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课题申请指南
民政部
二〇〇八年四月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亚洲区域巨大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所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在系统整理亚洲区域1900年以来历史巨灾案例事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适用于亚洲区域各国的巨灾标准体系;以地震、台风-暴雨巨灾为例,开展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着重从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致灾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损失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对抵御巨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进行亚洲未来10年尺度的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识别研究,分别编制亚洲未来10年尺度的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单灾类高风险区图和综合高风险区图,并编写制图说明书;对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亚洲区域主要致灾因子风险和主要承灾体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历史巨灾案例数据,建设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数据库;集成亚洲地震、台风-暴雨风险评估技术、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技术,开发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
二、项目课题设置
本项目设以下四个课题:
(1)亚洲巨灾调查分析技术及巨灾划分标准研究
(2)亚洲地震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3)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4)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开发
三、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8年—2010年)。
项目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全部来源于国家拨款,主要用于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四、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积极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5个法人单位。
2.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
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申报单位必须提供课题实施的管理模式,并出具保证课题实施完成的承诺函。
3.申报单位应具备不低于五年以上从事不同尺度与深度的灾害风险专业研究与实践经验,并有从事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经验。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课题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年龄应不超过60周岁(1947年9月1日后出生),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对国内外有关最新科技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从事有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一线工作5年以上。
课题申请人应是并有固定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用于所申请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60%。
2.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
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行政管理人员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已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但未按期完成任务、未经验收、项目执行不好、学风不良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本项目的课题。
五、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文件规格:
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式20份,光盘二份。
申请书按统一格式编写。
3.课题预算申报书须单独装订,与相关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课题预算要同时进行网上申报,书面申报材料必须按照网上申报系统软件打印,书面申报材料与网上申报材料不一致,将不予受理。
编制要求按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和课题预算编报指南》,具体情况见科技部网站。
4.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
5.相关附件材料包括:
(1)申请函;
(2)申请单位〔人〕资格审查文件;
(3)申请单位承诺函;
(4)申请单位资信证明;
(5)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6)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
(7)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
(8)成果查新证明(必须由国家或部省级权威部门出具)
(9)申请材料一览表。
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课题申报指南》、《课题申报书》及相关的附件可从科技部网站()、民政部()网站上下载。
7.送(寄)达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
2008年5月6日17:
00时整。
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
项目组织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送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民政部人事教育司
邮编:
100721
联系人:
刘鑫联系电话:
58123511
六、课题评审
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们将组织专家对申请课题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七、课题管理
1.由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将会同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及有关部门、单位组成项目联合办公室。
2.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与项目组织部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4.课题执行期间,项目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项目联合办公室有权终止合同。
5.课题完成后,由项目办公室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一亚洲巨灾调查分析技术及巨灾划分标准研究
1、研究目标
查明亚洲区域1900年以来的地震与台风-暴雨巨灾事件,开展巨灾事件案例系统解析和巨灾事件多发区成灾环境调查;结合亚洲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的实际状况,研究编制亚洲巨灾划分标准。
2、主要研究内容
(1)亚洲巨灾事件案例系统解析。
针对亚洲的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事件,开展巨灾基本资料的搜集、巨灾相关各方面情况的调查;对获取的巨灾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分析,解析亚洲巨灾事件的结构和相关特征。
(2)亚洲巨灾事件多发区成灾环境调查。
针对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缅甸地区、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地区、南亚的印度、中亚的塔吉克地区、西亚的土耳其和伊朗地区这五个巨灾事件多发区,开展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的成灾环境调查工作,包括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区域的各方面基本资料;研究相关区域的地球表层系统状况,研究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尤其是防灾抗灾能力,研究巨灾链的蕴育与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巨灾事件在这些地区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并与相关国家政府和减灾管理机构以及科学家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考察灾害管理体制、巨灾防御策略、应对巨灾的经验与教训。
(3)确定亚洲巨灾划分标准。
通过对亚洲巨灾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参考现存的依据单灾种自然变异特征确定的巨灾划分标准,着重考虑巨灾的社会属性,综合亚洲区域多种巨灾的特征,特别是近20年来巨灾对社会影响的新特点,研究确定亚洲巨灾的可操作性划分标准,对其易损性类型及量度依据给出定性的、定量或半定量的描述,对巨灾的影响范围提出明确规定。
3、具体考核指标
(1)亚洲区域巨灾历史事件调研报告1本;
(2)提交亚洲巨灾事件案例系统解析成果1套;
(3)提交亚洲巨灾事件多发区分布图1幅;
(4)提交巨灾成灾环境调查指标体系1套;
(5)提交亚洲巨灾事件多发区成灾环境调查成果1套;
(6)提交亚洲巨灾划分标准体系1套。
4、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500万元。
课题二亚洲地震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1、研究目标
探索近年来印尼苏门答腊9级地震、印度古吉拉特7.7级地震、土耳其伊兹米特7.6级地震等一系列大地震对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活动的重大影响,考虑亚洲区域发生强烈地震的危险性,同时考虑亚洲各国的抗灾能力,研究开发地震巨灾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建立地震巨灾造成生命和经济损失的定量化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地震巨灾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于亚洲区域,识别未来10年尺度的亚洲地震巨灾高风险区。
2、研究内容
(1)亚洲地震巨灾危险性分析。
研究基于地震地质、测震学等的未来一定时间尺度地震危险区的分析判断方法,对亚洲地区未来一定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区进行分析判断;研究基于强震时空综合概率增益模型的地震危险区的综合判断模型,并依据各单项分析结果,采用强震时空综合概率增益模型对亚洲地区未来一定时间尺度地震发生的概率与高地震危险区进行分析判定;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对亚洲地区未来10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预测。
(2)GDP易损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建立合理考虑巨灾抗灾能力的GDP易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近年来亚洲地区主要地震灾害事件的地震、震害及损失、地震时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及抗灾能力等资料,建立适用于亚洲地区的GDP易损性经验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亚洲部分地区潜在地震巨灾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3)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震生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研究地震生命损失强度分布等的自相似性,以及基于泊松和n重伯努利模型,建立基于复杂性分形理论的未来地震生命损失巨灾的概率预测模型;在对亚洲生命损失巨灾事件资料收集与分析基础上,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地震造成的灾害程度进行概率预测或风险评估研究。
(4)亚洲地震巨灾高风险区识别研究。
在考虑巨灾抗灾能力的地震风险评估技术和GDP与生命易损性模型的基础上,研制基于GIS的地震巨灾风险评估软件系统,根据亚洲地区的相关资料,对亚洲地区地震巨灾高风险区进行识别,编制未来10年尺度的亚洲地震巨灾高风险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未来10年亚洲地震巨灾风险进行评述,编写相应的说明书。
3、考核指标
(1)提交基于巨灾抗灾能力的地震风险评估技术1套;
(2)提交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震生命损失预测方法研究成果报告1本;
(3)提交地震GDP易损性模型研究成果报告1本;
(4)提交亚洲区域地震巨灾风险评估软件系统1套
(5)提交亚洲未来10年尺度地震巨灾高风险区分布图1套;
(6)提交亚洲未来10年尺度地震巨灾高风险区分布图说明书1本。
4、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600万元。
课题三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1、研究目标
探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强台风、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的重大影响,考虑亚洲区域发生台风-暴雨巨灾的危险性和亚洲各国的抗灾能力,研究开发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构建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于亚洲区域,识别未来10年尺度的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
2、研究内容
(1)台风-暴雨致灾因子分析。
研究亚洲台风-暴雨巨灾的时空演变特征,建立致灾指标,根据亚洲台风-暴雨巨灾的发生频次、强度,区域和演变规律,对亚洲台风-暴雨巨灾致灾因子进行分析。
(2)台风-暴雨承灾体易损性评估。
研究亚洲台风-暴雨巨灾承
灾体的易损性,并据此划定灾害易损性等级和抗灾性等级,编绘出承灾体的易损性和抗灾性强度图,确定亚洲台风-暴雨巨灾的成灾范围、规模、强度和相应易损水平。
(3)构建亚洲台风-暴雨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各致灾因
子的频次、强度等,结合承灾体的易损性和抗灾能力等,构建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其综合风险评估指数。
(4)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识别研究。
应用新的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与模型,对亚洲台风-暴雨巨灾进行风险评估,识别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承灾体的易损性特征,确定区域台风-暴雨巨灾综合风险指数等级与标准,基于GIS技术编制10年尺度的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未来10年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进行评述,编写相应的说明书。
3、考核指标
(1)提交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1套;
(2)提交亚洲区域台风-暴雨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报告1本;
(3)提交亚洲巨灾风险识别软件系统1套;
(4)提交亚洲未来10年尺度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分布图1套;
(5)提交亚洲未来10年尺度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分布图说明书1本。
4、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600万元。
课题四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开发
1、研究目标
建立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开发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对亚洲典型区域的综合减灾能力进行评价;考虑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研究开发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识别未来10年尺度的亚洲巨灾综合高风险区;从亚洲区域致灾因子数据、承载体基础数据和历史巨灾案例数据等三个方面建设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数据库;研究和制定亚洲区域多源、多尺度、多专题巨灾数据与信息集成方案;集成项目技术成果,建立亚洲区域巨灾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建立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为亚洲区域各国进行巨灾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亚洲各国的巨灾风险研究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2、研究内容
(1)研究亚洲减灾能力评价技术。
在对亚洲区域减灾能力进行实
地考察和各种资料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开展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对典型区域的综合减灾能力进行评价。
(2)识别亚洲巨灾综合高风险区。
在地震巨灾与台风-暴雨巨灾单类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识别包括地震巨灾与台风-暴雨巨灾在内的未来10年尺度的亚洲巨灾综合高风险区,编制未来10年亚洲巨灾综合风险图,并编写相应的说明书。
(3)建立亚洲巨灾风险数据库系统。
根据亚洲巨灾风险的特征,采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亚洲巨灾综合风险管理数据库标准;建设能表征亚洲巨灾风险信息、兼具多源、多尺度、开放共享的元数据库;对亚洲区域致灾因子数据、巨灾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和历史巨灾事件案例数据、风险分析和评估产品进行系统的汇总和集成分析,建设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4)亚洲巨灾综合风险管理集成技术开发。
开展跨平台、多源、
多尺度巨灾信息整合与分析关键技术攻关,研制面向共享与功能集成的综合风险系统软件技术,研发、集成巨灾综合风险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和硬件系统构建技术,为构建亚洲巨灾信息综合风险管理集成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5)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建设。
针对亚洲巨灾风险
信息的特征与各国及其风险应对管理部门对综合风险信息的需求,建设覆盖亚洲区域的集成了多源、多尺度、多专题的综合风险信息的网络服务平台;在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信息网络和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评估应用软件基础上,集成项目组研究成果,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发较高空间分辨率巨灾信息表征数据集,制定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业务运行方案,并通过功能测试,建设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实现系统功能的完善与推广应用,为亚洲各国提高巨灾综合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巨灾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降低巨灾风险及其危害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3、考核指标
(1)提交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套;
(2)提交亚洲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模型1套;
(3)提交亚洲减灾能力评价技术与示范模式1套;
(4)提交亚洲未来10年尺度巨灾综合高风险区识别结果及高风险区分布图以及相应的说明书1套;
(5)建设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数据库1个;
(6)编写区域巨灾综合风险评估集成实施方案研究报告1本;
(7)开发多源、多尺度巨灾风险信息网络化处理与信息发布关键技术1项;
(8)建设亚洲巨灾综合风险信息网;
(9)开发巨灾综合风险评估软件1套;
(10)开发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评估业务应用系统1个,并纳入国家减灾救灾业务运行系统。
4、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800万元。
第三章部分申报材料格式
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二、申请函
三、申请单位〔人〕资格审查文件
四、申请单位承诺函
五、申请单位资信证明
六、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七、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
八、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
九、申请材料一览表
十、其他证明材料
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试行)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年月至20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年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国资委直属公司]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并上报;
3.课题申报书A4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
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的“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申报中心”,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报送科技部。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有限择优□指定□其他
课题申报单位
名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事业型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其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国有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他企业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
其他主要参加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性别
□男□女
出生年
年
学历
□博士□硕士□学士□其他
职称
□高级□中级□初级□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起始时间
年月
终止时间
年月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开发□其他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
□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工艺
□新装置□新材料□计算机软件□论文论著□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他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
任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各参与单位联合申报课题的证明文件;
6.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评审综合意见表
课题名