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321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docx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以电信号的方式通过突触而传递

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突触后神经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其中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蛋白质消化水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

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4.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脊髓C.小脑D.下丘脑

5.下图为人类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S区受损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B.如果刺激图中“中央前回”的底部,则会出现上肢运动

C.“中央前回”上,手和头面部的代表区域大,因为其动作精细程度高

D.“望梅止渴”反向的完成需要图中某些区域参与,而“吃梅止渴”反射的完成则不需要如图所示神经中枢参与

6.下列相关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7.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8.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9.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A.血浆蛋白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10.下列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D.单侧光照→植物体

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1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

1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14.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甲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

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

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

()

A.甲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

B.注入甲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

C.甲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乙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

D.甲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乙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

15.当一个人过度紧张时,会出现手足发凉现象,此时

A.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B.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C.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收缩D.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兴奋

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17.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

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

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

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

18.人的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不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排尿反射丧失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体温调节失灵

19.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组织液的Na+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⑨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刻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

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协助

20.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兴奋在沿反射弧的传导过程中不涉及细胞外液

C.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21.下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22.荷兰科学家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下图)。

该实验结果说明了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D.影响生长的物质具有两重性

23.某学生开展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如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

根据有关信息可知,NAA溶液()

A.导致了多倍体草莓的产生

B.在本实验中帮助草莓完成了授粉

C.主要起到了驱虫的作用

D.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

24.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

A.体液免疫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特异性免疫

25.(2015•海口二模)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

2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27.(2015秋•益阳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

28.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9.图示由甲、乙、丙3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神经元兴奋时,乙、丙神经元同时兴奋

B.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氨酸都与突触后膜相同的受体结合

C.若神经性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则对乙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乙神经元上的Ca2+通道,则甲、丙两个神经元都无膜电位变化

30.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城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

A.抑制侧芽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相光性D.促进侧芽生长

 

二、综合题(40分)

31.(9分)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

(1)曲线___为正常人的,曲线___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_________。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______,这种激素是由______细胞分泌的。

(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本题10分)(6分)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图。

图中A、B、C、D代表组成人体体液的各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中填名称)

(1)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

(3)葡萄糖分子从A进入肝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至少经过层生物膜。

(4)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33.(7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b激素和【】

激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产热量增加。

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激素增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d激素;当d

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调节。

(4)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当血糖含量升高或降低时,主要通过【c】分泌

两种激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5)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图中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会增加。

34.(本题14分)下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末梢与肌肉相连接的部分,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请据图回答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引起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

物质d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人体所有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

(2)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中神经元只有两个,若A为此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只填编号)。

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只填编号)。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

(3)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中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反射活动必须完整的反射弧,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所以D选项正确。

2.A

【解析】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正确。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错误。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错误。

D.兴奋只能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错误。

3.D

【解析】略

4.D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中,所以D选项正确。

5.B

【解析】中央前回与躯体各部分关系为倒置关系,底部控制头部器官。

6.B

【解析】在环境温度主、低的环境中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增加,总量平衡,B说明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图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液浓度高,细胞吸水力强,突触中信息传递只能由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图示信息传递方向错误。

所以B选项正确。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有关内容。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B错;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C错;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是在消化道中,D错。

故本题选A。

8.D

【解析】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9.C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故A错误。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

细胞产生乳酸,故B错误。

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发生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故C正确。

淀粉的消化是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但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故C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A正确;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B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溶液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来自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A对。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错。

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C对。

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如果内环境中Na+不足,会影响动作电位,D对。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位正常,则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能传给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由于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故肌肉没有收缩反应,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若甲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所以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故A正确;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内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所以两种情况下的病毒都具有活性,故B错误;若甲组小鼠缺乏免疫力,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对付病毒q,所以甲组小鼠全部死亡,而乙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免疫能力产生足够的抗体对付病毒q,所以乙组小鼠可恢复健康,故C正确;若甲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免疫能力低下,因为无法彻底消灭病毒q而全部死亡;而乙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有较强的免疫能力,足以对付病毒q,所以乙组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5.A

【解析】 交感神经是动物体内的“应急性神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活动加强,可引起心跳加快加强、皮肤血管收缩等,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皮肤的血流量低,出现手足发凉现象。

考查交感神经的作用。

16.B

【解析】A.神经递质传递兴奋时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即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不需进入突触后膜内,A错误;B.只要反射弧是完整的,无论刺激的是反射弧的哪个部位,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正确;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错误;D.突触小体只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在突触后膜处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若在突触处则可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考点定位】兴奋传导和传递

【名师点睛】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拓展:

(1)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在一个

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

(3)在突触处的传递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是由突触所决定的。

(5)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作用,并非跨膜运输(不属主动运输),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相关,且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释放的递质需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些致病微生物,由于这些微生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变异,导致已免疫的人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否则,容易被感染患病。

所以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要点的能力。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和甲状腺分泌相应的的激素,故A正确;排尿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存在排尿反射,故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C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如果病变,则体温调节失灵,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下丘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C

【解析】甲图的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组织液的Na+溶液中,则钠离子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上升,A

错误;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④、⑦,B错误;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刻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通道蛋白协助,D错误。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名师点睛】以甲图为例,a处于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状态,是一种极化状态;b是受刺激后发生的去极化过程,此时钠离子借助于通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内流;c点时到达动作电位的峰值,此时膜外的钠离子浓度仍然高于膜内的钠离子浓度;d过程为复极化过程,是钾离子借助于通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外流造成的;e点以后出现超极化,此时借助于钠—钾泵供能,消耗ATP,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同时吸收缺少的钾离子,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同时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A项错误;兴奋沿反射弧的传导过程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依赖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它是构成细胞外液的成分之一,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C项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虽然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但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激素调节发挥主要作用,所以,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能力将完全丧失,血糖调节能力不会丧失,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1.D

【解析】针刺激肌肉后因为兴奋在肌肉和神经接头处相当于突触,只能单向传递不能逆向传递,不会发生偏转,故A错误。

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故B错误。

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但产生痛觉的是大脑皮层,故C错误。

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应是高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对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调控作用让脊髓中枢产生了抑制作用有关,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方法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故A正确。

考点:

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未经授粉的草莓用NAA溶液处理后只是促进了果实的发育并没有改变染色体数目,故A错误,D正确。

也没有帮草莓完成授粉,故B错误。

起到的也不是驱虫作用,故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而胃酸属于黏膜分泌物,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5.D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

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析】解:

A、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无特异性,A错误;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效应,但不能与该病毒结合,B错误;

C、在淋巴因子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错误;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靶细胞,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埃博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