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890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docx

桩基检测方案投标版

 

****工程

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2019年08月30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建设地点

3

建设单位

4

设计单位

5

监理单位

6

施工单位

/

7

质监单位

/

 

第二章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武汉市城建委发布的《武汉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若干问题技术规定》武城建[2014]24号。

 

第三章人员、设备仪器

一、本项目检测组人员组成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备注

1

2

3

4

4

5

二、本项目检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编号

备注

1

基桩动测仪

PDS-PDAL

2

基桩动测仪

RS-W(P)RS-LC

3

非金属超声波测试仪

RS-ST03D(T)

4

静载荷测试仪

ST3000

含压力传感器1,

位移传感器4

5

静载荷测试仪

ST3000

含压力传感器1,

位移传感器4

6

精密压力表

(0-60)MPa

9

千斤顶

QF200/200

10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11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12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13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14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15

数显液压万能试验机

WES-600B

第四章检测流程

检测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包含多道工作程序,牵涉到工程建设的许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需相关各方合作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工作过程按下列程序进行:

1、检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与施工单位及监理商定工作计划;并制定检测方案,报公司备案。

2、检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制定各项检测的准备方案,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检测的准备方案由施工单位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试桩开挖、桩头处理、道路通畅、三相电源等)。

3、准备工作完成后,由施工单位提前24小时填写《报检单》,经监理同意签字后,并将报检单于要求检测日期前送或传真至检测项目部。

4、检测项目部收到检测报检单后,检测人员办理相关手续(检查仪器是否正常、登记仪器使用台帐等)并在要求检测之日到现场进行检测。

5、现场检测时由检测单位通知现场监理进行旁站,检测完成后由现场监理在报单上签字并确认检测数量,同时检测人员也在报检单上签字,报检单为一式三份,监理、施工、检测单位各一份。

6、现场检测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反映桩的实际情况。

7、现场检测完成后,12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出具中间检测报告并报给相关各方,以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道程序施工。

8、现场检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严重缺陷和疑难情况),及时报告给公司,同时在24小时内进行复测或协商采用其它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质量和工期要求。

9、检测人员提交中间报告的同时建立检测台帐,并将原始数据及中间结果进行备份,每月的报检表和中间检测结果装订成册交资料组保管。

10、全部检测工作完成后按公司规定的时间,向公司至少提供一式四份的正式检测报告原件,如公司需增加报告份数按增加份数提供,检测的原始记录、正式检测报告和附件的格式均按公司规定的要求进行。

11、检测工作流程图见下图。

 

第五章检测实施方案

一、低应变法检测

1检测人员及设备

1.1检测人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备注

1

项目负责人

2

兼安全员

3

1.2检测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编号

备注

1

2检测数量及桩施工资料

检测数量:

全检,静压试验前后各检1次。

相关参数见下表

区域

桩号

桩径

(mm)

桩长(m)

设计

强度

持力层

特征值

(kN)

备注

1号楼

SZ-1-1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SZ-1-2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SZ-1-4

1000

44

C50

泥灰岩

8000

抗压

SZ-1-5

1000

44

C50

泥灰岩

8000

抗压

2号楼

SZ-2-1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3号楼

SZ-3-1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地下室

SZ-D-1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3700

抗压

SZ-D-2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3700

抗压

SZ-D-3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3700

抗压

SZ-D-4

800

32

C35

灰岩

3700

抗压

SZ-D-5

800

32

C35

灰岩

3700

抗压

SZ-D-6

800

32

C35

灰岩

3700

抗压

SZ-D-B1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1400

抗拔

SZ-D-B2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1400

抗拔

SZ-D-B3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1400

抗拔

SZ-D-B4

800

32

C35

灰岩

1400

抗拔

SZ-D-B5

800

32

C35

灰岩

1400

抗拔

SZ-D-B6

800

32

C35

灰岩

1400

抗拔

消防站

SZ-4-1

600

36

C40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2700

抗压

SZ-4-2

600

36

C40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2700

抗压

SZ-4-3

600

36

C40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2700

抗压

幼儿园

SZ-5-1

600

32

C40

灰岩

2700

抗压

SZ-5-2

600

32

C40

灰岩

2700

抗压

SZ-5-3

600

32

C40

灰岩

2700

抗压

桩长、桩径、砼等资料来源招标文件。

3检测准备工作

3.1桩头凿去浮浆及破损部分,露出密实的混凝土,平整桩头,与桩轴线垂直,桩头外露钢筋不得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2桩头的材质、强度应与桩身基本相同。

检测时受检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3.3桩头的截面尺寸不能与桩身有明显的差异,当桩侧面与基础的混凝土垫层浇筑成一体时,需断开连接,确保垫层不影响检测结果。

4现场检测

4.1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和激振操作

①安装传感器部位清理干净,不得有浮土砂粒,不得有积水;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缺损或裂缝,不得靠近钢筋;传感器安装与桩身顶面垂直;用黄油耦合剂粘结,粘结层尽可能薄,但有足够的粘结强度,耦合良好;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

②锤击点在桩身顶部中心,传感器安装点与桩身中心的距离为桩半径的2/3,且不小于10cm,距离桩的主筋不小于5cm。

③锤击方向沿桩身轴线方向,激振点位置选择在桩心附近。

4.2信号采集和筛选

①根据桩的直径大小,在其表面选择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少于3个。

②检测时随时检测采集信号的质量,确保实测信号能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③信号不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

④对于同一根桩,不同检测点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⑤对有缺陷的桩改变检测条件多次检测,相互验证。

5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1桩身完整性判定

桩身完整性类别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基条件、施工情况按下表确定: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桩身完整性类别

分类原则

Ⅰ类

桩身完整

Ⅱ类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类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桩身完整性判定信号特征

类别

时域信号特征

幅频信号特征

Ⅰ类

除冲击入射波和桩身底部反射波外,在2L/c时刻前,基本无同相反射波发生;允许存在承载力有利的反相反射(扩径);

桩身底部阻抗与持力层阻抗有差异时,应有底部反射信号。

桩身底部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Δf≈c/(2L)。

Ⅱ类

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

桩身底部阻抗与持力层阻抗有差异时,应有底部反射信号。

桩身底部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Δ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之间频差(Δf')与桩身底部谐振峰之间的频差Δf满足Δf'>Δf

Ⅲ类

有明显同相反射波,其它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Ⅳ类

2L/c时刻前出现严重同相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底部反射波;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底部反射波。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Δf'>c/(2L),无桩身底部谐振峰;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身底部谐振峰。

5.2其它情况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开挖、钻孔取芯)进行判定:

①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②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6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a工程概况;

b岩土工程条件;

c检测方法、原理、仪器设备和过程描述;

d受检桩的桩型、尺寸、桩号、桩位平面图、桩顶标高和相关的施工记录;

e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

f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

g桩身波速取值;

h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i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

g说明和建议。

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1检测人员及设备

1.1检测人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备注

1

项目负责人

2

兼安全员

3

1.2检测设备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编号

备注

1

静载荷测试仪

ST3000

含压力传感器1,

位移传感器4

2

静载荷测试仪

ST3000

含压力传感器1,

位移传感器4

3

精密压力表

(0-60)MPa

4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5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6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7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8

千斤顶

QF320/200

500t

9

2检测数量及点位

检测桩参数根据招标文件确定,检测前经监理方确认,破坏性试验,最大加载按实际,参数等资料见下表:

区域

桩号

桩径

(mm)

桩长(m)

设计

强度

持力层

特征值

(kN)

备注

1号楼

SZ-1-1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SZ-1-2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SZ-1-4

1000

44

C50

泥灰岩

8000

抗压

SZ-1-5

1000

44

C50

泥灰岩

8000

抗压

2号楼

SZ-2-1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3号楼

SZ-3-1

1000

33

C50

灰岩

8000

抗压

地下室

SZ-D-1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3700

抗压

SZ-D-2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3700

抗压

SZ-D-3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3700

抗压

SZ-D-4

800

32

C35

灰岩

3700

抗压

SZ-D-5

800

32

C35

灰岩

3700

抗压

SZ-D-6

800

32

C35

灰岩

3700

抗压

消防站

SZ-4-1

600

36

C40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2700

抗压

SZ-4-2

600

36

C40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2700

抗压

SZ-4-3

600

36

C40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2700

抗压

幼儿园

SZ-5-1

600

32

C40

灰岩

2700

抗压

SZ-5-2

600

32

C40

灰岩

2700

抗压

SZ-5-3

600

32

C40

灰岩

2700

抗压

3准备工作

3.1试坑的开挖

测试坑的开挖深度大小及试验桩桩顶标高。

试验桩桩顶与地面的关系:

不高出地面(特殊情况下高出地面不超过50cm)、低于地面不深于80cm(特殊情况下不深于100cm),以便安装反力系统和测量仪表。

3.2桩头处理(建设方负责)

①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以及软弱或不密实的混凝土;

②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

③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

④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用厚度为3mm~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

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1层~2层,间距60mm~100mm;

⑤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低于C30。

⑥桩顶应用水平尺找平。

3.3最大预估加载量

①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加载至桩侧与桩端的岩土阻力达到极限状态或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加载。

②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3.4加载反力装置的选择

3.4.1加载反力装置:

压重反力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小于最大加载值的1.2倍;

②加载反力装备的构件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③压重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且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3.5搭建反力装置 

①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②主梁与副梁走向基本垂直,桩(试桩)、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按下表确定。

试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反力装置

距离

试桩中心与

压重平台支墩边

试桩中心与

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

压重平台支墩边

压重平台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2.0m

注:

1、D为工程桩(试桩)的设计直径;

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墩下2倍~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3.6搭建量测系统

①千斤顶在主梁前安装,保证千斤顶底面的中心对准桩的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的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偏差应不大于桩径的1/5,且不大于100mm;如桩顶有轻度不平整,铺5~10mm后细中砂,再铺钢板,钢板上放千斤顶,用水平尺测水平,保证千斤顶顶面水平。

②千斤顶的高度不高于主梁支墩的高度,并预留主梁支墩的沉降量。

③连接千斤顶保证在无压力情况下进行,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不允许拆卸油管。

④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顶针应垂直地面,沉降测定平面要做到大致水平。

⑤固定和支承位移传感器的磁性表座和基准梁在构造上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勿使基准梁、基准桩暴露在阳光直射中)。

4现场试验

4.1加载方式

慢速维持荷载法。

4.2试验加、卸载

①加载分级进行,且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值的1/10,其中第一级加载量为分级荷载的2倍。

②分级进行卸载,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且逐级等量卸载。

③加卸载时,荷载传递应均匀、连续、无冲击,且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4.3沉降的测读

①每级荷载施加后,分别按第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

②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每一小时内桩顶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③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④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分别按第15min、30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继续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时间不少于3h,测读时间分别为15min、30min,以后每个30min测读一次桩顶残余沉降量。

4.4终止加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的2倍,且24h尚未达到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且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④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形时,加载至沉降量60mm~80mm;当桩端阻力尚未充分发挥时,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5数据分析与判定

5.1检测数据的整理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绘制归并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

5.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①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

对于陡降型Q~s典型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②本级出现沉降量是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或沉降是前一级2倍且24h未稳定,沉降超规范要求的情况,取前一级荷载值。

③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注:

当按上述三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5.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符合下列规定:

①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②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分析极度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增加试桩数量。

③试验桩数量小于3根或桩基承台下的桩数不大于3根时,取最小值。

5.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1/2取值。

6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该包含下列内容:

a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形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b地基条件描述; 

c受检桩的桩型、尺寸、桩号、桩位、桩顶标高和相关施工记录;

d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e受检桩和锚桩(如果有)的尺寸、材料强度、配筋情况和锚桩的数量;

f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

g加载反力类型,堆载法应指明堆载重量,锚桩法应有反力梁布置平面图,加、卸载方法;

h荷载-沉降(Q-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及其他必要的辅助分析曲线;

i承载力判定依据;

j当进行分层测阻力和端阻力测试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轴力计算方法,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身轴力曲线,各土层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k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

l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

三、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

1检测人员及设备

1.1检测人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备注

1

项目负责人

2

兼安全员

3

1.2检测设备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编号

备注

1

静载荷测试仪

ST3000

130E331127A

含压力传感器1,

位移传感器4

2

静载荷测试仪

ST3000

170FC60610A

含压力传感器1,

位移传感器4

4

精密压力表

(0-60)MPa

HC66572808235

5

千斤顶

6

千斤顶

2检测数量及点位

检测桩参数根据招标文件确定,检测前经监理方确认,破坏性试验,最大加载按实际,参数等资料见下表:

区域

桩号

桩径

(mm)

桩长(m)

设计

强度

持力层

特征值

(kN)

备注

地下室

SZ-D-B1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1400

抗拔

SZ-D-B2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1400

抗拔

SZ-D-B3

800

36

C35

中风化泥岩或泥灰岩

1400

抗拔

SZ-D-B4

800

32

C35

灰岩

1400

抗拔

SZ-D-B5

800

32

C35

灰岩

1400

抗拔

SZ-D-B6

800

32

C35

灰岩

1400

抗拔

3准备工作

3.1最大预估加载量

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3.2加载反力系统

试验反力系统采用地基提供支座反力。

反力架的承载力应具有1.2倍的安全系数,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两边支座处的地基强度相近,且两边支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同,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pk≤1.5fak;反力梁的支座重心与试验桩中心重合。

②主梁与副梁走向基本垂直,工程桩(试桩)、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按下表确定。

工程桩(试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反力装置

距离

试桩中心与

压重平台支墩边

试桩中心与

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

压重平台支墩边

压重平台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