的妓妾的艳闻”,“街头名优半裸体的艳照”,“对我这样一个灵魂纯洁、生性孤傲、感情脆弱、主意不坚的异乡游子”引起的“只是一种感官的刺激和无法实现的幻想”。

自己身体内的欲望和这些商品女人带给他的只有受挫感,加之一人身处他乡的孤寂感使他陷入消沉。

同时在这些东西的诱发下产生的亲身体验,很好地成就了他的作品,而日本女人是这些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日本女人在郁达夫的作品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极具诱惑力,社会地位和道德上都处于卑劣与低下的酒馆里妓女、部分出卖肉体的少妇和下宿屋的招待女子。

另外一类女子便是可以带给主人公爱情向往的美丽女子的形象。

这些女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主人公所渴求的对象。

1.1.1烟花柳巷中的赚钱女郎——肉与灵的折磨

郁达夫描写的日本女人的共同特点便是;“大抵总长得肥硕完美,决没有临风弱柳,瘦似黄花的病貌。

更兼岛上火山矿泉独多,水份富含异质,因而东西靠山一带的女人,皮色滑腻通明,细白得像似磁体,至于东北内地雪国里的娇娘,就是在日本也有雪美人的名称,她们的肥白柔美,更可以不必说了”。

《雪夜》中这样的形体特征描写,首先带给这些青年的是视觉上最强烈的冲击,更加上身体内性感知,不得不让他们坠入对这些身体的渴求。

而日本对于性服务却是相当的开放,出卖肉体来生存的方式,已经是一种看似特殊的正常职业,不仅包括酒馆里的妓女,也包括了成婚的少妇。

可以说,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个相当不忍直视的现象。

因为它具有普遍性。

这些女性她们的目的很直接,就是钱。

女性生活的不堪使她们不自觉的沦为男人发泄性欲的工具。

《银灰色的死》中的酒馆里“当炉的大约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妇”,她们有着“蔷薇花苞似的嘴唇”,“洋磁似的牙齿”,“雪样嫩的纤手”,“温软的肉体”。

《沉沦》里面卖酒食的侍女身上散发着令他无心再想其他东西的香气,她同其他客人在一起时娇滴滴的声音,混浊了那女人香味的红色被褥。

这些女人都令男人回味。

但是这些日本女人却始终只是对于主人公肉体的暂时性刺激,心灵上的孤独与苦闷却是不可减轻的。

虽然自己身处男权社会,地位自然是比女性高,但国家地位的衰落不富强,使得身在外国的学子门们即使在这些地位卑微的妓女那里,心里也感到卑微与恐慌。

看见那些女人时,头也不敢多抬一下,眼睛也不敢多看,连手都要是颤抖的,一说话自己更像是娇滴滴的女子一般满脸堆红。

这些女人带给主人公或者可以说是郁达夫的不仅仅是性欲的肉体安慰,更是给他们心理上带来一种男性地位上的优势与民族地位上的劣势,使他们承受了更多的精神负担,在作品中他向她们复仇的语句频频出现。

这是一种性、种族主义、爱国主义交织纠缠的矛盾状态。

1.1.2爱情梦中的美丽女子——日本女子的诱惑与背叛

在这种混沌不堪的肉欲世界里,追求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爱情的思绪在《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中愈演愈烈。

肉欲的满足并不能真正使自己活在阳光下,心理上的黑暗是要真正的光明来驱散的。

长期出入于酒馆妓院里使自己更加自卑、空虚、压抑,因为自己的心灵正在孤独寒冷的境遇里遭受各种狂风暴雨的袭击。

不管是《银灰色的死》中的“他”、《沉沦》中的他,还是《南迁》中的伊人,他们都在极其寂寞空荡的精神世界里寻求一份温暖的爱情,一份纯洁而美好的爱情。

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日本女子最后都跟了日本男人。

日本女子可以说是他们渴求而不可得的。

《银灰色的死》中的静儿是他在经历妻子离世后孤独寂寞处境里的一片平静且温暖的心灵栖息地,静儿有着“一双同秋水似的眼睛,同白色人种似的高鼻”,“并且静儿的性质也和善得非常,对什么人总是一视同仁,装着笑脸的。

”这样一个可亲温柔的女子,他能遇见她,就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光。

可能静儿那平和的待人态度才使得他找到一个心灵的慰藉。

他和静儿之间大约是各自倾诉心中苦闷与秘密的朋友关系了。

可是当知晓静儿即将与一家酒馆老板结婚时,他的心也乱了。

亡妻死后,自己本就寂寞一人,无家可归,静儿也要弃他而去。

一种悲凉与酸楚涌上心头。

当几日不见后的再次相见,才发现静儿也是会为此落泪的。

静儿的落泪,是对自己命运无奈的表现,是离别时的不舍。

他们如同孤岛上的两个人儿,本该相依为命,不离不弃,可是世事弄人,静儿终于也离开了。

《沉沦》中的他呼喊出这样的话“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是异就性的爱情!

”是啊!

他只想要一个真正爱自己,懂自己,能和自己相爱的爱人。

当酒馆里面的侍女被他细瞧后发现日本妇女都不穿裤子,走路时红色的围裙和肥白的腿肉,都能看到,他觉得这是日本女子特别的美处。

“如今在一个如花的少女前头,他不得不自认说‘我是支那人’了”。

这个女子在他看来自己是可以爱的吧。

可是当那侍女娇滴滴的与另外三位客人对答的时候,他便发出“世间哪里有真心的女子!

那侍女的负心的东西,你竟敢把我丢了么?

罢了罢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再也不爱女人了。

”他觉得自己被那侍女给抛弃了。

《南迁》中的M,一个已婚妇女,总是以赤裸的身体诱惑着伊人,当伊人真正沉醉于爱的世界里的时候,另外一个房客M出现,他俩的缠绵动静使得伊人感受到的美好温情的局面就此结束。

伊人被抛弃了。

这几个日本女人的外在形象符合美的条件,使得不管是患有忧郁症的他还是伊人都觉得是孤独忧郁港湾中的灯塔,是可以使自己得到爱情的,可事实上,这几个女人都没有给他一个美满的结局,她们对他产生的诱惑,使他正觉感情美好的时候,这些女人却最终找到自己另外的归宿,与自己民族的男人成双成对。

郁达夫在异乡弱国国民的身份下,寻求自己的爱情梦,期许与美丽的日本女人发生爱情,以慰藉自己独在异乡的孤独和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拥有女人对自己的爱,这一切是一个身在国外的男子正常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不管他如何想以一个男人的身份去证实自己的强大,却始终在这些强国女人面前得暗自低头。

一个国家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地位身份。

日本女人虽然在日本地位低下,但她们的国家强大,一个衰弱民族的男性如何强大,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弱国国民身份的自卑感。

作品中的日本女人最终的选择,应该说是对自己国家身份的选择。

国家地位的高低直接标注着国民地位在世界的高低,在这个世界里,弱国民众之中的男性地位依旧不及强国之中身份下女人的地位。

1.2五四思潮影响下的女性形象

五四思潮下的中国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女性的反抗意识也在苏醒。

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他在五四时期的女性塑造方面也添上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由于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反抗始终使苍白无力,过程轰轰烈烈,结果却以屈服结束。

人的平等问题始终是探讨阶段,而没有真正彻底改变这一两性的不平等的状态。

身为男性,郁达夫自身无法做到放下男权,将女性一视平等,他的作品虽然应着时代的潮流,大胆暴露女性性行为和性心理,反叛当时旧的封建礼教,但在男性的思想意识里,女性的解放始终是一个口号、一种思想。

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男性权势的肯定,导致了郁达夫作品中对女性态度的矛盾。

《迟桂花》既塑造了女性反抗者的形象,但他没有写出女性反抗命运的胜利,而是对另外一种状态的屈服,同时也用重笔为人们展现了女性的自然和谐的美和平等之爱的两性关系。

1.2.1反抗者的失败

《迟桂花》是郁达夫于一九三二年避居杭州期间的著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翁莲是郁先生朋友的妹妹。

这一个女性是一个寡妇,在夫家的时候,她被婆婆指为不会侍奉男,被小姑指为对丈夫不会劝、不会骗的女人。

在一个婆婆吝啬、小姑尖刻、丈夫放荡凶暴的家庭里,翁莲一味的忍受,任劳任怨、恪守本分,为家操劳。

丈夫的暴病死亡,让她背上了一个克夫的罪名。

嫁过去的翁莲本是一个天真活泼的人儿,对于那些玩弄手段生活的方式根本就是没有想过的、她本出身于诗书礼仪之家,受过四年的教育,自小生活在一个没有阴谋的淳朴的家庭中,夫家的复杂生活岂是她可以应来的。

对于婆婆和小姑的各种刁难和克夫之罪,她只能忍。

但是每个人的忍耐和承受都是有限度的。

她终于在“有一回被骂被逼得特别厉害的争吵之后”,顶着夫家、相邻的辱骂和指责,背着辱没“翁家世代的颜面家声”的骂名毅然回到娘家。

她终于和那个使她不晓得悲泣过多少回的夫家决裂,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解脱与释放。

由此也可以看出翁莲心底封建礼教思想对她婚姻生活的束缚,她不能过上快乐的婚姻生活,不去和婆婆小姑以及丈夫诉说自己的不快,不能与他们理会,只是将肚子里的委屈掩藏,以泪洗面。

现在婚姻生活中的女性,遇到这样的生活境遇,她们会用自己的反抗能力,为自己辩护,为自己伸张公平。

翁莲与夫家的决裂是她对封建礼教的最后的反抗,压抑的情绪的最后的宣泄。

在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之时,翁莲是进步的,但“她的进步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传统女性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

由于这种精神状态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冲突,而冲突本身极具可变性,当冲突终于归于平淡,翁莲的进步便无从谈起”。

她虽然突破了传统思想的界限,但未能走出传统女性思想圈子。

当郁先生问及她往后生活时,她只是打算常住在家,并没有追求新的婚姻生活的想法和勇气。

翁莲所表现出来的是那一个时代女性的反抗者形象,她们的自我意识表现得强烈且突出,她的心路历程是那些受压制的女性所特有的,即使反抗的结果让人看出来是一种徒劳,但她们的反抗精神却是整个时代在两性关系的平等的进步过程中所需要的。

1.2.2平等之爱的两性关系的完美转型

郁达夫在创作后期一扫前期作品中的苦闷、感伤、消沉、厌世的基调,带给读者一种纯净、清新的自然之风,以《迟桂花》为代表。

30年代的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将两性关系的处理达到一个平衡点,不再像前期作品中的男与女的关系限定在性与欲的不平衡状态。

翁莲就是一朵迟开的桂花,散发着一股自然浓郁的香气。

“她那么朴实自然而富于刺激”,“她那舒徐清澈的语气”、“她那一双天生成像饱使过耐吻胭脂棒般的红唇”,还有那特有的一脸微笑,健壮而娇美的体态,性格是那样的淳朴自然,永远保持着孩子般的天真。

“我”与翁莲的五云山之行,使“我”发现了昨日并未发现的“康健和自然的美点”,“多看一歇,也要使我贪鄙起来。

”可是“对于一个洁白得同白纸似的天真小孩,而加以玷污,是不可赦免的罪恶。

”于是,“我”便成事地向莲儿坦诚了那龌龊的想法,并用真心和她结拜为兄妹,永远的最纯洁最亲爱的兄妹,还有二人携手为竹放生。

这样和谐的画面应该是郁达夫追求的最理想的两性关系的写照,摒弃了男权社会作为男人的优越感和将女人化为性欲工具的常态。

郁达夫塑造的这类清新自然的健康的美丽女性形象很好的阐释了他身为“五四”时代人的意识,将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上升为一种平等之爱的情感境界。

两性关系在他的创作过程中的难以平衡的状态,终于成功转型。

这种平衡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在一直追求的,它很好的体现了人道主义的要求。

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形象在女性形象的转型的同时,也突破了自我,他们由孤独苦闷的“零余者”对女性肉体的追求到“隐逸者冷峻空灵的谛视”,最后发展到心灵的对话、倾心之交的至善至美至纯的人性高度。

2个人经历和社会文化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2.1个人经历影响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郁达夫出生在浙江省富阳县的一个半道衰落的家庭,世代都是书香世家,家中原有两个兄长,一个姐姐,父亲、母亲还有祖母。

家庭负担沉重,父亲在其三岁时便因劳成疾而离开人世,从此以后,家中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郁母一人身上,姐姐因此,六岁就做了别人的童养媳。

郁达夫对于自己幼年时最深刻的生活体验便是:

“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

这是一个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都不得满足的生活困境。

而他身边总体的还是以女性居多,女性的形象对他来说更是清晰可观的。

幼时的祖母、贴身丫环和母亲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在作品中寻找着自己没有得到过的和拥有的东西,一直在追求一种归属感。

2.1.1缺席的母爱在作品中的刻画

对于从小缺乏父爱的郁达夫,他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没有父亲这个角色;而母亲的爱也是他可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驱使使他从小就渴望女人的关怀和爱护,所以他是一个缺乏爱的少年。

作品中的一些女性的形象塑造总是充满母性的光辉。

《血泪》中的归乡游子因半道上饥饿得昏倒在路旁,在梦境中,他躺在母亲的怀中,母亲半夜将他叫醒,给他喂了一块米粉糕。

异乡的孤独苦闷的求学生涯,已经使他很累了,在这种境遇中,他还是渴望母亲的怀抱和关怀,母亲是他心灵的庇护者。

在《沉沦》中,主人公在他看见的“伊扶”的遗类中,他觉得中年以后妇女的形体比处女更能挑动他的情动之处。

中年妇女的身份大多是母亲,他渴望母亲的身体带给他那一种温暖感和安全感。

《东梓关》中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倍加关心与疼爱,这又是多么温暖的感觉。

《马樱花开的时候》中的女主人公就像是“我”的姐姐,一直关心照顾着这一个忧郁感伤、哀怨孤寂的“我”。

《纸币的跳跃》中的母亲,在邻里的眼里她是多么的鄙吝,多么的一毛不拔,连一碗新烹的蔬菜都不忍下箸的过分节俭的样子,埋怨自己不给家里寄钱等等,可当自己生病时,母亲竟然掏出了自己省下的五元钱让自己赶快看病。

多么真实的母爱啊!

正是幼年母爱的缺失,使郁达夫在作品中对女性的爱不断的寻求。

亲的爱,就是郁达夫心底的一种呼唤,现实中没有得到的,作品里面可以让主人公尽情的感受。

2.1.2郁达夫对女性爱的关怀

郁达夫幼时时常陪伴他照顾他的女性,是他产爱人之心的重要的因素。

他需要人的怜爱,同时那些爱他的人也是需要爱的。

他站在两性社会地位的角度,俯瞰整个女性群体,他想为她们竖起一片自我写照自我抗争的天空。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不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尽管很多被刻画成妓女的形象、纯洁的女子形象和对自己关怀倍至的充满母爱的女人形象。

虽然形象不尽相同,但这些形象中都渗透着郁达夫对她们的爱的关怀。

郁达夫虽说是一个男性优越感很强的人,在处理两性关系的时候很难做到平等相处,一味地用自己男性的视角审视女人身上的弊病,在男女恋爱的问题上,觉得只有男人向女人索取才是正常的,如果女子追求男子,那就太不成体统了。

但他自己对女性的爱的关怀是不加任何理由的。

他真实地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表现女性孤独的一面,展现在苦难时期女性的坚强与乐观。

这是他对女性人性的完整和生命的尊重。

在《秋柳》中,主人公选择的妓女不是最美最年轻的,而是年纪较大、长相过得去、客源最少的海棠。

他同情这一类弱势的女性,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些弱势群体中给予一点帮助,当海棠隔壁的房间着火时,他首先抢救的就是海棠的财物,因为像海棠这样的女人赚点家当着实比其他人难。

《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女工陈二妹,白日努力在工厂做工,还受厂里的一个管理者的调戏,只为挣那只够糊口的工钱。

她的独立坚强和乐观的心态使“我”都心生敬畏。

在男性与女性共存的社会里,男人的权势与地位纵然高于女子,但女性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社会环境中,还在积极努力地为自己的生存战斗,比起那些没有斗志的男性,她们在这个社会里更有发言权,她们的形象似乎要比男人高大出许多。

2.2社会文化(文学思潮)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郁达夫在日将近十年的留学生涯,对他的创作影响之深。

郁达夫提倡“自叙传”式的写作方式,在作品中也有大胆的自我暴露倾向,如《沉沦》《茫茫夜》《茑萝行》等作品直接取材于自己的切身经历,而《迷羊》《过去》等这些作品虽然不完全有作家的影子,但它们寄予着作家的情感和思想。

郁达夫对自叙传的应用和体现直接影响一方面来源于许多西方作品,另一方面则是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在日留学后归来的郁达夫,在中国“五四”文化浪潮下,响应时代号召,为女性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2.2.1外国文化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涌起一股崇洋之风,中国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的成功和对其国家先进技术给予极大的肯定和赞赏。

清政府为了军事和外交上的需要,制定了留洋的一项国策,并极力鼓励有志之士出国留学,留学归来获取的学位可封官发财。

郁达夫在《自传》中提到,1913年随兄赴日留学,也是受这股留洋之风的影响,而他的兄长郁曼陀便是清末的官费留学生归来后便给予举人衔。

同时,当时国内的局势黑暗混乱,学校的教育使得有抱负的受教育者很是失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同郁达夫一样的中国人,都对日本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和幻想。

郁达夫在《自传》中也提到自己当时离开自己的故土时没有一点儿离乡去国的悲感。

然而,当郁达夫真正踏上日本国土之后,他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让他这个美好的日本梦很快的破灭了。

当时日本的性爱思潮极为盛行,性文化也是极为开放的。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