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669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

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

要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

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

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

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

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一)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

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五)新能源产业。

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

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

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六)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

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

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

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

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

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四)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五)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

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环境服务业。

  (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应用,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

  

(一)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二)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

  (三)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

进一步健全药品注册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

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和产品准入标准。

改善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

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

  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

  

(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

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

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

  

(二)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境外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

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改进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外汇支持。

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

制定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供指导。

  (三)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

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结合对外援助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

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

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

  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

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

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

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

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

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

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

  (四)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

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

  (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

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

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

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二)加强宏观规划引导。

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

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决定的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

                      二○一○年十月十日

中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据经济之声《观点辩论》报道,今天我们一起来聊“十二五”的话题,为大家邀请到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袁钢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沈骥如老师。

  主持人:

今天袁老师和沈老师一起来和我们聊“十二五”规划当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规划当中我们非常重要的,非常鲜明的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的朋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几个字有些不太明白,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意味着什么呢?

  袁钢明:

一般来说战略性指的是长期性或者是全局性的具有影响作用的产业,那么我们讲指的是它这个战略的发展不是一两年就能发展起来的,是要经过长期的,国家是从高层进行布局进行一种长期投资和长期见效的东西,这是第一。

  第二它提到了新兴,新兴显然我们经常说的是和传统产业是完全相对而言的,比如说我们说电子就是新兴产业,或者说我们说的新能源就是新兴产业,高科技是新兴产业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的七大产业中就是包含这几个产业,这几个特点。

  主持人:

这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节能环保,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还有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还有新能源汽车,一共是七个。

以前大家在生活在各方面资讯的获得当中也都了解这七个产业的一些情况,那么这一次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几个字,以前没有太听说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字,这是第一次提出来吗?

  袁钢明:

可以说是第一次,战略性这个说法是相对于企业或者是相对于市场这种形式来说的。

那么战略性总的来说是国家从长远发展,从全局发展当中提出来一个,对整个国家经济水平或者是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这种产业。

它不是由企业或者是根据市场的这种发展趋势自动选择,或者说自主的选择,或者是零敲碎打的选择,它必须是国家整体上进行部署,但是这种做法以前还有点避讳的。

 为什么呢?

因为咱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总的来说有一种想法就是要彻底的扭转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由中央或者是国家做决策,而只好由市场来进行激励,或者是由市场来进行调节的做法,企业就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进行自主决策,自我投资。

那么如果你搞不好,战略提不好的话就回到了过去计划经济的时代,有少数官员来制定规划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市场化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之前我们还不敢轻易的提战略,搞不好战略就变成了变相性的计划了。

以前很长时间不提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学术上害怕它混同。

  那么现在之所以我们提出战略,其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们市场化已经确立起来了,我们不至于提出战略上就会有很多地方政府又回到计划经济上去了。

第二我们确实有这个需求了,因为国际上竞争越来越厉害,如果没有一个国家整体上提出一个很强力度的或者说很有措施的一种做法,来推动某种产业的发展,你可能会被打败。

特别是国防工业、军事工业,特别是咱们跟国防工业、军事工业有关的比如说像大飞机项目,你不可能靠几个企业集团做,必须国家提出一个长远的,力度非常大的战略规划才能做得到。

所以国家在国际竞争上或者是整个国家的发展上,将来的未来也确实要通过一种产业的带动才能把整个经济立起来。

所以需要战略含义的这种战略产业发展的做法方式,越来越迫切,越来越有必要性了,这是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的强烈的趋势所要求的吧。

  主持人:

的确,现在大家只要一提起十二五规划就会想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好象在前面几个规划当中所不多见的,我们原来提到的规划。

  袁钢明:

我再补充一下,尤其是这里面特别提到了节能环保,新能源,因为节能环保新能源的时候,有的时候单靠市场机制是做不到的,因为你先搞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反而是成本提高或者是效益下降,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所以必须由国家来进行某种政策上的支持或者是推动才能做得到,必须用战略的方法,战略布局和推动的方法。

一开始是赔本的或者是得不到效益,但是未来会有长远发展的前景,所以必须用战略的做法来做,所以叫做战略产业,这和一般的市场的战略和企业战

主持人:

想请教沈老师,原来咱们提到五年规划,五年规划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长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前更多的想到的是比如说我们的钢产量要达到多少,能源我们的产量目标是要达到多少,但是这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的规划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这么重要的被提出来,您觉得他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个方面?

  沈骥如:

这个重要性就是刚才袁教授说的,它有长期的全面的影响,而且是决定国家在全球的竞争中的地位的,那么我想说这七大产业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的关键性产业,人类到现在已经经历过两次大的产业革命,第一次是英国的蒸汽机革命,蒸汽出来以后,有了蒸汽机就有了铁路,有了现代化的纺织厂,这样它就是带动了一个工业革命,使这个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战胜了封建社会,使资本主义确立了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这是一次。

  另外一次就是20世纪初的内燃机的出现,就是石油。

石油这个能源的使用又比蒸汽机前进了一步,出现了汽车,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

那么二次大战以后又有原子能、计算机出现,现在我们面临新的一轮产业革命,就是新能源。

前面两次也都是和能源有关系的产业革命,那么现在历史已经表明靠矿石能源是不能够可持续的,一,矿石是有限的,石油、煤炭都要用完的,第二它的使用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